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鹿偉 盧河燕 文/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江南文華,金陵為盛;六朝風物,溯源雨花。全面小康路上,雨花臺區交出了怎樣的答卷?9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雨花臺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相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
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雨花臺區區長張連春介紹,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雨花臺區聚焦「六穩」「六保」工作重點,紮實推進「四新」行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9.33億元,增長5.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含江北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94億元,增長0.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增長93.1%;外貿進出口總額120.3億元,增長14.5%。
值得一提的是,雨花臺區常態化防控工作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七工作指導組肯定。具體包括,出臺「10+30」扶持政策包,兌現惠企資金8.48億元,惠及企業2.42萬戶,抗疫情、穩發展、增活力做法獲得國務院領導批示表揚。組織開展各類招聘會44場,實現新增城鎮就業6729人、大學生就業10235人,培育自主創業1460人、創業帶動就業7760人,上半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9.3元,增速位居六城區第一。
主導產業集聚,涉軟從業人員總數28.5萬人
△便民小站
圍繞全市「4+4+1」主導產業發展布局,雨花臺區推動軟體和信息服務、人工智慧等主導產業走向「高端化、國際化、品牌化」。實現軟體業務收入920.1億元,同比增長10.8%;新增軟體產業建築面積40.73萬平方米,總量達到956.92萬平方米;新增涉軟企業195家,總數達到2967家;新增涉軟從業人員1.5萬人,總數達到28.5萬人,中國(南京)軟體谷入選為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區內已集聚世界500強及世界軟體百強企業15家,境內外上市企業8家。
與此同時,雨花臺區持續優化「雙創」生態,著力打造「雙創」示範基地升級版。儲備籤約新型研發機構項目6個,新增孵化企業118家。設立總規模為15億元的「雙創」投資引導基金,全力扶持優質企業快速成長。
113個新都市項目竣工15個
△翠竹園社區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雨花臺區「四新」行動全速推進。
新基建方面,建成5G基站304個,47個新基建及關聯產業、載體項目實現在建45個,完成投資20.6億元。新消費方面,積極培育夜間經濟、「網際網路+」等消費熱點,精準組織購物節、家裝節等專場活動,完成線上銷售額340億元。新產業方面,加快布局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和都市工業,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 ,新一代數字經濟產業規模達到261.4億元。新都市方面,113個新都市建設項目竣工15個、在建67個,完成投資56.53億元,完成徵拆面積29.77萬平方米,開工保障房73.2萬平方米,龍翔大道等3條道路竣工通車。
中華中學雨花校區、省婦幼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
△夕陽書苑
家門口無論上學還是就醫都越來越便利。
「兩橋」更新改造加速,龍翔路、機場二通道地面段兩條核心幹道全面通車,馬家店保障房、中華中學雨花校區、省婦幼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城市公園、中央商務區、龍翔啟動區等加快推動。啟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組建全市首家護魚員隊伍,完成三山磯生態景觀一期工程等4個綠化項目建設,新增造林面積210畝,修復溼地105畝。完成30個大氣汙染防治工程,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9.1%,PM2.5平均濃度35.9微克/立方米,同比減少23.9%。推進4項水環境提升工程,國考、省考斷面保持穩定達標,市考斷面累計均值達標。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計劃整體搬遷到「兩橋」地區,這將終結雨花臺區沒有三級綜合醫院的歷史。此外,中華中學雨花校區項目已開建,預計2021年三季度交付。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