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救命稻草是什麼?
來源 | 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
文 | 章蔚瑋
從愛奇藝被傳為騰訊收購,到一眾視頻網站廣告收入一降再降,2020年,視頻網站急需一枚靈藥。
一種正在低調試水的新形態廣告或許有望改變局面。
我們看到的廣告不一樣
一個在實驗室內已經可以實現的場景是,同一視頻網站的會員用戶,在一個時間段收看同一部影視劇,劇中相同位置出現的植入廣告是不同的。
以最近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為例,張東升妻子開的那輛車,露出的品牌可以通過技術被實時替換——當觀眾是年輕女孩時,品牌可以是甲殼蟲;如果觀眾是中年男性時,他所看到的車就可能「調換」成保時捷,或者SUV。
這種聽起來有點魔幻的技術,8月有望在國內一家視頻平臺的自製劇中首次「亮相」。
熟悉廣告行業的業內人士對於這種類似植入廣告的形態不會陌生,在三年前,已經有業內技術團隊通過人工後期渲染,替換上映影片的植入廣告,但效率不高,商業模式也並不成熟。
「傳統情況下,所有視頻網站的影片內置廣告都只能做一次,後期植入定型了,影片在平臺上線,就改不了了。」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影視片中的植入廣告一般很難修改,難點在於周期太長——手動渲染廣告內容,提交平臺,平臺進行第二次審片,再修改一次,整個製作周期在1~2月甚至更長。最終,類似的項目被喊停了。
之後,有團隊在這種創意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用自動化系統取代人工。「植入廣告」從製作到投放,所用時間縮短到1分鐘以內,可以「實時生成」。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實現千人千面。同時,由於接近影片原生態狀態,因此不會影響用戶的實際體驗。
目前,國內有技術團隊研發出了整套植入廣告自動製作、投放一體化技術,是世界首例。
「比如,京東在一部熱播劇中植入一組6·18宣傳海報,製作了10張不同內容的海報同時投放,那麼男人、女人、小孩在看這部影片時,看到的是適合他們的不同的海報內容。」根據正在研發這項技術的團隊創始人介紹。
植入廣告被認為是一個有潛力改變整個視頻行業商業形態的機會。
視頻網站的救命稻草?
目前來看,這套技術在小規模投放市場之後,已經吸引了包括優酷、愛奇藝、芒果TV,以及來自海外的視頻網站奈飛(Netflix)的關注。
這與視頻網站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市場環境有關。
近兩年來視頻網站在大力發展會員的同時,不斷開放「免片頭貼片廣告」的特權,由此造成視頻貼片廣告收入比例連年下滑。
以愛奇藝為例,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愛奇藝付費會員達到1.07億,全年會員服務營收為144億元,較2018年增長36%。但另一方面, 愛奇藝的廣告收入連續6個季度落在會員服務收入之後。2019年全年廣告營收為83億元,僅佔會員服務營收的58%。
在會員規模增長和廣告收入增長這兩條幾乎無法相交的平行線中,視頻網站急需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突破這一天花板。而新型商業廣告形態的出現,對視頻行業意味著什麼?
目前視頻網站,設置在影視片中的廣告形式包括,前貼片:60秒,浮層廣告位:3~5個/集。這些廣告位都是「固定」的,很難產生新的資源位。此前,愛奇藝、騰訊視頻都曾嘗試在影片中間插播廣告,而這又直接影響了用戶體驗。
新形式的植入廣告或許會成為深陷沼澤的視頻網站的救命稻草。
根據目前的商業模型看,一旦植入廣告位可以任意替換新廣告品牌,相當於每部劇內都增加了N個資源位,在原有植入廣告規模上,有望持續放大效益。
目前,新植入廣告的商業模式是由廣告主購買點擊量——比如,在《隱秘的角落》中,有汽車品牌投放了植入資源位,併購買1萬個點擊量。
在1萬個點擊量達到後,這個廣告位就會空出,等待下一個廣告客戶入駐。廣告位的流動性加快了,比傳統的廣告投放,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據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2019中國廣告市場趨勢》顯示,2019年傳統媒體和全媒體廣告刊例花費迎來雙降,增加預算的廣告主佔比創10年新低。
愛奇藝CEO龔宇在接受採訪時也坦承,愛奇藝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品牌廣告在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受整個宏觀環境變化的影響,廣告主緊縮品牌廣告的預算,同時,一批高流量的影視劇作品上線進度也不及預期,導致資源位的供應出現短缺。
「新形態廣告的優勢是可以挖掘出更多廣告客戶。」在分析人士看來,包括貼片廣告在內,由於資源位有限,視頻網站的廣告主歷來是以大體量的廣告商為主。新的技術產生後,廣告位增加,針對小縣城的廣告也可以投放,這樣更容易挖掘出一批中低層的廣告客戶。
一場長視頻與短視頻的廣告爭奪戰已經展開。新形態植入廣告的出現,有望為長視頻平臺增加籌碼,多元的差異化廣告投放渠道和模式,有望幫助長視頻重回在線廣告賽道。
未來的想像空間
根據介紹,在這套新形態植入廣告模式中,大數據可以發揮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模式背後有許多可以延伸的想像空間」。
1、定位。通過大數據,平臺已經有能力做到「按區域」投放。
比如,一款主打下沉市場的零食品牌,在投放植入廣告時,可以圈定四五線小縣城內20~30歲的年輕人進行集中式投放。當符合條件的年輕人開始觀看影片時,其中的資源位就可以自動生產出特定廣告。
2、電商互動。儘管目前,新形態植入廣告的轉化率只能統計到曝光率,但從純技術角度,已經可以做到與電商平臺的互動。
以優酷為例,由於優酷會員體系與阿里旗下的天貓、淘寶會員數據可以實現共享,因此,優酷會員在電商平臺上的購物軌跡可以共享到植入廣告中,從而進行精準推薦。
可以想像的場景是,用戶上一秒在逛淘寶的某款家電,下一秒就可能在視頻網站的影片中看到同類產品的植入。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在2018年,用戶在移動市場在線視頻上投入的時間約120億小時/月,假設影視內容中,每10分鐘出現一次植入廣告,每次時長15秒鐘,CPM(千人成本) 10~15元,可估算出當年植入廣告規模為86~130億元。
新形態下,植入廣告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
當然,這其中也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實時製作、投放的植入廣告,在內容上如何把關?
這家技術團隊相關人士告訴零售君,他們還在不斷摸索運營模式。現階段,他們需要取得包括視頻網站的「獨家」代理植入廣告位的合作權限,以及影片方的可開放廣告位授權,才能將這些資源位被統一納入他們的資料庫中。
未來,廣告客戶的合作模式,就是從資料庫中選擇廣告位,自行上傳廣告物料,讓系統自動完成渲染,和影片無縫結合後,實時投放。
至於審核環節,他們會前置於製作之前。通過相關資質審核的廣告商,會被納入另一套資料庫中,形成投放廣告商「白名單」。
新的模式還需要不斷摸索,新的競爭或許即將打響。
據零售君了解,在2015年前後,愛奇藝、優酷,以及影譜科技、極鏈科技等企業陸續推出了包括「植入易」「Video 易」「Video-in」等標準化廣告植入技術,這些技術有能力實現自動掃描並識別視頻中合適的廣告位,加上人工渲染後,進行二次植入和投放。其中也有企業憑藉在這一垂直領域內的技術創新登錄新三板。
隨著技術升級,新一輪競爭將啟動。據預計,在兩年內,這一技術會在視頻網站內全面覆蓋。因此,當下是憑藉技術優勢,跑馬圈地,擴大技術在不同平臺覆蓋規模的新階段。
點個「分享、點讚、在看」
這下看的廣告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