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組合11——風險和收益平衡,讓組合更優秀的一個小技巧

2021-01-18 好買基金網

大家好,我是洋洋。

在做組合時,往往風險小的資產收益低,收益高的資產風險又大,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最困擾我們的點。那麼,一個優秀的投資組合,是應該追求風險最小化還是收益最大化呢?本節課我們將引入一個綜合考量風險和收益的指標——夏普比率(Sharpe Ratio)。

(一)單一因素考慮!直觀錯覺?

我們先來憑直觀感覺做兩個小測試:

1,假設你是一個風險厭惡者,現在市場上存在著兩種資產,你會選哪個?

資產A:有可能虧損5%來獲取7%的收益;

資產B:有可能虧損8%來獲取14%的收益。

2,假如我們80年前投了一筆資產,預期收益如下表所示,你將選擇投資哪種資產?

表1:各類資產八十年的投資收益情況(1925年12月——2005年12月)

資料來源:Ibbotson Associates, Stocks, Bonds, Bills and In flation, 2006 Year Book.

(註:財富乘數是指1925年投資的1美元,截止2005年底漲了多少倍。)

好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憑藉第一直覺可能第一題都選擇了資產A,因為厭惡風險,所以單純地選擇了風險看起來更小的資產。不出所料的話,第二題可能都選擇了小盤股,畢竟收益高。

現在來看一下實際情況是否正如我們所想:

第一題,作為一名理性的投資者,會計算一下兩種資產每單位風險下的收益是多少,即收益/風險。結果顯示,資產B每單位風險下的收益大於資產A()。也就是說,資產B可以通過多承擔3%的風險,來獲取另外的7%的利潤。很明顯,若單純注重風險低,可能會錯過一個更有性價比的資產。

第二題,作為理性的投資者,是不會忽略隱含的風險因素的,也就是說,你即便知道從長期來看股票(尤其小盤股)的收益最好,但是在投資實戰的漫長過程中,你真的能夠承受50%、甚至80%的巨大虧損嗎?

(二)綜合考量風險和收益的經典指標——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夏普提出的,該比率可以同時對收益與風險加以綜合考慮,是基金績效評價中一個較為經典的標準化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夏普比率=(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的標準差

在金融學中,我們通常用歷史數據的均值來作為衡量收益的指標,用標準差來衡量風險。因此,這個公式就很好理解了,就是風險收益與風險的比值,反映了每承受1單位的風險,可以取得的風險收益是多少。

舉個例子來看,我國一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是3%(我國一般用1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年化預期回報是15%,投資組合的年化標準差是6%,那麼夏普比率為(15%-3%)/ 6% = 2,代表投資者每冒1%的風險,能夠換來2%的額外收益。

夏普比率通過綜合考量風險和收益兩個因素的指標,判斷投資者冒單位風險來獲取的收益是否值得。該比率儘可能用科學的方法幫助投資者以承擔較小的風險來換取更大的回報。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夏普比率沒有一個固定的臨界值「超過某個值就值得投資」,因此我們就需要對比不同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哪個更高,更高就意味著我承擔1單位風險時獲取的收益更高。

(三)基金組合中的夏普比率

在構建一個投資組合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增加或減少一項新的資產能否提高組合的夏普比率?那麼,這就需要計算基金組合的夏普比率了。

對於基金組合來說,計算夏普比率的公式還是一樣的,只需將單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和標準差,更換成基金組合的收益率均值和標準差即可,不同的是,對於組合淨值的數據處理稍有複雜。

這裡舉一個例子:以前持有基金A的收益率是20%,標準差10%,目前有一隻基金B的收益率是50%,標準差是20%,這樣如果我們構建一個80%基金A加上20%基金B的組合,可以將之前只持有基金A的夏普比率從1.7明顯提高至1.92。因此,我們認為納入B能優化我們的配置,將單位風險下的收益提升。

綜上,我們似乎已經找到了一個標準,一個「評價投資組合是否更好」的標準。那麼,是否可以通過夏普比率這個評價標準,來構建一個最優配比的投資組合呢?答案是可以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做數據分析和模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國內外市場的差異,因為很多所謂的最優資產配置,比如標普家庭理財配置圖,其實是結合了美國市場的特徵的。

好了,本期的課程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想要更多投資乾貨,700+節系統理財精品課,實戰訓練營和交流群,以及投資理財工具箱,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好買商學院」(howbuyIE),教你聰明地投資! 

相關焦點

  • 廣發基金張東一:以中長期視角構建組合 尋找風險收益比合理的好公司
    注重風險收益比近幾年,基金經理們常常提到的選股標準離不開「有護城河、高ROE、穩定的現金流回報」。除此之外,在張東一看來,基金經理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構建自身的能力圈也非常關鍵。張東一表示,她傾向以中長期的視角來構建投資組合,她的目標是尋找風險收益比合理的行業和個股,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並不會因為短期高收益而追逐市場熱點。張東一認為,在估值合適的情況下買入好公司是長周期最優的策略。對於篩選好公司的標準,她表示,首先持續盈利能力較好,ROE夠高;其次,盈利質量良好,即公司擁有純現金流業務。
  • 廣發基金王明旭:攻守平衡也是一種取勝之道
    廣發基金王明旭是一位均衡型價值選手,強調組合中的平衡感。在進攻和防守之間平衡,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平衡,在長期有潛力和短期爆發品種之間的平衡,在公司質地和估值之間的平衡。"如果組合的風險暴露太高,就無法安穩地入睡。" 王明旭評價組合的平衡感就是"每天晚上能睡得比較安心"。
  • 2020年我的基金組合持倉公開——債券基金篇
    基金組合中可以配置部分債券基金,其隨股市波動小,可以作為避險資產;應急時,可以賣掉;股票型、指數型的基金波動大,有可能在你急用錢時,下跌很大,這時你就只能割肉了;這裡不推薦可轉債基金,因為風險相對較偏高。--不要等到市場大跌才想起債券基金的好。
  • 【見字如晤】基金定投/投資組合/跟投 You know nothing
    3、場外基金的兩個是剛接觸基金定投的時候自己選的,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投了快5年了,累計收益35%4、基金組合是在蛋卷上跟2個大V投的,收益約16%5、場內基金也是抄大V作業,選5個不同的場內指數,按不同的定投比例不定額定投,投了1年左右,累計收益8%最近看到了小投顧,裡面的一些文章有點顛覆了我之前對理財的一些認知,所以想請您幫我分析一下:
  • 廣發基金王予柯:打造穩健收益低波動產品線
    入行時管理的是專戶組合和企業年金這種偏穩健收益的委託資金,所以我的投資生涯一開始就打上了偏絕對收益的烙印。這些年來,我已經形成了比較鮮明的投資風格,在理念上是以絕對收益為目標,重視信用風險、夏普比率;投資風格比較穩健,擅長運用多視角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資產,並且動態切換。與此同時,也願意積極嘗試新的投資品種和新工具,不斷優化組合。
  • 廣發均衡優選擬任基金經理王明旭:攻守平衡 穩中求進
    「他的風險防範意識很強,既防得好,又敢於在有機會時果斷出擊。」廣發基金一位中生代基金經理評價稱,王明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他的風格有點像打太極,強調均衡、和諧,兼顧銳度和防守,在靈活的攻守轉換中捕捉市場機會。
  • 中歐投顧人氣策略組合:超級股票全明星和中歐固收+雙季樂穩健增強
    基金投顧的到來,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可以幫投資者儘可能避免「基金賺錢了,自己的實際收益卻很有限甚至虧損」的情況。因為投顧主要可以幫投資者處理兩大痛點:1、買基金瞎擇時,追在山頂,割在山底。2、買的產品和收益期望、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去年10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宣告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正式推出。
  • 一萬基金一個月收益是多少 基金收益應該如何計算
    按照一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一萬塊錢基金一個月收益可以達到180元左右。基金總體平均收益約為22%,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預期收益約為40%,混合型基金平均預期收益約為33%,指數型平均預期收益約為34%。往期的基金收益預期可以作為未來基金收益的一個參考。基金收益一方面指的是基金經營公司運作基金資產所獲得的收益。
  • 基金經理薪酬有多高?超額收益和控制回撤哪個更重要?獨家對話博時...
    第二,2015年股災以後,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最多下跌了45%和70%,絕大多數普通個人投資者、私募機構的投資收益水平大幅下降,損失慘重,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打破剛兌,無法做到保本保收益,而優秀公募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整體淨值回撤不大,近兩年又有持續大幅超越指數、超越私募和個人投資者收益水平的賺錢效應,尤其進入2020年,爆款基金頻發。
  • 隨機漫步系列(8)| 欣欣點燈組合回測
    適當止盈止損:根據自己的收益,適當地進行止盈、止損操作一直持有如果我們不考慮基金經理,只考慮組合中的基金都可以申購。從13年9月2號就按照 大摩:華安:易方達:交銀=2:2:3:3的比例進行買入拿到21年的2月10號的回測情況如下圖,注意,在這過程中沒有進行賣出操作。
  • 明星基金經理嘉實基金歸凱,分享超額收益之道
    而接手的嘉實泰和在經歷了 2016 年的震蕩和 2018 年的系統性下跌後,截至今年 7 月 14 日的任期收益率,依然高達166.28%,折合成復權年化收益率,超過25%......「我追求長期業績卓越。但具體到每一年,我還希望能跑出來一個顯著的阿爾法收益。」歸凱在談到業績目標時,毫不掩飾對階段性超額收益的要求。這是一個近乎苛刻的業績目標,但這兩年歸凱完成的很好。
  • 「固收+」基金攻略:如何獲得穩穩的收益?
    然後大家挑選其中優秀的債券基金分散配置一下,就可以大幅降低底層資產違約的黑天鵝風險,從而很輕易獲得一個市場平均的收益率,跑贏一般的固收類理財產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三是目前純債基金信息披露比較少。所以相較於披露信息較少的純債基金,我們選擇了更好操作、也更值得分析的固收+類基金作為最後一課的內容,來給大家介紹另一種可以作為防禦配置的基金標的。這類固收+基金和我們前文所說的偏債基金是一個含義,並不是通常意義上說的偏債型混合基金,這個我們在之前的課程中大概提到過。
  • 360你財富發布慧組合4月運行月報 隨鑫盈實現100%正收益
    日前,360金融集團旗下智能化財富管理平臺360你財富,發布了其平臺基金組合版塊-慧組合4月運行報告。根據報告的相關數據顯示,4月,在全球各國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刺激下,各類資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修復,慧組合系列產品表現良好,其中隨鑫盈系列產品也伴隨著股市的修復,體現出抗跌跟漲的特點,持有30天以上的用戶也實現了100%正收益。
  • 匯添富基金劉江、葉盛談「固收+」:如何讓「+」更有含金量
    在組合管理上,劉江注重構建投資組合的整體投資脈絡,基於深入的行業分析選取多條符合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的投資脈絡,對各條投資脈絡做分散化投資,從而力爭分散組合風險。債券投資:力爭在追求平穩收益基礎上實現小幅增強匯添富固收研究負責人葉盛負責產品的債券投資。
  • 中歐超級股票全明星、中歐固收+雙季樂穩健增強——中歐人氣策略組合
    以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為核心基礎配置,動態配置大小盤、行業風格的「衛星」基金。有人可能要問了,中歐財富投顧選的是不是都是中歐基金?非也。投顧屬於子公司中歐財富的業務,旗下投顧策略組合突出了全市場擇基的特點,以超級全明星為例,目前除了中歐的明星基金經理周蔚文、王培、葛蘭、周應波以外,還加入的易方達和華安基金的大將張坤和崔瑩。具體佔比如下:
  • 什麼是債券基金?投資債權型基金風險有哪些?
    債券基金是一種以債券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它通過集中眾多投資者的資金,購買債券進行組合投資,尋求較為穩定的收益。按照《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規定,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債券的基金為債券基金。債券基金的波動性通常要小於股票基金,因此一般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所喜愛。
  • 純債基金風險大不大?純債基金怎麼買
    所謂的債券本質上就是一張借條,這張借條上寫明了我們的期限和收益率,承諾到期歸還我們本金和利息,所以債券的收益是固定的。  和股票、基金相比,債券是一種更加保守的投資方式,風險更小。  債券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利息,通過對本金的出借,我們可以收取一定利息,不過利息越高,借款人違約的風險也就越大。  第二個是債券本身價格的變化,這一點和股票相似。當市場利率提高時,債券價格也會隨之降低。當市場利率降低時,債券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 晨星基金獎公布,為什麼比獲獎者還激動?
    這個名單一公布,不僅獲獎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很高興,作為投資者的自己也感到像中獎了似的,為什麼呢,請接著往下看。一直以來,晨星基金獎的評選比較嚴格,獲獎概率比較小。本屆晨星基金獎共有2351隻公募基金參選,其中激進配置型基金762隻,標準混合型和保守混合型基金290隻,激進債券型基金428隻,普通債券型基金276隻,純債型基金595隻。最終只有13隻基金進入提名名單,5隻基金獲獎。
  • 中銀基金李建:推出絕對收益產品恰逢其時
    不過,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來說,股市較大的震蕩幅度讓人望而生畏,債市低迷甚至「爆雷」,利率走低也讓貨幣類產品的收益「裹足不前」。 投資者常常將補充了權益和債券資產之間空檔的產品——「絕對收益」產品視為「穩穩的小確幸」。作為少數橫跨股票和債券投資的基金經理,中銀基金權益投資總監、絕對收益團隊負責人李建手裡正握著「小確幸」的鑰匙。
  • 廣發基金譚昌傑解密:我是怎樣做到每年都是正收益
    只是,大部分基金採取的是相對收益目標、爭取更靠前的相對排名,導致產品淨值波動較大。過去幾年,部分基金經理以絕對收益為目標來管理產品,在控制波動的基礎上追求穩健回報,這類絕對收益目標的"固收+"產品,正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和認可。而譚昌傑在過去數年的絕對收益目標產品的管理中,獲得了極好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