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2021年經濟可能有8%甚至8%以上的增速

2021-01-14 澎湃新聞

李稻葵,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委員會專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21年總體上講經濟形勢可能看起來不錯,8%甚至於8%以上的增長速度,因為2020年的增長速度比較低,所以2021年按照6%的強度去增長,表現出來的增長速度可能是8%。

在這個形勢下,我們一定要頭腦清醒,一定要非常非常明確,雙循環這個新格局的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一定要打造中國經濟內在的增長動力。

中國經濟內在增長動力在什麼地方?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夠有任何的閃失,必須要清晰地認識,中國經濟內在的增長動力來自於我們最終需求的上升,坦率地講不是來自於我們供給側質量的提高,供給離不開需求的提高,離不開潛在需求的釋放,再高質量的供給也不能夠帶來增長。

中國現在是14億人口,還有10億人口沒有進入到中等發展水平,解決這10億人口的問題是我們提升內需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們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來源。

怎麼辦?怎麼樣釋放這10億人口最終的需求?關鍵之關鍵就是一條——城鎮化。重要的事說三遍「城鎮化,城鎮化,城鎮化」,城鎮化是最重要的抓手。

城鎮化這個問題我希望大家能夠統一認識,學術界、政策界保持密切的溝通,我個人的觀點非常明確,一定要按照經濟發展、經濟地理的格局演變的客觀規律去從事我們的工作,去釋放內需。

我講一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過去40多年的增長,我們的經濟至少翻了三番,歷史上平均200年才翻一番。過去我們是翻了三番,相當於2000年我們經濟的變化。

你想想看,回顧歷史,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前,從秦朝統一,到改革開放初年,這2000年我們的經濟地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開始的經濟中心在西安,在陝西,在甘肅,秦朝是從甘肅起源的,後來又延續到了河南,後來又延續到了河北、北京這一帶,後來又延續到了南方,南方指的是江南,還不是廣東。這是2000年的變化。

設想一下,過去我們40多年的發展,相當於過去2000年的經濟發展的力度,它對我們人口布局的影響當然應該是2000年的尺度的。

如果按這個尺度算,2000年的尺度有什麼基本的規律?基本的規律是我們人類技術進步,衛生條件改進了以後,我們人類是從過去習慣於在寒帶和溫帶生活,會轉向習慣於在熱帶生活。

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歷史上醫學不夠發達,我們那個時候最擔心的是傳染病,傳染病夏天最容易通過蚊子、通過髒的水傳播,所以南方、熱帶地區,德國一位歷史學家講過熱帶沒有現代文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中國成功的朝代的首都都是在北方,這是有基本的經濟、社會、技術的原因的。但是時代變遷了,我們醫療的技術飛速的發展,我們有了抗生素,我們有各種各樣應對大規模的傳染病的醫療衛生技術,包括瘧疾,包括腦膜炎都能夠應對。

所以,自然而然到了這個時刻,人類的生活要重新擇居,重新變遷,總體來講是從天氣冷的地方往天氣暖和的地方走,這種時候我們的經濟發展應該順應它的發展。只要北方以及西部保持一定的經濟規模,不要出現國防、軍事等等的隱患。

在這種前提下,我們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以人為本,保證留在北方的和西部的百姓生活水平能夠提高,他的人均生活水平能夠跟南方的人同樣提高就行了,就不一定非要追求全國各個地區一二三齊步走,總體經濟規模保持一致。

要從追求總體規模大致保持一致轉向追求各個地區人均的發展規模、人均生活水平、人均的發展指數要保持一致,這是以人為本,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規律的一個發展道路。

我在此呼籲,在城鎮化問題上要研究新的社會發展的規律,因為我們的尺度,要用上千年的尺度來看未來的城鎮化的發展。

所以,在這個方面我也呼籲,在很多資源上,比如節能減排,比如說耕地使用、建設用地使用、產能等等,要允許跨地區進行交易、進行調配,而不要說在每一個地區解決自己的問題。

如果把每一個地區都圈定好,你這個地方一定要按某個速度發展,那很可能是什麼局面呢?發達地區建設用地不夠,節能減排的指標沒有,他必須減量發展。經濟不發達地區,北方地區有指標,但是找不到投資,這就是造成了我們內部的浪費。

文章選自正和島,2021年1月11日

CCG 縱覽

⊙ CCG新年賀信 | 告別不平凡的2020 凝聚希冀 開放前行

⊙ 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啟動!

⊙ 六十國代表出席CCG大使圓桌

⊙ 2020 第五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舉辦

2020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在第三屆巴黎和平論壇上發起成立

社會智庫協同網絡發起 加強社會智庫合作 發揮更大作用

CCG主任王輝耀在雅典民主論壇上接受紐約時報專訪

CCG主任王輝耀與25國駐華大使談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中國服貿會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成功舉辦

⊙ 【完整視頻】紀念聯合國憲章籤署75周年線上專題論壇舉行

三次亮相,為何這個舞臺的辯論和對話如此重要

CCG30餘場線上研討集中展示

【ITV採訪】王輝耀:究竟誰是「別人」?不應該有「別人」

賓大《全球智庫報告2019》發布 ,CCG在全球頂級智庫百強榜單中大幅提升18位

全球化智庫(CCG)報告/期刊在線閱讀

百位官產學精英集聚 解析大變局下的企業 「引進來」與「走出去」

⊙CCG十年磨一劍,只爭世界100強

CCG訪美「民間外交」開展二十餘場活動:關鍵時點發出智庫聲音

原標題:《李稻葵:2021年經濟可能有8%甚至8%以上的增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
    管清友: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在7%以上;應大規模補貼中低收入群體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管清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陷入停擺。中國率先復工復產,成為第一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的國家。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走向何方?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又將如何調整?搜狐財經-搜狐智庫就此採訪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 2021年全球經濟前瞻:中國GDP增速8.2%,日本2.3%,美國令人意外
    美國經濟劇烈降溫,增速比不過德法英印等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4%,而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首先,來看看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情況,IMF預測,2021年美國經濟增速為3.1%。這還是相對樂觀的預測。
  • 明年中國GDP增速能達8%嗎?
    時至年末,多家機構本周發布對於2021年中國經濟的展望報告。比較相近的看法是,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加快到8.0%及以上。「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是縮減疫情後經濟刺激的規模,同時不打亂經濟復原的節奏。」
  • 中國社科院:2021年中國GDP增速預測達7.8%
    根據藍皮書預測,假如明年中國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可以達到7.8%左右,這將恢復到中國潛在增長率的均線水平。屆時中國也是全球疫情衝擊下最快回到長期增長軌道的國家。中國明年GDP增幅達到7.8%,有何意義呢?這說明中國GDP離突破110萬億大關已經不遠。
  • 2021年世界經濟展望,世界經濟預計增長4%,我國的增速最高?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2020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僅為0.7%,全年的增速也僅為2%左右,這一增速創下了1977年以來最低。我國還算好的,至少經濟還能維持增長,因為大部分國家的經濟全都陷入衰退。那麼,在接下來的2021年,世界經濟會不會好起來呢?
  • 翹尾效應或助推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超過10%,全年有望超過8%
    近期有多位經濟學家提出了「翹尾效應」,將會大大提升明年(2021年)尤其是明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並有望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的較高速增長階段」,我們將繼續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2021年中國GDP增速或達7.8%,10年內有望超美國
    在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疫情或將向好,消費和服務業逐步復甦,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5.5%,全年經濟增長達到2.2%。根據藍皮書預測,假如明年中國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可以達到7.8%左右,這將恢復到中國潛在增長率的均線水平。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8.5%左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
  • 中科院預測中心:預計2021年我國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
    今天(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2021年經濟將快速回升 呈前高后低趨勢根據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分析報告,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中科院發布今年經濟預測:快速回升前高后低,增速約8.5%
    1月8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下稱「中心」)對外發布2020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預計2021年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據預測數據,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后低趨勢,第一季度為16.3%左右,第二、第三季度分別為7.3%和6.3%左右,第四季度為5.9%左右。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於2006年正式成立,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是該中心第16年發布相關預測。
  • 2021年GDP增速有望衝擊9% 刺激政策或溫和退出
    回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國內抗疫取得偉大成就,中國成為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展望2021年,分析師普遍預計經濟復甦將如期而至,2021年GDP增速有望衝擊9%,而在經濟復甦之際,刺激政策可能逐漸退出。
  • 2021年全球經濟前瞻:美國GDP增速3.1%,日本2.3%,那中國呢?
    2020年,全球都被新冠疫情搞得焦頭爛額。不過好在經過一整年的鬥爭,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對抗終於即將以前者的勝利而告終。當新冠疫情徹底得到控制以後,恢復生產和刺激經濟發展就成為了各國的主要任務。世界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為多個國家的經濟前景進行了預測,得到的結果是日本增速不及美國;而中國將走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前列。日本增速不及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在諸多國家的幫助下成功將經濟恢復至戰前水平,甚至進入了一段高速增長期。不過近些年來,日本的經濟增速已經遠遠不及巔峰時代。尤其是在遭遇了新冠疫情事件後,日本的GDP增長率更是不容樂觀。
  • 宗良: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四大特點,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8%左右
    宗良:2020年中國經濟呈現四大特點,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8%左右 2021-01-18 15:27: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 2021年經濟會不會好轉 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有望7.9%
    數據看中國 | 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有望7.9%,到底是「碰運氣」還是「有底氣」?  7月29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砥礪前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進中國改革議程》。報告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今年將放緩至1.6%,為1976年以來的最低增速。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預計我國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
    報告觀點概覽:·我們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之後逐季放緩至9%、6%和5.5%左右,趨近我國經濟長期潛在增長率。據此,我們預計2021全年GDP同比增速會達到8.2%—9%。·隨著經濟修復動能逐漸減弱,尤其今年下半年經濟回歸正常軌道之後,經濟增長可能因動力不足而再次面臨較大壓力。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本月接受第一財經調研的21位經濟學家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44%,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回暖,2021年度GDP增速將遠遠高於2020年,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均值為8.81%,中位數為8.80%。物價方面,經濟學家們對2021年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20%,P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0.93%。
  • 省會城市抗住壓力:長沙2019年GDP增速8% 南昌8.7%
    1月6日,在長沙市第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長沙市發改委向大會書面報告長沙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根據披露的數據,2019年,長沙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預計數,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及2021年展望
    從單月看,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環比持平,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加2.2個百分點;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2019年同期為-5.3%;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4%,連續8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
  • 上財報告:預計中國2020年GDP增速2.1% 明年GDP增速將超8%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2020-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發布會12月2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行。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會上發布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報告》)。
  • 中國科學院預測中心:2021年中國GDP預計增長8.5%左右
    中國財富網訊 1月8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舉行「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預測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