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絕地戰警》問世後,靠著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兩人的默契和火花,《絕地戰警1》和續集《絕地戰警2》(2003)成功創下全球4.14億美元的佳績,威爾史密斯更成功晉身億萬票房巨星的行列。睽違十七年終於今年再度推出《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導演從麥克貝換成阿迪爾艾爾阿比和畢拉爾法拉兩位年輕導演,而兩位主演均已成了大叔,《絕地戰警:疾速追擊》能否突破事不過三的魔咒,而青出於藍呢?
《絕地戰警:疾速追擊》該有的動作場面,舉凡飛車追逐、爆破、警匪對峙無一不缺,但缺乏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反派設定上未見新意,對法官、隊長的狙殺輕易到不可思議,純然用復仇作為主線,也難撐起略嫌單薄的劇情。
誠然馬丁勞倫斯所飾的退休警官馬可士是個有趣的設定,但他從拒絕再淌渾水到兩肋插刀的轉變,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讓我們相信他必須如此,也難激起觀眾的共鳴。馬可士一會向上帝禱告、一下又要講幹話的行為轉變,在一會嚴肅一下詼諧的調性拿捏上,導演並未做到一個很好的平衡,尤其在笑話有點乾甚至冷場時,更突顯其尷尬。
電影藉由另一組由年輕人組成的邁阿密菁英隊,試圖帶出馬可士和威爾史密斯所飾的麥可兩人已步入中年,體力、身手大不如前,世代間的差異可有更多可著墨和挖掘的空間,但兩組人馬並未擦出真正的火花,感覺像在各演各的,其中女隊長和麥可的感情線更變得可有可無,聊備一格。
尤其到最後麥可發現反派的真面目時,電影已完全罔顧合理性,只為了製造戲劇張力,就搬演荒謬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情節。已經是演技派的威爾史密斯就算能詮釋出要大義滅親的情義掙扎,但劇情的翻轉來得太突兀而任性,當好演員碰到莫名其妙的劇本,即便再有演技也只能徒呼負負。
續集電影本有其難以突破的局限,因為賣座公式就算能複製,觀眾也會有看膩的一天!《絕地戰警:疾速追擊》看來似乎無法突破魔咒,但在觀眾引頸期盼了這麼久,連馬丁勞倫斯都覺得以今時今日威爾史密斯走紅的程度,應很難再抽空拍第三集,然而觀眾終究盼到兩人的合體了!因此儘管筆者對這部電影的評分不高,對我而言,依然有「看著自己小時候的偶像,依然在大銀幕上奮力跑跳」的莫名感動,而這份緬懷之情,或許就是《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對我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