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初讀不懂「局外人」,讀懂已成傷心人

2021-01-13 騰訊網

說實話,年輕的時候初次讀《局外人》,一下子還真沒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這樣一位年輕人,對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對什麼都無所謂,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叫做「喪」。但是,當讀了第二遍,甚至更多遍,更多地關注書中的細節後,漸漸醒悟看似是「局外人」,其實他可能是比我們更多的人都懂得生活,熱愛生活的局中人。

《局外人》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成名之作,它的另一個中譯版本譯作了《異鄉人》,但就現在的閱讀來看,翻譯作《局外人》顯然比《異鄉人》更貼合主題。小說短短五六萬字的體量,看似信息量不大,書中人物也不多,揭示的意義卻令人沉思。

全書分為兩部分。

主人公默爾索是阿爾用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一名職員,日常生活平庸而又單調,他住在養老院的母親去世了,他請了兩天假去奔喪,整個過程他表現得沒心沒肺,沒有悲傷的表情,更沒有掉眼淚,甚至連問他要不見跟母親的遺體告別,見上最後一面,他都說不要。仿佛那具棺材裡躺的不是他母親,而是別人。

給母親奔喪回來後第二天,他就跟女朋友一起去遊泳,一起看了場喜劇電影,然後兩個人回來還上了床。

他的朋友雷蒙遇到阿拉伯人威脅的時候,默爾索陪他去海灘,當阿拉伯人的刀尖刺穿默爾索的眉毛,讓他感覺兩眼發痛的時候,他朝阿拉伯人開了槍。開完槍後還朝屍體補開了四槍。

第一部分到此結束,第二部分便是默爾索漫長的監獄生活。

小說的第二部分是默爾在監獄裡的生活,以及他接受審判、被神甫要求懺悔最後被死刑的過程,也是書中看點最為精彩的部分。

默爾索毫不隱諱他殺了人,他真誠地感覺到了心虛理虧,甚至有時還有些「自慚形穢」。當他第一次與預審法官見面,為對方的「親切」所迷惑的時候,他甚至想伸出手去跟對方握手,但立馬因為想到「我是殺人犯」而退縮了。

他的命案是稀裡糊塗犯下的,完全可以從輕量刑,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旁觀者們,都看得很清楚。

當他剛剛進入司法程序的時候,他始終認為「我的案子很簡單」。甚至對司法機關「管得這麼細緻」而大加讚賞,說出「真叫人感受到再方便不過」,但法律機器如此細緻運轉的結果卻是最終「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宣判了他的死刑。

調查一開始並不是針對他殺人的命案過程,甚至在整個審判過程中,自始至終也沒有提到殺人的細節。作者想要表達當時司法的荒誕在於,他們一直在拿默爾索生活的一些小細節,來推斷他的罪行。

他把母親送進了養老院,他為母親守靈時吸了一支煙,還喝過一杯牛奶咖啡,他沒有跟母親的遺體告別,也說不上母親的具體歲數。母親下葬後的第二天他就會女友,並且看了一場電影,這些在此之前原本完全與殺人無關的生活細節,成了司法嚴厲審查的項目。

司法一直想要通過這樣的細節來推斷,並且最後得出結論:這些小節證明默爾索這個人身上毫無人性,這樣毫無人性的人,日後他犯下命案就成為必然!於是,默爾索成了罪不可恕、十惡不赦之人。當法庭宣布「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判處他死刑的時候,可憐的默爾索一下子變得無法動彈、聽人宰割,聽到判決的時候,如五雷轟頂。默爾索成了那些荒謬的理論和司法制度的祭品。

默爾索的辯護律師從一開始就告誡他「最好別說話」,因為這個,他從一開始其實就喪失了辯護權。本該跟他站在一方的辯護律師,跟審訊庭長、檢察長和採訪報導的記者,統統都是一條線的,他無從爭辯。他本該是整個事件的當事人,卻在整個審判過程中變成了局外人。

「雖然我善良隨和,也不能接受這判決咄咄逼人的武斷結論。」默爾索被判決後的心裡話,看起來語調平和,卻又令人觸目驚心。

書中還有一個細節被屢次提起,就是在審理過默爾索案件後接著將審的是一樁弒父案,在法官的眼裡,默爾索對母親的無情似乎比那起弒父案更罪大惡極!

在讀者看來,僅僅因為這些生活細節,比如說母親去世下葬沒有哭,沒有表現出悲傷的情緒,而不是從殺人的細節,就去推斷他的罪行,是再荒謬不過的行為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阮籍,因為母親去世了,親朋好友要來弔唁,當時前來弔唁的朋友裡有個大腕,是當時的中書令裴楷。按照禮節,母喪期間要表現出極為悲傷的樣子,來客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哭出聲來,不可以大吃大喝的,但阮籍不管這一套,他只管喝酒,而且喝的很多,暈乎乎的,披散著頭髮直著腿歪坐在床榻上,沒有任何表情,更不哭。

在外人看來完全是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

可是,當朋友走了,他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卻狂吐了一口血。真正的悲哀在心裡頭,哪裡是做給人看的呢?

如果默爾索對母親也有感情,他為什麼又要哭給那些不相干的人來看呢?內心的悲傷只有自己才懂得,何必以哭天搶地的形式來昭告世人?書中在重複一個細節,沙拉馬諾老頭每日都要咒罵自己的狗,可一旦狗走失,他又椎心泣血,感嘆「我怎麼活下去呢?」某種程度上其實就在隱喻默爾索對母親的感情。狗走丟未找到,沙拉馬諾老頭夜晚睡不著。睡在隔壁的默爾索也這樣:他的床嘎嘎作響了一下,透過牆壁傳來一陣細細的奇怪的聲音,我聽出來他在哭。不知道怎麼搞的,這時我突然想起了我媽媽……

他真的不是對母親沒感情,只不過他認為不需要裝給人看而已!

一套司法程序,從檢察官、審判員到辯護律師從這些無關的細節推定來證明默爾索有罪還不算,最後神甫還要他來懺悔。

指導神甫來了,我一見他,就輕微地顫抖了一下。默爾索是害怕嗎?當然不是。可惡的制度不但要他承認自己在肉體上有罪,還要他承認他精神上有罪,讓他皈依,他必須懺悔。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神甫。在他的眼裡,神甫對他的經歷和事實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讓所有人不停地認罪,然後懺悔!

他還想跟我談上帝,但我朝他逼近,試最後一次向他說明我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不想浪費時間去跟上帝在一起。他企圖變換話題,問我為什麼稱他為「先生」而不是「我的父親」,這可把我惹火了,我對他說他本來就不是我的父親,他到別人那裡當父親吧。

這一段話,是默爾索對神甫、對上帝最後乾脆而又決然的拒絕。

在默爾索的眼裡,神甫就像是一具行屍走肉,連自己是否活著都不知道,而默爾索自己,雖然看上去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但是對自己充滿把握。

其實。默爾索本人是有著極其細膩感知的人,讓我們很多人都自愧弗如,書中有著太多的細節記錄:

意外殺那位阿拉伯人的那一天,默爾索感覺:這太陽和我安葬媽媽那天的太陽一樣,我的頭也像那天一樣難受,皮膚底下的血管都在一齊跳動。我只覺得太陽像鐃鈸一樣壓在我頭上。

審判的時候,他並沒有關注那些審判的情節,卻感知到:「我聽見椅子往後挪的聲音」,「我看到好些記者都在用報紙給自己扇風」,「儘管掛著遮簾,陽光仍從一些縫隙投射進來」,書記員一直很有節奏地在打字,這時大概是按錯鍵盤,因而有點慌亂,不得不退回去重來。

我想到海灘上去,想朝著大海走去,想像最先衝到我腳下的海浪的聲響,想像身體跳進海裡的解脫感,這時,卻突然意識到自己是禁閉在牢房的四壁之中……

我常想,如果要我住在一棵枯樹的樹幹裡,什麼事都不做,只能抬頭望望天空的流雲,日復一日,我逐漸也會習慣的,我會等待鳥兒陣陣飛起,雲彩聚散飄忽,就像我在牢房裡等著我的律師戴著奇特的領帶出現,或者像我在自由的日子裡耐心地等到星期六卻擁抱瑪麗的肉體。

神甫走後,他覺得自己睡著了。醒來的時候發現滿天星光灑落在臉上。田野上萬籟作響,直傳耳際。夜的氣味、土地的氣味、海水的氣味,使的兩鬢生涼。這夏夜奇妙的安靜像潮水一樣浸透了我的全身……

現在我面對著這個充滿了星光和默示的夜,第一次向這個冷漠而餘溫盡失的世界敞開了我的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融洽,覺得自己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仍然是幸福的。為了善始善終,功德圓滿,為了不感自己屬於另類我期望處決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來看熱鬧,他們都向我發出仇恨的叫喊聲。

正如加繆在這本書的美國版出版自序中寫道的那樣,他筆下的默爾索不是道德淪喪之徒,相反,他是一個在生活中毫無矯飾的可憐之人。他非但不是冷血無情之人,內心深處存在著一股別人看不見的熱情,而他本人始終被這股熱情所驅使。所以他從來不去說謊,也從不去找種種理由為自己爭辯。

加繆的心中,顯然對默爾索這個人物充滿了愛,所以他用他的文字給大家解讀默爾索究竟是什麼樣子,免得被大家誤解,就像我初讀的時候的那個樣子。

其實,從書中的第二部分,默爾索在監獄裡的心理活動,以及他隨時感受出的那些來自於大自然的美的細節,我們在其中慢慢讀懂了他對生活的愛。

真實的生活中,可能更多的人卻是在過分渲染自己的感受,比如說喪禮是的呼天搶地,是真的因為他們難受到那種程度嗎?我們每個因為行事的需要,總是在或多或少地掩飾自己,或者扮演著非本心的角色,在外人眼裡更符合這世界既定俗成的規則。

但是,默爾索不願意這樣做,他除非不說話,只要一說,言必屬實,毫無保留,他拒絕掩飾自己的情感。就因為這個,讓社會大眾感受到了威脅。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法律的衛道士們必須要讓他死。

相關焦點

  • 年少不懂詞中意,讀懂已是傷心人-《東邪西毒》
    但那是用幾番離傷才換來的人生感悟,如果可以選擇,我猜這樣的體驗,他自己也希望不懂吧,誰不期盼著自己能做一個永遠看不懂《東邪西毒》臺詞的人,做一個像洪七公一樣簡單真誠的人,覺得這件事值得,就去做,翻過一座山,欣賞看到的每一處風景,還有熱情再翻越另一座山
  •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一首50字詞說盡了人這一輩子
    年少不懂李清照,讀懂已是傷心人,一首50字詞說出人的一輩子提到才女李清照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情感細膩,聰慧多才,哀怨悽慘,但是不會想到李清照也有厲害的一面,這麼可愛又有趣的女子你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首小詞,不足50個字,卻寫出人這一輩子的各個階段!真的非常的厲害。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黃金時代》最「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有人說《黃金時代》真的很賤,說它是愛情小說,但它又違背道德,裡面的人說的話透露著一股賤兮兮,一開始讀大家都當做是黃色,曾經王小波的這部作品正是因為黃色無法出版,好不容易出版發行也受阻撓,自己推著自行車去賣,直到去世都沒賣完!
  • 畢飛宇2020年書單:把《局外人》和《阿Q正傳》對照著讀
    在讀書匯上,畢飛宇分享了自己堅持讀紙質書的 " 老派方式 ",指出現在的電子閱讀缺少深度和閱讀體驗。談到閱讀的體會,畢飛宇說:" 我可能讀不懂存在主義,但我能讀懂《局外人》中莫爾索靈魂的空虛。我通過一把文學的鑰匙走進了哲學,也許我走進的不是哲學的『客廳』,而是『廚房』或『衛生間』,但是『廚房』『衛生間』為什麼不可以呢?
  • 年少不懂周星馳,懂時已是傷心人!周星馳電影全集
    「年少不懂周星馳,懂時已是傷心人!」我應該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看周星馳的電影,應該說,就是看他的電影長大的!而如今他也老了,我也長大,以前只覺得周星馳電影是喜劇,能拍出這種喜劇的人應該會很快樂吧!後來長大後才發現,偏偏是這樣的人心裡悲傷越多!不是所有的難過都要表現出來,不是所有的開心都會時刻微笑!
  • 人物| 曾經不懂陳奕迅,聽懂已是傷心人……
    我黯然去別城打拼,十年後事業有成,依然愛她。也聽說她嫁給有錢人生活安逸但不快樂。後來我被邀請參加同學聚會,知道她也來,我故意穿得落魄潦倒,有人感到奇怪,我說:我要讓她相信當年拋棄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她現在會感覺幸福一點。  ——勝利超人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冬至詩,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斷腸人
    我們說過詩人取標題絕不是隨便取的,而是在標題裡面已經就蘊含了他的情感,像李白的《靜夜思》一讀就知道是思鄉之情;再比如王維的《相思》、李商隱的《嫦娥》,這些標題裡面已經注入了詩人的情感。那麼這首詩也是一樣,邯鄲二字表明詩人宦遊在外,「冬至夜」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在這樣的夜裡思念家人,這份思念和煎熬是翻倍的,是更加漫長的。「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彈琵琶篇」。
  • 年少不懂她,看懂已是中年人
    任誰讀了紅樓夢,都會對劉姥姥印象深刻。劉姥姥進過三次榮國府,紅樓夢前八十回裡,我們看到了劉姥姥兩次進府,在巧姐的判詞中,能夠推斷出,劉姥姥後來還進過一次。劉姥姥這三進三出,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見證了賈家從興盛到衰敗的全過程,如此起落讓人嘆息。劉姥姥雖窮,但心中有大愛,這與她的財富無關。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初讀紅樓時,看到劉姥姥逛大觀園這一回,滿是笑點,她的種種表現,都令人大跌眼鏡,真就是看了個熱鬧。
  • 高曉攀:讀懂了人生百態,卻始終讀不懂自己的「中庸」
    另外,高曉攀又探討了當今相聲作品中的「幽默」,他認為當今的我們早已把幽默認知為「能不能逗笑我」,這樣的理解在他看來是「風骨已失,唯有媚態」。至於自己被觀眾質疑作品少,高曉攀做出了解釋——因為自己沒有流量,所以努力創作出的作品也沒有機會讓觀眾看到。
  • 《文心》來教給你如何讀那些讀不懂的書
    比如遇到讀不懂的書怎麼辦?中學生樂華和爸爸枚叔就有一段精彩的對話。樂華問枚叔,為什麼書上每個字都認識,但放在一起卻看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我們現在讀書經常遇到問題。我在讀《童年的秘密》的時候,就真的遇到這個問題,字都認識,就是讀不下去。看看枚叔怎麼解答吧。
  • 重讀平凡的世界:年少不懂孫少安,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懂孫少安這個人物,只是覺得他能吃苦耐勞的,但是昨天我重讀的時候,居然溼了眼眶。年少不懂孫少安,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很多人都說"如果我是個男人,那麼我想成為孫少安。如果我是個女人,那麼孫少安就是我最想嫁的男人。"
  • 年少不懂呂太后,讀懂已是傷心人
    劉邦年輕的時候,沒有明媒正娶的老婆,就跟村口開小酒館的曹寡婦勾搭成奸。他還不遵守計劃生育政策,一口氣折騰出一個大胖兒子,叫劉肥。婚前苟且的生活,在婚後也安分了一陣子。公元前209年,劉邦開始創業。人生進入上升道,就再也管不住身體的荷爾蒙,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生一個。
  • 很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經不再是少年二十歲讀不懂的蘇東坡,到了四十歲才真正領略所謂的「樂觀曠達」,不是兩手一攤的無所作為,不是拋開過去的自我否定,而是歷經苦難的不爭不辯,隨遇而安。回顧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卻酣暢淋漓。蘇軾少年成名,頗受北宋當時的宰相兼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也曾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一時風頭無二。滾滾紅塵、漫漫官場,有知心的朋友,也有厲害的對手。
  • 「年少不懂蘇東坡,讀懂已不再少年」,蘇軾的這首詞讓人感慨萬千
    關於命運的不公平,最佳的報仇是活成了清風朗月,天高地迥,悠閒自在。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想必很多人都熟背,也時不時使用裡面的好句子,來形容自個的勇氣和從容,越來越多人覺得它是5000年來最出彩的一首詞。作品賞析「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開頭兩句話突出核心展現出了詞人突破榮辱得失,任其風霜肆掠,始終牢記自個的人生信仰。
  • 攜手三聯中讀,北京必勝客「悅讀食光」餐廳融入「聽得見的芝士」
    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北京必勝客攜手三聯生活周刊旗下三聯中讀推出「一起聽知識,相聚芝士盛宴」活動。4月20日至5月4日活動期間,包括北京必勝客金融街「悅讀食光」主題餐廳在內的北京114家必勝客餐廳變身「一起必勝聽書館」,消費者在門店享受必勝客美食的同時,連上店內Wi-Fi,打開中讀APP,點擊相關活動信息欄,即可免費暢聽來自三聯和頂級學者、教授的精品課程。除此之外,只要到店參與本次讀書日活動,即可獲得三聯中讀7天VIP免費體驗特權,獲取更多精神食糧。
  • 讀加繆的《局外人》,反省我們的靈魂為什麼充滿了謊言?
    而加繆恰恰就是這個牧羊人,而且他還是其中的一隻羊,因此我讀了一遍之後,我又緊接著讀第二遍,局外人分為上部和下部,上部是講他自由的時候,而下部是講他失去自由的時候,上部內容更多的是他的故事,和讓人看起來無法理解的行為,而下部就是他失去自由之後,思想卻開始了飛揚最終獲得升華。
  • 《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透徹的刻骨
    讀懂的人深有體會,感覺到了這本書的苦,也感覺到了作者的苦。《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而沒有讀懂的人則被葉藏荒誕的行為搞得不知所措,甚至有點可笑。然而,太宰治卻是用喜劇的文字論述悲劇的是人生。讀懂了就是你自己,讀不懂就是太宰治。「人間失格」即為喪失了做人的資格,那麼文中的葉藏為何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呢?
  • 少年不懂冷清秋,讀懂已是中年時
    小時候看電視劇的時候,什麼都不懂,看了也不知道講的什麼意思,只記得一個大概的內容。所以我除了記得金燕西為了追求冷清秋,在學校掛了一個橫幅,後來追求成功了他們結婚了,最後他倆上了相反的火車永遠分別了。冷清秋驕傲,喜詩喜才,除了她的驕傲清高自尊心強,完全也只是尋常女子而已,歐陽有才,可是他確實從來無法擁有吸引女性的男人的追求過程中最能徵服對方的膽和魄,他這個家庭這個生長環境本來也養不成張狂自信的性格啊
  • 讀《局外人》有感:堅持自我是存在的最好理由!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無題》北島1,世界的荒誕本體——《局外人》作為敘述性的作品,在《局外人》中,作者加繆通過生動的心理和細節描寫,塑造出了一個看似及其冷漠且極度自我,但實際上內心又相當細膩的主人翁形象——莫爾索
  • 少年不懂孫大聖,讀懂已是成年人
    縱使上天入地萬般變化,隨手能實現多少人的夢想,可也不能心想即事成,得償乃所願。所謂眾生平等,不是說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幸福,而是在苦難面前,都是一樣的難過。記得作家方方有句話:「時代的灰塵,落在每個人肩上,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