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據央視總編室知情人士透露,央視前主持人阿丘已被徹底封殺。此前由阿丘作為主持人出鏡的某檔社會類節目,也已經在2019年底被調整。
據悉,阿丘被封殺或許是因為之前的不當言論導致。上個月,阿丘在其微博上發表有關疫情的言論,博文稱:此時,雖然東亞病夫的牌匾早已踢碎了一個多世紀了,但我們可不可以說話語調稍溫和並帶些歉意,不慫也不豪橫地把口罩戴起來,向世界鞠個躬,說聲:對不起,給你們添亂了?此前,阿丘在央視的出鏡率越來越低,外界猜測聲不斷,就曾傳出他被央視封殺的消息,不過,阿丘則解釋稱只是崗位調整,並沒有被封殺。
公開信息顯示,阿丘原名邱孟煌,1968年12月12日,出生於廣東汕頭,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玉西村(據百度介紹)。
阿丘於1989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現南寧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曾在南寧棉紡印染總廠和南寧藝術劇院工作。2001年獲編劇正高職稱。2003年4月21日,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任《社會記錄》節目主持人。曾編輯《社會故事匯》等欄目,廣西電視臺《百姓南方大舞臺》《旅遊大篷車》《百姓專利》。還曾主持中央電視臺《第10放映室》《文化正午》節目。此外,阿丘給人印象最深就是在春晚特別節目《一年又一年》,這檔節目於每年除夕下午4點準時播出。記得那時節目主持人是張泉靈和張羽,阿丘在春晚後臺提供節目籌備情況的報導,在節目中穿插展現。現在主持人泉靈和張羽都已經先後離開央視,阿丘卻因不當言論遭到了央視封殺。阿丘獨白稱:嶺南人,生於粵長於桂。有潮汕人的秉性,思鄉戀故,還算勤勞,心氣不高飯量不大。不好學習,做事不求甚解,總是靠運氣。大學學的是師範政治教育,畢業想做老師沒人要,在工廠做過政工師,參加了民兵做通訊員。因喜歡文藝之戲劇小品的創作混進了專業團體編了十幾年的小品,有時還做龍套當客串到臺前露把臉,因為有特點還上過幾回電視晚會。寫小品混來了職稱被選上進修戲劇學院,曾想當導演和做大編劇,因積澱不夠而總成為空談。偶爾到電視臺司儀一把,每次因勞務費和盒飯的事賭氣總和綜藝娛樂若即若離,後來乾脆安心於幕後,從廣西加入了一夥湖南電視精英的綜藝班子到北京搞電視喜劇節目,寫串詞宣傳稿外加即興小品的編導,很想讓喜劇在舞臺和電視之間很好的架構出一種新形式和新路子,天分不夠又勢單力薄終於撂挑子。沒想到而立這麼多年了還要轉行,謹向大家保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作為央視的知名主持人,阿丘在微博上的粉絲有400多萬。目前,阿丘的微博帳戶也被封了,處於封禁狀態,認證也已經被取消了。
微博截圖
此前,前央視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就曾因不當言論遭到封殺,至今都沒有公開露過面。去年五一有消息稱他將參與央視一檔節目的製作,還流出了多張畢福劍和節目嘉賓的合照,被指要復出,一時間引發熱議,結果該節目被臨時調檔,至今沒有播出,慘遭雪藏。阿丘的情況又有點不太一樣,阿丘的不當言論是在今年2月份,報導中稱阿丘的節目在2019年底就進行了調整,也就是說在阿丘還沒涉及不當言論之前,央視就因為某些原因對他進行了相應的處理。關於要求中國就新冠疫情道歉這個問題,3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就再次做了明確回答。有記者問:近期,美國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在播出節目時稱,中國人應該就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我們注意到,一些社交媒體上也有類似論調。你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你提到的個別主持人的言論荒謬可笑,充分暴露出他對中國的傲慢、偏見和無知。我想強調幾點:第一,疫病是人類的公敵。各國患病的人都是受害者,不知道「道歉論」從何說起?當前,世界各國人民正在努力攜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示,汙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險。在這個時候,個別人散布這種毫無邏輯的言論,居心何在?第二,「中國道歉論」毫無根據、也毫無道理。目前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無論病毒源自哪裡,中國同其他出現疫情的國家一樣,都是病毒的受害者,都面臨阻擊疫情蔓延的挑戰。2009年美國爆發的H1N1流感蔓延到214個國家和地區,當年就導致至少18449人死亡,誰要求美國道歉了嗎?第三,中國抗疫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為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全球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向中國領導人來函致電、發表聲明表示慰問支持,對中國抗疫舉措及其積極成效以及為阻止疫情蔓延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予以高度肯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中國強有力的舉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國境內擴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國家蔓延,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樹立了新標杆。此外,近日,新華網轉載了名為《理直氣壯,世界欠中國一聲感謝》的文章。文章舉例了中國在應對這次疫情時的做法,指出美國在防控疫情時對中國的落井下石,並引用了鍾南山院士的研究,指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在中國爆發,但是源頭並不一定在中國。現在很多研究也指向新冠病毒的源頭可能來自其它國家,美國、義大利、伊朗等國家的很多沒有亞洲接觸史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中國更沒有理由道歉。最後總結稱,美國欠中國一個道歉,世界欠中國一聲感謝,沒有中國的巨大犧牲和付出,就不可能為全世界贏得寶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窗口,可以說中國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將新冠肺炎疫情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真的是驚天地、泣鬼神!此文不僅官媒首推,也被國內各大媒體轉發,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評論認為,中國此舉是為了向世界表明態度。
阿丘:「無心插柳」的主持人之路
阿丘,本名邱孟煌。儘管他自省「身上有許多弱點」,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他一路走來在編劇、演員、策劃和主持人等不同領域的成功跨界。
若時光倒流30年,對於校園文藝青年邱孟煌而言,成為一名主持人並非他最初的人生選擇。他更加未曾想過有一天會出現在央視螢屏,成為全國觀眾熟悉和喜愛的「主持人阿丘」。
文藝啟蒙
大學生阿丘
大學時代的阿丘十分活躍,由於文藝方面的特長,他一直是學校「風雲人物」,表演和編劇才華也在這一時期充分釋放,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還登上了廣西電視臺的春節晚會。
在擔任校文工團副團長期間,阿丘不僅組建起學校的戲劇社,還帶領社員多次獲得廣西省大學生藝術節的文藝匯演一等獎。
憑藉出色的組織能力,他還將廣西高校內多才多藝的學生匯聚到一起,組成了「跳蚤藝術團」。
興趣的充分發揮、才能的盡情施展,讓阿丘度過了充實大學生活的同時,綜合實力也得到極大提升,潛移默化地為日後主持事業打下了深厚基礎。
生活積累
青年阿丘
1989年,阿丘從廣西師範學院政治系畢業,開始找工作。
當時南寧棉紡廠的負責人打開他的資料,仔細瞅瞅他,見他「雖然長得不太『規則』,還算一臉正氣」,當即拍板要了。就這樣,曾以為自己會當老師的阿丘,進入了南寧棉紡印染總廠,成為一名政工幹部。
他對走仕途不感興趣,平時他就愛帶領廠裡的球隊一起踢球,組織文藝演出,有空就寫點作品、導演小品,慢慢有了名氣。
雖然這份工作跟文藝沒啥關係,但這3年的經歷為阿丘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創作素材。而對於生活的敏銳觀察力與出色的文筆,也讓阿丘往編劇的轉型之路逐漸鋪開。
命運轉折
隨著業餘時間編劇經驗的不斷積累,1992年一次偶然機緣,阿丘進入南寧藝術劇院擔任編劇。這是他命運的第一個轉折點,也觸動了幼年時埋藏在他心裡最初的理想種子。
在劇院的臺前幕後,阿丘這一幹就是10年。期間,他獨立編劇、導演過許多優秀的文藝戲劇小品,自己偶爾也會客串演出。「人家很多是科班出身,我是半道出家,我寫的劇本,專業演員不愛演,覺得不對路,我就申請自己找外面的人演,沒想到在專業比賽中拿了獎,大夥都刮目相看。」
31歲時,阿丘成為國家一級編劇,他創作的話劇小品《失物》和音樂短劇《張大嘴和李幹部》先後榮獲了文化部政府獎和曹禺戲劇獎。
阿丘經常為當地電視臺節目寫腳本、劇本。一次節目錄製過程中,製片人覺得主持人念阿丘寫的詞欠缺點感覺,就讓阿丘來示範一下,沒想到阿丘讀起來效果非常好,製片人當即決定讓阿丘頂替成為特聘主持人。
就這樣,阿丘從幕後走到臺前,在廣西電視臺陸續主持了《百姓南方大舞臺》、《旅遊大篷車》、《百姓專利》等節目,深受觀眾喜愛。
後來,他接到邀請來到北京,跟北京電視臺合作了節目《南北笑星火辣辣》。兩年多時間從編導做到總策劃,「感覺自己被掏空」。於是阿丘想:還是回原單位幹編劇去吧。
正要打包回南寧時,央視找到了他。
「逆襲」之路
2003 年,中央電視臺成立了新聞頻道,面向社會廣納英才。《社會記錄》欄目想要找一名契合節目風格的主持人,阿丘在地方臺節目裡的突出表現引起了欄目組注意,就通知他去試鏡。
當時阿丘認為自己肯定不行, 用他的話講「選得上我是奇蹟,選不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他剛下主播臺,領導就走過來握著他的手說:「就是你了!」幾天後,接到通知的阿丘背個書包、穿著涼鞋,走進了中央電視臺。
阿丘主持《社會記錄》
這也是央視一次大膽的嘗試。最初,阿丘的風格曾在業內和觀眾之間掀起一場關於新聞主持人標準的爭論,那段時間,阿丘「壓力山大」。
從2003年到2008年,阿丘兢兢業業做節目、踏踏實實講故事,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接受和喜愛他,詼諧調侃又不乏嚴肅深刻的「說新聞」風格,也成為了阿丘特有的標籤。
而阿丘的出現,也讓更多非科班出身的「追夢人」看到了央視發出的信號:主持人的形象和風格有很多種,只要你有實力、有信心、有拼勁兒,你也可以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從編劇阿丘到「名嘴」阿丘,隨著時間推移,阿丘的主持領域也從新聞往影視、體育、財經、生活等各層面延伸,《人物新周刊》、《天天故事匯》、《第10放映室》、《文化正午》、《生活圈》等欄目伴隨著他一路成長蛻變,如今的阿丘,已經是一位風格多元、台風穩健的優秀主持人。
「或許我沒別人聰明,學歷沒他們高,智商沒他們高,但是我比他們耐得住寂寞,我敢於自嘲、敢於自薦。不怕被人罵醜和矮,但怕被罵蠢與笨。」——阿丘
(客家搜整合,素材來源:新浪娛樂、新浪微博、南方都市報、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