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即將到來,而14歲的杭州初中生小龔(化名)卻突然暈倒,被送至醫院後,確診為急性消化道出血。
浙江省人民醫院 兒科醫生發現: 小龔是壓力性消化道出血,這種病本來多發於成年人,沒想到竟年輕至中小學生,只因......
沒有暴飲暴食,卻突然消化道出血
原來與它有關
半個月前,上晚自習時的小龔覺得身體不適,但能堅持。 可到了課間活動時,他突然眼前一黑,當即暈厥倒地。 很快,小龔被緊急送至浙江省人民醫院,好在到醫院時,小龔已清醒。
沒想到住院次日,小龔家人又受到了一個驚嚇: 小龔在上廁所大便時再次頭暈目眩,暈倒在地。
醫生護士趕到,已清醒的小龔臉色蒼白,有氣無力,同時發現大便呈柏油樣,考慮消化道出血。
立即開出檢測單: 血常規顯示中度貧血,大便隱血四個+, 判斷為上消化道出血。
在採取補液、輸血、止血等一系列治療措施後 小龔病情逐漸穩定。 進一步行胃鏡檢查明確診斷: 為急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出血。
疾病明確了,尋找致病因素卻費些周折。
「最近一段時間沒有大吃大喝啊? 」當兒科醫生向小龔父母詢問近況,剛知道自己孩子患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他們同樣也是一臉詫異:
他身體一直挺好的,也很少生病,平時飲食規律,飯量也挺好的。 只是近半個月胃口不太好,偶爾會說肚子有點不舒服,考慮要期末考試了,就沒有到醫院就診。
「患者既然沒暴食暴飲,胃鏡檢查中檢查也沒發現常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但有一個細節引起我們的注意。 」醫院兒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陳國慶表示,通過了解小龔的 生活學習後發現: 他學習成績不錯,但接近考試,學習壓力增大,近段時間晚上失眠,早上卻又醒得早。
醫生們綜合分析兒童消化性潰瘍常見原因,最終考慮小龔此次消化道出血與精神壓力過大有密切相關,目前小龔已痊癒出院。
醫生說這種病
爭強好勝的學生更易「中招」
其實, 浙江省人民醫院兒科之前就曾收治過類似病例,醫生們發現: 爭強好勝的學生更容易「中招」 。
13歲的小敏(化名)念小學六年級,一天,父親聽見衛生間裡傳出響聲,推門去看,只見兒子癱坐在地上,臉上蒼白,地上有嘔吐物,坐便器裡全是黑便。
回想起幾天兒子老是說頭暈,忙將他送到附近醫院,隨即又轉送到省人民醫院。
化驗結果顯示, 小敏血色素降到7克,屬中度貧血,同時大便隱血兩個+,判斷上消化道出血。
而實際情況是,小敏既沒有暴食暴飲,一系列檢查也排除了明顯的相關疾病。
那孩子近來是否有較大的精神刺激或壓力呢?
父母說,就是學習比較緊張, 兒子學習上又十分要強,平時若是測驗成績排名後退幾位,都會難過好幾天。
專家們分析,認為小敏消化道出血與精神壓力過大有密切相關,「小敏非常好學,時常看到他在病床上看書。 」
當時的主管護士也證實,住院期間小敏也不放鬆學習,生怕 拉下 。
心理醫生認為, 家長一般會對孩子成績比較刻意,使他們的精神壓力陡增,而特別要強、非常在意學習成績的孩子還會自我加壓。 消化道出血可以多疾病及因素引起,精神因素便是其中之一。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
家長定要留心
胃腸病與高度緊張有密切關係。
緊張的工作、學習、生活節奏及激烈競爭導致的精神因素極易誘發腸胃疾病。
「壓力性」消化道出血過去一般多見於成年人,尤其是工作緊張的白領一族, 如今「門檻」漸漸地降低到中小學生,雖說還是少數個例,但應引起重視。
一項前瞻性人群研究納入3379人,表明心理應激會部分通過影響危害健康行為而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
陳國慶等兒科醫生在查房(資料圖)
長期的精神緊張可使大腦皮質功能失調,使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平滑肌痙攣,黏膜被破壞。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 雖然上腹痛或不適是消化性潰瘍患者最突出的症狀, 但有大約70%的消化性潰瘍是無症狀的, 無症狀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後期可能出現潰瘍相關的併發症:
如出血、穿孔。 43%-87%的出血性消化性潰瘍患者沒有前驅性消化不良和其他前驅性胃腸道症狀。
「發病學生不少是有基礎原因,如胃、十二指腸局部潰瘍,若出現某個『激發因素』,如某一段時間精神壓力陡然增大,就好比快速地扣響了扳機,可發生急性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出血初期,有時症狀不明顯,往往容易被忽視,從而延誤治療而使病情加重。 」
因此,如孩子出現頭暈、渾身沒勁、沒有食慾,大便出現黑柏油色,或者嘔吐物出現咖啡色,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需行兒童胃鏡檢查明確診斷及治療。 若確診急性消化道出血,會危及生命,需緊急搶救。
陳國慶提醒: 任何人面對挑戰都無法迴避心理壓力,或多或少,程度輕重而已。 學生自然也免不了。 學生考前勞逸結合,儘量保持心態平和,正常發揮就好。 」
-THE END-
來源:浙江大健康 作者-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宋黎勝 記者 吳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