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生產攝影鏡頭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然而雖歷史悠長,這家古老的品牌卻從不恪守陳規,創新和與時俱進的態度令人稱讚。
近幾年來,無論是傳統單反卡口 Otus、Milvus 鏡頭,還是針對更年輕無反系統推出的 Batis、Loxia、Touit 系列鏡頭,都可看出蔡司在研發與創新方面的努力。
不久前,蔡司推出了新款 Batis 鏡頭 Batis 135mm F2.8 APO Sonnar,作為第四隻 Batis 鏡頭,它的推出進一步完善了這個系列,為用戶提供了新的中長焦定焦鏡頭選擇。
手動對焦模式下OLED顯示屏精確顯示對焦距離及景深範圍
出色的成像銳度
和其他 Batis 鏡頭一樣,Batis 135mm F2.8 也為索尼全畫幅微單設計,採用自動對焦,內置光學防抖。和其他 Batis 鏡頭不同的是,這隻鏡頭是唯一一隻 APO 復消色差鏡頭。
APO 是一個傳奇的標誌,標註了 APO 的鏡頭要麼擁有拔群的畫質,要麼擁有高昂的價格,當然更多時候是兩者兼具。目前,在產的蔡司鏡頭共有四隻APO鏡頭,分別是三隻Otus鏡頭和Milvus 135mm F2。作為第五隻在產APO鏡頭,Batis 135mm F2.8會有怎樣的表現?
中心銳度測試,135mm,f/2.8,1/320秒,ISO 100
焦點處放大截圖
邊緣銳度測試,135mm,f/2.8,1/320秒,ISO 100
焦點處放大截圖
經過測試,Batis 135mm F2.8 的解析度表現不錯,即使在擁有4240萬像素的索尼 A7RII 上,100%放大後的影像依然擁有優秀的細節表現。
上邊兩組照片分別是這隻鏡頭 f/2.8 光圈全開是中心及邊緣的測試樣張,不難看出,不論是中心還是邊緣,Batis 135mm F2.8 的成像都令人滿意。
優秀色差控制
在色差控制方面,經實測 Batis 135mm F2.8 確實有兩把刷子。為測試這一環節,我們專門找到一處金屬雕塑來拍攝。
色差控制測試,135mm,f/2.8,1/100秒,ISO 2000
局部放大截圖
如樣張所示,在拍攝容易出現色差現象的金屬時,即使在高光區域,該鏡頭全開光圈成像依然非常銳利,沒有肉眼可見的高光溢出或紫邊、綠邊的情況發生。
不過這隻鏡頭擁有出眾的色差控制並未出乎我們的意料,APO 是 Apochromatic 的縮寫,本身的意思就是「復消色差」,在控制色差方面自然非常在行。
Sonnar 結構帶來柔和虛化
在蔡司鏡頭的諸多經典結構中,Sonnar 一直是頗具個性的一個。膠片時代,Sonnar 結構以獨具特色的焦外成像著稱,同時全開光圈柔和,收縮光圈銳利也是它的一個特點。
而發展至今天,Sonnar 結構在保持了其焦外成像特點的基礎上,還大大提高了大光圈成像銳度,實用性大大增強。
雜亂背景虛化測試,135mm,f/2.8,1/320秒,ISO 100
可以看見,即使以花壇作為背景,Batis 135mm F2.8的焦外成像也並不雜亂,作為畫面主體的月季花與背景完美分開,畫面感非常好。
點狀光源虛化測試,135mm,f/2.8,1/160秒,ISO 2000
在以點狀光源為背景時,這隻鏡頭在中近對焦距離下會呈現「檸檬光斑」效果,這是由口徑蝕造成的,不過卻是不少用戶的心頭好。
總體使用感受
先說手感,這隻鏡頭初看個頭不小,但實際重量只有614克,搭配索尼 A7RII 使用時非常協調,絲毫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在使用方面,這隻鏡頭雖然主要為拍攝中遠景和人像而設計,但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它也具備一定微距能力。這隻鏡頭最近對焦距離0.87米,應對花卉、美食等題材時還是可以一試的。
舒適的手感,一流的解像力與色差控制,還內置有防抖功能,Batis 135mm F2.8 鏡頭很好地詮釋了蔡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