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臺灣臨去「秋波」 蔡英文上套後該如何面對拜登?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高調宣布取消所謂「美臺交往限制」,3名美國學者15日在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網站發表評論指出,川普政府卸任前做此宣布,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欠缺對印太政策全盤考慮,拿挺臺做政治操作,給拜登新政府的中國政策丟難題,恐讓美臺關係受害,對臺灣並無好處。多名兩岸涉臺專家也擔憂,民進黨當局頂著無數罵名堅持走「親美反中」路線,對川普照單全收,讓臺灣民眾淪為「小白鼠」,今後在面對拜登新政府的時候日子恐怕更不好過。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評論由前白宮國安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CSIS亞洲事務資深副會長葛林(Michael Green),CSIS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和美國在臺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共同撰寫。3人主張強化對臺支持,但對川普政府決策時機及做法提出質疑。

  文章提三大論點,首先認為,取消美臺交往限制是一大政策轉變,應深思熟慮欲達成的目標,及其中所涉風險與利益,還要與國會和盟友協調。它不該由正陷入美國史上最嚴重民主危機、且即將卸任的川普政府宣布;這只會刺激北京對拜登新政府施加更大壓力,要求對臺實施更嚴格限制。

  其次,此刻臺灣正需要也應得到美國跨黨派支持,但蓬佩奧此次動作似是有意挑戰拜登,只要新政府上臺改弦易轍,共和黨人便可宣稱自己「真心挺臺」,民主黨則是「立場親中」。以過去經驗看,每當美國對臺政策被政治化,挺臺成政治檢驗時,結果總讓美臺關係受害。

  第三,川普政府與日強化防衛,軍事上牽制中國大陸,應受肯定,但過去4年川普政府在外交領域失策連連,令臺灣地區處境更脆弱,例如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就讓臺灣地區失去參與國際貿易協議最佳機會。文章稱,自由民主臺灣只能在一個由法治和規範構成的體系下生存,但法治和規範卻被川普政府破壞殆盡。

  川普所謂的「秋波」 民進黨不是第一次上套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蕭衡鍾在本網的獨家評論表示,臺灣已不是第一次被美國玩弄!他提到,在進入2021年之際,美國的反傾銷調查報告給了臺灣重重一擊。儘管臺當局屢屢強調「現在的美臺關係是史上最佳時刻」,還主動提出進口「萊豬」,蔡英文並向臺灣民眾喊話,希望民眾可以「體諒」、為了美臺友好顧全大局並理解臺當局的決策,以爭取美國的支持,但從美國再度祭出反傾銷的政策來看,在貿易上,美國並未給予臺灣實質福利,此次宣告將對臺灣輪胎課以反傾銷稅的稅率之重更甚以往,顯示美臺關係的表面友好,在實際上仍敵不過各自的現實利益。

  這讓臺灣社會大眾傻眼,因為民進黨當局頂著無數罵名,不顧各縣市、民間輿論與產業界的反彈抵制聲浪,執意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就是為了想要爭取能與美國籤署進一步的貿易協議的籌碼,但拜登卻公開表態不會籤署任何新的貿易協議,讓民進黨這個想法成了浮雲,臺灣白吞了「萊豬」下肚,恐怕在短時間內沒有任何價值。

  2021年全球潛在風險 臺灣首度進入衝突最高級別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14日發布報告,列出2021年全球30個潛在衝突點以及對美國利益的影響,隨著中美對抗加劇,大陸對臺灣施加的政經壓力日益強烈,臺灣首度進入衝突最高級別,更被列在「中度機率」、「高衝擊」的首位,這也顯示中美關係最可能發生爭端的地點就是臺灣,對美國的衝擊與影響也最大。

圖片來源臺媒

  對此,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投書《中國時報》表示,訪臺計劃被臨時取消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14日還是和蔡英文開了一場聊勝於無的視頻會議,克拉夫特在談話中宣稱,「美國會永遠與臺灣站在一起,肩並肩地成為民主的支柱」,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克拉夫特的談話並不代表1月20日之後的美國,這場雙姝隔海對話,不過是在耍嘴皮、呼口號。

  何溢誠擔憂,蔡英文和如狼似虎的川普表現得如膠似漆,換上老謀深算、美國建制派典型政治人物代表,又該如何應對進退,就算拜登大人不計小人過,蔡英文自知理虧心虛,之前對川普都已經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以後面對拜登更只能概括承受,加碼輸誠、加倍奉承。

  前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前美歐所所長湯紹成在「華夏經緯網」獨家專欄裡分析認為,拜登上臺其實對臺灣的和平發展有利。湯紹成表示,拜登時代的到來代表著美國外交政策將重回傳統的建制派思維,穩健且可預測性高,其作法也將從川普的單打獨鬥轉為拉幫結派,而對大陸的政策也將會是競鬥與合作並進,縱衡捭闔而非直接挑釁,因而其兩岸政策的主軸將可能恢復以往的「戰略模糊」,並期盼兩岸對話,消弭危機,這當然有利臺灣的和平與發展。

  湯紹成表示,面對這種情勢,美方支持臺灣的力道將會減弱,臺北已感到壓力,因而導致對大陸政策的趨緩。這是2021年開春以來的好現象,但距離兩岸癥結的認同問題仍遠,故還必須提出新思想與新方法,才能真正緩和兩岸關係,也才能重新磨合與拜登新政府的立場。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如何面對拜登
    (蔡英文辦公室提供)    1月20日,不管川普與川粉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拜登終將入主白宮,美國亦迎來民主黨全面執政的新年代,遠在太平洋彼端的臺灣,臺灣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亟需盤算未來3年4個月任期要如何面對美國的拜登政府?
  • 蓬佩奧「最後瘋狂送秋波」,蔡英文當局為什麼還保守了?
    臺美1979年「斷交」後,美方官員不得在聯邦政府辦公室接見臺灣代表,李登輝1994年參加哥斯大黎加總統就職典禮時,美國只同意其專機在夏威夷機場加油,人員只能待在軍用機場貴賓室,李登輝因此拒絕下機以示抗議,還故意穿睡衣、拖鞋在專機上與美方官員會面。1995年美國同意李登輝到康奈爾大學演講後,引發大陸強烈抗議,從此臺灣在任領導人只能過境美國。
  • 拜登時代,蔡英文還有價值嗎?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蔡英文主動配合川普政府的政策,不斷在兩岸關係上做文章,甚至還在軍事上對大陸進行武力挑釁,讓臺海局勢日益緊張。但是川普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失敗了,被民進黨當局與川普「捆綁」的臺灣地區又該何去何從?在川普時期「風生水起」的蔡英文,在拜登時代是否還有價值呢?
  • 蔡英文懵了!拜登將延續一中政策,臺灣問題或被加速解決
    編輯:化蝶在川普競選失敗後,蔡英文不得不開始與政治理念行動相對溫和的美國民主黨套關係,獲取美國支持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蔡英文頻頻行動近日,蔡英文動作不斷,連續在美國智庫、國際民主協會以及"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活動中發言,展示樂觀的臺灣對外關係。民進黨一直以推動「臺獨」進程為目標,為此摒棄了馬英九時期與大陸形成的良好關係,在分裂國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面對川普政府的最後瘋狂,民進黨當局則表現得興高採烈,甚至有「立委」開始癔想能藉此讓蔡英文正式訪美。    川普政府下臺前的系列「瘋狂舉措」     1月7日,由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古柏(Clarke Cooper)從國務院遠程聯機,與臺灣進行了政治軍事對話(Taiwan POL/MIL Dialogue),該雙邊對話的具體細節與出席人員雖然基於美臺互信與默契不便對外透露,但聚焦在區域情勢、臺美軍事合作與軍售等議題。
  • 美國換總統 臺灣該面對新現實了
    美國選舉人團14日確認拜登勝選,川普再不服也已無濟於事。美國即將換總統,兩岸局勢也可能為之一變。兩岸不少政界中人、學者都有類似觀察或預測。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認為,拜登外交策略是在多邊合作下找回美國在世界的主導性,對中國大陸不冷戰不脫鉤,美臺關係將走向低調,兩岸不可能再走對抗態勢;明年的元旦談話,蔡英文可能會對大陸釋出善意。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等爸爸回家》是由大陸作家陳穎與10位插畫家共同完成,內容以孩童眼光為視角,想著原本答應過年要在家陪伴自己的醫生父親,卻因病毒來襲,必須站上第一線,為國家及人民奮戰,堅守崗位。全書溫馨感人,只因為出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插畫,就被臺灣官方給禁掉。
  • 黎建南:川普絕對想來臺灣,但蔡英文不敢請他來
    不過,這不是民進黨當局第一次向拜登示好,在拜登贏得大選之後,蔡英文就在推特上「祝賀拜登勝選」,卻遭遇了拜登「已讀不回」的尷尬。民進黨當局是在彌補早前「一邊倒」地為川普搖旗吶喊的尷尬嗎?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臺政策又將如何? 臨下臺的川普政府則繼續狂打「臺灣牌」,蓬佩奧妄稱「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又釋放出要與臺灣開展「經濟對話」的信號,目的是什麼?
  • 拜登一席話,蔡英文「傻眼」了
    為了能夠獲得美國好感,臺灣決定在1月1日開放「萊豬」進口,這件事在臺灣引起了巨大反響.其他黨派以及民眾對於民進黨這一行為十分不理解,甚至還在街頭抗議,要求蔡英文將該決策給撤銷。拜登明確表態,蔡英文「傻眼」了近日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美國國內環境獲得強化前,不會與任何人籤署新的貿易協定。
  • 拜登發話後,蔡英文要「傻眼」了
    美國不再籤署新的貿易協議據臺灣媒體報導,拜登在接受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獨家訪問時,提及了許多美國未來的展望以及願景,其中包括在共和黨可能仍舊掌握美國參議院的情況下,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協商,以及如何處理關稅、中美關係、伊朗核協議問題等一系列川普政府遺留的爛攤子,除此以外,還有美國社會內部各項重大的議題
  • 押寶失敗,蔡英文迅速「裝熟」,祝賀拜登當選總統
    押寶失敗,蔡英文迅速「裝熟」,祝賀拜登當選總統儘管川普目前仍未承認自己競選失敗,但美國多家主流媒體已經發文表示,拜登已經獲得270張選舉人票,並祝賀拜登當選。令人沒想到的是,之前一直押寶川普的蔡英文也在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祝賀。
  • 蔡英文老給拜登找麻煩 不怕秋後算帳?
    亂港媒體人黎智英和臺灣地區頭目蔡英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國大選前支持川普,黎智英甚至為此捏造新聞,引發十萬美國民眾到白宮請願網站抗議。蔡英文呢,沒那麼明目張胆,只是讓幾個心腹明確支持川普。美國大選結果揭曉,黎智英、蔡英文都押錯寶,如今黎智英坐困愁城,蔡英文還不吸取教訓。最近,島內媒體報導,蔡英文將配合川普更名美國在臺協會,臺灣學者蔡東傑說,「這是給繼任拜登政府添亂,臺灣對美關係會有形式上的進步,卻也沒有實質好處」。
  • 舊事重提,蔡英文再被臺灣人嘲諷
    近日,臺當局表示為美國大選準備了「多套劇本」,但議論聲此起披伏,蔡英文再被臺灣人嘲諷。 臺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表示,臺灣地區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仍在良性發展中,近幾個月以來都在尋求不同層面的合作,但具體內容不方便透露。此外,即使美國大選在即,但無論誰當選,「臺美關係」都會繼續發展,不會有影響,現在已經在與拜登團隊接觸。曾厚仁表示,臺灣「外交部」不打無準備之仗,沒有認為川普一定能夠競選成功,他們準備了「多套劇本」。
  • 蔡英文尷尬了,發推祝賀拜登,結果「石沉大海」
    有記者在現場提到,由於近期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在這場「總統之爭」中拜登勝出,而民進黨當局之前一直力挺川普,現在只好臨時應急,極力挽回拜登團隊的好感度。記者就這一現象,向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提問,詢問她對此的看法。朱鳳蓮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堅決反對臺灣地區和有關國家發展官方往來關係。
  • 拜登釋放信號,蔡英文算盤打錯了
    導讀:近段時間以來,蔡英文為了獲得外部勢力的支持,甚至不惜出賣臺灣民眾的身體健康,一意孤行,堅持開放進口萊豬。但如今,川普政府即將倒臺,在拜登上位之後,臺灣地區的價值對美方而言還會剩下多少?其實蔡英文也不知道。
  • 蔡英文怕拜登「記仇」,悄悄彌補「選邊錯誤」
    可以說自川普上臺後,蔡英文都在為拉攏川普政府而努力,不遺餘力地討好川普,在川普執政的這四年,臺灣從美國訂購了超過180億美元的軍事武器,為美國拉攏國內的軍工聯合體做了不少貢獻。而且在今年疫情之初,民進黨當局一邊宣布禁止向大陸出售口罩,一邊立即向美國捐贈了一大批醫療物資,全然不顧兩岸同胞情誼。
  • 拜登確認當選,臺外事部門稱「該有的禮數不會少」,還說蔡英文也……
    臺媒剛剛消息稱,在選舉人團正式確認拜登勝選後,臺灣外事部門15日宣稱,會通過相關渠道以適當方式來祝賀,「該有的禮數不會少」,並稱蔡英文已致函祝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民進黨當局「(以前)壓錯寶,現在拼命舔」。
  • 拜登公布內閣成員名單,蔡英文果然行動了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取得"勝利"後,川普表示拒絕承認選舉失利,並拒絕移交權力。而現在拜登也迎來了自己的一個好消息。該情報簡報是一份高度機密的文件,也只有總統和國家國際的安全顧問才能夠閱覽。川普雖然對大選結果不服氣,還是最終同意進行權力交接。與此同時,拜登也公布了自己的"戰隊名單"。其中包括涉及重要崗位的國務卿、國土安全部、國家情報總監等要職。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而川普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把拜登逼到毫無退路,讓拜登沒有修補中美關係的機會,並防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走回頭路」。宮崎稱他的分析源自某美國前政府高官,這位高官主張,「川普如果在卸任前訪臺,將是改變現代史的大事件」,並可以和1963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給予當時的蘇聯一記「重擊」,相提並論。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隨著美國大選結果形勢明朗化,臺灣民進黨當局一臉大寫的尷尬。川普任內,蔡英文當局奉行「聯美抗中」路線,極力配合美國對大陸的打壓。而在美國大選過程中,從民進黨政客到綠營媒體,再到民進黨的「網絡水軍」,一邊倒地追捧川普,貶損拜登,營造出「臺灣是世界上最捧川普的地區」的喧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