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度過2020年春節假期?讀書也許是當下最靜心、最有收穫的一種。第一財經精選19本財經圖書,希望它們能伴你度過這個不一般的佳節。
《權貴:他們何以逍遙法外》
[英]歐文·瓊斯 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麥讀 2019年6月版
「權貴資本主義」從前大致只是一些特例、散例,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卻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權貴」(the establishment)這樣一個神秘而複雜的群體,掌握著巨大的權力,以此賺取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利益,並利用經濟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等工具,結成利益集團,鞏固自己的利益體系。當今的權貴涉及範圍極廣,社會成分也更加多樣化,包括了銀行家、政客、媒體巨頭等各色人物。
《衛報》專欄作家、評論員、政治活動家歐文·瓊斯在本書中探究了權貴階層的來龍去脈,揭露了他們將國家財富據為己有、將國家資源化為己用,卻口口聲聲為了民眾利益的真實面目。正如瓊斯自己所說:「面對英國自金融危機以來的經濟持續不景氣,不少英國人的憤怒根源不再是政客官僚等高層精英,而是將矛頭指向社會的底層人士,包括移民、失業者以及對社會福利高度依賴的人群。而事實上,這是源於政客和媒體的相互勾結,他們試圖將導致經濟疲軟的責任『嫁禍』於人。而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匡正時弊,揭露破壞經濟秩序的頭號『惡人』。」
《債務危機:我的應對原則》
[美]瑞·達利歐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3月版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的全球暢銷書《原則:生活和工作》去年出了中譯本,同樣引起很大的關注。這回趁熱打鐵,中信又推出了《債務危機:我的應對原則》。如果說《原則》是達利歐總結的總體性的生活和工作準則,那麼《債務危機》就是對衝基金管理人專門針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應對策略。如今正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達利歐公布的應對策略可以解釋債務危機的發生機制,以及妥善應對危機應該遵守的原則。正是憑藉這些原則,橋水在其他機構受困於危機的情況下,得以準確預見事態發展,並安然度過危機。
《原因與結果的經濟學》
【日】中室牧子、津川友介 著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後浪 2019年6月版
定期接受代謝症候群體檢就能長壽嗎?看電視會導致孩子學習能力下降嗎?上偏差值高的大學收入就會更高嗎?想必很多人都會說是。不過,經濟學的相關研究已推翻了這些說法。大多數此類似是而非的說法源於我們混淆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因果關係隱藏在雜亂無章的數據和眾多似是而非的線索之中,發掘因果關係需要嚴謹的論證和極具針對性的技術手段。分別在教育經濟學和醫療經濟學領域著力半生的中室牧子和津川友介,廣泛採用民眾最關心的教育、醫療案例,獨闢蹊徑地解析了基本的因果分析原理。
《對賭:信息不足時如何做出高明決策》
[美]安妮·杜克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12月版
經濟學或者管理學上的決策,當然需要以儘可能完備的信息為基礎。然而現實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你還沒得到足夠的信息,形勢就已經逼著你做出決策。根本上這是一種賭博,所以與其聽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上課,不如請教賭博高手。世界撲克系列賽(WSOP)冠軍安妮·杜克就是這樣一位高手,轉型後她也順理成章地以認知心理學博士的身份,成為美國知名的風險決策專家。在她看來,職業撲克手就是職業決策者。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撲克手需要在兩分鐘內做出20個決策。將心理科學和撲克實戰經驗結合,她總結出了「對賭思維」,為許多世界500強高管提供決策諮詢,幫助他們放棄對確定性不切實際的追求,更好地評估事實,優選決策方案。
《矽谷藍圖》
[美]雅各·范德庫伊、費爾南多·皮薩羅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 2019年4月版
網際網路經濟,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英文縮略語冒出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同時也吸引投資狂熱,從B2B、B2C,到O2O。最近火熱的,則是SaaS,說人話,大致就是「雲服務」的意思。據說,SaaS商業模式正在迅速改變「傳統」的B2B銷售,而這是如何發生的?將會發生什麼?全球領先的銷售戰略加速機構Winning By Design創始人、被稱為「矽谷銷售加速領域教父級人物」的雅各·范德庫伊,基於全球220多家領先B2B企業和SaaS企業的銷售實戰經驗,提煉出一套能夠成功落地的銷售方法論。首先站在戰略高度對銷售中的每個環節做設計,然後通過教練方式,將設計轉化成戰術迅速落地固化,幫助企業搭建科學的銷售體系。本書由13幅藍圖+13個案例分析構成,清晰簡明地涵蓋了銷售設計和細節執行的方方面面,是一套拿來就能用的銷售管理實戰手冊。
《設計大師的商業課》
[美]戴維·舍溫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2019年3月版
如何拓展新客戶?如何向客戶了解需求?如何向客戶展示自己的能力並提交提案?如何管理客戶期望?如何報價?如何起草合同?如何管理項目進度和風險?如何維護自己的業務並獲得利潤,使企業持續經營?《設計大師的商業課》是一部從商業角度去思考設計和經營設計、深度探討如何實施設計管理和設計項目的著作,也是一部實操手冊。世界頂級創意諮詢公司——青蛙設計前設計總監戴維·舍溫,從客戶合作階段該做什麼、如何管理你的項目、如何運營你的企業、如何兼顧盈利的企業運營與愉快的設計實踐四個維度,闡釋了設計工作者普遍關心、亟需解決的問題。你可以從中了解到,除了具備一手好畫工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之外,還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與能力,最終,在助力客戶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讓自身獲得設計上的自由,使企業盈利並良性運轉。
《矽谷帝國:商業巨頭如何掌控經濟與社會》
[美]露西·格林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5月版
當世人的生活對臉書、谷歌、亞馬遜,或者微信、百度、淘寶的依賴越來越重的時候,整個社會運作的機制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很多人已經或正在作出分析和預測,有的樂觀,有的悲觀。本書作者、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和智庫管理人露西·格林(Lucie Greene),雖然作出了喜憂參半的判斷,但骨子裡似乎是有些悲觀的。通過採訪企業領袖、有影響力的風險投資家、學者、記者、活動家等,格林探索了矽谷全球影響力中固有的緊張關係。曾經,臉書、谷歌、亞馬遜,或者微信、百度、淘寶,都代表了網絡時代去中心化、高度互動和廣泛參與的「新趨勢」,這些都被認作是未來理想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但現在,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20年,已經無遠弗屆地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後,這些昔日的高科技新興企業,已經儼然發展成新一代具有壟斷性(雖然如今壟斷的不再是原子而是比特)的商業巨頭。了解它們對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經濟制度可能產生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它們對政府的潛在影響、對媒體的掌控、對國家主權的侵蝕等,都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究。格林強調,在把民眾的未來交給少數公司之前,應該認真審視它們可能構建的世界,了解它們的真正利益所在,直面其好處、偏見和固有缺陷。
《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美]大衛·D.弗裡德曼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年6月版
大衛·D.弗裡德曼(David·D.Friedman)是上世紀後半葉影響很大的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之子,他自己也是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不過同時他還是物理學博士、法學教授以及科幻小說家,可謂多才多藝。本書2004年曾以《經濟學語境下的法律規則》為名出過一個中譯本,頗受好評,不過絕版已久,孔夫子上的價格已近百元。弗裡德曼在書中利用大量常見案例,加上他淵博的芝加哥學派經濟學知識,堅定地為法律的經濟分析「辯護」。他簡潔明快地釐清了法律與經濟學的關係,指出法律的經濟分析並沒有顛覆傳統法律學者的結論,它能被不同的立場所用,進而改變雙方辯論的本質。不同於傳統的法律原則,經濟學提供了一種統一的尺度,通過運用基本理念來理解和評估合同法、財產法、刑法、侵權法和其他各個法律部門中的法律規則。這種直達問題本質的能力,使得經濟學不僅適用於解釋法律,還有助於法律的制定。
《領導力精進:成就極致領導力的21個管理細節》
[美]馬歇爾·古德史密斯、馬克·萊特爾 著
文匯出版社·讀客 2019年5月版
能夠坐上「領導」位置的,大多有所成就,也就容易自滿與傲慢——這其實是大多數「領導」的「領導力」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根源。一家企業,不僅它的業績需要不斷精進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跟,它的各級「領導」的領導力,更需要不斷精進,才能帶領企業不停向前。馬歇爾·古德史密斯是美國國家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院院士、美國管理研究院終身成就獎得主。在他看來,即便是頗為成功的領導人,身上也有諸多影響他繼續向前的毛病。《領導力精進》這本書,基本上就是本「領導們經常會有的毛病、會犯的錯誤大全」,所謂「成就極致領導力的21個管理細節」,其實就是針對領導們的21個毛病開出的藥方。最常見的,比如求勝欲太強、太喜歡在別人的點子上「加分」、太喜歡下決斷、總是發表破壞性評論、總是急著告訴世界你有多聰明、在憤怒的時候跟人溝通、隱瞞信息、不懂得表示認可、喜歡搶功、喜歡找藉口、偏袒下屬、拒絕道歉、不懂得聆聽、不懂得感激、亂找替罪羊等。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同身受地覺得自己的領導就有這些毛病,可一旦自己坐上了那個位置,毛病也一樣不少,所以看看古德史密斯的藥方,自我提醒一下,還是頗有好處的。
《如何創建天才團隊》
[美]裡奇·卡爾加德、麥可·馬隆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 2019年5月版
「團隊」這個詞,在如今的管理學裡,似乎已不像前些年那麼時髦,界定也不再一目了然地清晰。曾經團隊建設是任何一個組織想要獲得成功的關鍵,但隨著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這一波管理學革命浪潮,人們開始更多關注領導力特別是其靈性的提升,而非團隊的整體化,像湯姆·彼得斯那樣的「管理學激進分子」,甚至提出在「瘋狂的時代」需要發展「瘋狂的組織」,在這樣的組織裡,最好每個人都是「老闆」,而非員工。不過理論歸理論,現實的企業中,團隊畢竟是個事實——雖然是個亟須與時俱進的事實。《福布斯》雜誌出版人裡奇·卡爾加德和著名科技記者麥可·馬隆,通過近距離觀察或成功或失敗的團隊,並將觀察推論與人類學、社會學、神經科學以及認知科學等方面的前沿研究進行結合,提供了關於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內容涵蓋團隊的創建、規模、生命周期等方面,揭示了團隊規模為何重要,多樣性如何影響團隊,何時解散一支團隊,以及如何進行善後處理等,給我們帶來了打造高績效團隊的科學理論與實踐經驗,其中的頗有一些刷新認知、違反直覺的見解,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當前變化多端的複雜形勢。
《矽谷攪局者》
[美]萊斯利·柏林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 2019年6月版
「矽谷」這個名字,如今對全世界的高科技從業者都如雷貫耳。但它究竟是怎樣一個來龍去脈,則大多數人就不甚了了。
史丹福大學矽谷檔案館的歷史學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萊斯利·柏林的這部著作,堪稱一部「矽谷起源史」。它聚焦於矽谷早年先鋒人物的風雲故事,以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1969~1976)為起點,揭秘矽谷從0到1的崛起歷程和動人心弦卻罕為人知的篇章。
這七位在業內影響非凡卻很少為當今公眾所知的人物,被稱為矽谷「七劍客」,其中包括網際網路之父、電子遊戲之父、軟體設計先驅、生物醫學始祖等。他們是未來科技、產業、經濟格局的改變者,是矽谷真正的奠基者和幕後英雄,正是他們以自己的的傳奇職業生涯,塑造了矽谷獨特的高科技生態系統。
柏林通過深入挖掘他們顛覆歷史、開創未來的成長、創新曆程,對「為什麼開創未來的是矽谷?為什麼全世界都想複製矽谷,但卻沒人成功過?矽谷何以長盛不衰?」等一系列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21世紀的定位:定位之父重新定義「定位」》
[美]艾·裡斯、蘿拉·裡斯 [中]張雲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定位」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成功的營銷理論。在2009年美國權威營銷刊物《廣告時代》針對全美營銷經理人的一次評選活動中,艾·裡斯與傑克·特勞特1981年合著的《定位:爭奪客戶心智的戰爭》一書獲得了最高票,第二是《奧格威談廣告》,第三的依然與艾·裡斯有關,是他與女兒蘿拉·裡斯合著的《品牌22律》。「定位」理論最初(1972年)提出時包含四項原則:1.營銷不是在市場上勝出,而是在顧客的心智中獲勝;2.在顧客的心智中尋找一個空缺的位置,並率先推出一個新品牌來佔據這個位置;3.也可以創建一個由新品牌來主導的新品類;4.永遠不要把既有品牌延伸到一個新的品類中。如今,近50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場營銷同樣如此,「定位:理論是否還適應這個時代?如何去適應?艾·裡斯再次與女兒合著了《21世紀的定位》,提出了7條新定位原則:1. 21世紀屬於全球品牌;2. 網際網路本身是新品類;3. 21世紀品類最重要;4. 21世紀是讀圖時代;5. 21世紀屬於多品牌;6. 21世紀以公關建立品牌;7. 21世紀用聲音將定位植入心智。
《過剩之地:美式富足與貧困悖論》
[美]莫妮卡·普拉薩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2019年1月版
自從「美國衰落」,至少是不再具有獨一無二的霸權成為某種「共識」,關於其為何走入困境,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其中比較普遍為人接受的,是自「裡根-柴契爾革命」之後,以市場原教旨主義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甚囂塵上,政府大大放鬆了對資本的管制,造成貧富再度急劇分化。著名社會學家莫妮卡·普拉薩德(Monica Prasad)對此顯然不認同,她在本書中明確指出,美國政府干預的傳統由來已久,且非常強大。但為何政府干預力如此強大的美國,卻沒能遏制自己在發達國家中居高不下的貧困率?原因在於美國的政府干預方式與眾不同,是一種「按揭凱恩斯主義」,即以需求管理為重心、以信貸民主化為基礎的消費主義國家模式,正是這一模式既推動了「大蕭條」後幾十年美國經濟的增長,又導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HBO的內容戰略》
[美]小比爾·梅西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湛廬文化 2019年1月版
自從網際網路打破國界的限制,讓我們可以最快速度觀看到美劇的實時更新,HBO就成為一個標誌性的「符號」。雖然近年來NETFLIX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但HBO依然是行業標杆。自1972年HBO開播,迄今已有40餘年。1975年上星後,在第一個十年,HBO野蠻生長,覆蓋率和訂閱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長。第二個十年,HBO遇到了用戶增長的瓶頸期,由此將內容戰略轉向了原創內容,嘗試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節目。第三個十年是HBO的黃金時期,內容戰略落到了製作高質量原創自製劇,推出了《黑道家族》《欲望都市》《六尺之下》等王牌劇集。進入第四個10年,HBO再次面臨市場挑戰,一方面是用戶迭代,一方面是流媒體的衝擊,但《真愛如血》《權力的遊戲》《衰姐們》仍讓它屹立不倒。本書詳述了HBO的內容戰略及其演變,並涉及整個美劇市場的變遷,因為從電視產業本身到電影業的版圖,從家庭錄像帶到網絡電視,幾乎所有1972年之後發生的影響深遠的變遷,都與HBO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星球大戰如何徵服全宇宙》
[美] 克裡斯·泰勒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後浪 2019年3月版
在如今這個IP時代,《星球大戰》系列當仁不讓地是全球性的頂級IP,而且42年來一貫都是,它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與人類幻想的方式,造就了吸金400億的文娛與商業傳奇。大概只有007能夠與之一較高下吧,然而007的背景是地球,「星戰」的背景卻是星際,所以它不僅統治了全球,還徵服了全宇宙。喬治·盧卡斯不僅創造了一系列標誌性的電影作品,也創造了一種感染了數十億人想像力的「頭腦病毒」。本書是一部「星戰百科全書」,資深記者克裡斯·泰勒回顧了這一全球收益最高、影響力最大、影迷互動最多的文化產業傳奇,正如他自己所說:「本書的目標有兩個:首先,有史以來第一次,本書試圖呈現《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完整歷史,自其奇幻般的起源一直到迪士尼在2012年以40.5億美元收購了盧卡斯影業為止;其次,也許更有趣的是,本書旨在探討關係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星球大戰》是如何影響了遍布全球的影迷,又是如何反過來被全球影迷影響的。」
《周期:投資機會、風險、態度與市場周期》
[美]霍華德·馬克斯 著
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2月版
周期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基本事實,不管是經濟危機周期、投資周期,還是像康德拉季耶夫這樣長達五六十年的長周期。本書作者霍華德·馬克斯是橡樹資本聯席董事長及公司核心創始人之一,作為世界頂尖的價值投資者,馬克斯在本書中將周期細分為經濟周期、政府干預經濟周期、企業盈利周期、投資人心理和情緒鐘擺、風險態度周期、信貸周期、不良債權周期、房地產周期、市場周期等,並對每種周期做了詳細闡述。他總結了自己50多年的投資經驗,提出:人的決策對經濟周期、企業周期、市場周期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人做的決策,並不是科學的,容易走極端。是這些極端最終需要修正,而不是周期的發生會有改變。投資人需警惕「這次不一樣」的想法,去深入理解周期,才能找到獲得高回報率的良機。
《檸檬、拍賣和網際網路算法:經濟學如何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美]雷•菲斯曼、蒂姆•沙利文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後浪2019年4月版
網際網路、電商、共享經濟、人工智慧、大數據……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是生活在一個飛速發展和變化的時代,一切都在加速,一切都在連接起來。想想20年前的人們是用筆在紙上寫稿、為了查資料必須一次次跑去圖書館,就會有恍若隔世之感。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用科技創新來解釋一切。的確,不是電腦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寫作習慣嗎?不是網際網路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搜索信息嗎?但波士頓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雷•菲斯曼指出,技術決定論並不能夠解釋全部,經濟思想的革命遠比科技革命更宏大。從谷歌廣告的算法,到網上購物規避欺詐,都要依靠經濟學家建立的經濟模型,網際網路公司的運行方式,也是基於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濟學理論。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經濟學學術研究中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稀缺商品的配置——也就是我們如何得到想要的物品。看上去僅僅是技術進步的表象之下,隱藏的便是這樣的經濟學結構體系。
《壞血:一個矽谷巨頭的秘密與謊言》
[美]約翰·卡雷魯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雅眾文化2019年4月版
「女版賈伯斯」伊莉莎白·霍姆斯神話的破滅,無疑是近年來矽谷最大的醜聞。伊莉莎白·霍姆斯所創立的希拉洛斯公司,由於其革命性的血液檢測技術——在一滴血上進行200多項專業檢測——只用了短短十年,便成長為矽谷最具商業價值的獨角獸公司。霍姆斯本人更是躋身全美四百大富豪榜,入選《時代》雜誌影響全球的百大人物,一躍成為矽谷第一位身家億萬的女性創業家。希拉洛斯的身後,隱藏著豪華的董事會陣容——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爾茨、亨利·基辛格,媒體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傳奇創投家唐納德·盧卡斯等。就在人們期待著希拉洛斯成長為下一個蘋果或谷歌時,真相被揭露出來:所謂革命性的血檢技術是假的,這個商業神話的內核只有一個,那就是謊言。兩屆普利茲新聞獎得主約翰·卡雷魯不畏威脅、追蹤,揭露了這個自安然事件之後最大的企業欺詐案內幕,並在本書中以冷靜的筆觸描述了自己追蹤此案的完整細節。
《房奴》
[美]戴維·戴恩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5月版
恐怕絕大多數興高採烈買了房的中國人,在每月繳按揭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其實是「房奴」。不過作為全球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房奴」的「大本營」其實還在美國。十幾年前的「次貸危機」,就是圍繞房地產泡沫而爆發的。很少有人從數百萬普通美國民眾的角度來講述這次起於美國而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機,然而正是這些人,最大程度地承受著經濟崩盤帶來的苦痛。自2009年起,三個普通美國人決定揭開這個謎團,釐清華爾街的罪行,並探究箇中原因。他們分別是癌症護理護士、汽車銷售員和保險欺詐方面的專家,都是止贖受害者,通常被稱為「老賴」或「房奴」。他們發現,整個抵押貸款行業從根本上破壞了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美國不動產法律體系;使人們失去房屋贖回權的幾百萬份文件,統統都是假的;所有辦理了抵押貸款的美國人,都在進行一場豪賭,他們極有可能被一無所有地趕出家門,即使他們遵規守法,每次都如期還款。估計最少有接近600萬個家庭在止贖危機中失去了住房,這是近一個世紀來對美國中產家庭財富傷害最大的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