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家人遠離城市喧囂,選擇到郊區有名的景點爬山。爬山過程見到一座廟,進內參觀時發現廟裡有一位老僧,閒聊兩句後發現相談甚歡,便停下腳步,與他探討下人生道理。
說著說著,說到一句網上最近很火的句子:
一個人的眉眼,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交往過的人和經歷過的事。換言之,就是相由心生。
細細思考,相由心生這個說法究竟對嗎?那樣不就間接支持「以貌取人」這個說法嗎?
老僧聽到這個疑問,笑了笑,說:「其實,有時『以貌取人』也不是錯誤想法,從一個人的面相,確實能看出他內心如何。」
01善惡歸己,相由心生
其實,面相學和佛法都相信相由心生這個說法。
在面相學中,「相」更多的是指五官、容貌,認為性格決定了長相,故而我們可以從長相中分析性格。
老僧說:「佛學中,『相』則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佛學認為,「相「是諸事諸物的表象,但不僅指一個人的外貌,更多是他的言行舉止,是他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
縱觀古今,極窮兇極惡之人多為醜陋之貌。有句俗語也說,醜人多作怪,醜陋的人喜歡躲在別人背後嚼舌根或做不光明的事。
奸詐、狡猾、內心自私的人,相貌往往也是難看的。他所表現出的神情神態,他所說的話語,
所做的事,也大多是不得體的,令人多接觸便為之反感。
相反,心善、正直、有愛之人,大多面相都是柔和之人,是一種厚福之相,人與其接觸下來,會十分舒服,就如暖暖的陽光灑在身上的感覺。
因而,一個人的長相更多是由他內心善惡而決定的,想要什麼樣的相貌,就要修什麼樣的心,心慈則貌美,心惡則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