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魂不散丨塞勒姆1692

2021-02-07 規則


17世紀,英國移民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跨越重洋來到北美大陸。


但這裡並非天堂,衝突時有發生,惡劣的自然環境也不停消磨著人們的意志。


直到1692年的塞勒姆鎮「引爆」了當地焦慮緊張的氣氛。


美劇《塞勒姆》海報


這年冬天,一位牧師的外甥女開始抽搐、尖叫,隨後他的女兒也陷入同樣的狀態:扭曲、顫抖、打滾、吐白沫……醫生聞訊趕來,牧師查閱卷宗,鄰家婦人佔卜,一切都指向一樁古老的罪行:巫術。


可怕的傳言迅速擴散,一時間人心惶惶,彼此懷疑。不多久,當地人便開始懷疑印第安人、法國人與撒旦結成了邪惡的同盟,來破壞當地人苦心經營的社區。


恐慌蔓延至整個殖民地,一場聲勢浩大的獵巫運動隨即展開,人們緊張地搜捕隱藏在身邊的魔鬼爪牙。


美劇《塞勒姆》劇照


妻子告發丈夫,女兒檢舉父親,侄子構陷姑母,兄弟姊妹指控彼此——在那一年,許多陳年齟齬被翻出並大做文章。就連出現在他人夢中,都會被視為施展巫術的證據。


監獄人滿為患,治安官卻仍在馬不停蹄地逮捕嫌犯。到了夏末時節,人人自危。在受波及最嚴重的社區,每十五個人裡就有一人被指控為巫師。


而等待著被定罪者的,是絞刑。圍觀的人希望從死囚口中聽到懺悔的話語,但沒有一位「巫師」認罪。


那一年最奇怪的事情是,拒不認罪的人被送上絞架,而供認罪行的人卻反倒安然無恙。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感到不安,在被絞死的「巫師」當中,女性佔據了絕大多數。指控不計其數,但唯獨沒有父親供出兒子,亦沒有兒子告發父親。


美劇《塞勒姆》中女巫面臨絞刑


15世紀,由女巫獵手、德國牧師海因裡希 ‧ 克雷默(Heinrich Kramer)所撰寫的獵巫手冊《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在基督教世界廣為流傳,為獵巫運動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


《女巫之槌》1669年版


按照教會的說法,女性天生難以抵抗魔鬼的誘惑,即便沒有超自然力量的影響,她們也是「必定的罪惡、勾引人的災難」。就連互相攻訐的不同教派,也會在辱罵彼此的間隙擱置爭議,一致贊同對女巫的指控。


在1692年的塞勒姆,「女巫」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撒旦及其爪牙的形象婦孺皆知。而這都要歸功於教會日復一日的鼓動和宣傳——在閉塞寒冷的塞勒姆,除了痛飲烈酒外,宗教是當地人唯一的消遣。


也正因如此,當十二三歲的女孩在法庭上繪聲繪色地講起魔鬼化身和幽靈鬼怪時,滿屋子成年人沒有一位膽敢站出來質疑。


除了發起指控的那些女孩子外,更多的女性在法庭和牢獄中承認了曾與魔鬼共謀,她們提及與魔鬼籤訂契約,以換取種種好處——不用幹活、有新衣裳、週遊世界。


美國畫家T.H.Matteson於1853年繪製的

《Examination of a Witch》


一想到塞勒姆女性那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這樣的胡言亂語便不難理解,魔鬼可能並不存在,但他許諾的願望卻是真實的。


理想的塞勒姆女孩,應該是謙虛、虔誠且不知疲倦的。從七八歲起,女孩們便要學會對父母言聽計從,開始承擔家務,比如練習針線活,或是照看弟弟妹妹——她們的母親則會一直為家庭生育,直到老去或死於難產。


兄弟姊妹眾多,稍大一點的孩子很難得到關愛。只要望向她們的母親,女孩們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而不少孩童,甚至連望向父母的機會都沒有。因疾病或戰亂而喪失雙親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只能靠當僕人或是學徒為生,而寄人籬下的生活常常伴隨著無盡的虐待和侵犯。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最先出現症狀的女孩是孤兒,發起最多指控的女孩也是孤兒。


而被她們指控的,大多也同樣身為女性。除了向來不招人喜歡的乞丐外,疏於關愛的母親也會遭到親生女兒的指責,在這之後,則是衣著光鮮的上流婦人。年輕女孩嫌棄流浪的女乞丐,也不願重蹈母親的覆轍,但貴婦人似的生活卻是渴望又無望實現的夢想。


在塞勒姆,乃至所有蒙昧時代與社會,厭女都不僅是男性對女性的壓榨,它還扭曲為女性之間有意無意的仇恨。


病態壓抑的社會環境催生了一場群體性的歇斯底裡,地區爭端、宗教狂熱、司法失靈、厭女情緒……種種要素依次登場,共同促成了這起美國史上最聳人聽聞的冤案。


阿瑟·米勒:《塞勒姆女巫》


塞勒姆掀起的風浪稍稍平息,便很快以另一重身份捲土重來——每當社會動亂時,它便再度閃現,成為一段陰魂不散的美國往事。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在談到塞勒姆時,稱它為「這個國家醜惡的汙點」,任憑歲月流逝,也不會消失。


上世紀50年代,參議員麥卡錫在美國政壇和社會掀起排外浪潮,恐怖的氣氛籠罩著美國,人心惶惶。在這種背景下,阿瑟·米勒根據歷史記錄創作出經典劇作《塞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深刻諷刺了當時美國社會針對左翼的迫害。


Joseph Raymond McCarthy

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美國共和黨人,是一名美國政治家、極端的反共產主義者。


雖然麥卡錫最終失勢,但「獵巫」的說法卻流傳開來,成為政治迫害的代名詞,在隨後的半個世紀中不斷見諸報端。


今天,當美國總統在推特上一遍又一遍地指責輿論和政敵對他的攻擊是在「獵巫」時,人們依然能聽出迴蕩在當年塞勒姆審判庭上的指控和抗辯。


儘管塞勒姆事件已經過去300多年,但它對今天的影響卻絲毫未減。迄今為止,圍繞著塞勒姆產生了上百本專著、數千篇文章,衍生出的小說、戲劇、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經典美劇《使女的故事》,其創作靈感就來自於獵巫事件。而當近些年「metoo」運動聲勢愈來愈大時,也有人擔心它會走向矯枉過正的極端、致使「獵巫」再度風行。


《使女的故事》海報


實際上,「獵巫」絕不僅僅與女性有關,同性戀者、少數族裔、外來移民等群體,同樣面臨著迫害的風險。


在這樣一個新「獵巫」時代,回望三百年前發生在塞勒姆的悲劇,顯得尤為迫切。


普立茲獎得主斯泰西 · 希夫敏銳地洞察到了這點,為此,她耗費數年時間,對塞勒姆發生的一切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研究。


普立茲獎得主斯泰西·希夫


希夫的作品《獵巫》一經推出,便在美國引起極大關注,在當年獲評彭博社、《時代》周刊等媒體的年度好書。


希夫力求重構歷史現場,她以一絲不苟的研究調查和富有生命力的寫作,「還原」當時塞勒姆所面臨的令人困惑的、驚悚的場景。


在「獵巫」日漸流行的今天,300年前的塞勒姆是那麼陌生,卻又那麼熟悉。


塞勒姆見證了一場群體性歇斯底裡,封閉的社會空間成為考驗人性的試煉場,在偏見與矛盾的交織下,極端的正確最終淪為了極端的錯誤。 



直至今日,塞勒姆事件仍在提醒著我們:當正義缺席時,在誠實和謊言之間,你該如何選擇?



聲明:本文僅供學習分享,版權屬於作者,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喜歡,點個「在看」


謹防失聯

可加小編微信,請備註(青鋒)

相關焦點

  • 美國版《叫魂》 | 獵巫:塞勒姆1692
    ——戴維·麥卡洛,兩屆普立茲獎得主《獵巫》是有關1692年塞勒姆審巫事件最全面、最精彩的故事,沒有人可以像斯泰西·希夫那樣以如此超凡脫俗的風格來講述它。——約瑟夫·J. 埃利斯,普利茲得主斯泰西·希夫的《獵巫》是一個不可磨滅的道德寓言,是對當代塞勒姆式歇斯底裡的最佳敘述。
  • 《獵巫:塞勒姆1692》:巫術只是謊言的遮羞布
    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到1692年的馬薩都塞灣的塞勒姆村,來追溯一段西方的「叫魂」。塞勒姆位於今天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當時的局勢還不是移民們一家獨大,從英格蘭漂洋過海來到北美的清教徒,雖然已經繁衍到了第三代,但他們和印第安人的衝突,還在繼續,當時沒人能預測戰爭什麼時候結束。
  • 一段陰魂不散的美國「獵巫」往事 | 女性為何總是淪為社會動亂的...
    小鎮名叫塞勒姆(Salem),在《聖經》中的意思是「和平」,但1692年發生的一切,卻與和平背道而馳。在這樣一個新「獵巫」時代,回望三百年前發生在塞勒姆的悲劇,顯得尤為迫切。 普立茲獎得主斯泰西 · 希夫將這段塵封已久卻聳人聽聞的往事寫成著作《獵巫:塞勒姆1692》。在她看來,塞勒姆事件仍在提醒著我們:當正義缺席時,在誠實和謊言之間,你該如何選擇?
  • 一段陰魂不散的美國「獵巫」往事 | 女性為何總是淪為社會動亂的犧牲品?
    直到1692年的塞勒姆鎮「引爆」了當地焦慮緊張的氣氛。美劇《塞勒姆》海報這年冬天,一位牧師的外甥女開始抽搐、尖叫,隨後他的女兒也陷入同樣的狀態:扭曲、顫抖、打滾、吐白沫……醫生聞訊趕來,牧師查閱卷宗,鄰家婦人佔卜,一切都指向一樁古老的罪行:巫術。可怕的傳言迅速擴散,一時間人心惶惶,彼此懷疑。
  • 「塞勒姆審巫案」:一場離經叛道的美國版「叫魂」
    普立茲獎得主斯泰西·希夫在《獵巫:塞勒姆1692》中還原了這場離奇的案件,本文為對此書的評論。(江西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可能是因為學習、研究城市史的緣故,我養成了對地點的敏感。很多年以前,當「塞勒姆審巫案」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即是塞勒姆作為地點引起的。
  • 李公明︱一周書記:塞勒姆的獵巫運動……陰魂未散
    《獵巫:塞勒姆1692》, [美] 斯泰西·希夫著,浦雨蝶 、梁吉譯,文匯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2020年7月版,440頁,98.00元美國作家斯泰西·希夫(Stacy Schiff)的《獵巫:塞勒姆1692》(原書名:The Witches: Salem, 1692,2015;浦雨蝶、梁吉譯,文匯出版社,2020年7月)作為一部非虛構著作,所研究的主題對於許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
  • 塞勒姆女巫的詛咒,被亡魂拖到墓地的女人.
    1692年至1693年間,美國麻薩諸塞州塞勒姆的一個女巫審理冤案,大量吊死女巫,其中有真的女巫,也有被誣指為女巫的女子。
  • 塞勒姆女巫慘案
    稱呼的不同,就將魔法師和普通人深刻的劃分了開來,以至於我們看到伏地魔強調魔法師的血統純正性,他和他的黨羽看不起麻瓜和魔法師結合的後人,並意圖消滅麻瓜世界,而在麻瓜,麻雞們的世界裡,也有著一個叫做「第二塞勒姆」的組織。他們喊著「拒絕巫術,我們需要第二塞勒姆」的口號,並試圖毀滅整個魔法世界。
  • 美國歷史上的臆想式迫害:塞勒姆女巫案
    這個博物館名字看起來和神怪有關,但其實是紀念美國三百年前的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塞勒姆女巫審判案。我曾經兩度造訪此地,每次都有非常大的觸動,了解真正的美國,沒有什麼地方比塞勒姆更值得去了。(塞勒姆女巫博物館。
  • 北美歷史上的莫須有女巫案——塞勒姆審巫案
    塞勒姆審巫案1692年2月位于波士頓東北的塞勒姆鎮,塞繆爾帕裡斯牧師的9歲女兒跟11歲的侄女都開始表現出了一些奇怪的行為。他們尖叫發出奇怪的聲音,有時會亂扔東西在地上爬行,甚至是身體痙攣。威廉·斯託頓1692年6月2日以新任副省長威廉·斯託頓為法官的法庭在賽勒姆鎮正式開庭,第一個審理的案件是一個被指控為女巫的女人,布裡基·比薩普。
  • 推薦幾部美劇《女巫前線:塞勒姆要塞》等
    《女巫前線:塞勒姆要塞》類型: 奇幻首播: 2020-03-18(美國)集數: 10女巫前線:塞勒姆要塞第一季劇集背景設置在現代,現今年輕女性當到達18歲時會被徵召,然後送入一處叫塞勒姆要塞/Fort Salem的地方學習魔法戰鬥。主角是三個少女,她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所重視的性別及給予的權力都是反傳統的,少女們將會是面對恐怖分子的防線,用的不再是槍械,而是超自然能力。三名主角由Taylor Hickson﹑Jessica Sutton及Ashley Nicole Williams飾演。
  • 《女巫前線:塞勒姆要塞 第一季》,
    劇集背景設置在現代,現今年輕女性當到達18歲時會被徵召,然後送入一處叫塞勒姆要塞/Fort Salem的地方學習魔法戰鬥。   主角是三個少女,她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所重視的性別及給予的權力都是反傳統的,少女們將會是面對恐怖份子的防線,用的不再是槍械,而是超自然能力。
  • 《塞勒姆》第二季結局:三位強大的女巫死去
    但觀眾們可以看出,有三個大女巫是沒有復活的。第一個死去的女巫是蒂圖巴(Tituba)。約翰二世(John Jr.)享受著他的邪惡權力,懲罰著所有女巫。在咬下莫西的手指後,他仁慈地放蒂圖巴逃跑,離塞勒姆越遠越好。不幸的是,約翰不是那種原諒型的人。蒂圖巴艱難前行在森林時,他派烏鴉跟蹤她,啄出她的雙眼後留她等死。想想就好痛。
  • 《FGO》異端塞勒姆第二卡池開啟時間是什麼時候 開啟時間詳情一覽
    ◆公開時間◆ 2019年1月7日 維護後 ~ ◆亞種特異點Ⅳ,即將開幕◆ 「亞種特異點Ⅳ 禁忌降臨庭園 塞勒姆 異端塞勒姆」的舞臺即為,北美東海岸的地方都市。 「亞種特異點Ⅳ 禁忌降臨庭園 塞勒姆 異端塞勒姆」的主線劇情關卡將按照以下日程進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