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愛是相互救贖,彼此取暖

2020-10-09 非正式文藝雜記

原文連結:劇/《Normal People》:愛是相互救贖,彼此取暖

【歡迎觀眾個人公號:非正式文藝雜記】

近期看到的一部可以完全沉浸其間的劇。直到結束,都久久走不出那淡淡的,帶著哀傷,又不無欣慰的情緒。

這是一部年輕人的作品。一位90後的年輕作家寫的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一個愛情故事。從小說到電視劇,這部作品的「轉化」時間是非常短的。2018年小說出版,2020年劇作上映。在國外,小說原著被多家媒體評為年度最佳或年度十佳小說。華盛頓郵報評論說,這是一部需要一口氣讀完的小說(「[A] novel that demands to be read compulsively, in one sitting.」)。即便是改編為電視劇,也還是有讓人想要一口氣看完的魔力。


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在中學時期就偷偷相戀的人,由於各種原因,分分合合,兜兜轉轉,直到大學畢業,才終於走到一起的故事。 從網上的評論看,大概喜歡這部劇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則一分鐘也看不進去。因為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糾葛實在是「寡淡」,就像一股潺潺的流水,從山間的一條細細的、沒有什麼落差的小溪中緩緩流過,間或觸碰幾塊稍微大一些的石塊,然後繞過去,繼續往下流走。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狗血淋頭,一切都是平平淡淡。可是,它依然可以讓你目不轉睛、全神貫注


中學時期,相戀,但不曾公開

故事對於男女主的設定是「身份懸殊」。女主Marianne是住著大房子的富家女,而男主Connell的媽媽是Marianne家裡的清潔工。與之對比,Connell是深受歡迎的校園「明星」,而Marianne則是同學眼中孤僻的「怪人」。

他們幾乎不在公共場合有任何交流。但在Marianne家中,他們則是一對很能互相理解、互相欣賞的朋友。某一天,Marianne勇敢向Connell表白,二人關係迅速升溫,從此成為「地下情人」。

Connell從來沒有想過向大家宣告他們的戀情。即便是前一秒還在乾柴烈火,下一秒回到校園,他就立馬保持起與Marianne的距離。哪怕是Marianne受到同學的欺負,也都靜靜地躲在一邊。但是,他並不是不愛Marianne。對於這些,Marianne都默默接受了。

直到畢業舞會那天,Marianne希望Connell的舞伴是自己,但Connell依然沒有選擇她,而是選擇了班上一個漂亮的女生。這造成他們的第一次分手。


大學時期,再續前緣

申請大學的時候,Marianne鼓勵Connell選擇他最喜歡的文學,二人申請了同一所學校。但是,在很久之後,二人才偶然遇到。

此時的男女主,都與中學時期的彼此形成了巨大反差。Connell不再是那個樂於交友,喜歡在人群中週遊的人,反而習慣於獨來獨往。Marianne也不再是那個與大家格格不入的怪人,反倒享受起被人群簇擁的生活。

這時的Connell依然單身,而Marianne卻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一個熱衷於社團活動的校園名人。

他們的第一次重逢,眼神裡依然充滿著愛戀。

但Connell並沒有打算跟Marianne繼續交往。他像朋友一樣,陪伴她的生活,參加她組織的各種活動。他們還聊了很多關於此前感情的想法。Connell也很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並沒有想要複合。

直到有一天,Marianne離開了男友,與Connell重新在一起。


經濟面前,男主再次低頭

再次牽手以後,二人沉浸在甜蜜的戀情之中。所有交融的鏡頭都是那般溫柔,好像回到了中學時光。

然而,Connell的兼職被意外停掉了。他無法負擔現在的房租,只能選擇離開大學的住所,回家去度夏天。他跟Marianne說,這個夏天不會來找她了。Marianne以為他又要分手。

沒有爭吵,沒有解釋。二人再次分開。

其實Connell完全可以跟Marianne說清楚的。他的朋友也建議他可以搬到Marianne的住處。但或許是出於自尊,Connell並沒有這樣做。他寧願自己舔舐自己的哀傷,也不願讓Marianne知道自己的窘迫。


再次相聚,已是朋友

分手過後,二人又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

Connell得到了獎學金,不用再為今後的學費和生活費而發愁。同樣優秀的Marianne也得到了獎學金。二人在消息公布的時候,相視而笑。

雖然彼此都有了新的伴侶,但二人依然是對方內心的溫暖。某一天,Connell跟Marianne交代了夏天的真相,Marianne才恍然,又是一次誤會。

自始至終,Connell都不是因為不愛Marianne而離開的。可他又總是不對Marianne說出真正的原因。

經歷過兩次分手後的坦白,二人的感情也越加醇厚。此時的他們,是好友,是家人,是彼此最為信任的依賴。

再一個夏天來臨,Connell在歐洲遊學,Marianne邀請他去自己所在的莊園小住。在這裡,Connell見到了Marianne男友對她的精神暴力。Marianne和男友大吵了一架,Connell過來勸架,儘管心疼,卻不能做出更多的承諾。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女朋友。


好友的去世,讓男主重新思考自己

Connell的中學好友去世,給了他很大的打擊。在回家鄉參加葬禮的時候,男女主再次相遇。即便當著女朋友的面,Connell還是緊緊地擁抱了Marianne。這擁抱裡,有一種此刻只有你才能真正為我取暖的深意。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Connell都存在著精神壓力和情緒困擾。他去看心理醫生,想要尋求幫助。他總覺得身邊沒有人真的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但他對醫生說,Marianne是。

參加完葬禮,Marianne去了瑞典。Connell的女友也離開了他。在很多個夜晚,Marianne就開著視頻,陪Connell度過情緒的低落期。


最後的勝利

Marianne回到家鄉,被自己的哥哥暴力。流著鼻血,撥通了Connell的電話。這一次,Connell終於挺身而出,並將Marianne從家中帶走。

後面本應是千帆過盡的廝守了。

然而,劇情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Connell收到了紐約大學提供的繼續攻讀寫作的offer,二人又將面臨分別。

Connell說他不會去的,但Marianne堅決鼓勵他去。因為Marianne知道,他是喜歡寫作的,也是想去紐約的。Connell邀請Marianne一起過去,Marianne拒絕了,她說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想繼續待在這裡。Connell便安慰她說,一年很快就會過去的。Marianne說,不要設想太多,你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二人依依不捨地落著淚,繼續訴說對彼此的愛與牽掛。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他們之間還會有曲折嗎?他們最終會走到一起嗎?作為觀眾,我希望他們的結局是圓滿的。

從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成長軌跡看,最終的結果應該也會是美滿的。

兩個孤獨、敏感、惺惺相惜的人,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躲閃、逃避和救贖之後,都慢慢成長為可以勇敢面對愛、接受愛和經營愛的人。像兩個半圓,終於粘合在一起。


關於男女主的性格特徵,以及由於他們的性格本身而造成的一次次令人揪心的「分手」,其實還可以做很多分析。

Connell出身單親家庭,母親又是一個底層勞動者。骨子裡是有一些自卑的。中學時候,他能夠憑藉成績優異和體育突出等特長而融入群體,並成為人群中的焦點。而且家鄉的小鎮就那麼多人,大家的生活狀態也差不了太多,只要不是過於特立獨行,一般都不會招致大家的白眼。

然而,大學則是另一番天地。那是一個更大的城市,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的關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時,也需要更多的「金錢」。而這些,對於一個「小鎮青年」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有一種避之不掉的「刺激」。因此,Connell有些不知所措。

這也造成他的一種「迴避型」人格,所以每次在關鍵時刻,都會逃離女主。

劇中有幾處交代,他經常一個人在圖書館待到很晚,也常常回家鄉見曾經的老友。這些都反映出他對於新生活的不適應。所以,他覺得孤獨,覺得身邊沒什麼人理解自己。


Marianne看上去則是另外一副模樣。她果敢、篤定,不屈從於常規,對於小鎮的平庸和各種流言蜚語,都不屑一顧。她勇敢地向害羞的男主表達愛意,並鼓勵瞻前顧後的他填報合適的大學和專業。這樣一個「脫俗」的「大氣」之人,到了大城市,就仿佛是逃離了牢籠的小鳥,可以自由伸展翅膀,到處飛翔。所以,她能夠非常適應並享受自己的大學生活。

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怯弱。她成長於一個冷漠和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儘管經濟富足,但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男主是一個溫柔而善良的人,與他在一起,Marianne會覺得安心。為了能夠讓男主陪在身邊,她甚至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男主在校園裡對她的故意忽視。

劇中,由於男主的「拋棄」,她找過很多個男朋友。但每次的戀愛進展都談不上順利。到最後,竟然一步步走向麻木和淪落,進而形成一種受虐傾向,要通過對方不斷的「羞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其實,她只是想要一個溫暖而已。但是,沒有人能夠再向男主那樣,讓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

她的每一次離開男主,都並非出於本意。這裡面有失望,失望於男主不能勇敢一些;有成全,成全於男主更好的選擇;有卑怯,卑怯於自己無法讓男主滿意。


在男主,愛是「想要觸碰,卻又縮回的手「。

而在女主,愛則是「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相關焦點

  • 《正常人》誰不是普通人,但誰是「正常人」
    瑪麗安因家庭暴力氛圍家庭成員對其的忽視和貶低,導致性格孤僻、尖銳、且極度缺乏安全感,渴望被愛。康奈爾是陽光帥氣人緣好頗受歡迎的運動健將。可是自身家庭條件導致的自卑,去迎合得到階層的認可,好似很多朋友,可是這些所謂的朋友卻沒有誰懂得他真正的喜好和追求。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互相有著對方羨慕的特質,相互吸引。很喜歡劇裡對性的細膩刻畫。
  • 《然後,活下去》相互取暖 生活艱難
    #豆狸推薦# 然後,活著 | 愛情 / 日本「相互取暖 生活艱難」災難中相遇背景 經歷相似的他們受傷中磕磕絆絆成長兩顆心漸行漸近坎坷人生路彼此陪伴 相互取暖艱難的人生裡能否贏來心中的曙光獲得美好的生活推薦指數:⭐⭐⭐⭐️月川翔執導岡田惠和編劇有村架純、坂口健太郎主演
  • 「治癒救贖系列」相互扶持相互治癒成為彼此的光
    治癒文 / 青梅竹馬久別重逢 / 互相救贖2.雙向救贖。冷漠柔情大魔王x外軟內強小仙女~後期:跳高運動員x藝術體操運動員,一點點競技,主要是倆人相互扶持相互治癒成為彼此的光溫暖故事。佛系小姐姐x美強慘SAMA雙向救贖/姐弟戀/年齡差3歲
  • 日本小說改編的電影:《只在那裡發光》,點亮彼此,微光取暖!
    初次相遇,佐藤和千夏便有了好感,隨著越來越多的接觸兩顆孤獨的心靠在一起,相互取暖。佐藤和千夏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同樣的沮喪壓抑,同樣的被生活打垮,同樣的被剝奪作為正常人的權利,生活的共鳴讓二人找到了心靈的契合,雖惺惺相惜卻抵不過殘酷的現實生活。
  • 《怪物之子》——兩個孤獨靈魂的相互救贖
    儘管這兩個氣場不合的人,常常會發生口角,但就在這樣的相處方式下,蓮也漸漸的長大……他們之間的故事看似是父與子的故事,不如說是兩個孤獨靈魂相互救贖的故事。而今天我也將就此觀點談談我的一些見解。獲得更多成長 的其實是熊徹」這時的九太和熊徹,他們兩人就像是相輔相成的扶持著一同相互長大。即使他們兩人有時仍舊會發生爭吵,但是現在的他們卻已經是相互都不能夠離開對方了。
  • 《正常人》▏彼此相愛,彼此扭曲,彼此正常
    但因為這幾天一直在無意中接觸到這本書的各種信息,而且原著和翻拍的電視劇評分都很高,再加上書名《正常人》聽起來好像有點意思,於是索性就讀一讀吧。反正書也不厚,靜下心來小半天就能讀完了。本書雖名為《正常人》(Normal People),然而書中的男主康奈爾家境貧窮,天性敏感善良,有抑鬱症,但是高大帥氣,在中學時代非常受歡迎;而女主瑪麗安家境優越,有豪宅,但是家庭不幸,缺愛,在中學時代孤僻遭受冷落;並且兩人都是學霸,從不為考試所困擾。
  • 《正常人》互相赦免,互相救贖
    這是一個相互救贖的故事,男女主就像一盆土中的兩株植物,環繞彼此生長,為了騰出空間而長得歪歪扭扭,形成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姿態,但最終他們互相得到了救贖,讓一種新的人生成為可能。小時候看多了「公主王子最終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標準結局,一直以為只有兩個靈魂最終相守才是人們所嚮往的。
  • 傻傻的我痴痴的愛,想念時心痛如焚;愛著想著,心靈與你相互取暖
    01花開遍地,美不過心中愛的情懷,十裡花香比不上相思的纏綿,那是心海裡一份永不褪色的美好,世上最美的情是心裡演繹的依戀,痴情不改的愛著你,從我遇見你的那一刻,才是真正風花雪月的美好,愛是什麼,愛是眼裡的溫柔心中的炙熱,更是生命裡的溫暖,可以說愛就是心靈上的動力,它是打心扉的一把鑰匙,愛你想你,愛你如命視你如寶,想你心痛如焚,心靈與你相互取暖!
  • 《悲傷的誘惑》: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救贖
    醜男說:沒人相信我們之間的愛情,都以為我們只是玩玩,我已經厭倦了,我想過正常人的生活,你也去交個女友吧。朱鎮模:世人的看法就那麼重要嗎?比我們之間的愛還重要?朱鎮模約大叔出來喝酒,大叔沒答應;朱鎮模在關鍵時刻給了大叔一份企劃書,讓他得到上司表揚。兩人一起喝酒,互訴心事。嘈雜的夜裡,兩個男人踩在落葉之上,大聲吶喊,宣洩心中的鬱悶。
  • 哈爾的移動城堡:真正的愛情,是對彼此的救贖
    哈爾對蘇菲的愛,就像朱生豪的那句話: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真正的愛情,經得住考驗對於哈爾與蘇菲的愛情,有人說是日久生情,也有人說是一見鍾情。可是不管怎樣,真正的愛情,總是經得住時間、經歷甚至是外部壓力的考驗。
  • 原耽《撒野》改為劇集,兩個男孩子當然也可以相互救贖
    今天的主題是:兩個男孩子真的可以相互救贖嗎?我的答案是——可以。我不知道頭條的使用者是不是中老年偏多,對於這個看法我想大部分的中老年人是不同意的。或許,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認為兩個男孩子的救贖不單單指「兩個男孩子談戀愛」。我知道現在有很多耽美粉,耽美越來越火,導致現在大多數人看見「男孩子的相互救贖」就潛意識的認為是兩個男人的談情說愛。
  • 《正常人》我們都長在了彼此的生命裡
    最近看的劇有兩部,一部是《美國夫人》,另一部是《正常人》。看《美國夫人》是在欣賞一部嚴絲合縫、演技精湛、讓人了解7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始末、引人思考,值得尊重的藝術作品,你與作品之間是隔著距離的。看《正常人》就像主角從泳池裡面探出頭,揉了一下溼漉漉的頭髮,朝你伸出手,拉你跳進了水中。
  • 《正常人》正常人
    最近在家無聊,看完了一部英劇,叫《Normal People》,有翻譯成普通人的,還有翻譯成正常人的。講的是兩個年輕人談戀愛和互相救贖的故事,兩個人都很聰明,所以也沒那麼普通。兩個人也不是啥變態,所以還是算正常吧。但用「正常人」這個名字總感覺是不是故事裡除了他們其他人就是變態。
  • 《靈能百分百II》一個關於相互救贖的故事
    《靈能百分百》在我看來是一個關於相互救贖,共同成長的故事。如果讓我用幾個詞來概括這部動畫想表達的,我會首先想到的是「善良;人情味;平等這幾個詞。」 而這三個詞也是主人公茂夫mob盡力想像別人傳達的。首先說茂夫和師匠靈幻新隆。師匠和mob的第一次相遇,師匠開導mob:「哪怕擁有超能力,你還是一個人類,只能將它當做一種個性,接受並積極生活,魅力的本質是人情味,做個好人,就是這樣。」
  • 《做工的人》苦寒的世界,做相互取暖的人。
    比如阿全,這個愛嚼檳榔,喜歡檳榔妹的人,就像我一個叫做小候的朋友,他算是沒有正當的職業,在演出公司做場布,收入不高,閒暇最大的愛好,就是喝著廉價的啤酒,自己做一鍋造價不高的小龍蝦。他曾經喜歡過一個酒店的迎賓,女孩子身材高挑,外型不錯,可即便是他待她出手大方,這個女生,最終還是睡在了有錢人的懷抱。
  • 《流星之絆》生命本艱難,我們需要相互取暖
    事情好像並沒有按他們預期的那樣發展,也是機緣之下,靜奈與行成彼此相愛了,行成的爸爸也不是兇手,而真正的兇手是,那個多年來一直關心三兄妹的柏原警官。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共一卻恨不起來,十四年時間,他的執著,他的堅持,他的恨意,一瞬間就那樣,說不清道不明的消失了。
  • 天太黑,夜太冷,找個人相互取暖吧
    她覺得對方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她不應該讓他如此痛苦,她雖然不愛他,但是他們6年的交往,讓他們產生了親情。而且,他已經發誓再也不玩遊戲,她竟然和他複合了,並且不顧我們的勸阻,很快結婚,讓我們大跌眼鏡。她簡直是把自己扔進了深淵。結婚後,他並沒有改,甚至因為事業受挫,變本加厲地沉迷遊戲麻痺自己。婚前是守遊戲的寡,婚後她開始了喪偶式育兒。
  • 【影視人生】教育,其實是一場彼此的救贖
    救贖!這是我看完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熱血合唱團》之後,久久縈繞在心懷揮之不去的兩個字。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講述了指揮家嚴梓朗在事業有成之際回到香港,帶領一群因各種問題而被迫參加「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並被外界視為廢柴的學生們,在音樂中找回自我的故事。
  • 治癒小說《絆橙》《忍冬》,彼此成就彼此救贖是愛情的最好寫照
    愛情的世界裡有時候需要相互成就,其實每個人都有心靈脆弱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人生低谷的階段,在這時候若是身邊能有相陪,會快速的渡過這個時期。今天想要跟大家介紹兩本救贖文,《絆橙》《忍冬》中有讓人揪心的橋段,也有讓人淚目的情節,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彼此成就彼此救贖也許是愛情的最好寫照。01「這碗粥」的《絆橙》是一部很棒治癒系小說。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哥哥弟弟是平等的 是相互需要 相互溫暖 相互給予力量 彼此深愛的
    很多劇 劇各方面都很精彩 看時很享受 很刺激但是能把我看哭的劇太少 也自知自己是一點淚點稍顯奇怪的人 這部劇卻多次讓我淚目對於男女主兩人的感情線 從一開始我就不報有太大的期待 大概都能猜到結局 女主本質是善良的是可憐的是缺愛的 兩人最終總會惺惺相惜的 但是我在好多段戲 還是被男女主精湛的演技所感染 印象深刻的幾幕 男主發現殺死自己母親的兇手是女主母親的糾結無力痛苦 男主出現在了三人家庭照拍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