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厚土情系列
崑崙山,這地球的頭顱,她誕生了長江、黃河,也誕生著動人的愛情神話。
雪域高原,本沒有浪漫。邊防軍人為了祖國邊防的安全,他們無悔選擇了在遙遠的路上風雨兼程、在高聳的冰雪山上披星戴月。愛,卻讓一群叫「嫂子」的女人,以可歌、可泣、可贊、可嘆的真愛情懷,排除困難走進了這風雪高原。這就是那許多可親、可愛、可敬、可佩的軍人妻子和戀人們。她們承受著和軍人一樣的犧牲。
在西陲的軍人家屬院,我聽到了許許多多關於軍嫂們感人肺腑的故事。這些故事,幾天幾夜也講不完。
隨軍不隨夫
因為雪域高原海拔撐天、嚴寒缺氧、荒涼無比、軍人家屬們難以安家,於是,部隊在青藏線上各兵站的大本營——海拔二千九百來米的格爾木修建了家屬院,讓一些隨軍的女人帶著孩子住在那裡。
隨軍,本是部隊為了照顧長期分居兩地的軍人生活,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和有更多精力投入部隊建設的一種規定。即軍人到了一定職務,或特定區域服役期達到一定年限,家屬可申請辦理隨軍手續。隨軍,最大的好處,應該說軍人一家人能團圓地生活在一起。為了陪伴服役的丈夫,她們從全國各地隨軍來到這邊陲格爾木。
可是,在青藏高原,大多數軍嫂的丈夫並不住在這大本營裡,而是遠在幾百、上千公裡以外的青藏高原的各個服役崗位上。這些妻子們一年之中絕大部分時間仍然獨守空房。她們把這叫做「隨軍不隨夫」。
格爾木是個兵城,家屬的安置難度可想而知了。不少曾經在老家做教師、財務、公務員或者其他體力較輕鬆工作的軍人妻子,在這就只能屈就。或改行在部隊服務社,或做了養豬種菜的「軍營農婦」。
在這裡,我見到了一些滿臉菊花的老軍嫂。據她們介紹說:她們一個個曾是充滿希冀,跟著丈夫來見世面的窈窕村姑。隨軍後一頭鑽進戈壁沙漠,相夫教子,辛勤操勞,已經變成了一個個滿臉日斑的沙洲老嫗。
一位汽車兵副教導員的妻子,隨軍來此,帶著一個2——3歲的孩子住在家屬院。一天半夜裡,她生病發高燒,孩子醒來哭著喊著。兒子的哭喊聲驚動了鄰居們,他們砸開房門,才發現她燒得像火炭似的,鄰居幫著送醫院打針服藥。她剛把燒退了,兒子接著又生起病來,也是發高燒不退。她只好一個人頂著寒風,把兒子抱到醫院,日日夜夜,守護在兒子的床頭。她多麼希望丈夫他就在身邊,多想靠靠那堅強有力的臂膀。可丈夫卻在千裡之外的青藏線上!
春節到了,除夕夜,富強面,韭菜餡,餃子包好了,鍋裡的水早開了,丈夫還沒有回來。電話卻響了,話筒中是丈夫的聲音「對不起,老婆,兵站的幹部探家去了,我想在山上和戰士們一起過春節,你們先吃吧。」她愣了好一會,才說「那……好吧。」這時,丈夫在九十公裡外的納赤臺兵站。隨軍後的第一個春節也沒有能吃一餐團圓飯。可她沒有怨言,她愛丈夫,理解丈夫,丈夫有他的事業。她不能拖丈夫的後腿,正是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才拖著孩子從故鄉東北平原來到這西部冰雪邊關。我在採訪時,她說「我這叫做軍戀,所以不能有太多的抱怨,女人需要男人的肩膀,國家更需要男人的脊梁!」
格爾木的每一座家屬院中,都有一些失去了丈夫的寡嫂。高原的風雪吞沒了她們的青春,也磨礪了她們的筋骨,她們把自己交給了青藏線。她們默默地流著淚,撫養著孩子,頑強地工作著、生活著。愛情之花謝了,那一份甜蜜和芬芳,仍永遠留在她們的心底。
在小家利益和民族國家大義上,軍嫂們最懂得孰輕孰重,最懂得取捨。
雪域西施女
崑崙山上沒有家屬院,沒有託兒所,沒有生存的必須品,卻有一條搭在世界屋脊上最高的鵲橋。
在高原採風期間。我見到了崑崙山上一位驕小玲瓏美若西施的年輕軍嫂。她在崑崙山上開了一個小飯店。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崑崙軍屬飯店,食客基本是軍人。這位西施軍嫂既是老闆又兼廚師。手腳麻利,風範可比阿慶嫂。她使這小小的飯店成了一戶人脈興旺的崑崙人家。
我掀開門帘進去,裡邊黑洞洞地,一時讓人看不清楚帳篷裡面到底都有些什麼東西。地面上不多的枯萎菜蔬,都是些易於存放的包菜、冬瓜、土豆兒。我想都不敢想:一個美如西施的小女子,甘願冒著小小的感冒便可奪去生命的危險,長期地守在距離丈夫最近的崑崙山上開飯店!
平時,我不會像一些記者那樣,以採訪的名義去觸痛對方不願示人的話題。這次我卻腦海裡充滿了新奇,不得不打探起來,尤其想知道她是為何要在這荒蕪之地開小飯店的。她可能看見我這個大姐還算親和,便與我搭起話來。經過一些家長裡短的交談後,知道了有關的情況。
她老家在四川,丈夫在幾百公裡外的空恰山防區。原想,來到這裡,好賴同守在一座崑崙山上,了卻常年分居的相思之苦。
可是,她搬到這裡來後,夫妻依然相隔著千溝萬壑。他們一年四季,要想見個面還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們總是相聚短、相見歡、相思長。甚或,她更願意讓丈夫和自己一起去南下打工!哪怕每年都得要忍受擠上沒有座位的火車來回往返的汗臭薰染,那樣畢竟不會忍受這枯寂的空房。
不但知道了她的這些身世,還知道了這個美麗的「雪域西施」還有一個「招牌菜」——是燒一種魚湯。因為這裡的冰水河裡,生長著一種奇異的小胖頭魚。打撈方法不但十分原始,也十分簡單。客人們要吃,她就拿著臉盆去河邊去舀幾條小魚來,撮一點鹽巴放在高壓鍋裡熬就是了。
她是一位美麗而普通的婦女,卻是一位有著堅韌毅力的女性,更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軍人妻子。當我看到地面上那些被許多不知名的戰友們捎上山來的蘿蔔、白菜,以及搭蓋在飯館屋頂的軍綠帳篷,就十分明白了:整個崑崙山上的軍人路過這所小飯館時,就有如回家的感覺!因為,這是軍嫂兵站。她讓我再一次感受到「軍嫂」這個稱呼中的無限溫暖。
軍人心中的格桑花
見到這別樣的軍營愛情與幸福婚姻,使我想起世間尋找愛情真諦的那些男男女女,真應當找到答案了!
邊防軍人在邊關默默地犧牲奉獻,用青春甚至生命守護著中華家園,為愛守候的邊關軍嫂們,大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守著一個家!
如果青藏汽車兵是強勁的發動機,為西藏軍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那麼軍嫂就是發動機的潤滑油,正是有了她們的滋潤,這動力才會更加持久。她們是軍隊的後盾,是中國社會的一支偉大力量。她們就如平凡的泥土,正是這不起眼的泥土,簇擁著參天的大樹。
我看見青藏雪域高原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花——格桑花。它稈細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風,可它無懼風暴雨雪摧殘,不怕豔陽強光暴曬。它很普遍,卻獨具特色;它很弱小,卻無比堅強!它雖然沒有雪蓮花美麗,沒有藏羚羊珍貴,也沒有神鷹那樣悍勇,可它最耐寒、最抗紫外線、生命力最頑強。無論在路旁,還是在山谷,無論在亂石叢中,還是在懸崖峭壁,她總是傲然開放。雪域高原的軍嫂們啊,就是綻放在邊陲、綻放在軍人心中美麗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