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劇/《Normal People》:愛是相互救贖,彼此取暖
【歡迎觀眾個人公號:非正式文藝雜記】
近期看到的一部可以完全沉浸其間的劇。直到結束,都久久走不出那淡淡的,帶著哀傷,又不無欣慰的情緒。
這是一部年輕人的作品。一位90後的年輕作家寫的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一個愛情故事。從小說到電視劇,這部作品的「轉化」時間是非常短的。2018年小說出版,2020年劇作上映。在國外,小說原著被多家媒體評為年度最佳或年度十佳小說。華盛頓郵報評論說,這是一部需要一口氣讀完的小說(「[A] novel that demands to be read compulsively, in one sitting.」)。即便是改編為電視劇,也還是有讓人想要一口氣看完的魔力。
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在中學時期就偷偷相戀的人,由於各種原因,分分合合,兜兜轉轉,直到大學畢業,才終於走到一起的故事。 從網上的評論看,大概喜歡這部劇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則一分鐘也看不進去。因為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糾葛實在是「寡淡」,就像一股潺潺的流水,從山間的一條細細的、沒有什麼落差的小溪中緩緩流過,間或觸碰幾塊稍微大一些的石塊,然後繞過去,繼續往下流走。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狗血淋頭,一切都是平平淡淡。可是,它依然可以讓你目不轉睛、全神貫注
中學時期,相戀,但不曾公開
故事對於男女主的設定是「身份懸殊」。女主Marianne是住著大房子的富家女,而男主Connell的媽媽是Marianne家裡的清潔工。與之對比,Connell是深受歡迎的校園「明星」,而Marianne則是同學眼中孤僻的「怪人」。
他們幾乎不在公共場合有任何交流。但在Marianne家中,他們則是一對很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賞的朋友。某一天,Marianne勇敢向Connell表白,二人關係迅速升溫,從此成為「地下情人」。
Connell從來沒有想過向大家宣告他們的戀情。即便是前一秒還在乾柴烈火,下一秒回到校園,他就立馬保持起與Marianne的距離。哪怕是Marianne受到同學的欺負,也都靜靜地躲在一邊。但是,他並不是不愛Marianne。對於這些,Marianne都默默接受了。
直到畢業舞會那天,Marianne希望Connell的舞伴是自己,但Connell依然沒有選擇她,而是選擇了班上一個漂亮的女生。這造成他們的第一次分手。
大學時期,再續前緣
申請大學的時候,Marianne鼓勵Connell選擇他最喜歡的文學,二人申請了同一所學校。但是,在很久之後,二人才偶然遇到。
此時的男女主,都與中學時期的彼此形成了巨大反差。Connell不再是那個樂於交友,喜歡在人群中週遊的人,反而習慣於獨來獨往。Marianne也不再是那個與大家格格不入的怪人,反倒享受起被人群簇擁的生活。
這時的Connell依然單身,而Marianne卻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一個熱衷於社團活動的校園名人。
他們的第一次重逢,眼神裡依然充滿著愛戀。
但Connell並沒有打算跟Marianne繼續交往。他像朋友一樣,陪伴她的生活,參加她組織的各種活動。他們還聊了很多關於此前感情的想法。Connell也很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並沒有想要複合。
直到有一天,Marianne離開了男友,與Connell重新在一起。
經濟面前,男主再次低頭
再次牽手以後,二人沉浸在甜蜜的戀情之中。所有交融的鏡頭都是那般溫柔,好像回到了中學時光。
然而,Connell的兼職被意外停掉了。他無法負擔現在的房租,只能選擇離開大學的住所,回家去度夏天。他跟Marianne說,這個夏天不會來找她了。Marianne以為他又要分手。
沒有爭吵,沒有解釋。二人再次分開。
其實Connell完全可以跟Marianne說清楚的。他的朋友也建議他可以搬到Marianne的住處。但或許是出於自尊,Connell並沒有這樣做。他寧願自己舔舐自己的哀傷,也不願讓Marianne知道自己的窘迫。
再次相聚,已是朋友
分手過後,二人又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
Connell得到了獎學金,不用再為今後的學費和生活費而發愁。同樣優秀的Marianne也得到了獎學金。二人在消息公布的時候,相視而笑。
雖然彼此都有了新的伴侶,但二人依然是對方內心的溫暖。某一天,Connell跟Marianne交代了夏天的真相,Marianne才恍然,又是一次誤會。
自始至終,Connell都不是因為不愛Marianne而離開的。可他又總是不對Marianne說出真正的原因。
經歷過兩次分手後的坦白,二人的感情也越加醇厚。此時的他們,是好友,是家人,是彼此最為信任的依賴。
再一個夏天來臨,Connell在歐洲遊學,Marianne邀請他去自己所在的莊園小住。在這裡,Connell見到了Marianne男友對她的精神暴力。Marianne和男友大吵了一架,Connell過來勸架,儘管心疼,卻不能做出更多的承諾。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女朋友。
好友的去世,讓男主重新思考自己
Connell的中學好友去世,給了他很大的打擊。在回家鄉參加葬禮的時候,男女主再次相遇。即便當著女朋友的面,Connell還是緊緊地擁抱了Marianne。這擁抱裡,有一種此刻只有你才能真正為我取暖的深意。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Connell都存在著精神壓力和情緒困擾。他去看心理醫生,想要尋求幫助。他總覺得身邊沒有人真的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但他對醫生說,Marianne是。
參加完葬禮,Marianne去了瑞典。Connell的女友也離開了他。在很多個夜晚,Marianne就開著視頻,陪Connell度過情緒的低落期。
最後的勝利
Marianne回到家鄉,被自己的哥哥暴力。流著鼻血,撥通了Connell的電話。這一次,Connell終於挺身而出,並將Marianne從家中帶走。
後面本應是千帆過盡的廝守了。
然而,劇情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Connell收到了紐約大學提供的繼續攻讀寫作的offer,二人又將面臨分別。
Connell說他不會去的,但Marianne堅決鼓勵他去。因為Marianne知道,他是喜歡寫作的,也是想去紐約的。Connell邀請Marianne一起過去,Marianne拒絕了,她說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想繼續待在這裡。Connell便安慰她說,一年很快就會過去的。Marianne說,不要設想太多,你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二人依依不捨地落著淚,繼續訴說對彼此的愛與牽掛。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他們之間還會有曲折嗎?他們最終會走到一起嗎?作為觀眾,我希望他們的結局是圓滿的。
從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成長軌跡看,最終的結果應該也會是美滿的。
兩個孤獨、敏感、惺惺相惜的人,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躲閃、逃避和救贖之後,都慢慢成長為可以勇敢面對愛、接受愛和經營愛的人。像兩個半圓,終於粘合在一起。
關於男女主的性格特徵,以及由於他們的性格本身而造成的一次次令人揪心的「分手」,其實還可以做很多分析。
Connell出身單親家庭,母親又是一個底層勞動者。骨子裡是有一些自卑的。中學時候,他能夠憑藉成績優異和體育突出等特長而融入群體,並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而且家鄉的小鎮就那麼多人,大家的生活狀態也差不了太多,只要不是過於特立獨行,一般都不會招致大家的白眼。
然而,大學則是另一番天地。那是一個更大的城市,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時,也需要更多的「金錢」。而這些,對於一個「小鎮青年」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有一種避之不掉的「刺激」。因此,Connell有些不知所措。
這也造成他的一種「迴避型」人格,所以每次在關鍵時刻,都會逃離女主。
劇中有幾處交代,他經常一個人在圖書館待到很晚,也常常回家鄉見曾經的老友。這些都反映出他對於新生活的不適應。所以,他覺得孤獨,覺得身邊沒什麼人理解自己。
Marianne看上去則是另外一副模樣。她果敢、篤定,不屈從於常規,對於小鎮的平庸和各種流言蜚語,都不屑一顧。她勇敢地向害羞的男主表達愛意,並鼓勵瞻前顧後的他填報合適的大學和專業。這樣一個「脫俗」的「大氣」之人,到了大城市,就仿佛是逃離了牢籠的小鳥,可以自由伸展翅膀,到處飛翔。所以,她能夠非常適應並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
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怯弱。她成長於一個冷漠和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儘管經濟富足,但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男主是一個溫柔而善良的人,與他在一起,Marianne會覺得安心。為了能夠讓男主陪在身邊,她甚至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男主在校園裡對她的故意忽視。
劇中,由於男主的「拋棄」,她找過很多個男朋友。但每次的戀愛進展都談不上順利。到最後,竟然一步步走向麻木和淪落,進而形成一種受虐傾向,要通過對方不斷的「羞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其實,她只是想要一個溫暖而已。但是,沒有人能夠再向男主那樣,讓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她的每一次離開男主,都並非出於本意。這裡面有失望,失望於男主不能勇敢一些;有成全,成全於男主更好的選擇;有卑怯,卑怯於自己無法讓男主滿意。
在男主,愛是「想要觸碰,卻又縮回的手「。
而在女主,愛則是「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