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電影票可在這裡購買哈,和美團價格一樣。
使徒行者,這個中文片名也頗有一番深意。「使徒」是基督教用語,指是有特殊使命的門徒,通常指耶穌的十二門徒。「行者」,行走的人,有人說是佛教用語,比如行者悟空、行者武松,也有說是取自聖經裡的《使徒行傳》。
監製文偉鴻解釋,《使徒行者》是指臥底與他們聯絡人(Handler)之間的關係,臥底的工作性質關乎生死,沒有白紙黑字規條,所有的事情都得膽大心細地去權衡、去執行,維繫彼此關係的就是信任,猶如使徒、信徒般去執行一個崇高的理念。
電視劇版裡有五個臥底,和耶穌的十二門徒形成呼應的關係。
臥底,英文裡叫undercover(形容詞),警方臥底叫 undercover agent,黑幫臥底叫undercover gangster。當然undercover是正式用語,口語都會直接說mole(鼴鼠),意指內鬼。
但電影沒有選擇這麼直接的翻譯,而是叫Line walker,這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說line是鋼絲,所以是走鋼絲的人,其實遠沒這麼簡單,而也是別有一番深意的。
英文中有一個固定習語 walk the line,此line並非簡單的line,是指兩種事物,尤其是剛好相反或者對立的事物之間那一條細細的邊界線,沒有高超的技巧是很難把握的。
walk the line: (idiomatic) To maintain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contrasting choices, opinions, etc.
而Line walker 既說出了「臥底」雙重身份小心翼翼遊走於黑白兩道的屬性,又符合片名中「行者」的直譯,翻譯得太好了。
大家可以從《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開頭有小S說的一段話來理解這種line,中文裡也有完全一致的表達,即「一線之間」:
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就是一線之間,每次聽到別人說:「我這個人說話就是比較直。」我就開始冒汗,因為接下來一定會有一些被他歸類為「直」,但其實挺刺耳的話出現,例如:「你今天氣色怎麼這麼差?」「最近胖樓?」「怎麼還不結婚?」「你記得我嗎?」(我都已經面露尷尬她還死不報上名來。)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學語言就是這麼有趣,經常會發現兩種語言之間竟然會有相通的地方,也不知道是誰抄誰,頗值得玩味。
這個習語在報紙上很常見,通常是walk/tread the line或者walk/tread a fine line:
Biden continues to walk the line of calling out the President's actions without explicitly saying Trump is a white supremacist.
Ambitious Huddersfield Town Women walk the line between dreams of glory and financial reality.
CA must walk the fine line between stewardship and salesmanship.
歐巴馬時代,美媒經常喜歡說Obama treads a fine line,但很少這麼說川普,因為川普常常就是一條路走到黑,很少左右為難。
這是說美國白人警察槍殺黑人青年弗格森案,歐巴馬如何平衡警察和抗議者、黑人和白人,很為難。
這裡是說歐巴馬對待中印的態度到底是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需要小心謹慎。
這是講歐巴馬對待伊朗到底是用胡蘿蔔還是大棒,需要把握好度。
大家也可以看出來,英語中的line其實就是指權衡事物的「尺度」、「分寸」、「界限」。
還有衍生的說法 It's a fine line,紙牌屋裡也有出現過,表示在合法和非法之間的很難把握的度。
英語裡的fine line,直譯是「細線」, 其中fine是「細」的意思= thin,實際意思是指兩個事物或者兩種狀態之間細微的界限。
如下圖,A和B之間存在一個邊界,這個邊界可寬可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