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一
在以前那個網際網路不發達的年代,實體店鋪是很受歡迎的。投資商鋪能夠得到的回報率非常高,我們也經常能夠聽到「一鋪養三代」這個說法。
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比較誇張,但以前那個年代,這句話反映出了非常現實的情況。如果有人能買下一個門面,只用向外出租就能養活三代人的生活。
有不少人憑藉向外租門店賺到了不少錢,特別是自從商品房出現後,我國的房價以極高的速度增長,使得店鋪的價值進一步升高。投資店鋪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沒有想到的是,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興起,店鋪的價值又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我們走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門店上貼著「店鋪轉讓」的消息,就連以前人流非常多的步行街等商業區,也紛紛貼上了店鋪轉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呢?曾經的旺鋪為何會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呢?
在對店鋪老闆的採訪中,很多人都表示,是因為電商的出現,擠壓了線下店鋪的發展,並且隨著電商規模的擴大,門店更加沒有了生存之路。
在電商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買衣服就只能到線下的店鋪進行購買,雖然衣服種類比較單一,價格也比較昂貴,但因為沒有其他的渠道,我們就只能在店鋪中購買。現在隨著電商的興起和普及,不僅衣服可以在網上購買,蔬菜、水果、家電,甚至房子都可以在網上買到。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除了像餐館、理髮店這種必須到線下進行消費的行業,其他實體店幾乎都受到了電商的影響。隨著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嚴重,許多實體店鋪堅持不下去,就選擇了把店鋪進行轉讓。由於因為現在人們普遍不看好實體店的經營,所以出現了很多鋪面租也租不出去,賣也賣不掉。
曾經的旺鋪發展到今天,好像已經成了「燙手山芋」無人接手,紛紛迎來「倒閉潮」。那實體店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完全是因為電商嗎?
經過發展發現,把責任完全推給電商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它只是其中一項原因。除了電商外,還有其他原因對店鋪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電商的興起
不可否認,電商的興起確實給實體店的發展帶來的不小的打擊,它雖然是主要原因,但卻不是根本原因。因為喜歡逛街的人會發現,雖然有很多實體店關門歇業,但還有很多實體店的生意依舊非常火爆,就像我們優衣庫、名創優品、UR等等,這些店鋪好像沒有受到電商的衝擊,生意異常火爆。
有人會說,因為他們是知名品牌,所以才能擁有這麼多的人流量,但知名品牌因為經營不善逐漸消失在我們生活中的也有不少,就像拉夏貝爾、美特斯邦威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渠道門店消費的人數的多少,主要還是看實體店的經營本領。
雖然電商的經營成本比較少,所賣的商品也比較便宜,但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增加,進入其中的商家也逐漸增多,現在電商之間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
除了那些比較大牌的產品,一些小商家為了保證他們的利潤,生產出來的商品和以前相比,產品質量以及性價比都沒有以前好。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那麼很有可能顧客就會重回實體店的懷抱。
實體店經營成本高
現在很多實體店商家所使用的店鋪都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租賃來的。眾所周知,隨著房價的不斷升高,很多店鋪的租金高得離譜,特別是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店鋪,價格就更高,一個三線城市的小縣城,旺鋪的年租金就能達到10萬元,就更不要說那些大城市的房租費用了。
再加上水電費、裝修費以及人工費,不少店主在算過帳後都表示,自己辛辛苦苦地掙錢,到頭來卻是給別人打工。還有些「不厚道」的房東,在看到店鋪的生意越來越好時,就會提出房租上漲,如果租戶不同意,就選擇放棄租賃。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實體店主的壓力就會更大,有不少人選擇放棄自己創業,去從事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
實體店鋪不斷增多
因為房地產行業在前些年非常掙錢,所以我國房子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商品房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店鋪和旺鋪之間雖然只差了一個字,它們兩者之間的盈利程度卻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大街上到處都是商鋪,但旺鋪卻比較稀缺。所以就會發現,有很多小區外圍的商鋪根本無人購買。
以上就是實體店在不斷關門閉店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你還知道有哪些影響實體店鋪發展的因素呢?另外你覺得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大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