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對焦原理(附景深與超焦距)

2021-02-06 光學人生
1、焦點 (focus)

平行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鏡頭將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這個點,就叫做焦點,焦點和鏡片光學中心的距離叫做焦距。過焦點後光線繼續以錐狀發散開來。

凸透鏡的成像公式是:

1/u+1/v=1/f

這是最基本的公式,u指物距,即物體到透鏡組中心的距離,v指像距,即成像至中心的距離,f指焦距。

有很多新手分不清「對焦」和「變焦」,因此「定焦鏡頭是否能對焦」這個問題在各大攝影論壇被問了無數次……事實上定焦鏡頭並不是什麼都固定的,只是焦距,也就是70mm-200mm,這個mm固定,也就是視野大小固定。就好像眼球一樣,雖然焦距是固定的17mm,但是仍然可以根據視物遠近對瞳孔後面的晶狀體厚度進行調整以保持視物清晰。

出現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中文翻譯不好(英語很明確),實在容易混淆。下面結合凸透鏡成像原理解釋幾個攝影中約定成俗的說法:

「變焦(Zoom)」一詞是指改變焦距f。只有變焦鏡頭的焦距才能被改變,定焦鏡頭的焦距是固定的。事實上,相機的鏡頭由多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組成,但從成像結果來看,可以把這一組鏡片看成「一個」凸透鏡。這「一個」凸透鏡的焦距就是標在鏡頭上的諸如定焦的50MM。那麼變焦鏡頭比如18-55MM,怎麼回事呢,說穿了很簡單,就是改變這「一個」鏡頭裡某些鏡片的位置,達到改變這「一個」凸透鏡的「凸的程度」,也就是焦距f。變焦最直觀的體驗就是被攝物體在取景器裡被放大或者縮小了。

「調焦(Focus)」或「對焦」一詞習慣指改變像距v,也就是改變鏡頭光心到底片平面的距離。除了一些低檔傻瓜機鏡頭沒有調焦機構,不能改變像距外,所有鏡頭,無論定焦變焦,都可以改變像距。當我們轉動對焦環的時候,顯然是某組鏡片在前後移動,這組鏡片動了以後,這「一個」鏡頭的「光心」就動了,物距和像距自然就動了(事實上對焦的本意是改變像距,但是一般物距比像距大得多,因此物距變化可忽略不計。另外光心是指光學中心,重要概念哦~不是物理中心,也不是幾何中心。)對於變焦鏡頭,一旦其焦距固定在某個f值時,對焦過程和定焦鏡頭其實是一樣的。

「焦點對在xxx上面(Focus on xxx)」這個習慣說法(也即「合焦」),是指通過「調焦」,即改變像距v,使之與景物xxx到鏡頭的距離u、鏡頭焦距f,滿足成像公式 1/u + 1/v = 1/f,也就是景物xxx能在底片上清晰成像。

2、彌散圓 (Circle of Confusion)

又譯為:彌散圈、模糊圈等等

在焦點前後,光線從聚集到擴散,點的影象從圓到點(焦點),繼而有擴散到圓,這個焦點前面和後面的圓就叫做彌散圓。

如果此圓形足夠小,肉眼依然可被視為點的成像。這個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直徑被稱為容許彌散圓直徑δ (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觀賞拍攝的影象是以某種方式來觀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與觀看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鑑別能力,人眼將感覺是清晰的。這時的彌散圓的大小就稱為容許彌散圓。

人眼在明視距離(眼睛正前方30釐米)能夠分辨的最小的物體的尺寸大約為0.125mm。蔡斯公司制定的標準時,選用了常用尺寸7吋照片(175×125mm)為依據計算,要求彌散圓只能在0.125mm以內,按此計算得到是圖像對角線長度的1/1730左右。所以蔡斯公司制定的標準就是彌散圓直徑 δ=1/1730 底片對角線長度。

不同的廠家、不同的底片面積都有不同的容許彌散圓直徑的要求。各廠家對於35mm照相鏡頭的容許彌散圓的取值並不統一(前提是畫面放大為5×7吋的大小,觀察距離為25~30cm)一般取值範圍是底片對角線長度的1/1000~1/1500左右。在這裡可以看出:景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和彌散圓直徑 δ的取值大小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我們也可看出:彌散圓直徑 δ 的取值的大小和鏡頭生產廠商的技術能力有關。

一般常用的數值是:

畫   幅

24mm×36mm

6cm×9cm

4"×5"

容許彌散圓直徑 δ

0.035mm

0.0817mm

0.146mm

3、景深 (Depth of field)

在對焦時,通過鏡頭將在焦平面上清晰成像,而對焦點的前景和後景也在焦平面成像,只要它們成像的彌散圓等於或小於容許彌散圓直徑,我們將認為是清晰的,這樣影像就有一個的清晰的區間,這就是景深(下圖)。

從以上可知道,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呼它叫焦深,它和景深是相對應的。所謂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具有的一段清晰範圍,這範圍內的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景深是隨鏡頭的焦距、光圈值、對焦距離的不同而變化。一般來說:

(1)、焦距短,景深大,
(2)、對焦點離遠,景深大,
(3)、光圈小,景深大。

以拍攝者為基準,從對焦點到近點的清晰範圍叫前景深,從對焦點到遠點的清晰範圍叫後景深。

4、景深的計算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

(1) 鏡頭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 鏡頭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 拍攝距離: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5、計算實例

①50mm/f2.8

②50mm/f8

③105mm/f2.8

δ

0.035mm

0.035mm

0.035mm

f

50mm

50mm

105mm

F

2.8

8

2.8

L

3000mm

3000mm

3000mm

ΔL1

316mm

754mm

78mm

ΔL2

400mm

1518mm

82mm

ΔL

716mm

2272mm

160mm

從上表大致看出景深和焦距、光圈之間的相互的影響:

①50mm/f 2.8鏡頭,清晰範圍是從2.68m~3.40m,景深為0.72M
②50mm/f 8鏡頭,清晰範圍是從2.25m~4.52m,景深為2.272M。
③105mm/f 2.8鏡頭,清晰範圍為2.92m~3.08m,景深為0.16M。

6、景深表

使用景深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完整地計算一張景深表,供我們日常攝影時便查(因為計算較為繁複,你是不可能在現場臨時計算的),但是有的書籍中有是也提供現成景深表,下面就是書中提供的景深表,(這是尼康公司為尼柯鏡頭提供的)供大家參考。

景深表可以製成表格,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製作。我按相機的鏡頭上常見的方法,根據計算,製作了一個轉盤式的景深標尺,用這個標尺,要比查表方便一些。各位可以下載(見:《景深計算盤》一文),用厚一點的紙張列印出來,中心用一個小釘訂上,就可以使用了。

7、超焦距 (Hyperfocal Distance)

定義:在攝影鏡頭的焦距和光圈均已確定的前提下,能夠獲得最大景深時的攝影物距,稱為在這個焦距和這個光圈下的超焦距。

以上是超焦距的定義,看起來有些費解,另外,超焦距又有什麼用呢?為了說清楚,我就使用上面的景深標尺來講述一下:

圖一:這個景深標尺,我相信的一看就懂:目前對焦是在2M上,你看不同的光圈值兩邊各有一根指示線,這兩根線指示了該種光圈在距離2M時的,前景和後景的清晰範圍。比如:如果用了F=11的光圈,清晰範圍大約在1.5-3M。

圖二:這是鏡頭對焦在無窮遠的情況,如果照風景,用光圈F=16,你可以看到大約在4.5M以外都清楚。

圖三:圖二的這種對焦情況不是最好,因為這時的後景深就沒利用上。

如果我們對焦在4.5M上,這時我們可以發現仍然用光圈為F=16時,那就用上了F=16的後景深:

後景深指示線對在無窮遠上,這樣對焦既保證了無窮遠處的清晰度,而前景深指在2.2M處,清晰範圍比圖二前進了2M多,得到了最大的景深。

這就是「超焦距」對焦法,而4.5M這個對焦位置稱呼超焦距

超焦距的方法在抓拍時常用,因為在我已知的範圍內(比如上面說的2.2M以外),就不用對焦了,抓了就照,可以搶時間,抓鏡頭,同時也保證了清晰度。所以新聞記者等是比較愛用的。

超焦距距離的計算比較繁,所以如果你的鏡頭上附有景深標尺的話,在對焦時將你選用的光圈值的後景深線對準無窮遠,就可以了,不必計算,使用也方便。這也是鏡頭上帶有景深標尺的一個很大的用途。

當然在沒有這個標尺時,我們最好藉助與景深表或轉盤式的景深標尺這個工具了。

來源:網絡


1、浙江藍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解決方案及生產製造,樓總:18826013676

2、深圳普力視拓科技有限公司

各類投影光機及鏡頭解決方案,孫總:listo_one@163.com

3、上海廣神電子有限公司

熱成像shutter,美國FLIR供應商,吳總:13501551929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超焦距獲得大景深
    如何利用超焦距獲得大景深「超焦距」這個詞,對於喜歡拍攝風光的攝影者來說,並不陌生。風光攝影拍攝中,通常會通過超焦距對焦的方法來獲得大景深,以實現遠近都清晰的效果。大景深的手法廣泛應用於風光、旅遊紀念照等題材中。除此之外,超焦距也可以在無法對焦或來不及對焦的情況下獲得清晰的影像,比如在抓拍時。超焦距在抓拍方面的優勢體現在了一個字上:快! 無論手動對焦或者自動對焦的速度有多快,仍然是需要對焦時間的。而使用超焦距的原理,則可以預先設定焦距,只要所拍攝的景物在景深範圍之內就無需再次對焦。
  • 大風景照要景深大,光圈大小影響不是關鍵,關鍵要用超焦距對焦法
    攝影人都知道,拍攝大風景照,需要景深儘可能大。一般都知道,用小光圈拍攝是獲得大景深的一種途徑,但實際上光圈對景深的影響是有限的,而對景深影響最大的還是你拍攝時選擇的對焦點在哪,或者說對焦點相機之間的距離(對焦距離)是多少。
  • 拍風光一定要懂的超焦距原理及實戰技巧
    但如果現場離你最近的事物距相機只有幾十釐米時,你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就是你需要了解超焦距,利用超焦距獲得最大的景深範圍,從而讓畫面中所有的景物都更清晰、銳利。在實際情況中則是這樣的情況,距相機一米處(鏡頭的對焦點)的所有物體都是清晰的,而一米處兩邊的物體逐漸變模糊,直到以人眼看來已經無法認為這些物體仍處在焦點上。我們剛才已經看到,在無窮遠處聚焦有效地浪費了大量景深範圍。而如果你使用超焦距則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 對焦無窮遠就能獲得最大的清晰範圍?超焦距運用的誤區
    但根據我的接觸例子當中了解,即使是業餘界的老手,有些人對超焦距的了解也並不是十分準確,導致運用上失誤。一、什麼叫「超焦距」?按照度娘的解釋: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前界(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鏡頭的距離稱之為超焦距。許多人就拿著這條定義當聖經,認為把對焦環擰到無窮遠的時候,自己就在使用超焦距了,景深也就最大化了。
  • 淺說「超焦距」-攝影篇
    「超焦距」的概念或者叫做理論,隨便在百度上搜一搜,就能出來幾十條甚至更多,通俗地講就是當相機鏡頭調焦在無限遠時,位於無限遠的景物會在底片上結成清晰的影像,位於有限距離的景物在底片上結成容許清晰的影像,從而形成了影像景深,這個景深的前界清晰範圍距離鏡頭最近的清晰點叫做「超焦點」,超焦點到鏡頭之間有一段不清晰的距離,這個距離就稱為「超焦距」。
  • 獲得風光照片最大景深的對焦技巧,簡單3招把相機對焦到無限遠!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應該選用廣角鏡頭拍攝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對焦技巧。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超焦距對焦技術,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此方法涉及的計算方法較為複雜。因此近年來被泛焦對焦方法所取代。使用這種對焦方法基本上能夠達到與使用超焦距對焦方法同樣的效果。此方法的要點是,在對焦時將對焦點安排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這樣就能夠保證畫面前後的景物都非常清晰,從而得到最大景深的畫面。
  • 究竟什麼是超焦距
    用原創講述旅行和攝影的故事點擊上面標題下方「行影不離」即可關注相信大家經常看到「超焦距」這個詞,由於中文翻譯問題,這個詞顯得很神秘,相信有些攝影老鳥都未必理解這個概念。(由於5DII的對焦系統很渣,我只用中心點對焦)理想情況是,無論怎麼拍攝,畫面內容起碼應該是清晰對焦的。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出現在街拍時,精彩瞬間一閃而過,沒有時間按照「半按快門對焦——構圖——全按快門拍攝」這個三部曲,更別提測光和曝光補償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起相機就拍,而且應該確保能夠拍清楚。
  • 對焦距離越遠,景深不是越大? | 攝影早自習第1053天
    你找到那幾個相應的顏色:藍色是對焦距離,1.00m,後景深有1.17m,前景是0.35m。請注意,這個1.17米和0.35米是針對1m(對焦事物)而言的(距離),也就說前景深0.35m並不是說從相機往前數0.35m開始就清楚了——不是這麼回事,是從你對焦的物體開始往相機這個方向數有0.35m的範圍是清楚的。好,那我們把前景深、後景深加在一起,就會得到一個總的景深範圍。是多少?
  • 雅趣技巧 超焦距,你該好好的了解一下它了
    人們有時很容易忘記最好將自動對焦關閉,來依靠手動對焦。當你使用廣角鏡頭拍攝風光照片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你也許想要把整個場景拍攝得儘可能銳利。但如果現場離你最近的事物距相機只有幾釐米時,你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就是你需要了解景深,並願意手動控制相機對焦系統,精確地決定你到底想要對何處對焦,而不是將對焦工作繼續留給照相機。什麼是景深?
  • 超焦距是怎麼回事?
    當我們對焦距離變遠了,景深確實一直在擴大,但是對焦到了某個地方,正好後景深範圍到了無窮遠,對焦距離再遠,景深範圍會開始縮小——因為後景深到頭了,而前景深會因為對焦點的變遠,繼續變遠。繞暈了?挺抽象的,別急,我們先記住結論:針對每個固定的光圈和焦距組合,都有那麼一個對焦距離,當你對這裡對焦的時候,你會獲得理論上最大的景深範圍。這叫超焦距攝影。
  • 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雖然相機上並不會出現「景深控制」按鈕,但是我們仍可以通過修改一些列相機參數來改變景深的範圍。這當中就包括鏡頭的光圈、對焦距離以及相機(傳感器)的類型。#景深的決定因素有哪些?#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範圍:光圈大小、對焦距離以及鏡頭焦距有一些因素相比之下更好控制。
  • 【攝影講評】獲得風光照片最大景深的對焦技巧,簡單3招把相機對焦到無限遠 第六百二十講?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應該選用廣角鏡頭拍攝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對焦技巧。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超焦距對焦技術,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此方法涉及的計算方法較為複雜。因此近年來被泛焦對焦方法所取代。使用這種對焦方法基本上能夠達到與使用超焦距對焦方法同樣的效果。此方法的要點是,在對焦時將對焦點安排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這樣就能夠保證畫面前後的景物都非常清晰,從而得到最大景深的畫面。
  • 推薦一個景深計算app
    升級到收費版本會有一些額外的功能,但是我覺的免費版本就夠我用了,因為我只需要它的景深計算功能。景深這個詞,很多人覺的離自己挺遠的。其實風光攝影中有景深合成,人文攝影裡有超焦距和盲拍,這些都和景深有關。景深它是指在你的對焦點前後,有多大的一段距離範圍內,照片都是清晰的。
  • 單反鏡頭焦距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單反景深景 深(英語:Depth of field,縮寫:DOF,,民間所謂背景虛化)景深是指相機對焦點前後相對清晰的成像範圍。除了在近距離時,一般來說景深是由焦距(物體的放大率)以及透鏡的光圈值決定。固定光圈值時,焦距越大(增加放大率),不論是更靠近拍攝 物或是使用長焦距的鏡頭,都會減少景深的距離;焦距越小(減少放大率)時,則會增加景深。如果固定放大率時,增加光圈值(縮小光圈)則會增加景深;減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則會減少景深。當焦點設在超焦距時,景深會從超焦距的一半延伸到無限遠,對一個固定的光圈值來說,這是最大的景深。
  • 深度解讀「景深」,為拍攝畫面做「最佳調整」
    在鏡頭正確對焦時,場景中的一個點會在相機傳感器上被還原成一個點,否則它會被還原為一個邊緣模糊的圓形。距離對焦點距離越遠,散景的尺寸就越大;但如果這個點足夠小,那即使在脫焦狀態,也會像一個合焦的點。超焦距是什麼?
  • 讓你 隨時精準計算照片 景深 超焦距 景深超焦距計算器 APP
    讓你 隨時精準計算照片 景深 超焦距 景深超焦距計算器 APP紫楓發布一個在攝影拍攝過程中特別好用實用的一個好東西:景深超焦距計算器 APP !為什麼要精確計算拍攝景深和超焦距不用紫楓再多解釋了吧,玩攝影的都明白!注意:軟體是安卓手機系統版本。
  • 怎樣使用相機手動對焦?
    3、拍攝風景構圖時候可以手動對焦拍攝風景時,有時候都需要能拍出整體風景都清晰的畫面,因此一般都會採用小光圈,製造較深的景深,而當中「超焦距」更是一個有效方法,但如果用了自動對焦則會改變了對焦區域很多相機預設了對焦點在畫幅中間,特別在進行三分法構圖時,便不容易正確對焦,這個需要特別注意。可以採用自動對焦後鎖定焦點重新構圖、改變區域對焦位置、手動對焦等辦法來處理。
  • 為什麼拍星星時,對焦到無窮遠,還要向回擰一下?
    對焦的地方就相當於主體,對焦距離越遠自然就是物距越遠,似乎是物距最大的無窮遠,虛化程度最小,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焦點的地方是最清晰的,前景深和後景深內的景物也是清晰的。當我們對焦到無窮遠的地方時,就相當於焦點在無窮遠的地方,後景深就等於沒有了,只剩前景深。
  • 拍攝時暗光對焦
    2.以邊緣對焦不少數位相機都以對比檢測作對焦,所以在對焦時尋找對比度高的邊界,就可以更輕易地對焦。如第一點所說,以光位對焦時,亦應以光暗位間的分界線作對焦,而不是光位的中心。3.先對焦,後構圖以上2點的原理都是以畫面比較容易分辦的東西作對焦,而缺點就是未必可以合乎構圖需要。
  • 【攝影技巧】景深是什麼?如何把握景深?!
    雖然相機上並不會出現「景深控制」按鈕,但是我們仍可以通過修改一些列相機參數來改變景深的範圍。這當中就包括鏡頭的光圈、對焦距離以及相機(傳感器)的類型。有三個因素會影響景深的範圍:光圈大小、對焦距離以及鏡頭焦距有一些因素相比之下更好控制。比如光圈的大小,相比另外兩項參數就更容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