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剛:對未來的國際教育依舊充滿期待

2021-01-13 新京報

想獲得優質的國際化教育只有出國留學一條路嗎?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他的回答是「不一定」。

作為國際教育的堅定倡導者,周成剛沒有一味地呼籲留學。在他看來,同國際接軌不等於出國留學,更關鍵的還是在於自我的改變與調整,理解世界的規則,尊重發展的規律。

他給孩子們的建議是,眼界再開闊一點,閱讀再多一點,對世界的關注再多一點,刷題少一點,「實用主義少一點,理想主義多一點,中國學生在世界舞臺上可以表現得更卓越。」

周成剛在新東方北京總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高俊 攝

全球疫情下國際教育等待覆蘇

使館關閉、籤證停辦、雅思考試取消、海外疫情蔓延……2020年對於大部分留學生而言,都是充滿艱辛的一年。全球疫情也打亂了很多中國家庭的留學計劃,要不要出國留學、去哪裡留學是準留學生及其家長面臨的艱難選擇。

2020年10月,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 發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報告,對全球3萬多名留學生開展調研,分析疫情對於留學生心態與選擇的影響。

根據該報告公布的調研結果,57%的留學生表示,他們的留學計劃受到了疫情影響,但在中國留學生中,決定放棄留學的僅佔4%。這與周成剛的預判一致,「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大家對未來的國際教育還是充滿期待的。一部分人改變了留學計劃,但大多數人還在觀望,不會徹底放棄留學這條路。」

周成剛觀察到,在疫情、國際形勢的雙重不確定下,中國學生對留學目的國的選擇發生了變化,一個顯著的表現是「海申」的學生比例增加。由於經濟、科技、教育的發達,美國一直是傳統意義上的留學首選國,但川普政府時期不確定的留學政策,使得中國學生和家長也在猶豫。英國在這個申請季迎來了高峰,但英國本土最近的疫情狀況,為留學的選擇增添不確定性。於是,有些學生乾脆美、加、英、澳、北歐小國的學校都一併申請,「到時候,哪個國家疫情控制得好就去哪兒,也給自己多一份選擇。」

2020年,新冠疫情阻礙了一部分留學生出國學習,不少學生選擇了「推遲入學」或者以上網課的形式在國內留學。

在周成剛眼裡,不能親自到留學國家上課、體驗,對留學生而言是一種遺憾。「留學不僅僅是上幾門課、讀幾本書,真正的留學,或者說國際教育,是要去生活、去體驗、去觸摸、去感知、去領悟,只有全身心地浸泡其中,才可以真正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

但周成剛也強調,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在線留學」。周成剛看到,這一形式也給很多在職人士帶來了更多可能。「現在,有些人白天上班、晚上利用時差上網課留學,這部分人既沒有放棄工作,又能同時讀國外高校的研究生。此外,還有部分學生白天到公司實習,晚上在線上課。」

周成剛認為,疫情對留學的影響一定是短暫的,「雖然過程中會碰到一些坎坷,但總體而言,全球化的趨勢無法阻擋。留學生們將來還會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國交流,學習和借鑑先進經驗。世界的發展,就是在國與國的互動中完成的。」

國內也有機會獲得優質的國際化教育

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周成剛或許已在2020年完成了一場探尋藝術名校之旅,如他之前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計劃的那樣,「把最好的藝術院校,把西方更多藝術內容、美好事物介紹給中國家長和學生。」

在此前的7年中,作為總策劃人,周成剛帶領團隊走訪了20多個國家的200多所世界名校,做了500餘次訪談。

周成剛探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AI實驗室。受訪者供圖

芬蘭教育的「精」、日本教育的「穩」、韓國教育的「潮」、新加坡教育的「變」、菲律賓留學的英語環境和低廉價格……數十萬裡之行中,周成剛帶著對國際教育的思考,用腳步和鏡頭丈量世界。

他還記得,南加州大學的學生拿了137塊奧運會金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門開設了「諾貝爾獎得主停車場」;芬蘭的中小學沒有固定的班級和年級,學生自由選擇課程模塊;菲律賓的大學課堂上學生們流利地說著英文。無論是傳統留學目的國還是小眾國家,周成剛都認為有值得借鑑、學習的地方。

25年前,周成剛作為留學生踏出國門,到澳大利亞接受教育。他坦言,處在國際化的環境中,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到全球化更廣闊的世界中去思考、去探索,「思想、境界、事業、格局,包括世界觀,都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化。」

周成剛羨慕現在的青年,因為優質的國際化教育不一定要花大價錢出國才能感受到。事實上,中國有不少公辦學校開放了模擬聯合國等各類國際交流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接受國際教育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近些年,網際網路正在把世界變得越來越「近」,大量知名大學把課程放到網上,免費提供給公眾,只需要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國際化教育便觸手可得。「學生需要的是,內心有一個驅動力,同國際接軌、與時代共振。」

他欣喜地看到,中國的學生足夠勤奮、足夠努力、足夠聰明。同時,越來越多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學生回到中國,站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以全球化的眼光審視中國的發展,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人了解中國的文化、掌握中國的語言,理解這個國家的運作的制度,再去學習西方的知識,理解對方的制度體系,這就是知己知彼的『跨界』人才。」周成剛認為,這種跨界的人才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將會綻放光彩。

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從2000年辭職回國加入新東方至今,周成剛已經在教育行業浸淫了20年。在對國際教育的思考越來越深入的同時,他也把這些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

和多數家長一樣,初為人父時,周成剛也曾被焦慮裹挾。「現在我已經能夠想明白這個問題了。有的孩子就是學霸型的,有的孩子就是充滿無限活力的,有的孩子是走高情商路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道路。」

周成剛笑稱,他的孩子是「慢熱型」,需要家長付出更多時間、精力陪伴他成長。在一路陪伴中,孩子的態度、想法也在無形中改變著家長。「有時我也會像傳統中國家長那樣希望孩子處處爭第一,但孩子會跟我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我的體育很好啊,我有自己的愛好啊,我不爭不搶、心態很平衡……每當這時,我都覺得,孩子確實有自己的優秀之處,有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有人覺得,這種教育太過「佛系」,但這其實是周成剛的大智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但是我們心中永遠要有一個夢想,努力去靠近它。過程中經歷的風風雨雨、看到的不同風景,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

周成剛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會堅持兩個「底線」,一是要「保持學習、一輩子讀書」,二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有用的人、開心的人、幸福的人」。

採寫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線下搬家,做不好線上教育」對國際中文教育界來說,2020年是充滿新變化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國際中文教育也面臨巨大挑戰。在疫情倒逼之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為主,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對教師和學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線上教育能否接過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接力棒……都是待解題。「對國際中文教育來說,線下搬家是做不好線上教育的。」
  • 預見未來—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預見孩子的未來 2020 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2020年1月15日 即將啟幕 歡迎各位家長前來參加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Facebook進軍印度教育行業,美術...
    修改後的規定表明:(1)身在美國境內的國際留學生,不能全部選擇上網課;(2)身在美國境外的國際留學生,可以在當地選擇上網課;(3)沒有回美國返校,但仍上網課的學生,學生身份仍然有效,只需要在SEVIS中保持激活狀態。
  • ...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理事會暨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在清華大學...
    教育部原副部長、國際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吳啟迪教授主持會議,清華大學校長、國際工程教育中心理事長邱勇,國際工程教育中心顧問委員會聯合主任、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UNESCO駐華代表處主任代表,自然科學項目專家菲力佩·派伯特(Phillippe Pypaert)分别致辭。
  • 面對孩子未來,回歸教育本質,七田真初心依舊
    近日,思可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七田真國際教育CEO馬思延作為早教行業唯一受邀嘉賓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會議,在該會議上馬思延先生結合「未來教育,未來社區」主題作了《後疫情時代的早期教育》的主題演講,深入探討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並對中國的早期教育做出解讀,也讓我們對七田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杭州國際濱和宇宙中心未來科技城,哪個地區國際學校教育更高端?
    在杭州,兩個地方的「地主們」長期打嘴仗,一邊是濱江區,自稱國際濱,一邊是未來科技城,自稱宇宙中心。這些年,國際濱VS宇宙中心,誰都不服誰!康康我倒有個判斷標準:教育。富起來的中國人要想基業長青,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還得靠教育。
  • 【瑪麗露國際教育】成就「未來星」榜第三期
    瑪麗露國際教育2018-2019學年第二學期5月成就「未來星」榜第三期評選已揭曉。
  • 未來教室—狂龍教育亮相成都中國國際版博會
    9月17日兩年一屆的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在成都召開,作為首都版權產業聯盟重點推薦項目之一的狂龍「未來教室」亮相展會,此次狂龍將未來教室模擬到了展會現場
  • 啄木鳥教育「換裝」,樸新國際教育業務的五年規劃
    樸新國際教育事業群總裁賴寒向芥末堆透露,未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利潤的增長,該板塊會有獨立IPO的計劃。子品牌「換裝」,樸新國際教育的五年規劃據悉,除中文名稱變化外,啄木鳥留學英文品牌名稱也由原先的「ZMN EDU」變為「WORLDKNOCKER」,意為「啄木鳥留學為你叩開世界名校之門」。
  • 2020白玉蘭國際網絡鋼琴盛典,期待你來!
    2020白玉蘭國際網絡鋼琴盛典,期待你來!白玉蘭國際網絡鋼琴盛典是以世界頂尖音樂學院為引領,匯聚國際一流鋼琴大師,面向世界鋼琴藝術領域,打造國際一流,國內最具權威、最具影響力的頂級網絡鋼琴盛典。同時也為青年鋼琴教師、有志成為未來鋼琴家的青少年以及鋼琴藝術愛好者提供國際視野、專業沙龍、交流競技的平臺。
  • 曹懿斐:國際教育要將中國教育與國際視野相結合
    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新方向。東京日野國際學院副理事長曹懿斐就引進國外教育理念與培養中國人才的關係做了分享。  國際教育在引進國外教育理念與培養中國人才這兩方面其實並不矛盾。國外教育理念雖然和中國的應試教育相比,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其實也是以知識教育為基礎,注重探索性、體驗性、質疑性的教育方法。
  • 小明星張婉兒空降龍城 做客太原教育電視臺 將與啟航國際幼兒園的同學們同臺飈戲 敬請期待!!!
    招募流程【初試】 自我介紹充滿童趣的問答小朋友們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讓我們期待一下他們的小腦袋裡天馬行空與眾不同的奇妙世界 才藝展示唱歌、跳舞、彈琴【啟航國際幼兒園】啟航教育集團創辦於 2002 年 9 月,至今辦學 15 年。目前在太原市一共有 4家園所和一家早教中心,分別位於太原市小店區、萬柏林區、晉源區。
  • 讓樂壇充滿期待的國際大賽獎項「收割機」,她是辻彩奈
    在2016年舉行的加拿大蒙特婁小提琴國際大賽決賽上,出現了歷史性的一幕:時年18歲的日本小提琴家辻彩奈,不但奪得了當年大賽的冠軍,還拿下了包括「最佳指定加拿大作品演奏獎」和「半決賽最優秀選手獎」在內的5個特別獎。這意味著,辻彩奈橫掃了2016年蒙特婁國際小提琴大賽幾乎所有獎項。但對於那些一直關注她音樂事業的人來說,這並不令人驚訝。
  • 國際教育品牌華爾街英語品牌影響力受業界認可
    近日,在北京舉行了一場聚焦後疫情時代教育行業發展的盛會——2020「迴響中國」騰訊教育年度盛典。華爾街英語作為成人英語培訓領域的知名品牌,受邀出席了此次盛典,並憑藉其久經驗證的學習體系以及半個世紀在全球成人英語培訓領域所獲得的成就一舉奪得了「2020年度影響力國際教育品牌」的榮譽獎項。
  • 袁姍姍籤約新公司,新東家背景被扒,粉絲直呼:對未來充滿期待!
    一時間很多的粉絲都表示:超級期待!最近鄧倫在做的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袁姍姍也有參與,看得出公司對其還是不錯的,期待一下袁姍姍之後的活動和資源,也希望能越來越好吧!袁姍姍不少的粉絲都表示:「行吧 那什麼的念頭打消了 就陪你走到最後吧」、「看到新公司,很好開心,提前過年了!」、「好好把握,一起陪你走花路吧,加油!對未來充滿期待!」、「加油!一起走花路吧!」
  • 「探趨勢,迎挑戰」 培生愛德思為中國百所國際教育學校及機構...
    近日,2020年培生愛德思中國合作學校教育大會在三亞成功舉辦。今年,由於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國際教育和留學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培生愛德思也被迫取消了每年最大考季(5/6月考季)的統一考試,改為採用統一且嚴謹的分數評估標準為學生提供成績單。
  • 紮根本土,辦中國特色國際教育
    在此背景下,範勝武被北京十一學校派來做校長,和同事一起對校訓進行豐富和詮釋,形成了「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的培養目標,並確立了「弘揚中華文化精髓,中西課程優勢互補,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課程定位,構建起國家課程、國際課程、校本課程相結合的十二年一貫制課程體系。小學「全課程」、初中選課走班、高中國際課程本土化等改革也陸續展開。
  • 國際公益學院迎來五周年慶,中外慈善家共話公益教育未來
    國際公益學院迎來五周年慶,中外慈善家共話公益教育未來 澎湃新聞記者 韓雨亭 2020-12-01 16:57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