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是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美國電影,美國由於建國時間很短,可以拿來拍電影的歷史素材極少,所以好萊塢只能經常奉行「拿來主義」。基本上,好萊塢拍攝的絕大多數古裝片,如《角鬥士》《天國王朝》《賓虛》《斯巴達300勇士》等,故事都與美國本身的歷史沒有任何關係。
好萊塢出品的這些古裝片不要說忠於史實,連忠於語言和人種都做不到,這也不難理解劉亦菲版《花木蘭》為何全程採用英文對白了,即使迪士尼找一位黑人女明星來飾演這位中國民間女英雄,大家也不要有任何意外,迪士尼之所以最後找來了劉亦菲、李連杰、鞏俐、甄子丹這些華人大咖出演本片,主要還是考慮收割中國市場的票房,否則就直接讓美國演員演了。好萊塢的古裝電影,基本上都只是借鑑了外國歷史和文化的外殼,內核還是美國式的價值觀。
《花木蘭》將於今年3月底在北美上映(內地公映時間未定),如不出意外,迪士尼將會為這部電影申請4000家左右的影院大規模開畫,畢竟本片也算是迪士尼今年的大手筆,即使放在2020年所有好萊塢大片裡,《花木蘭》的製作規模也可用龐大來形容。
那麼,《花木蘭》在北美上映面臨哪些問題呢?或者說,《花木蘭》上映後有哪些預期目標呢?咱們這裡略說一二。
問題一:票房能否超過《臥虎藏龍》
《花木蘭》跟《臥虎藏龍》雖然都是美國電影公司投拍的電影,但兩部影片有著本質的區別。李安當年為了保證影片的原汁原味,拒絕採用英文對白,也拒絕使用外國演員,所以《臥虎藏龍》是一部比較純粹的華語片。而《花木蘭》則是一部英語電影,連導演都是外國人,這有什麼好比的呢?如果一定要找一個競品,《花木蘭》對標的對象應該是李連杰和成龍主演的《功夫之王》。
不過,在觀眾觀感上,《臥虎藏龍》和《花木蘭》似乎屬於同一類電影,都是刀光劍影的動作片,都是華人面孔,那麼放在一起比一比也未嘗不可。《臥虎藏龍》當年在北美收了1.28億美元,至今仍是北美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片。對《花木蘭》來說,超越《臥虎藏龍》的這個北美票房應該並不難,因為早在20年前,動畫版的《花木蘭》北美票房就高達1.2億美元。
《臥虎藏龍》
問題二:北美票房能否超3億美元
為什麼是3億美元呢?我們知道,大約從10年前開始,迪士尼陸續將自己旗下的動畫片改編成真人電影,到目前已製作了十多部,這些影片幾乎無差別大賣。其中,《獅子王》和《美女與野獸》北美票房都超過了5億,《愛麗絲夢遊仙境》《阿拉丁》《奇幻森林》等北美票房都超過了3億,而《沉睡魔咒》《灰姑娘》等票房也都在2億美元以上,票房比較差的《小飛象》《沉睡魔咒2》等在北美也都邁過了1億美元門檻。
《美女與野獸》
可見,3億美元大約是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在北美的平均成績,《花木蘭》如果能在北美賣過2億美元,就算成功,而如果能超過3億美元,則算大贏。
問題三:劉亦菲能否成為北美票房最高的中國女星
近些年有很多中國女星出現在美國電影中,比如《X戰警:逆轉未來》裡的範冰冰、《獨立日2》裡的楊穎、《生化危機5》裡的李冰冰等。好萊塢邀請這些中國女星加盟美國電影,倒不是因為這些女星在美國有多高的知名度,而是因為這些女星在中國家喻戶曉,說到底,還是為了在中國市場撈票房。
絕大多數中國女星在好萊塢電影裡只能打醬油,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尖峰時刻2》和《藝伎回憶錄》的章子怡裡、《尖峰時刻3》裡的張靜初、《邁阿密風雲》和《少年漢尼拔》裡的鞏俐等等,戲份都比較吃重。作為《花木蘭》裡的絕對主演,劉亦菲想成為北美票房最高的中國女星,粗略估算了一下,《花木蘭》至少要在當地拿到4億美元以上票房。
《少年漢尼拔》
撰文:梗博士,請勿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