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身邊也有這樣的中年男人,老婆因故去世後,男人快則半年慢則一年,都會再娶一個女人進門。即使,這個男人和從前的妻子,生前關係比較好。
公司的一個中年男性同事,就叫他張哥吧,太太賢惠能幹,還有個在上大學的女兒,一家三口,日子過得很滋潤,十分幸福。
前年,張哥的妻子查出癌症,起初吃的靶向藥還有作用,半年後,妻子的身體開始對靶向藥產生耐藥作用。
眼見妻子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在醫院彌留之際,張哥的朋友就開始為其牽線介紹新的對象,每次相親,張哥也都欣然前往,仿佛妻子已經過世了一般。
等到妻子去世一周年後,張哥再娶的妻子連孩子都生了。多年夫妻一場,這邊妻子屍骨未寒,那邊丈夫就另尋新歡、重築愛巢。
這是很多中年男人喪偶後的真實寫照,也正應了那句話,「中年男人三大喜,升官發財死老婆。」
妻子因故去世後,丈夫迅速再婚,這個現象折射出很多中年人婚姻裡的殘酷真相。
真相一:湊合的婚姻,缺乏感情維繫,脆弱不堪。
仔細探究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這類四五十歲年紀的大叔,他們曾經的婚姻,也是快則半年,慢則一年。
經人牽線認識,見幾次面,感覺還不錯,一年半載內就能挑個日子結婚了。
這樣「感覺不錯」的兩個人,迅速結了婚,組建了一個新家庭。再迅速的生了孩子,共同撫養孩子,為生計而奔波。
夫妻之間沒什麼大矛盾,沒有愛情而言,更別提表達愛意了。幾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好像每天都在重播一樣。
這樣湊合的婚姻,一旦當初湊合的髮妻離世,很快也可以用另一個湊合的女人來替代。
真相二:女人結了婚,就成了全家的免費保姆。
這些叔叔輩的男人,大多都是大男子主義,這和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他們一旦結婚娶了老婆,就相當於娶了一個免費的勞動力。女人操持家務,生育孩子,還要打理夫妻雙方的親戚關係。
而男人回到家裡,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仿若老齡版巨嬰。
被女人照顧了二十來年的男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自理能力也幾乎為零。女人離世後,洗衣做飯這類繁瑣的事情,變得令男人頭疼起來。
於是,生活亂成一團糟的男人,又想再繼續找個女人來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當鄰裡親朋為其介紹新對象時,男人就像找到了治病的良方一樣。
「男人都是一樣,年輕的時候需要墊腳石,中年的時候需要強心針,晚年的時候需要根拐棍。」這是電視劇《蝸居》裡宋思明太太說的一段話,寓意頗深。
真相三:男人就是下半身動物。
妻子離世後,中年男人的性生活無法照常繼續。再娶老婆,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女人守寡的例子我們聽多了,有烈女貞節牌坊之類的歷史舊物,卻沒有烈男守寡的舊聞。
《三國演義》裡說過這麼一句話,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
男人喪妻不再娶,就是廢了人倫。女人喪夫,就要來夫死從子那一套,改嫁就有悖倫理。
聖賢都是男人,男人當然都會幫男人說話,最了解男人的還是男人。
中年男人喪妻,無論是迅速再娶,還是隔了兩三年再娶,從個人層面來說,是每個公民合法而自由的選擇,旁人無權幹涉與阻撓。
這類喪妻後迅速再娶的中年男人,旁人頂多是能說他冷血薄情。而他的日子還是得照常過下去。
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無可替代,抓住眼下擁有的一切,就是最真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