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多彩,用好了,可以無限優美。用不好,特別是有些讀音的關鍵字詞連接不恰當了,可能會產生嚴重歧義。
讀了本文,您就知道一些不恰當的簡稱,問題有多麼嚴重了。
上班的電梯間裡,有位老大姐關心地問一位小姐姐:咋看起來沒精打採的?生病了嗎?
小姐姐回答:天天做愛,苦不堪言……
電梯間裡面,包括作者在內的十數個老少男人,登時楞住了!
見過說話直白的,沒見過說話這樣直白的。做愛這樣的私密的事兒,天天做,做到累得無精打採,還好意思在公眾場合大大方方地說出來?
見每個男人都盯著她看,沒精打採的小姐姐貌似有點不好意思了,立即舉起左臂上的紫斑展示著,補充說:天天做艾灸,太難受了……
將做艾灸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簡稱為「做艾」,真的是第一次聽說。
咱說話能不用相當生僻特別冷門的另類簡稱嗎?
作者活了三十多年了,此前只遇到過說ji連著ba,而造成歧義與尷尬的——
頭次是在某公眾媒體,剛入職的女記者對實習生說:小張,麻煩你下班後給劉老師送只雞吧!
——單位發放節日福利,每人一隻白條雞,劉老師沒在辦公室,讓實習生下班後送去……小範圍的語境裡,即使說錯了,臉一紅再扭就過去了,不會產生更多的歧義。
第二次是在山東青州念書時,中隊文書去請在鄰近中隊食堂就餐的領導:「丁政委,來我們食堂吃雞吧!」雞的誘惑還是不小,丁政委立即 咕噥著到我們食堂來了,一路走一路傳播著幽默:「好啊!竟敢讓你們政委吃雞巴?誰的那玩意兒讓我吃……」
再一次,是在車上聽某電臺直播,女主持人多次說「……手機吧……」 又是讀ji連著ba!還是公眾廣播傳媒的主持人!真的是不應該呀不應該。
漢語豐富多彩,像這樣有些字詞因為讀音特殊,連在一起會跟粗俗低俗的同音詞語混淆而產生歧義,怎麼聽亦還是不中聽!
關於不著調的簡稱,在很多年前,曾經有過專門的相聲節目,做過典型的諷刺挖苦。
遺憾的是相聲沒有足夠大的約束力。大家該用的簡稱還是用,不該用簡稱的依然會用。根本不可以用的,也不時花樣翻新地用。
如我們常說的星期天,說周六都知道是星期六,說周日大家都知道是星期天,但說周天可能會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中醫名詞的大小周天。然而,就是這樣不著調的簡稱,硬是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成長壯大,成為新新人類及不新人類的時間表述簡稱。
於是很多人將錯就對了,現在誰不把周日說成周天,好像多麼OUT一樣。
其他類似效果的說法,還有「你是小王吧?」「這是小吉吧?」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就是說者無心,亦是聽者有意並且相當尷尬。
如果有人抱怨,作者是曾經做過語言文字工作,有這方面的潔癖,作者不予反駁。但像本文開頭這樣將「做艾灸」簡稱為「zuo ai」,真的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如果任性地這樣「zuo ai」下去,真的不知道,我們在語言交流中還會鬧出什麼樣的妖蛾子?
我們不排斥新詞,但不可以沒原則、沒底線地生編硬造不著調的「新詞」。不可以完全忽略語境,離譜地使用生編硬造的新詞。
同意作者觀點的朋友,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交流。
免得有天遇到那位美女說「天天zuo ai」時,被嚇一大跳而摔壞了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