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一、新生兒怎麼會感染 HIV?
通常,新生兒感染 HIV 的原因是「母嬰傳播」,通過宮內感染、或是在 HIV 感染的母親分娩過程中、以及母乳餵養,將病毒傳播給胎兒或新生兒。
對可能感染 HIV 的新生兒,如果能及時就醫、做出儘早的診斷,並立即開始規範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患兒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甚至死亡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二、嬰兒 HIV 感染有哪些特點?
潛伏期比較短,病情進展比較快。
早期感染的嬰兒比晚期感染者病情進展更快。
醫生一般會通過 CD4+T 淋巴細胞比例來評價嬰兒疾病的進展程度。
嬰兒的臨床表現可能對生存率與發病年齡有一定提示作用。
嬰兒首發 HIV 感染時,有高達 68% 的概率患腦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嬰兒 HIV 感染可能有哪些症狀?
生長發育比同齡的孩子慢。
肝臟、脾臟增大。
口腔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斑片或膜狀結構(鵝口瘡)。
反覆出現各種感染。
全身持續出現皮疹。
頸部、腋窩、腹股溝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需要注意的是,出現上述症狀時,先不要恐慌,要及時諮詢醫生。因為儘管這些症狀可能與 HIV 感染有關,但很多並不具有特徵性,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應交由專業的醫生來進行判斷。
四、嬰兒出現哪些情況,要懷疑到 HIV 感染?
小於 18 個月的嬰兒如果出現下面情況,要懷疑到 HIV 感染的可能,及時就醫。
口腔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斑片或膜狀結構(鵝口瘡);
反覆肺部感染: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
並發膿毒症:發熱、怕冷、寒戰、皮疹、關節痛等症狀;
母親患有嚴重的 HIV 感染,或母親近期因為 HIV 相關疾病而死亡;
嬰兒 CD4 +T 淋巴細胞比例小於 20%。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五、醫生如何診斷嬰兒的 HIV 感染?
因為新生兒體內會保留來自母親的特異性抗體,直到出生後 18 個月才能完全消失,這樣,通過常規的抗體檢測無法確診 HIV 感染。
那麼,醫生如何診斷嬰兒的 HIV 感染呢?主要方法是 HIV 核酸檢測。應在出生後 6 周以及 3 個月進行 HIV 核酸檢測,進行 HIV 感染早期診斷。
HIV 抗體檢測在出生後 12 個月和 18 個月進行。核酸檢測陰性而 18 個月時抗體陽性的 HIV 暴露兒童,需在出生後 24 個月再進行一次 HIV 抗體檢測。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嬰兒,需要在停止母乳餵養 6 周和 3 個月時,分別抽血進行檢測。
六、嬰兒確診 HIV 感染後,應該怎麼做?
應該儘快諮詢專業醫生;
儘早接受醫務人員對嬰兒免疫狀態和臨床階段做評估;
考慮轉到相應的專業治療機構,並選擇正確的治療時機。如果不能及時開始抗病毒治療,嬰兒出生第一年死亡率達到 20%~30%,第二年死亡率達到 50%。
一般而言,抗病毒推薦的一線方案是阿巴卡韋或齊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治療。
七、新生兒的預防性藥物方案是怎樣的?
HIV 感染的母親分娩出的新生兒,出生後應儘早開始預防性用藥。
醫生可能選擇的方案如下,但具體情況應交由醫生來判斷和決策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HIV 感染母親所生兒童,應在出生後儘早(6~12 h 內)服用抗病毒藥物。
對於母親已接受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依從性較好,且達到長期病毒學抑制者,可給予 4 周齊多夫定或奈韋拉平進行預防;
對於孕期抗病毒治療沒有達到長期病毒學抑制、治療不滿 4 周或產時發現 HIV 感染的孕產婦所生兒童,應使用齊多夫定或奈韋拉平 6~12 周;
避免母乳餵養,杜絕混合餵養,如果選擇母乳餵養的嬰兒:從出生後開始、至母乳餵養結束後 1 周,使用奈韋拉平,並且要依體重增長調整用藥劑量。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