天氣漸暖,到了周日就去吃brunch,天經地義吧?多倫多的早午餐非常發達,老店人氣不減,新店遍地冒尖,競爭激烈欣欣向榮,加上多倫多自帶的fusion屬性,什麼風格brunch都有,齊全得不得了。
@NowMagazine
其實,加拿大對brunch的概念形成得很晚,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零星出現一些有資料記載的、提供類似brunch的餐廳,且誕生之初是以自助餐的形式。
@blogTO
裡程碑是1989年,如今城中早午餐神店Mildred’s Temple Kitchen的前身Mildred Pierce開業,多倫多人開始熟悉了法式吐司和班尼迪克蛋。接下來的十年之中,Mildred Pierce一家獨大,直到2000年之後,brunch才徹底繁榮起來,多倫多周邊的居民開始習慣在周末進城排隊,本文中提及的大部分店家也誕生於這段時間。
Mildred's Temple Kitchen
第一家必須寫前文提過的多倫多早午餐先驅Mildred's Temple Kitchen。
國人對他們家Donna Dooher並不熟悉,但她可是加拿大的餐飲教母,1989年開的Mildred Pierce Restaurant給多倫多帶來了Brunch的概念——在她之前,多倫多居民都周末睡懶覺,後來雷打不動乖乖按時起床,上Mildred Pierce排隊去。
2008年,Donna把雄霸村裡brunch榜首20年的Mildred Pierce Restaurant關了,轉過身在LibertyVillage開了一家更精緻更有flagship格調的Mildred'sTemple Kitchen。直到今天,這裡依然是brunch聖殿,永遠的多倫多乃至加拿大第一(畢竟Donna是同級別廚師中,唯一以brunch打出天下的一位),在顧客口碑中除了需要排隊,幾乎毫無差評。
2012年,Donna被選為CanadianRestaurant and Foodservices Association(即加拿大餐廳協會)主席兼董事長,後來又成了Taste Canada的主席——雙料主席的身份,讓Donna一躍成為加拿大餐飲業龍頭老大,也成為了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分量的女主廚之一。後來,Donna開始擔任Canada's 100 Best榜單的國家級評委,其專注於早午餐的菜譜Out to Brunch也拿獎無數。
@TorontoStar
親民和藹的Donna名言無數,例如那個出名的比喻:在專業廚房中,女性就像需要小心烹調的雞肉和餃子,而男性就像豬蹄(大豬蹄子???)燉豆子,豪邁地扔進水裡煮,再加糖漿和大蒜——雖然有別,但兩者都大有用處。
強烈建議選擇Scones & Biscuits作為開場,每天早上現烤,絕對熱辣新鮮,由Donna親自把關。
最簡單的一個scone一個biscuit,是賣了25年的招牌菜,也是餐廳引以為豪的簡單經典之作。先說英式司康,外酥內軟,細膩酥香,黃油給得足,是教科書出品,很適合打包回家當下午茶(比大部分星級酒店下午茶的出品還要好)。
至於所謂Biscuits是可以糾正刻板印象的東西:不少人以為biscuits就是脆硬的餅乾,其實只有歐洲biscuits是如此,在北美,biscuits其實很像司康,是一種用小蘇打發酵(而不是酵母)的外層酥脆掉渣內裡柔軟溼潤的「快速麵包」,Mildred's Temple Kitchen用上大量酪乳(Buttermilk),再配上自家做的高水準蘋果黃油醬,第一道菜就吃得手舞足蹈(竟然用碳水開胃)。
每桌必點的Mrs. Biederhof’s Blueberry Buttermilk Pancakes是鎮店之寶,自打開業就有,直接賣出了五十萬份還多——如此厚度但極其鬆軟細膩的Pancake,該是美式Pancake的巔峰之作。
之前有朋友反應他家的Pancake出品有點急,但這次吃到的大氣周正,細膩度、溼度和空氣感簡直不遜於那些討巧的舒芙蕾鬆餅,且工藝上有技術含量太多,從麵糊的配方(加進大量酪乳Buttermilk),乃至攪拌的手勢和時間全靠經驗(拌過頭就幹硬無神了)。
在做pancake的時候已經放了藍莓進去,煎出來剛剛破皮香氣四溢,但還是要加上大量野藍莓醬——他家的野藍莓醬可是Donna的獨門秘方,傳說中加入了樹莓醋、紅酒醋、白酒醋、生薑、檸檬汁等等,並吃不出單獨某種配料,但真的錯綜複雜酸甜平衡,見功力顯身手;另加上楓糖漿和打發奶油,後者冰涼順滑濃香不膩,前者指定來自渥太華旁邊的安省楓糖中心Lanark County。整道菜完整成熟,算是我有限的經驗裡,吃過最佳的pancake之一。
Veda’s Choice是Donna版的班尼迪克蛋,非常法國的路線,用酥脆鬆軟、黃油十足的可頌代替English Muffin,常見的荷蘭醬加進紅蔥末和新鮮龍蒿碎,變成同樣溫暖順滑的BearnaiseSauce;
煙燻三文魚鹹香無筋,而兩枚水波蛋自然是渾圓流心技術完美。一道菜簡簡單單但經典見功夫,酥脆軟彈黏滑兼有,煙燻三文魚和Bearnaise醬的鹹度被可頌和雞蛋拉低,適口落胃。
侍者強烈推薦Wally’s Cheesy Savoury Tart。一個塔並不大,每份是四分之一,看著蠢笨乾澀,其實是剛出爐的熱辣版本,一刀子下去,酥皮撲簌簌掉屑——他家的自製酥皮號稱Five Star Pastry,的確是堪比頂級Bakery的出品。
而內餡,當然真·入口即化,芝士用了安省最本土的羊芝士Monforte(產自安省Stanford的名廠Monforte Diary),濃鬱鮮甜有風土感,對吃不慣芝士的人來說,完全沒有強壯的羶味,只有綿長柔軟的奶香,加進雞蛋烤到顫顫巍巍滑嫩至極;
除了按傳統有菠菜,還有些我個人最喜歡的焦糖洋蔥。小小一塊穩妥療愈,就算一整個我也能吃得下。
餐廳演繹的墨西哥經典Huevos Rancheros(烤餅)名為Huevos Monty,也是範本級別的。主角黑豆煮軟後用洋蔥大蒜孜然香菜炒一炒煮一煮(英文叫Refritos,典型墨西哥玩意兒),然後把一半打成細滑的豆沙,另一半保留整顆以求口感——除此之外,讓內餡更升華的是偷偷加進的辣味切達芝士。
為了更像早午餐,頂部放了倆火候完美的太陽蛋,特意裝作是雙黃蛋的樣子;配的牛油果泥、莎莎醬(salsa)和酸奶油也都在水準之上,特別之處是很大膽地把莎莎醬和餅一起烤,洋蔥和番茄都溫熱半熟,更柔和更不突兀——一起烤的好處還有之前提到的切達芝士處於半融化的狀態。
點菜時以為怎麼也吃不完,其實最後只剩下配菜的烤土豆和沙拉,幾乎空盤。我不愛排隊,但Mildred's Temple Kitchen是我心目中極少數值得排上一兩個小時的餐廳,也是我短時間內吃到水準最高最舒服的brunch,幾乎可以拿來作為樣本,告訴城中別家餐廳brunch應該怎麼做。
哦對了,Mildred's Temple Kitchen早午餐時間段只能等位,但午餐晚餐都可以預定無需排隊,下次當然要再去,吃早午餐並不供應的Donna拿手菜藍莓雞胸華夫餅啊!
📍地址 | 85 Hanna Ave #104,
Toronto, ON M6K 3S3
Lady Marmalade
早上十點就到了Lady Marmalade,隊伍已經從二樓到一樓再瀟灑地拐了個大彎——不提供預定,不能留下姓名電話後在附近逛逛,只能硬著頭皮排,沒得商量。
好吧,這間被BlogTO評為多倫多第一brunch的神級小店去年搬到了東唐人街,哪怕店面寬敞了不少,還是被跟著搬遷的忠客們塞得滿滿當當的。
2005年,Carla Cherry和David Cherry兄妹倆在維多利亞開了家名為Lady Marmalade的brunch小店,以頂級的班尼迪克蛋和略帶墨西哥的風格成為維多利亞最有名望和人氣的brunch餐廳。
2009年,和妻子一起搬來多倫多的David Cherry把Lady Marmalade也原封不動搬來了多倫多,依然能打,瞬間又成了多倫多最好的、排隊人數最多的brunch之一。
來都來了,當然要吃聲名遠揚的LM Eggs Bennedict,口味繁多,最招牌的是經典的培根+brie芝士+牛油果。
水波蛋煮得不錯,和完美狀態相比可能多煮了幾秒,緊貼蛋白的蛋黃部分開始固化,蛋黃的流心偏稠,但都不是問題,是好吃且基本什麼都不影響的水準之作;
荷蘭醬是自家做的,培根煎出焦香,English Muffin也慢火煎脆表面,再用牛油果和俺很愛的Brie芝士柔化口感——Brie還和做漢堡一樣加熱到融化,糊在麵包上。整體來說,是一道用心、家常、溫暖、好吃的班尼迪克蛋。
至於是不是傳說中的多倫多第一班尼迪克蛋?見仁見智了
Lady Marmalade帶有淡淡的墨西哥元素,幾道菜很南方,比如Huevos Migas就是經典的墨西哥早午餐,用香腸和芝士炒蛋,配上糙米飯、脆玉米餅和必備的黑豆,用酸奶油和salsa醬調味,簡單溫暖。炒蛋夠潤滑香腸夠香嫩,黑豆基本成豆沙狀,米飯幹身tortilla脆硬,酸奶油、番茄salsa和大把香菜提味去膩之餘,也大大增加了墨西哥感。
正確吃法是把Tortilla先撥一邊,把所有東西胡亂拌勻,用tortilla舀著,一口一個嘎吱嘎吱。值得一提的是,LM家的Migas做得很溫和,不是墨西哥原版的那種刺激感,而是透著一股加拿大brunch的紮實,嗜辣之人可自行取用桌上自家制的hot sauce,有點酸酸的泡椒味兒,很不錯。
很多人會忽略,Lady Marmalade提供村內頂尖的早餐Poutine之一——他家的A.M. Poutine史無前例地在gravy中加進白味增。Gravy本身做得偏淡偏輕(一般坊間的poutine用gravy一般會把麵糊炒得更焦),可以更好地和白味增結合;薯條也不是傳統的偏細長版本,而是五大三粗的帶皮薯塊,芝士塊(cheese curds)倒是新鮮又量足——切記切記,要另加倆水波蛋,這樣才叫brunch嘛。
白味增的加入是神來之筆,給gravy增加了足夠的、複雜的鮮甜、焦糖香和醬香。薯塊不算脆,但可以很好地承載醬汁的厚度和柔軟牽絲的芝士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把水波蛋劃破,用本就裹滿gravy的土豆再蘸上明媚鮮豔的蛋黃,窗外日光也和蛋黃一般黃澄澄的,是最治癒的畫面之一。
在北美風brunch的範圍內,Lady Marmalade的確出色,但沒法說有多空前絕後——論精細規矩不及Mildred's Temple Kitchen,論實惠親民不及馬上要提及的Auntiesand Uncles。但仔細一想會猛地發現,Lady Marmalade是最Brunch的brunch,不寬敞明亮正襟危坐,也不逼仄粗豪大刀闊斧,是坊間最常見的brunch風格的典型傑出代表——再說了,光是為了令人手舞足蹈的味增poutine,我也是會回訪的。
📍地址 | 265 Broadview Ave,
Toronto, ON M4M 2G8
Aunties and Uncles
之前在cheap eats合集裡介紹過Aunties and Uncles👉如何窮的有尊嚴?多倫多這些地方10刀就能撫慰你的胃!,如今再介紹,樂此不疲。
這可是城中最火最好的家庭風brunch,踏實量大本土直接,得做好等位一小時的準備。客人閒不住,就都跑去隔壁買咖啡喝——能救活周邊咖啡店的早午餐店可實在不多見。
其實不奇怪Aunties and Uncles人氣如此之嚇人——多倫多最佳早午餐、多倫多最佳全天早餐、多倫多最佳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BLT)、多倫多最佳烤芝士三明治、多倫多最佳French Toast、多倫多最佳Pancake……
其位於堪稱brunch聚集地的小義大利,其實Aunties and Uncles開業都25年了,室內狹小老舊但溫馨乾淨,桌子小樓梯窄,房間就和我自己的臥室差不多大——但尚在門外,就能聞到同樣狹小的廚房中飄出的猛烈香氣,麵包香雞蛋香肉香焦糖香……
無論是各大本土媒體,還是權威如Zagat,都毋庸置疑地把其封為多倫多最佳Brunch之一。更明顯的優勢是價格異常親民,人均15塊就能開開心心抱著肚子走出來,自然是人氣可怕。
既然是北美家常風Brunch,當然要主打Banana Oatmeal Pancakes,鬆軟溼潤蛋香撲鼻,表面有焦香;
內裡的香蕉甜滑,燕麥有細碎嚼勁,家常水準可得滿分,再淋點楓糖漿,更本土更罪惡更療愈。隨季節不同會配上不同的水果,這次是用香料水煮到軟熟無渣的梨,帶著淡淡的肉桂香。
最最粗獷的Cinnamon French Toast其貌不揚,其實被評為過村裡第二的French Toast(第一屬於毀譽參半的名店School):浸飽蛋液蛋香撲鼻,吐司鬆軟微彈,空氣感保水度都夠,出鍋後撒肉桂粉和糖粉,再自行淋上偏稀的楓糖漿;
蛋液放的鹽比別家多點兒,能吃到明顯的鹹度,更粗狂更奇妙更衝突,按家常水準已經摸到天花板兒了。
他家的烤芝士三明治Grilled Canadian Cheddar同樣排多村第二,很好吃,應該是近期最喜歡的一款,用柔軟溫和的白麵包夾進本地產的大量切達芝士並煎到融化,火候夠小夠均勻,所以麵包每一個角落都酥脆;
與常規版本不同的是更加進後切的番茄片,沙甜潤滑,讓三明治顯得不幹不燥與眾不同。愛吃肉的還可以往裡面加培根,更豐富更罪惡。
點三明治都可以選個配菜,分別有土豆沙拉、煎土豆和蔬菜沙拉。先說Potato Salad,個人很喜歡,綿軟細甜,更像吃得到顆粒感的土豆泥,很好吃——隔壁的幾顆醃橄欖鹹酸苦澀,沒吃習慣的謹慎嘗試。
他家的BLT仍然是多村第二(蒼了天了)——所謂BLT是懶散的北美人的簡稱,是為黃金三角「Bacon Lettuce and Tomato」的簡稱。
依然用白麵包但火候更輕,內餡簡單精煉,番茄厚片,生菜清脆並抹上美乃滋,本地產的培根煎到走油,香脆得不得了;口味當然不複雜,但就是好吃就是過癮,只能說,經典就是經典,1+1+1等於滿分。
再說下去該要劇透完整張菜單了——這次沒吃到他家被Zagat評為多倫多必吃菜品之一的早餐taco,下次一定不能錯過。這樣梳理出來,菜單上幾乎道道經典有好吃,閉著眼睛點都是家常水準的滿分。也正因為如此,哪怕附近有Maggie's、Sneaky Dee's 等等早午餐名店,Aunties and Uncles也一定是人氣最旺的一家,沒有之一——甚至是全村人氣最旺都說不定。更一定的是,這是我最喜歡最愛來的brunch spot,沒有之一。
📍地址 | 74 Lippincott St,
Toronto, ON M5S 2P1
Early Bird
想了半天到底要不要寫Early Bird——這間在本地食客中有口皆碑的澳洲風brunch常被國人罵得很慘——這其實是城中大部分澳洲風brunch的普遍待遇,「形式大於內容」、「好看不好吃」等等等等。
而作為澳洲brunch的龍頭老大(培訓過另一澳洲brunch名店Baddies的店主),EarlyBird更處於風口浪尖。
所謂澳洲風Brunch,清爽、田園、簡約、色彩豐富,是更輕盈更現代的brunch分支,風格很顯著很獨特,再加上代表著澳洲的牛油果吐司和澳洲拿手的好咖啡,哪怕是在崇尚大吃碳水的加拿大也生意紅火——就比如說在Early Bird,排個半個小時隊很正常,而且要人來齊了才能入座。
平日裡來該不會這麼火爆這麼壓抑
點菜方式也更快捷,去櫃檯點餐付帳,拿個號牌兒坐下,侍者快速地按牌子上菜,食客也不自覺地快速吃完起身走人——還有一大堆客人就在身邊眼巴巴地等著呢。
餐廳頭牌當然是這粉色的班尼迪克蛋Eggs Benny,荷蘭醬中加進紅菜頭染色,該是村中少有。荷蘭醬本身做得不錯,光滑柔細,稠度和調味都規矩標準;
同樣規矩標準的還有水波蛋本身,是渾圓完整光滑的範本之作,蛋黃熟度正好濃稠滑腴,而且絕不是多倫多市面上常見的超市蛋,蛋黃的顏色和香氣都好。
並沒有按傳統用English Muffin墊底,而是用上炸土豆餅(Latkes,是常見的猶太教食物之一,光明節必吃,其實就是另一版本的洋芋擦擦),火候猛烈粗暴,炸得焦香脆硬,內裡能吃出柔軟的土豆絲的質感;
為了弱化latkes的火氣和焦硬,很有邏輯地配一層細膩冰涼的牛油果泥,有對比有衝突。調味方面,基本只有油鹽,極清爽極簡樸,連本來最少也是油醋拌的沙拉都乾乾的——切記要從醬到蛋到牛油果到土豆餅一口吃到才好,才夠豐富不寡淡,至於沙拉,let it go就好。
去之前就盯上了他家的Blueberry Ricotta Pancake,安穩保險的搭配,好吃加好吃不會等於不好吃。Early Bird家的pancake辨識度算高,柔軟細薄,雞蛋的比例很高,所以更軟更滑,能與本文中其他北美Pancake明顯區分開來;
餅裡夾進不少藍莓和ricotta芝士碎,口感有變化,ricotta的細微顆粒感把餅襯得更嫩;藍莓醬當然沒有Mildred『 s Temple Kitchen那麼複雜有變化,不太重甚至沒有太大的酸甜,主要提供果香,最後淋上的楓糖負責增加甜度。
好吃嗎?好吃,意料之中的好吃,是個人心目中Early Bird所有菜品中最好吃的之一。然而,從工藝和驚豔程度來說,似乎無法在各大名店的Pancake中出類拔萃,但的的確確風格顯著派系明顯。
牛油果吐司Avocado Toast該是澳洲brunch的象徵,Early Bird的出品也一定是村中最好看的一份——大部分店家都會選擇把牛油果做成泥,Early Bird也提供,但最人氣的還是開成花兒的切片版本。
配上帕瑪森芝士和法式鮮奶油(Creme Fraiche),清爽直接簡單純粹,鹽給得都少,質量很不錯的厚片sourdough雖烤了烤,但火候很輕,沒有和別家一樣烤出討喜的焦脆。
吃之前把那朵花推到壓扁,大方地抹在麵包上,張開血盆大口咬下去,雖調味輕微但也還不錯,能更直接的吃到細膩柔滑的質地,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這片鹹一點,那片酸一點,甚至有胡椒等各種香料味,不會是驚豔的好吃,但真的輕鬆有趣。
其實啊,澳洲風brunch也沒什麼不好,清爽輕盈無負擔,不至於一頓brunch把人吃得腦滿腸肥——但或許問題也在此,brunch最重要的滿足感遠遜於北美本土的大油大碳水,不夠comfort不夠治癒不夠踏實。話又說回來,這種少施脂粉的烹飪方式,也真的是很珍貴很獨家。周日除了可以放縱起來大啖French Toast,也當然可以open開來接近一下平時疏遠了的簡單自然新鮮了當,是不是真的很喜歡見仁見智,但絕對可以嘗試——至於毫無爭議的是,Early Bird還是城中最優秀的咖啡店之一,濃縮和拿鐵都好喝,還有用蝶豆花染成藍色的迷幻抹茶.
📍地址 | 613 Queen St W,
Toronto, ON M5V 2B7
Maha's
雖然地處Greenwood這片荒涼的土地,但這家埃及早餐店依然每天門庭若市,店內只有24張椅子,動輒排隊兩三個小時起。
最推薦的是店內的Mind Blowing Chicken,光聽名字便覺得不同凡響,料多到快要溢出盤外。
雞肉本身嫩滑不柴,店家還專門配上了爽口的番茄和洋蔥丁,與秘制醬汁,再加上頂層的parseley碎,整體辛辣爽口。
另一個推薦單品是Pharaoh's Po' Boy,名字帶上「法老」二字頓時埃及了起來。Pita裡面包著特別醃製後炸過的蝦仁,甜滑爽口還無負擔。
除了店裡時常能遇到埃及帥哥之外,店外還停了一輛以店名作為車牌的車,頓時覺得有愛了不少。
📍地址 | 226 Greenwood Ave,
Toronto, ON M4L 2R2
@Bern Welcome
當然,所有合集都不全,但以上幾間餐廳捆成捆,的確是城中最佳的早午餐陣容之一,有登堂入室的,有溫馨正常的,有便宜到爆的,有澳洲的有埃及的……天氣越來越暖和,排隊越來越不那麼難受,趕緊找個周日早早起床,約上有耐心的飯友們,排起來!
撰文 | 學徒食客
圖片 | 學徒食客
編輯 | 學徒貝習
本文為吃貨原創文章,僅代表吃貨立場,
不涉及任何商業利益。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
宅在家裡還能比在飯店吃的便宜?
戳FoodHwy小紅車外賣
享受大多地區獨家折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