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疫情,湖南的一家醫院在微博上火了。
乍一看是不是很像盜版的,又或者是重名的,其實都不是。它就是旺旺雪餅家的,而且是一家正經三甲醫院。
此次疫情旺旺醫院作為湖南定點醫院之一,接診相關病人。
光有這還不夠,旺旺醫院還派遣了專業醫療團隊前往湖北支援。哈哈哈,這旗子有點萌是怎麼回事?
更萌的還在後邊,運送醫護人員的車輛也是自家醫院的職工大巴,這小小酥配色,一看就知道是旺旺家。
只不過這英文翻譯...貌似沒過四六級啊,誰會想要want hospital啊哈哈哈...
這種為所欲為的可愛體現在各個方面。這次派去支援湖北的隊伍裝備除了小小酥配色的大巴,還有貼上了旺旺醫院的專屬logo的行李箱。
你們是不是很好奇旺旺的創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他就臺灣首富蔡衍明。
首富前半生:7個情人9個娃、隨便敗掉一個億
旺旺老闆蔡衍明的人生歷程,比賭王還要精彩。
據悉先後有7位女性為他生下了9個子女。而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他的前半生,那就是「浪」。
念書時天天逃課。蔡衍明是富二代出身,學生時代,他曾回憶說:
「以前念書的時候,早上起來,窗戶打開,樓下的人都在排隊等我逃課。因為我口袋零用錢多啊!」
喜歡翹課看電影,最多一天能看上十部,認為「電影和街頭比上學有用」 。
做生意一竅不通。到了高中,因為多次和學長起衝突,蔡衍明乾脆退學,剛好那時候父親從朋友手中接過宜蘭食品廠,不想看著他整天遊手好閒,就打發他去管理這個廠子。
那時,蔡衍明才19歲,書沒讀過多少,關於做生意更是一竅不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我帳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開公司一年賠一個億。1976年,蔡衍明創業,拿著家裡給的本錢,帶著「宜蘭食品廠」加工轉銷售,生產「浪味」魷魚絲,結果一年就賠了一個多億臺幣,那可是70年代的1億!
剛開始創業就落得個敗家子稱號,這樣的標籤大大打擊了他的自尊心。蔡衍明開始思考失敗原因,最終他自己又總結了一個無釐頭的結論:
「浪味」魷魚絲名字取得不好。
因為在閩南話裡,「浪味」與「浪費」諧音,這樣不吉利的名字會把萬貫家財全都「浪費光了」。
創業失敗後,蔡衍明一度患上抑鬱症,想要跳樓自殺。
首富後半生:被一隻狗救了2次,靠旺旺米果發家
是寵物狗黑皮救了處於絕望中的蔡衍明。
黑皮從蔡衍明7歲起就陪著他,雖然個頭小,但鬥志很足,無論多大的狗,它都敢衝上去鬥一鬥。
蔡衍明後來回憶:
「他的雙眼炯炯有神,很自信,也很敢鬥。從小就找比他大的狗相咬,有兩次被咬得送進醫院。但每次從醫院回來,他還是要找大隻的鬥。」連狗都從不放棄,我一個大老爺們,難道失敗一次就認輸?
蔡衍明的鬥志又被燃起,他不甘心自己一輩子能被人記住的,就是那一次失敗。
為挽回自尊,蔡衍明性情大變,他發誓一定要做成點什麼:
「我以前很樂觀、很招搖,拜把子一大堆。從那時候開始就自動收斂,因為一個人成功,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
後來,他發現日本有種用大米製成的點心——米果,很受歡迎。而臺灣稻米資源過剩、價格低廉,把低價的稻米深加工為米果就能大賺一筆。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臺灣,休閒食品尤其是米果,是一種時尚潮流。
因此,蔡衍明決心進入米果領域,而且他不做進口,一心要自創品牌,因為當時臺灣人吃的都是日本零食,並沒有本土品牌。
為了保證自身產品的質量,蔡衍明專程去日本,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巖冢制尋求合作,希望能夠引進技術,但每次都被拒絕。
蔡衍明並沒有放棄,連續兩年時間,他每周給對方寫信,每月去一次日本拜訪。當時的社長楨計禁不住蔡衍明的軟磨硬泡,提供給了他米果的製造技術。
但這時,他想起了第一次的失敗經歷,心裡還是有點慌,就跑到了十八王公廟祭拜。看到廟堂門口的一隻巨犬銅像,蔡衍明腦海裡忽然撞入幾聲狗叫「汪汪」。
心血來潮,蔡衍明當即敲定,這個產品改名為「旺旺仙貝」。旺旺代表旺丁旺財,仙貝就是神仙的寶貝。
這名字較之前的「浪味」比起來,確實吉利多了。
於是,就有了現在我們熟知的「旺旺仙貝」和「旺旺雪餅」,此後這倆產品也如他們的名字一樣在臺灣米果市場發展的很「旺」。至今,蔡衍明都將楨計作稱為"旺旺之父",在總部豎立銅像。
進軍大陸,爆發價格戰
到了90年代,蔡衍明嫌中國臺灣市場局限性太大,「不夠刺激」,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陸。
在大陸,蔡衍明採取了廣告轟炸的方式:
「我到一個地方,先打廣告,誰先給我錢,我就先給誰賣。那個時候很少人打廣告,廣告一打,錢就來,接著就是排隊拿貨了。」
之後,留下了很多大家熟知的洗腦廣告,像那句「你旺我旺大家旺」,旺旺在投產當年就創收2.5億元人民幣;
還有「再看,再看就把你喝掉」;「我要o泡,我要o泡,o泡果奶要要要」;
「我將來一定比你聰明,比你強!」
雖然長大後感覺這廣告無釐頭,但「旺旺」的記憶在你腦海裡已經根深蒂固了,在當年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網紅。就這樣,蔡衍明混的風生水起。
眼見旺旺大賺特賺,康師傅等臺企眼紅,紛紛開廠,到了1994年,有200多家廠商加入"仙貝大戰"。
在激烈的競爭中,蔡衍明一邊推出低端品牌,使米果從最初的1公斤50元,驟降到1公斤5元;一邊給各地政府寫信讓其蓋廠房,旺旺租下這些廠房擴建生產線,加大產量,降低成本。
價格戰非常奏效,對手腳跟未穩就被旺旺踢出局。
瘋狂投資各個領域
此後的旺旺開始布局各個產業鏈,除了咋們文章開頭部分提到的醫院,還有家更浮誇的酒店,酒店通體是金色的,連內部大堂也是金光閃閃,一副看起來住不起的樣子。
比旺旺上海總部大廈還氣派。
一般酒店的門口都會立一座獅子或者麒麟的雕塑震店。但旺旺就不一樣了,直接讓自己家的吉祥物蹲在酒店門口,通體金黃的旺仔感覺比財神爺更能招財一點。
更搞笑的是酒店的名字,叫做神旺大酒店,跟酒店外觀一樣簡單粗暴、豪中帶土。你再看下方的英文翻譯,中英文夾雜「神旺=san want」,哈哈哈
沒有任何意外的,酒店內隨處可見印著可愛旺仔形象的物品,仿佛進了一家旺旺主題酒店。
房間內部房卡、浴袍、浴巾、枕巾上統統印滿了旺旺,不過這都不是我等吃貨最在意的點。
在神旺酒店,房間內的旺旺小零食可以隨便吃。
除了進軍食品界、醫療界,旺旺還涉足了時尚圈,與潮牌推出合作款。你別說,還有點怪好看的。
他們員工自己也有穿哦~穿上瞬間感覺自己萌萌噠。
不只有這種休閒服飾,就連正裝裡的領帶跟腰帶都是旺仔的圖案,一股濃濃的中二風裡透露著些許可愛。
不要以為這只是周邊員工不會穿,旺旺的老闆蔡衍明老爺子出席活動時就繫著這根萌萌噠腰帶。
想想也是,畢竟是能把自己私人飛機改造成旺仔碎冰冰的奇人,有什麼可愛的事是他做不出來的呢?
答案是沒有!無論是飛機還是遊艇。
還是班車。
甚至連生產廠那條路都必須是旺旺的。是不是做夢也想不到竟然真的會有一條路以「旺旺」來命名,這未免也太豪了一點叭~
至於旺旺的家業到底有多大,如果這麼一條一條詳細的說下去怕是要說到明天,我就言簡意賅的把各行業的旺旺給你們列一下好了!
醫療行業:湖南旺旺醫院
酒店行業:神旺大酒店(上海、淮安、西寧、臺北)
金融保險行業:旺旺友聯、中國旺基金會
房地產行業:旺旺家緣、旺旺大廈
電解水行業:水神
養老行業:愛志旺
文化產業:黑皮文化
餡料產業:友神
鮮食產業:旺洋食品
2008年,旺旺以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在香港上市,市值最高達到1700億港元。
同年11月,蔡衍明以個人名義出資收購了中國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臺、中國電視公司,一年後就實現了中時集團扭虧為盈。
可以不誇張的說,我們當年追過的《康熙來了》就是旺旺家的。
2015年,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的資料顯示,旺旺集團蔡衍明坐擁610億元人民幣的總資產。
創業30載後定下家規 孩子年滿18歲便不再升學
蔡衍明,在江湖上摸爬滾打,積累了渾身的「功夫」和經驗。他由此斷定,「街頭智慧」是最棒的教育方式,遂將之灌輸給自己的子女——讀書不宜過多、實踐方出真知。
因此,蔡衍明立下一條家規:孩子年滿18歲便不再升學,直接進入企業學習經營。
對於念書,他有自己獨到的哲學。
首先,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認為「街頭一年,更勝讀書三年」,而小孩跟在他身邊學習經營管理肯定勝過念什麼商學院。
其次,他認為必須給小孩留下一定的缺憾,他們才能「確實地認識自己」,才不會自滿。
蔡衍明認為:「學歷高的人定性不夠,都不夠了解自己,要求的待遇比別人高,卻不懂得要求自己;反而是學歷低的人,比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工作起來比學歷高的人更努力。」
於是,儘管其長子蔡紹中學習成績優異,但仍於2001年高中畢業後即告學業中止,轉而進入旺旺集團開始漫長的「見習之旅」。
在之後的八年時間重,被蔡衍明施以「魔鬼式訓練」。
第一階段為頭3年的「見習生」時期——到旺旺的諸多部門輪崗見習。「我沒有名片,因為沒什麼頭銜,我的名牌(工作證)上只有我的『蔡紹中』3個字,」蔡紹中說。
第二個階段是接下來3年,蔡衍明安排蔡紹中為自己作「特別助理」。主要意圖一來便於提早俯瞰大局,二來磨其性子。蔡衍明對數字非常敏感,他要求兒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對企業的收入、利潤、成本等數字要瞭然於胸,對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各細節的解釋要條理清晰。「每周一次的familyday(家庭日),父親都會追問各項事情的進度和執行細節,他甚至不放過吃飯時間,」蔡紹中說。
第三個階段是2007年開始,蔡紹中開始在管理層被委以要職:旺旺公司執行董事、友聯產物保險董事等。直至2009年的兩年間,他的管理技能得到了極大的考驗與提升,特別在旺旺赴港上市期間,蔡紹中幾乎成為了喜歡問「為什麼」的蔡衍明的「答案提取器」。
2009年則是蔡紹中的第四個階段的開始,也是蔡衍明一邊心懷家業永續的念想、一邊與兒子分疆而治的開始。
來源:財經人物第一線、新氧、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