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但如果他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
計算公式如下:1.4萬x(1+20%)x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錢追錢快過人追錢
臺灣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隻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和信企業集團是臺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和信企業集團會長辜振甫和臺灣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有錢與否其實與個性有很大關係。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辜振甫的長子——臺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了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而結果是:雖然兩個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於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
「三分」理財法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況,貨幣價值還有一個隱形殺手——通貨膨脹。在通貨膨脹5%之下,將錢存在名義利率約為5%的銀行,那麼實質報酬等於零。因此,一個家庭存在銀行的金額,保持在兩個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夠了。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用於中長期投資(房地產,擔保投資理財等),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股票,基金、P2P網貸等)。這裡不妨建議你的投資組合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房地產、擔保理財和P2P網貸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有些人認為理財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專利,要先有足夠的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事實上,影響未來財富的關鍵因素,是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資金的多寡。以那個神奇的公式所講述的方法為例,若你已經擁有36萬元,則你可以減少奮鬥10年,若你已有261萬元,則可以減少奮鬥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錢,不妨去借。投資理財的最高境界也正是「舉債投資」。而銀行的功能,則是提供給不善理財者一個存錢的地方,好讓善於理財者利用這些錢去投資賺錢。
用心溝通,力求成為中國保險界外勤微信公眾號中最具有原創精神和分享價值的公眾號之一!
——吳晉江公眾微信平臺
姓名:吳晉江
服務熱線:13828792008
個人網站:www.wujinjiang.com
公司地址:深圳市羅湖區紅嶺中路2118號建設大廈508室
微信名稱:吳晉江
【掃描二維碼】
【怎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