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玄奘2017-2018大公國學年度盛典」在深圳保利劇院盛裝啟幕
來自海內外的1000餘名觀眾在深圳保利劇院現場見證了本次頒獎盛典
為繼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玄奘精神,1月31日晚,由大公報、中國網、大公網、光明希望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大公國學承辦的以「堅定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復興」為主題的第一屆「致敬玄奘——2017–2018大公國學年度頒獎盛典暨中華文化玄奘獎頒獎典禮」盛裝舉行。
原中聯部副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文普,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原五礦集團董事長苗耕書,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張國良,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大公報社委、大公網總裁林學飛,原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機關工作部部長韓淑霞,原國家宗教事務局外事司副司長趙建政,大公宗教國學事業部執行總裁、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光明希望公益基金會副主席張雪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香港儒釋道功德同修會會長黃維溢,浙江省紹興市道教協會會長、龍瑞宮住持孔雲鵬,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李四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黃夏年,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中國網資訊中心總監詹海濤,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光明希望公益基金副主席吳慈欣博士等領導及嘉賓出席了頒獎典禮,並為獲得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承獎、傳播獎、創新獎以及終身榮譽成就獎的十位獲獎者頒獎。來自海內外的1000餘名觀眾在深圳保利劇院現場見證了本次頒獎盛典。
原中聯部副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文普出席並宣布頒獎盛典正式開幕
本次活動中,來自政界、學界、文化界、宗教界、藝術界、商界嘉賓雲集,共襄傳統文化盛舉。原中聯部副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文普出席並宣布頒獎盛典正式開幕。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致歡迎辭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率先代表本次活動主辦方致歡迎詞,他表示,《大公報》自創刊以來,一直與文化界保持良好關係,承擔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大公網立足於香港,心繫祖國,面向世界,本著媒體的社會責任,以尊重包容為原則進行文化報導,讓世界文化矚目中國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
江正銀指出,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公國學以「文明互鑑」和「文化自信」為導向,恪守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不遺餘力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正能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致辭
隨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聖輝法師發表主題為「學習古德玄奘大師捨身求法、忘我愛國的奉獻精神,開創新時代中國佛教的新氣象」的講話。
他說:「一千多年的時間裡,真實的玄奘大師越走越遠,逐漸離開了中國人的視線,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而真正的玄奘大師、不但是舉世聞名的高僧大德、佛學家、思想家、翻譯家、旅行家,而且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
聖輝法師強調,「玄奘大師精神」不僅能給現代人以智慧和啟迪,而且還會成為一種鼓舞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我們應敏銳把握時代的前進方向,用中華民族的典型人物,昭示榜樣,催人奮進。
深圳市委外宣部主任韓望喜致辭
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韓望喜長期從事人性與人生問題的研究,在本次活動中,他以娓娓道來的風格和優美醇厚的嗓音大量引經據典,闡明了中華傳統文化與印度哲學之間相互契合、相融相近。
他還強調,中華傳統文化其實都離不開「智」與「善」,這與玄奘精神息息相通,只有做到「愚來智度,惡來善度」,才能幸福圓滿度過一生。
大公報社委、大公網總裁林學飛致辭
大公宗教國學事業部執行總裁、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致辭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致辭
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代表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致辭
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黃夏年致辭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李四龍致辭
中國網資訊中心總監詹海濤致辭
隨後,大公報社委、大公網總裁林學飛,大公宗教國學事業部執行總裁、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黃夏年,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李四龍、中國網資訊中心總監詹海濤等領導及嘉賓分別在本次活動中發表致辭,讚嘆玄奘精神對文化傳承、傳播及創新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
此次盛典的晚會主持人(從左至右徐烜、王麗君、李立立)
大公報社委、大公網總裁林學飛,光明希望公益基金會副主席張雪雁為獲獎者熱合曼·阿木提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承大獎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聖輝法師,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李四龍為法門寺佛學院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承大獎
法門寺佛學院常務副院長賢空法師發表獲獎感言
華南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陳文海,臺灣慈濟發言人何日生為獲獎者李祥盈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承大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黃夏年,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江正銀為獲獎者張佩琛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承大獎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張國良,香港儒釋道功德同修會會長黃維溢為獲獎者何方耀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播大獎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純一法師,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深圳新聞中心主任黎冬梅為獲獎者杜維明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播大獎(杜維明教授特別代表周炯上臺受獎)
深圳市委外宣辦主任韓望喜,大公宗教國學事業部執行總裁、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為獲獎者汪海華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傳播大獎
原國家宗教事務局外事司副司長趙建政,中國網資訊中心總監詹海濤為獲獎者秦宗臻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創新大獎
佛光山港澳總住持永富法師,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光明希望公益基金副主席吳慈欣為獲獎者賈若男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創新大獎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會長、原五礦集團董事長苗耕書為獲獎者黃心川頒發中華文化玄奘獎之終身榮譽成就獎
著名學者黃心川發表獲獎感言
著名學者黃心川發表獲獎感言:「今天來深圳參加中華文化玄奘獎的頒發,感到很欣慰。因為經過幾十年的推動之後,玄奘終於在我國社會上有了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玄奘對我國所做出的貢獻,我們對玄奘的了解已經完全超出了《西遊記》中的唐僧,一個有血氣,有擔當,能伸能屈的男子漢——玄奘,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黃心川還表示,今天頒的「玄奘獎」,就證明了玄奘的學問與聲望是不可動搖的,他們所建立的事業永遠為後人景仰,其生前所達到了學術高度,也是後人無法超越的。現在我們仍然要繼承玄奘大師的遺志,將文化交流的事業做大做強,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
中華傳統文化玄奘獎,旨在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繼承和創新方面的做出卓越貢獻的團體和個人,其中有:獨自堅守石窟20餘年的文化遺蹟「守護者」熱合曼·阿木提;中國第一所完整宣講《瑜伽師地論》的佛學院法門寺佛學院;身處大漠30載為國家國防事業和建設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兩彈一星」專家李祥盈;賦予文物嶄新生命的國寶「醫生」張珮琛,為華夏文明海外傳播作出卓越貢獻的文化傳播大使何方耀;研究和傳播儒家文化的現代新儒學代表人物杜維明;讓中國畫在新時代以新姿態展現在眾人眼前的「禪意」畫家汪海華;潛心從事易學理論研究工作四十餘年的易學專家秦宗臻;致力於「古象雄文化」傳播的文化「行者」賈若男;以及在玄奘大師研究領域造詣深厚的學界泰鬥黃心川。
《千手觀音》表演
《千手觀音》為玄奘之夜拉開帷幕
著名藝術家孟錦雲率紅星藝術團現場演繹劍舞
紅星藝術團現場演繹藏舞《天路》
著名藝術家孟錦雲精彩演繹
浙江省紹興市道教協會會長孔雲鵬道長現場演繹《雲水禪心》武術表演
內蒙古佛樂大使莫爾根深情演唱
深圳市社群太極運動協會表演中國傳統武術
國際慈善和平大使陽蕾歌曲演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典,更是一次藝術表演的盛宴。其中,曲藝、歌舞表演由著名藝術家孟錦雲,國際慈善和平大使陽蕾以及來自內蒙古的佛樂大使莫爾根等各界明星傾情演出;來自深圳本土的社群太極運動協會將中國傳統武術展現的淋漓盡致;更有浙江省紹興市道教協會會長孔雲鵬道長現場演繹出神入化的《雲水禪心》武術表演,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令現場觀眾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醇厚的魅力。
獲獎嘉賓莊嚴宣讀新時代玄奘宣言
部分主禮嘉賓與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強國的戰略,鼓勵積極發掘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
被譽為「民族之脊梁」、「法門之領袖」的玄奘大師,是舉世公認的佛學家、哲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也是習總書記在國內外講話中著墨最多的文化人物之一。
玄奘大師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千百年來,玄奘大師捨身求法的壯舉早已融入中華文化的血液,鑄就了蘊含「民族精神、聖賢智慧、文化自信」的玄奘精神,創造了中華民族最有活力的基因。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舉辦本次頒獎盛典不僅為了繼承和弘揚玄奘精神,更是為了挖掘「新時代」的玄奘精神,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記者 | 李嬌 伍彥霖
攝影 | 馮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