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個叫洛桑·尼瑪的藏族年輕人考入了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洛桑出生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天資聰慧,從小就特別喜愛表演,尤其擅長模仿和口技,13歲就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現中央民族大學)。
畢業後,他順利考入文工團,踏上了一個更大的舞臺。2年後,在這裡,他遇上了15歲的郭德綱。
彼時的郭德綱雖然年紀小,但是畢竟7歲就開始學習相聲了,那時的他已經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8年。
然而也是年紀的原因,郭德綱在文工團內不受重視,只能在道具組幫忙。
洛桑則不同,他天資好,有望成為文工團的臺柱子,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洛桑有一個不好的愛好:他喜歡喝酒。工作之餘不管有事沒事,總要喝上幾杯。
因為喝酒,他開始無法控制自己的體重,越來越胖的體形慢慢讓他的舞蹈生涯陷入了困境。
很快領導便來找他談話,他也漸漸不得不從舞蹈組退出,被分配到了道具組。
於是,90年代和21世紀的兩大喜劇天才,就這樣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
同樣鬱郁不得志的二人,雖然年齡相差5歲,但很快成了好朋友。
據郭德綱後來回憶,當時洛桑對自己很照顧,二人在工作之餘經常把酒言歡,一起暢想未來。
洛桑期冀著有朝一日能夠一鳴驚人,也時常鼓勵郭德綱。
相比郭德綱,洛桑的酒癮更大,經常一發工資就去喝酒。他好酒,酒量也大,一喝就是大喝一場。月底沒錢了,買不起下酒菜,就倒上一杯白開水來當菜,還自嘲這種喝酒法是他的新發明。
要是實在沒錢了,他就去借。當時洛桑還向郭德綱借了8塊錢,並打下了欠條。
在經歷了人生的最低谷後,洛桑終於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尹博林。
相比於「尹博林」這個名字,他的藝名「博林」更為人所知。博林比洛桑大十歲,他慧眼識珠,相中了洛桑的表演才華和喜劇天才。他不嫌棄洛桑落魄的現狀,說服洛桑拜自己為師,並利用自己的編劇才能,編導出了一個叫「洛桑學藝」的系列劇。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洛桑學藝」於1994年在中央電視臺的《曲苑雜壇》播出後,立刻引起全國轟動,洛桑、博林一夜成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洛桑很快就成了文工團的紅人,而郭德綱卻混不下去了。
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外地少年來說,就像一座充滿坎坷的叢林。
郭德綱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天津老家,屬於他的歷史時刻,尚沒有到來。
那時是屬於洛桑的歷史時刻。他的「洛桑學藝」系列劇火爆全國,甚至受邀去香港演出。
彼時,陳佩斯的時代漸漸謝幕,趙本山的時代尚未開啟。
洛桑,被普遍認為將是下一代內地喜劇之王的接班人。
然而,傳奇的大幕剛剛開啟,就戛然而止。
1995年10月2日凌晨,洛桑在和幾個朋友喝酒之後,開車回家,由於車速過快,汽車一頭撞入停在路中正在修理的大卡車之中。
洛桑因傷勢太重,不幸身亡。去世時年僅27歲。
喝酒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也成了奪走他生命的最大禍害。
一代喜劇天才就此逝去。彼時22歲的郭德綱從電視裡看到了這個新聞,他為老友長嘆一聲,從抽屜裡找出了那張當年的8元欠條。
他本想將它撕碎,以慰故人,但想了想,還是把它放回了抽屜。
這之後,這張欠條,他一放就是20多年。
也許從這張欠條上,他能感受到那位老朋友的鼓勵與期盼。
這之後,郭德綱三進三出京城,歷經坎坷,終成一代相聲大師。
也許天才註定要與天才相遇,也許天才註定只能與天才為伍。
一切命運的安排,都定格在了那個時間點:
1988年,20歲的洛桑向15歲的郭德綱借了8塊錢。
前浪過後,後浪會更加洶湧澎湃。
歡迎關注我們的「牛魔王子說電影」頻道,每天閱讀有趣的電影娛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