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啦!
以雜技和魔術為載體,
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推出大型勵志劇,
《海星花》
今晚在更俗劇院公演!
雜技劇《海星花》,劇本以雜技團國際魔術大師丁洋的成長曆程為藍本,
講述了雜技演員小朵在經歷海難,
父母雙亡,腿部落下殘疾後,
克服重重苦難,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
小編迫不及待地給你們展示一組精彩紛呈的劇照!
↓↓↓
(如東日報攝影記者蔡珊珊/圖)
今晚,更俗劇院高朋滿座,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如東縣委、如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如東縣委宣傳部、如東縣文廣新局承辦的大型勵志劇《海星花》,將在這裡公演。
觀看演出的不僅有中國文聯、中國雜技家協會的領導,有省文化廳、省文聯、省演藝集團以及部分省市雜技家協會的領導和專家,德國嘉賓還組團前來欣賞。
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推出的大型勵志劇,何以引起文化界高層領導的重視和中外觀眾的興趣?「《海星花》是中國文聯文藝創作資助項目,創新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南通市少年雜技團團長周旺東說。
「『海星花』寓意海邊的向日葵,永遠朝著陽光。《海星花》體現滿滿的正能量為核心,以現實生活中丁洋成長為國際魔術大師的勵志經歷為背景,創作編排的一個全新的雜技原創節目,在藝術表現上,通過綜合運用動漫、電影、歌舞等多種藝術手法,在多維空間中融入諸多的地方文化元素,使之產生對比度極強的藝術氛圍。劇中情節展開過程的環境實景和傳奇色彩的虛幻情境,通過聲光電、3D等現代科技手段和有效的場景切換,確保觀賞的完整性,形成別具一格的現代藝術風格。」省雜技家協會副主席、《海星花》大型雜技劇藝術總監曹志龍告訴記者,從2015年起,南通市少年雜技團開始策劃原創作品大型雜技劇《海星花》,劇本以雜技團國際魔術大師丁洋的成長曆程為藍本,全劇總時長90分鐘,分為序、一幕、二幕、三幕、四幕五部分。在《海星花》47人的演員陣容中,年齡最小的才8歲,最大的29歲,其中外援演員3人。該劇與傳統雜技劇的單純炫技不同,不僅注重故事情節的自然連貫,還在既有的雜技藝術形態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用雜技、魔術、多媒體等方式,將多種元素融入勵志故事中,增強舞臺藝術的感染力。
「我們設定『海星花』這一特有的符號,以點帶面,寓意大海的胸襟、種子的堅韌,要讓這朵精神之花植根於更為廣袤的沃野,讓滿滿的正能量在神州大地傳遞不息。」藝術總監曹志龍說。
「觀眾對雜技的要求越來越高,雜技節目的創新必須跳出雜技演雜技,跳出雜技看雜技,來一場跨界融合的革命。」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技家協會主席邊發吉兩次參加《海星花》大型雜技劇創作研討會,兩年多來,每次遇到周旺東開口就問:「你們的《海星花》到了哪一步?」聽了介紹,邊主席就提高欣賞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
邊發吉是我國雜技界的泰鬥,與南通市少年雜技團結緣,還得從小團出了大成果說起。從2010年11月19日起,團員丁洋表演魔術《變鴿子》,先後把泛長三角地區「金手杖」魔術比賽金獎、第二屆西湖國際魔術大賽榮獲舞臺類唯一金獎、第七屆上海國際魔術中榮獲唯一大賽金獎、美國國際兄弟友誼魔術大會前五名、江蘇省首位「國際魔術師」稱號收入囊中,2015年5月,丁洋表演的魔術《變鴿子》榮獲第九屆中國「金菊獎」比賽金獎。
邊發吉既是評委,又是中國雜技界的最高領導,為丁洋演出雜技腰部受傷改行魔術,克服一路艱辛,成長為國際魔術大師的精神所感動,經他提議,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找到了節目創新的方向。
邊主席牽線,北部戰區前進雜技團副團長董爭臻一口答應擔任《海星花》的編劇。董爭臻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導演組成員,曾連續6年擔任央視春晚雜技組導演,先後五次來如東採訪、體驗少年雜技團的生活,滿懷豪情地完成了劇本的創作。
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高毅擔綱《海星花》總導演,作為他跨界導演的第一部雜技劇,全身心撲在打造精品上。
藝術總監曹志龍的家在南京,排練4個月,乾脆住在如東,對每一個訓練動作都精雕細刻。
「想要在雜技劇裡講述故事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為此,我們特地外請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地優秀、富有經驗的創作團隊,並邀請了國內外知名電影導演、雜技導演、編劇等共同打造《海星花》。」周旺東說,為了給觀眾帶來完美的視覺及感觀盛宴,劇本創作、排練、舞美等研討會總共開了66場。
形體語言講述如東故事,現代元素展現勵志正能量。如東縣委縣政府把《海星花》作為重大文化藝術精品工程來推進,加大投入。
春節期間,雜技團的陳陽洋、李成峻等7名劇組成員參加江蘇藝術團出國演出15天,21日晚上回到如東,一下車就趕到團裡排練廳,惡補出國落下的每一個動作。
雜技演員轉型文藝演員,基本動作需要勤學苦練。其餘的劇組成員苦練成為習慣,早上8點半一直到夜裡11點,都泡在練功房。
執行導演王小樂背部長了膿瘡,手術後沒有休息一天,組織排練忘記了換藥,感染後疼痛發作,這才趕緊去醫院,換了藥繼續召集排練。
「我們排練的劇就是《海星花》,離公演越來越近了,大伙兒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我們都希望把每個動作表現到極致。」排練休息間隙,坐在輪椅上的女孩告訴記者,她叫陸曉婕,今年16歲,來自廣西南寧,在廣西藝術學校學習雜技已有七年,廣西藝術學校與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是合作單位。在這次《海星花》雜技劇中出演女主角——小朵。與以前演出的雜技劇相比,《海星花》的表演難度要大得多。為了加緊排練,今年春節,她沒有回老家和父母團聚。
「因為雜技是形體語言,要讓形體語言來演繹一個舞臺劇本身就很難,再加上是演繹一段人物的原型故事那就更難。」藝術總監曹志龍說,儘可能讓故事說得完整,該劇採用紀實手法,緊緊圍繞著劇情發展的需要,把原始的雜技道具、技術都進行改良,並在劇情發展中融入了變鴿子、懸浮、變傘等魔術技術和地圈、空中鞦韆、手技等20多項雜技,借用多媒體的方式和西方新馬戲的概念來表現舞臺張力,極大地提升表現形式和藝術內涵。
一臺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勵志劇,《海星花》演出的大幕徐徐拉開。
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成立於1957年,現有演職人員159人,
目前有兩臺大型雜技劇和30多個雜技魔術節目,
1992年首次走出國門,
先後40多次出訪法國、日本、巴西、阿根廷、
新加坡、馬爾地夫、印度、斯裡蘭卡、
羅馬尼亞、德國、荷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進行文化交流和商業演出,
去了這麼多國家,好厲害!
其中,8次代表國家文化部、
江蘇省人民政府出國訪問演出,
是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如東雜技闊步走向世界舞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如東少年雜技團相繼有30多個節目在國際、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尤其是近幾年魔術節目發展突飛猛進,幾乎囊括了近五年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比賽和國內頂級比賽的獎項:2012年,丁洋成為江蘇獲得「國際魔術師」稱號的第一人,並保持一項世界大型實景魔術的世界紀錄;2015年5月,丁洋表演的魔術《變鴿子》榮獲第九屆中國「金菊獎」比賽金獎,朱程程表演的魔術《梅花三弄》獲得銅獎,被稱為魔術界的「南通現象」。
國際魔術大師表演變鴿子是壓軸戲
「沒有創新就沒有觀眾的喝彩聲和掌聲,也就沒有雜技團立足之地。」周旺東說,雜技團曾經一度抱著老節目不放,連續10個月發不出工資。開發雜技劇《海上升明月》,突破傳統雜技的表現形式,將數十個傳統雜技節目貫穿於民間傳說故事中,賦予雜技表演故事情節,將情、景、雜技、舞蹈等藝術形式融為一體,使高難技巧與多彩的藝術表現有機結合,形成強烈的視、聽覺衝擊力和震撼力,不僅獲2005-2006年度江蘇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劇目獎、2010年首屆江蘇省雜技作品大賽主題晚會金獎,還帶來可觀的演出收入。
2014年7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世界各地遊客走進旖旎多姿的香港海洋公園,第一站就看到南通少年雜技團表演的雜技劇《狂舞竹動》。12名年輕雜技演員每天5到7場的演出,向觀眾呈現驚險刺激的雜技之美,每一項表演都讓人目不暇接,為之驚嘆。在與6家雜技團競標中脫穎而出,贏得兩年商演機會,創造綜合收入600萬元。
目前,投入排練的另一臺大型雜技劇《魅力伊甸園》,將於2017年10月赴德國商業演出。
(來源:南通日報 記者 楊新明 )
編輯製作陳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