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才會成群,獅虎都會獨行。
在很多人眼裡,「合群」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若遇到一個「不合群」的人,就算不認識,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他性格差、脾氣暴躁、人品有問題,以至於獨來獨往,沒有一個朋友。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就像有網友說過: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二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首先,「不合群」並不意味著沒朋友,也不意味著性格不好。其次,「不合群」的人,會把精力用在自己身上,在別人談笑玩樂的時候,他們在書的海洋裡,和作者產生精神共鳴。這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往往更充實、有趣、豐富,這樣的人,更有出息。
就像心理學說的那樣,年輕時不合群的女人,最後嫁得都挺好,過來人已經印證,還蠻準的。
「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優秀
什麼是「合群」呢?就是和大多數人有共同語言,話能說到一塊去,飯要一起去吃,路要一起走,廁所要手牽手去。如果沒有人和自己一起去,那寧願忍著,也不願一個人去,這就是合群。就像心理學家麥獨孤說的一樣:合群是一種本能。
合群也有很多好處,不會覺得孤獨和尷尬,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說話的聲音都會不由自主地加大。因為,合群會降低個體獨自在一起的恐懼感。有些人因為自卑,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恐懼感很高,對合群的需求度也很高。
「不合群」的人恰好相反,他們的內心很強大,很自信,對恐懼度較低,並不害怕一個人,所以對合群的需求也比較低。因為相比於沒完沒了的廢話,他們需要的是和自己精神產生共鳴的人。他們不是「不合群」,而是不想融入某個不必要的「群體」。
優秀的人多半很自信,自信的人對合群的需求度較低,因而給人一種「不合群」的感覺。所以,「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優秀。而優秀的女人,一般嫁得都挺好。
「不合群」的人是思想的主人
大學時期,班上有一位女同學,總是獨來獨往。熟悉之後,跟她聊天,問她為什麼不和室友在一起?她說:浪費時間。
她說自己在大學剛入學的時候,凡事也和室友一起。一起去吃飯,等室友二十分鐘才一起出發。一起去圖書館,她想去看小說,她想去自習室,分析利弊,終於決定了。但還沒把板凳坐熱,就要去買奶茶喝。她不開心,室友們也不開心。
後來,她就獨來獨往了,時間被有效利用,她很快樂,和宿舍的人相處也很好。她不再刻意等誰,湊到一塊就去,湊不到一塊自己去。畢業之後,她堅定地選擇了經濟條件並不好,其他人也不看好的一個的男生。現在男生年薪50萬,對她如珠如寶。
後來我明白,她的「不合群」是做了自己思想的主人。她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樣的人,有自己的目標,不僅在事業上有出息,在婚姻中也是遊刃有餘,而她作為過來人,也親身印證了這一點。
「不合群」是為了蓄能
人的性格可以分為兩種,內向型和外向型。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獲取能量的方式截然不同。
對於外向型人格,也就是合群的人而言,他們從外部獲得能量,在群體中會激發思考能力。長時間的獨處,會讓他們不適,心情煩躁。換句話說,他們獲取能量的方式是交友以及和朋友在一起。
而對於內向型人格而言,交際會過多地損耗他們的能量,讓人覺得疲憊、煩躁。而獨處就是他們「充電」,獲取能量的方式,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他們「不合群」不是因為性格問題,而是為了蓄能。
這種性格的女人,在感情中相對獨立,不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在親密關係中,多半男人也喜歡這樣的女人,所以她們大多嫁得很好。
綜上所述,喜歡獨處也挺好的,不需要刻意改變。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