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束了,現在想起這部電影,腦海中留存的模糊印象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釋懷」。
電影中的諾曼是個執拗任性的壞脾氣老頭兒,他在外人面前總是表現出一副強勢的樣子,但其實內心充滿了對衰老與死亡的無奈與恐懼。他懷念自己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備受崇敬,這使得他在年紀大了,退休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再去找一份什麼工作。他竭力地想要證明自己的「有用」,「自己和年輕時一樣」,但現實是殘酷的。衰老讓他變得脆弱,他的記憶力在慢慢減退,體力也大不如前,連撿個草莓都會迷路。所有這些讓他感到受挫,同時也在時時刻刻地提醒諾曼:他老了。那諾曼的應對方式是什麼呢?他拒絕,他迴避。衰老帶來的必然變化使他無法像原來那樣享受生活,那麼就乾脆不去享受,不去參與;與此同時,諾曼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他變得尖酸刻薄,他人毫無惡意的話語也會被諾曼當成對自己的諷刺與嘲笑。其實,諾曼對旁人的怒吼與敵視本質上是在發洩對自己的不滿,就像他妻子所說的那樣:「他不是在衝你吼,他是在和生活吼,他要提醒自己,他還能吼叫。」
但是諾曼的生活並沒有就這樣暗淡下去,小外孫比利的出現對諾曼來說是個巨大的禮物。雖然兩個人一開始都互相看不慣,但是半大小子身上的活力確實感染到了諾曼。更重要的是,比利的率性天真使諾曼更加坦誠地看待自己變老以及面臨死亡的問題。我還記得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畫面:諾曼和比利一起去釣魚,結果釣上來的確是一個死鴨子,嚇得比利急忙把鴨子扔進湖裡。諾曼就這樣看著毫無生機的鴨子的屍體慢慢地下沉,陷入沉思。在旁默默觀察的比利看出了諾曼的恐懼與無奈,問了一句「你怕死麼?」之前諾曼總是會把死亡掛在嘴邊,但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諾曼內心是迴避的。「死亡」就像一個幽靈,平時總是潛伏在諾曼身邊,時刻提醒敲打他「大限將至」,這種懸而未決的感覺,加上對死亡的未知與疑惑每天都在侵蝕著諾曼。於是他選擇不去觸碰這個話題,把他深深掩埋在心中。但這次,諾曼第一次要誠實地去思考這個問題了。
諾曼轉變對死亡的態度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一過程中,妻子是諾曼堅強的後盾。善解人意的埃塞爾的支持與鼓勵讓諾曼有了安全的港灣,讓他「每看到你漂亮的臉蛋就會感覺到安心」。
在與比利的相處中,諾曼漸漸放下對於「死亡」的防禦,去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並且也慢慢找尋到了自己的定位。我認為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很重要。影片中諾曼總是和比利一起釣魚,兩人最大的目標就是抓到魚王。在這一過程中,諾曼教給了比利如何釣魚,這是「繁殖感」的獲得,也讓諾曼再度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並且諾曼還會去挑戰自己,親自蹲在船頭引航。在嘗試後,諾曼知道了如果自己嘗試的話,這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雖然老了,但並不是一無是處了;最後和比利抓到魚王,達成目標,諾曼收穫了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以及一段嘗試完結後的滿足。
最終影片結尾,諾曼與女兒和解,諾曼的心結解開了,他變得釋然了,看待事物的方式也變了。電影開始時的諾曼整天就陷入自己老了的怪圈裡,不在乎周圍的一切,聽不到鳥叫,嗅不見花香。但是到影片結束的時候,諾曼竟然會想著和金色池塘去告別。這時的諾曼坦率,無所畏懼,珍惜他眼前的一切,珍惜每一天的生命。
諾曼最終的「釋懷」是理想的,是讓人憧憬的,希望每位老人都能寧靜自然地欣賞「金色池塘」的美景;對於我們其他人,談論衰老和死亡可能尚早,但是「細細體會」,用心去看可能是這部電影給我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