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類-
中篇小說《在籠中》首次出版於1898年,構思奇崛,與同年稍早發表的《螺絲在擰緊》同為亨利•詹姆斯寫作生涯後期的代表性中篇作品,歷來備受評論界重視。
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加塔利曾在其合著的《千高原》一書中對這部小說進行過精妙分析。此次系本小說問世一百二十餘年來首次在國內翻譯出版。
《囚徒》為作者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學價值與意義。小說塑造了三個主要人物形象,一個沮喪的教師,一個自殺嫌疑戰犯敏感而孤獨的女兒,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小說所呈現的是經歷了納粹大屠殺,又陷入到齊奧塞斯庫的極權統治的人們的生活,他們被冥冥中的力量所壓制、懷疑和扭曲,變得受傷、軟弱、失敗。書稿語言的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相結合,亦真亦幻的寫作方式像獨白又像囈語。三位經歷各異的女性,三個獨立勇敢的靈魂,三段互相交織的奇遇,沉寂已久的心,終將再次猛烈跳動。@螢夏:《縱情夏日》將我拖入了一片夏日的密林,一切都充滿了旺盛的繁殖氣息。金色的郊狼一閃而過,綠色的天蠶蛾在夜晚尋覓伴侶,五顏六色的蘑菇將孢子散入空氣,各種鳥兒在林間唱起大合唱。當然,還有人。有故事,有選擇,有觀點的交鋒,有和解,有離別。這是一部異常豐富的作品,讀時沉浸其中,讀完後久久回味。如果你還能笑得出來,就說明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筆下的人物,儘管承受著平庸日常的磨折,卻依舊心懷理想中的簡單生活。在再晦暗的時刻,碰撞再漂泊的際遇,心中那個純真善良的少年都沒有離去。1989 年,初露鋒芒的鄭問創作了武俠漫畫《阿鼻劍》,氣貫長虹的武俠故事與飄逸雋永的水墨畫風巧妙地合二為一,將武俠類型漫畫開闢至全新境界。
也正是憑藉《阿鼻劍》,鄭問成功進軍日本漫壇,成為首位在日本主流周刊連載的中國漫畫家,「漫畫宗師」地位無人可撼。在世界文化與本土文明之間,在現代技術和精神文明之間,在信心缺失與妄自尊大之間,如何「認識你自己」?這不僅是墨西哥的問題,也是每個第三世界國家人民都面臨與反思的問題。拉丁美洲哲學思想走向成熟的突破之作,開啟墨西哥國民性批判先河,首次中譯。絲絲入扣揭示民族自卑心理根源,號召人們重塑墨西哥精神,抵抗物質文明和現代技術對人的物化。
@文森:拉莫斯的主題文集,墨西哥版「近代的超克」。作者是胡適傅斯年同時代人,腳踏實地的思想家,恰如光啟書局此譯叢之立意「站在拉美看拉美」,懷強烈本土關懷看歷史、看世界、看眾生。對於墨西哥文化的獨特源流、成型過程、當前憂患、發展前景有著準確洞察,勾勒精神史穩準有力,並提出切實思想方案,可供其他後發國家借鑑。
宋元明的陝西,處於遼宋夏金元百年戰爭的最前線,猶如裝滿的火藥桶,兵戈不斷,也因此,這一時期的陝西史,實則遼宋夏金元各政權間的關係史和戰爭史,當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暉自己所說,「我寫宋元明的陝西,其實也是把陝西作為中國的一個縮影來寫的,其內容表達了我的不少自有觀點,和我同時期發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園詩與狂想曲》等)也有著邏輯上的聯繫」。英國導演德裡克·賈曼生前最後一部日記,記錄了他在身患重病後,在身體狀況逐漸惡化、創作能力日趨衰減之時對生活、藝術、疾病、愛情的深刻思考。@恰恰:賈曼生命最後時刻寫下的日記,一顆偉大的藝術靈魂在隕落前的竭力燃燒,哪怕僅存紅色餘燼,也要照亮周遭的黑暗。感覺我們做出了最適合它的樣子,華麗但不用力,濃烈同時飽含憂傷,紅是燃燒,也是極痛,更是生命的餘燼——所以終於可以說無愧於之前寫下的文案:這本書是賈曼的墓碑。但是,不要悲傷朋友們,還是聽賈曼說吧,他說:「我不想以悲傷告別,如果可以,我想歌唱。」自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哈裡發曼蘇爾於762年營建巴格達以來,這座城市就有「和平之城」的美譽,但從它不同尋常的歷史來看,它也經歷過十分血腥的統治年月。當美軍於2003年進入巴格達城時,他們成了這座城市動蕩歷史的新參與者。本書持批判的態度,應用社會學結構主義的方法,以「場域」的概念為線索,揭示了電視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基本功能。第一講「臺前幕後」剖析了影響電視的運作的內部機制,揭露了電視形象與電視話語背後的運作秘密;第二講「無形的結構及其影響」揭示了電視如何通過引入收視率邏輯深刻地改變了不同場域的運作。本書脫胎於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法文系副教授陳杰、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靜三位明星老師首次在復旦大學校內聯合開設的跨學科、跨語種文學精讀課。從天鵝、頭顱、花、塔樓、葡萄酒和玫瑰這6個經典的意象入手,從詩歌的意象闡析、繪畫的視覺符碼到哲學的縱橫導引。本書由韓國料理月刊《Super Recipe》編寫。秉承「做出美味料理的秘訣不在於廚藝,而在於食譜!」的理念,經過料理專家層層篩選和數輪讀者試做,選出306道食譜和56道衍生料理。即便是廚房新手,跟著本書也能做出一桌美味的韓式家常菜。蘇枕書在京都十餘年間的生活體驗與求知歷程,記錄她有關東亞歷史、社會的見聞與思索。她關心日用飲食、走訪名山古蹟,始終懷著純粹的熱情,追尋歷史與現實的關聯。讀者可以透過她一貫沉靜細緻的筆觸,領略異國的往昔與當下,文化與人情。她長居京都北白川畔的山中,從避居春山,到懷抱春山,書題不僅是寫實,更是某種隱喻。本書考察了戰後日本關於民族主義和公共性的論說,展示了日本人在戰後如何面對自己的戰爭經歷和記憶,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怎樣的思想和政治。網飛公司首任執行長馬克·倫道夫親述網飛誕生的故事:小企業如何擊敗巨頭,實現技術與組織的顛覆式創新。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對網飛的成敗細節進行了復盤,也回答了商業和做事的一些本質問題。除了每周上榜的20本新書外,我們還收到了出版機構推薦的其他新書,同樣值得關注。本周我們從中精選出6本,推薦給大家。本書以有聲有色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36集為門徑,一路風光旖旎,來到蘊藏豐富的原著,尋繹弦外之音及傳統文化與習俗,融入生命的理解,試解「其中味」。
秉承「整本書閱讀」理念,內容涵蓋傳統知識講解、文化內涵挖掘、詩詞句精選賞析,等等,不僅讓你知紅樓,而且讓你論紅樓、用紅樓。
本書是經典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原著小說,既是一部結構巧妙的解謎書,也是了解印度社會的萬花筒,更是人性與金錢、欲望交織的警世之作。
本書是西方最早系統研究中國祠堂建築的著作,初版於1914 年,共收錄250餘幅插圖和照片、數十萬字的文字描述和闡釋。
作者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考察了眾多具有濃鬱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格的祠堂建築,從歷史、民俗、宗教和建築等角度,對其整體設計規劃和各種陳設作了細緻的描述。
(購買戳👆)
故事講述了一個媽媽如何因為攀比、焦慮,嚴重忽略了孩子內心,最終在經歷了一系列風波後,在孩子的包容下幡然醒悟的故事。
(購買戳👆)
站在現代社會的角度看,我們不可否認——歐洲人塑造了今日世界。
本書百科全書式地講述了歐洲近5個世紀以來歷史事件,從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到殖民帝國建立,從工業革命到社會革命,從思想復興到經濟發展,從政治變革到建立全球霸權,事無巨細、抽絲剝繭。作者對歐洲人的身份認同的形成,和歐洲各國歷史間的複雜關係做了比較分析。從這一角度,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歐洲國家給世界其他地區文明帶來的不同影響。
如何識別數據騙局?如何從海量數據中,得到正確的結論,不被片面的數據蒙蔽住雙眼?本書將回答這些問題。畢竟,數學與一切有關。
↙️閱讀原文,進入「新書速遞」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