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唱時,儘量避免用那些與唱無關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橫隔膜時儘量不牽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東西那樣使勁,那樣會將所有的腔體關閉起來,把聲音也關緊了。唱的時候不要緊張,自然的唱,肩部要放鬆,不要有小動作,唱時只用橫隔膜。
二、打開喉嚨。很簡單,當你困時,一面講話一面打呵欠,這時候喉嚨就打開了。打開喉嚨比打開嘴巴更重要!這樣唱起來的聲音比只張嘴不打開喉嚨的聲音更亮些。所以,嘴要與喉嚨一起張開,最好後面張得更大些!如同用一個倒立的漏鬥,大口一方在頸部喉嚨處,漏鬥尖在面罩處。如果聲音位置已全部進入面罩,聲音就能從最輕逐漸唱到最強。
三、聲音要有焦點方向。歌唱時聲音好象放電影一樣,聲音要有共鳴,焦點要集中,集中在面罩。太遠、太近都不行。每個人都有自己做好的發聲焦點,焦點集中了,聲音會越來越大;沒有焦點的聲音就散了。要求聲音大,不能一天就擺出一個架子,開始時共鳴點要小,然後擴展開來,越唱越大。這種發聲方法,聲音小,好象燈後面有面鏡子,可以使光照得更遠。頭額、鼻竇等處都是空的共鳴腔,要儘量利用。
四、不要模仿他人,要自我找到最佳歌唱感覺。你先找到最好的音以後然後順著往上、往下去唱,嘴、喉嚨位置都不要移動,在唱鄰近的音時儘量體會,儘量模仿那個最好的音,這就叫「自我模仿」。每個人都要有「聲音的記憶」。要特別注意嗓音、喉部的感覺。歌唱是很抽象的,一定要注意咽喉肌腱等發聲器官的技能狀態。聲音的記憶,不光指音調,而是包括音質、音色、力度。要追求上中下聲區的統一。
五、不要相信耳朵,而是技術動作。不要故意去找聲音,而是叫聲音找你。唱高音時,要有既往上又往下的感覺。
六,咽部力量合理用
咽喉的調整,是歌唱中很重要的技術。歌唱中,全部拉緊咽壁演唱,聲音會過硬過亮,缺少歌唱性;用少了咽音的力量,聲音會空洞,沒有支點和拉力的感覺。如果能夠根據歌曲不同力度的需要,適當運用咽壁力量,在演唱中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七、頭腔共鳴好幫忙
頭腔共鳴產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它屬於固定空間,體積小,位置高,共鳴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演唱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顎,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形成共鳴。
八、掌握真假聲轉換,唱好高音的重難點
真假聲音的轉換是指根據歌曲的風格進行的真聲和假聲之間的相互轉換的處理。日常訓練,可以用「na」的練聲曲,進行上下行轉換的練習。假聲的特點是音量較小,力度較弱,不易長時間的持續,而且需要充分的氣息作支撐,是聲音表現力的展現。當唱到高音時有些人往往都撐著脖子喊,其實高音並不一定要大聲的喊唱,有時候用輕聲的假聲來處理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九、如何用「強力度」
所謂「強力度」從理論上講就是氣流衝擊聲帶的力度較大。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生氣時怒吼的狀態,這個力度就是一種強力度。通常,它的持續時間較短,往往都在瞬間完成,這樣減少了氣流衝擊聲帶時的受力面,所以力量較為集中,因此這樣發出的聲音一般都是爆發性的瞬間的,由於這種瞬間產生的「強力度」對於高音有著很強的推動性,因此對於處理高音具有很好的效果。
十、站立姿勢也很關鍵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重心在前半個腳部分,吸氣的支點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演唱高音時體會最後反拉力的作用,這時候一般支點都放在後腰上,也可說是小腹周圍。實驗證明,靠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演唱高音更有效,越唱到高音時,就要想這個音在下面,排除緊張,身體向下自然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