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薦書 | 我們死後,身體會經歷什麼?

2021-02-08 界面新聞

世上如果有天堂,那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界面每期提供一份好書單,並在參與投票與互動問題留言的粉絲中隨機抽取送出贈書。我們希望你能在這個快餐時代,填飽心靈再啟程,也希望每一本好書都能屬於真正愛書之人。

在日劇《非自然死亡》中有這樣的臺詞:「已逝之人也分好壞,只不過恰巧沒了性命而已。而我們只是一時幸運,活在這世上,碰巧活著的我們,是不應該忌諱死亡的。」至少在目前,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沒有人知道人死以後還會經歷些什麼,人們對於死亡有過太多的遐想、猜忌以及恐懼,認為死亡是一次冒險。


但努力生活著何嘗不也是一種冒險,有時候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是服務於自己的偵探,面對著人生這項巨大的選題,不停地尋找線索和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要「斬妖除魔」。這大概是我們喜歡看冒險故事的原因之一,推理、懸疑、冒險、犯罪……這些看似離我們很遠的元素,往往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本期界面薦書,我們甄選了一批與冒險有關的書籍,開啟一場奇妙的旅程吧。


卡拉·瓦倫丁為死者工作。在成為世界上「超恐怖」的巴斯病理學博物館(就是BBC劇集《神探夏洛克》裡福爾摩斯做實驗和跳樓的那座博物館)的館長之前,她做了多年的屍檢工作,完成了大約5000次屍檢。在這本書中,她以屍檢過程為敘事主線,分享了她的專業知識。

從屍體的第一個切口開始,我們將跟隨作者,著手進行屍體的外部檢查,隨後依次進入屍體內部,解剖單獨的器官,直至最後的屍體縫合。在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隨著作者的筆觸,了解屍檢的過程和知識,了解人類生與死之間的歷史和不斷變化的文化關係,了解生命究竟是什麼。


11年前的一個深夜,琳賽•納什帶著年幼的女兒從丈夫安德魯身邊悄然逃離,她的丈夫在追尋母女的路上造成車禍致人死亡,被送進了監獄。她切斷了和前夫的所有聯繫,因此,當安德魯刑滿釋放時,她認為他不可能找到她們。但是,她總覺得背後有雙眼睛盯著她。她的家被人闖入,寵物被人下藥,男朋友也遭到了威脅,她的女兒也留下了心理陰影。儘管她的前夫一直否認,但她堅信現在這一切都是他的故技重施。然而,不久之後,安德魯卻死在了她租住的房子裡,而且警方認為他的死亡很是可疑……短暫的安寧之後,她發現這一切並未結束,更大的黑暗向她襲來,這一次她能否真正逃離?


犯罪心理專家斯坦頓·薩梅洛博士基於對數百個親身經歷的案例——既有盜竊犯、強姦犯、殺人犯等原始的犯罪形式,也有毒品走私犯、恐怖主義罪犯、網際網路罪犯等新的犯罪形式——的深入考察提出,犯罪行為是犯罪人格的必然產物,而犯罪人格是錯誤的思維模式的產兒,因此,理解罪犯的認知模式比了解犯罪原因更重要。這一觀點顛覆了把犯罪歸結於外部環境或精神疾病的傳統理論,為我們重新認識、預防犯罪以及轉化罪犯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在未來的紐約,人類平均壽命達到三百歲,倘若你有「長壽」基因,還可以接受政府的種種延年益壽的理療計劃,真正走向長生不老。萊亞住在紐約,已經一百歲了,正職是大型基金公司的「器官交易員」,收入頗豐,有俊朗的未婚夫,還有得天獨厚的完美長壽基因,儼然人生贏家。在意外經歷了一場車禍後,她被列入了政府的觀察名單。因為她的基因可能存在某種瑕疵,政府需要重新審核她是否有資格得到永生不死的待遇。某天,在接受治療時,萊亞遇見了安雅,並在其引介下走進「自殺俱樂部」的秘密世界:那是一個非法地下組織,以爭取「死亡權」為宗旨。


瓦隆衛隊的年輕軍官阿方索去馬德裡加入他的軍隊。但他很快就發現,他被困在一家神秘的路邊客棧,和形形色色的怪人待在一起:小偷、強盜、貴族、妓女與吉卜賽人。他在六十六天裡記錄下他們的故事。大約四十年後,這部手稿在一個鎖起來的箱子裡被發現。

這部關於偽裝、魔法、幻想,關於榮譽與怯懦、著魔與誘惑的書,生動刻畫了各色人物。小說使用了怪談、魔幻、愛情、喜劇、哥特等各種文風,故事中套著故事,被譽為堪比《十日談》與《一千零一夜》的傑作。


新任挪威駐泰國大使被人發現陳屍於曼谷一處妓院賓館內,背上插了一把刀,早已氣絕多時。曾在澳大利亞偵破連環殺人案的警探哈利·霍勒再度肩負著「挪威警方大使」的角色,前往曼谷協助調查。

哈利發現大使公文包裡有一沓兒童色情照片,且因賭馬負債纍纍,他根據大使生前的通話記錄一一調查,卻屢屢碰壁。神秘的當地挪威富商,常出入大使家中的秘密情人,兇刀上的罕見馴鹿油所指向的大使館裡的某個退伍軍人……哈利發現這不是件隨機起意的謀殺,不僅涉及私人醜聞、金錢騙局,更有政治上的權力操作。


護林員魯德彪的寶貝女兒消失了。

首先懷疑的對象,是他的前妻。找到前妻時,她正在農場裡幹活。令他失望的是,儘管農場宿舍的陽臺上有幾條小花裙,她卻極力否認帶走了女兒。

他還找過那個外地攝影師。攝影師給女兒拍過照,但那人也不過私藏了幾張女兒的照片。

還有一個見過女兒的人是山下一個放牛娃,那個男孩瘋瘋癲癲,一見到魯德彪就想逃,只說是鬼抓走小女孩。

到底是誰偷走了他的女兒?


停戰前夕的1945年春,在名門大學醫學部實施的那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手術」中,八名美軍俘虜被殺。當時,身為醫學部第一外科副教授的鳥巢太郎,拒絕參與活體實驗手術。四次手術中他只參加了前兩次(準確地說是一次半)。但他卻在戰後的「橫濱裁判」中以主謀之一的身份被判處死刑。鳥巣苦悶至極,最終無奈接受了死亡的命運。此時,鳥巣的妻子蕗子排除萬難,為夫申請再審查,最後為其贏得了減刑。

本書作者——鳥巣的侄女,基於龐大的戰犯審判記錄和不為人知的再審查資料以及親人的證詞,揭開了此前難言的真相。


1945年,巴塞隆納,西班牙內戰的陰影尚未散去。


城中錯綜的街道小巷裡,隱藏著一座巨大且神秘的藏書館——遺忘書之墓。據說被世人遺忘的書籍,終將回歸此處。小男孩達涅爾在這裡發現一本名為《風之影》的小說,從此打開了一段往來於回憶與現實、天堂與地獄的憂傷往事。

 

自從2001年問世以來,《風之影》通過每個讀者的口口相傳,逐漸徵服法國、荷蘭、英國乃至整個歐美。


如果你以為那種純正的19世紀哥特小說已經滅絕,《風之影》絕對讓你改觀。它可是一本貨真價實的好小說,充滿了讓人拍案叫絕的橋段和波詭雲譎的懸念,連主線劇情以外的部分作者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多麼值得的一本小說啊!——史蒂芬·金


相關焦點

  • 界面薦書 | 丹麥人幸福生活的秘訣是什麼?
    界面每期提供一份好書單,並在參與投票與互動問題留言的粉絲中隨機抽取送出贈書。我們希望你能在這個快餐時代,填飽心靈再啟程,也希望每一本好書都能屬於真正愛書之人。躲在屋子裡是難以找到答案的,想要找尋真相,不如現在就出發,到丹麥切身體會一下不一樣的生活。對於現代人來說,說走就走的旅行極為奢侈,即使信息高度發達我們可以從網際網路知悉一切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旅行,這是一種獨特的、難以被取代的觀察世界的方式。若非親眼看到,我們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和書裡寫的一樣,美麗、遼闊、神秘;若非親身感受,我們也不會察覺,只要稍微改變,生活就會大有不同。
  • 人死後,身體會發生什麼?
    活著的時候,人一輩子都在為自己打算,出門穿什麼衣服,午飯吃什麼,晚上去哪裡玩,要買什麼樣的房子車子,過什麼樣的生活。那當人體死亡後, 你會面臨什麼,很少有人關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死了以後,啥都不知道了,管他啥是啥。
  • 人死後會去哪裡?那些「死而復生」的人,看看都經歷了什麼
    文/歷史九點半人死後會去哪裡?
  • 薦書 | 動漫中那些奇葩的技能設定,隱藏著哪些科學知識?
    ——柳田理科雄身體巨大的奧特曼在作戰時,他的力是如何表現的?哆啦A夢頭部直徑達86cm,在和大雄一起穿過任意門時,大雄真的安全嗎?巨人死後會變成蒸汽消失,究竟發生了什麼?雷電俠沉睡了一萬年,睡那麼久真的沒問題嗎?
  • 薦書|《紅磡1994》:收藏了那個年代的記憶
    除了演出,他們並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搖滾樂的「彼岸」是何處。匆忙的排練,接受採訪、演出,樂手們儘可能地往行李裡塞唱片和從通利琴行買來的樂器、設備。在整理這些照片時,我仍舊能夠想起一些場景、一些聲音、一些理想主義者,他們在一個極為邊緣且特殊的環境中一路走來。
  • 圖書館"學長薦書--運動篇」成功舉辦
    以書為媒,一見如故。近日,由圖書館主辦的「學長薦書」圖書分享活動在創新港圖書資料中心成功舉辦。本期活動圍繞不同的體育運動展開,吸引了很多熱愛運動喜愛讀書的同學參與,分享運動之道,共同感受運動的無限魅力。機械工程學院先進位造研究所碩9005班的張道康、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的周鑫棟、國際教育學院的Ahmad M.
  • 薦書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肯定不止我一人在盤算「要是鐵籠子被它踢斷,我該往哪兒跑」這個問題……昨天應該發書薦,但回來後「感覺身體被掏空」,所以只能割了書薦(說的好像很有道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名如題,《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一本短詩小集,薦書人是清華才女洪敦樂,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了我們的榜樣。
  • 科普:為啥人死後身體會腐爛 而活著卻不會?
    生老病死,人之常態,基本上任何一種生物都會經歷。 落葉的歸宿是,化作春泥更護花。而人死後,屍體會慢慢腐爛,最終剩下一具白骨。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在死後會腐爛,而活著的時候卻不會呢?不看完還真不知道,人死後並不是一了百了,身體竟然還在進行很多事情…… 一點都不驚悚,但如果膽子太小,還是找個膽子大的一起看吧。 這下看明白了嗎? 原來,人在活著的時候,免疫系統裡的白細胞和其他的一些抗體,時刻履行著「保護人體不受有害物質侵害」的使命,一旦發現身體裡有細菌等外來物質,就會立刻消滅它。
  • 薦書|孤獨就一定悲慘嗎?讓我們先來弄懂「孤獨」究竟是什麼
    以下為書中前言。我的責任編輯拜託我寫一下我現在的隱居生活,於是我將由此展開的思考匯集成冊,寫成了本書。關於這個話題,我思考了大約半年。而後他表示:「您現在的生活與所謂的隱居生活還是稍微有些區別吧?您這種生活方式應該如何命名呢?感覺像是對孤獨的研究?」我們並未面對面討論,全部的交流都是通過郵件進行的。
  • 界面薦書|為小人物立傳
    他們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被時代衝撞,被巨大的變革裹挾,和我們一樣努力掙扎、儘量選個安全的姿勢生活。只是作為基層勞作者,他們的知識儲備、生存基礎、奮鬥資源相對貧乏,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思維,另一方面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化浪潮中搖擺。在變革之中,想田園、想守舊也不可能。
  • 人在死後會經歷什麼?Netflix紀錄片《死亡倖存》發布預告
    >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影視 人在死後會經歷什麼
  • 人死後,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1小時2小時3小時慢慢變了
    我們都經歷過周圍人死亡的情況,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我們只知道,人在死亡後就沒有了氣息,身體也會發生變化,但具體是如何變化的卻不清楚,實際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下面來給大家說說,人在死後24小時內,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從心臟停止的那刻起,屍體就開始發生變化了,一分鐘後屍體的溫度開始下降,這個過程被稱為屍冷。在不同的環境下,屍冷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 人死後埋在土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人死後,遺體便會被後人埋葬,遺體的處理方式多種多樣。現代社會主要採用火化加土葬的方式。對於傳統的土葬,少了一個火化的過程,遺體會直接存入棺槨中。生命活著的基本特徵就是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啥是新陳代謝,就是吐故納新,本質上是身體內部與外界的能量交換。
  • 0.48南洋薦書 第22期┃《霧之旗》
    如需尋找,曦潮葉子會為您提供幫助 O(∩_∩)O~關於曦潮薦書:曦潮書店試營業以來,0.48折薦書活動收到了很多老(讀)師(者)同(大)學(人)們的投(熱)稿(心)薦(吐)書(嘈),曦潮君在此一併感謝!
  • 薦書|《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三卷本)問世
    精裝版同步發售購書方式:1.保存下圖至手機相冊,2.打開手機天貓掃一掃,3.選擇該圖片,即可購買更多薦書《百名攝影師聚焦COVID-19》:生動講述中國抗擊疫情故事速訂|《第27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集》重印限量面市薦書 | 這是一本關於攝影的書——但攝影是關於人生的
  • 子夜薦讀 | 並非歲月如梭,是我們把年華虛度
    文裡說研究發現,不常坐飛機的人,比經常坐飛機的人,會覺得飛行時間更長。心理學家犀利地指出,既然這是一種感覺,那操控的閥門就在大腦。在信息捕捉上,大腦是個「喜新厭舊」的花花公子,特別偏愛新鮮的刺激,會調動更多的認知資源,去記住新鮮事的更多信息。所以當我們回憶那些「第一次」,高密度的信息,讓我們產生「漫長」的錯覺。 童年的我們,每天都經歷著許多激動人心的第一次。
  • 薦書《鳳逆天下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路非《鳳逆天下》在時間面前,我們都要俯首稱臣,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它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夠如何徹底改變一個人。——路非《鳳逆天下》師父……前方若是黑暗,是你讓我用力奔跑,而漸行漸近的光芒中,我看到的,只有你的身影啊……——路非《鳳逆天下》那一刻,我才明白。遇見你,我多麼幸運說不出你哪裡好,可就是誰也代替不了直到遇見你。
  • 人死後會去到什麼地方?死而復生的人講述經歷,看完讓人醒悟
    死亡一直都是一個很多人都很害怕的事情,雖然也有一些人會不畏懼死亡,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肯定希望能夠好好活著。但是我們都知道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所以很多人在壽命快到的時候都會想人死後會去到什麼地方?還能不能繼續活著?
  • 薦書 | 天空最初的徵服者,不是恐龍和鳥類,而是昆蟲!
    這是〖薦書〗欄目的第52期推薦新書之前
  • 薦書 | 阿德勒: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是真正自由的開始.(下篇)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採用哲學家和青年對話的方式,仿佛把我們拉回到了蘇格拉底時代,置身某個小鎮廣場上,聆聽一場思想的激蕩。通過哲學家的口,層層深入,抽絲剝繭,引出阿德勒哲學的要義,讓原本對阿德勒思想難以置信的青年,在經過了五個夜晚的對談後,從迷惘到頓悟,大呼:簡直醍醐灌頂,為什麼我沒有早點遇到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