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童書每周推薦▲ 寶貝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天生左眼接近失明,右耳弱聽,15歲又患上腫瘤的女兒,你要怎麼養大她?對她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期望?
平安長大,大概就是我們的全部所託了吧。
但現實中,一個上海普通的工薪家庭就有一個這樣的女兒,她叫徐莉佳。
這個姑娘剛剛在裡約完成了她的第三次奧運之旅,雖然比賽一波三折,最終因為犯規被投訴取消了三輪成績而無緣獎牌,但她在海上的颯爽英姿感染了每個人。
她曾拿到倫敦奧運會帆船項目的金牌,完成中國0的突破,也是北京奧運會的銅牌得主。
她還是倫敦奧運會的中國代表團閉幕式旗手,以及在多哈亞運會的男女混賽中,作為唯一參加的女選手,竟打敗了所有男選手奪冠。
還沒完呢,她還是個學霸,除了自己的英文自傳,目前正在攻讀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國際管理碩士學位。說得一口特別地道的英式英語,連BBC也為之驚嘆。
(戳視頻感受一下逆天的倫敦腔)
我想,再富想像力的編劇也寫不出如此開掛的人生吧。
所以奧運冠軍那麼多,即便她今年沒有問鼎,但她依然最讓我敬佩也最令我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經歷,什麼樣的父母,能養出這樣的孩子?
1987年,小莉佳在上海出生。出生後不久,父母就發現了她天生的缺陷,帶著她看了很多家醫院都沒有辦法,只能接受眼睛和耳朵的部分殘障。
雖然內心覺得有些對不起孩子,但父母並沒有拿她當特殊寶貝,一樣的上學讀書,一樣的送去練體育鍛鍊身體。
把女兒當正常孩子看待,保持一顆平常心,二十多年父母一直都這樣做著。
倫敦奧運會奪冠後,有記者採訪徐媽媽,問奪冠後準備怎麼慶祝?徐媽媽笑笑說,「具體還沒想好,先讓女兒幫我做幾天家務吧。」
還有一次全運會,本來徐莉佳家的爸爸媽媽想見證她的奪冠過程,但因為天氣原因,最後一輪比賽被推遲了一天。
大家都勸她的父母再多留一天看著女兒奪冠,但徐爸徐媽婉拒,說:「徐莉佳媽媽身體不太好,下周一約了去醫院做調理,下次再有機會吧。」
與在電視裡看到別的冠軍家庭為孩子全力投入不同,徐莉佳的爸媽似乎始終保持著淡然的態度,他們當然希望女兒能取得好的成績,但也把比賽看作是女兒職業生涯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
這種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徐莉佳,她幾次三番地說:「對我而言,我只是享受帆船的快樂,而不把金牌當作壓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徐莉佳的父親徐俊法深知這一點。他們本是把女兒送去學遊泳,卻陰差陽錯走進了帆船的世界。
從零開始學習帆船知識,是徐莉佳曾經必經的路,徐俊法卻也陪著走了一遭。他每次都耐心聽著徐莉佳為他講解帆船這項運動,自己也經常找一些資料來學習,到如今,也算是半個專家了。
「現在在比帆板,接下來男子雷射級,比女兒的船帆要大一點……」為數不多的幾次現場觀戰,徐爸爸都熱衷為徐媽媽講解比賽情況。
在平常生活中,徐爸爸也堅守著做孩子的榜樣。「有一次女兒對我說,爸爸你把煙戒了吧,對身體不好。」徐俊法只因女兒這一句話,毅然戒掉了多年的菸癮。
愛學習的爸媽還說:「知道徐莉佳為什麼這麼喜歡書嗎?那時我們送她去帆船隊,電話聯繫已經很方便了,但還是堅持讓她給我們寫信。」
這也讓徐莉佳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文筆,非常喜歡看書寫字,只要有機會還會去專業書店淘航海書籍。徐媽媽說:「除了給我帶點化妝品、小禮物,這孩子都不給自己買點什麼……」
帆船其實是一項非常考驗智力的運動,必須要通曉天氣、洋流、潮汐,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去做出最佳的選擇。「所以說在海上競技的時候,是不斷在動腦筋,要判斷出一條最經濟最好的航線。」
如果徐莉佳不是這樣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又如何駕馭這種腦力和體力並重的運動。
最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她自學英語的經歷。帆船項目需要多跟對手溝通,有時還要抗議審理,最好是能夠用英語直接溝通。
於是她在訓練之餘每天抽幾個小時苦練英語,跟著複讀機復讀,背下了四冊新概念英語,有時候讀到喉嚨沙啞,依然堅持了下來。
在陪伴徐莉佳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徐爸和徐媽也有過糾結和迷茫,尤其是每年元宵、中秋,每當別人家都歡聚一堂的時候,想到女兒不在身旁的冷清,都令他們難過得想哭。
在倫敦奧運會奪金之後,徐爸爸打心眼裡不願意女兒再繼續為下一屆奧運會拼搏,「訓練太苦了,運動員的交際圈又窄,我擔心不利於她今後的發展,徐莉佳性格安靜,從小也喜歡看書,我想她會同意的。」
徐爸爸接著說:「但是,我們會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見。」
而今年,徐莉佳帶著傷病再一次重返裡約奧運會,徐爸爸雖然無奈,卻也的確尊重著徐莉佳的選擇。
(參加裡約奧運會的徐莉佳肩膀帶傷)
一家三口總是共同面對這一路遇到的挫折和傷痛,有時候是父女兩個人勸媽媽,有時候是母女兩個人開導爸爸,也有的時候是夫妻倆一起安慰女兒。
徐莉佳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自己也學會了應對挫折和困境。雅典奧運會那年,徐莉佳左膝關節處被查出小腫瘤,她在繼續備戰奧運和做手術之間左右徘徊。
可以想見那時候的徐莉佳心情是多麼複雜,無法預知未來的她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她切除了腫瘤才知道,如果再晚3個月,很可能轉化為惡性,還面臨著截肢。
但即便做過這樣的手術,四年後的北京奧運會,她捲土重來,奪得了人生中第一塊奧運獎牌。
別忘了她還有著天生的缺陷,在訓練中,一直要比別人付出得更多。
每次教練講話,她都要把頭湊過去,才能聽得清楚。但是,在空曠的大海上,在海浪瘋狂咆哮的時候,徐莉佳要想聽清楚教練的口令,根本沒那麼容易。
有一次教練過來通知徐莉佳8點鐘下海。結果徐莉佳回頭說,「什麼?包一個粽子?」
說起這些,徐莉佳平靜地說:「這些沒什麼,這麼多年都過來了,沒有什麼不能頂過去的。」
今年的裡約奧運會,徐莉佳因為被三次取消成績最終無緣進入決賽,但是她還是那樣淡淡地微笑,平和地表達自己享受奧運的心聲。
徐莉佳從一個平凡的家庭走出來,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也活出了她自己的人生,而她的父母似乎做了很多,又似乎什麼都沒有做。
其實,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本該就是如此,因人而異,順其自然。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同時也是他想要走的路,然後好好地引導他去走好每一步,父母能做的也就大抵如此了。
至於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徐莉佳一樣獲得成功,這也並不重要了,因為用心走好自己的路,自然能得到自在、安心與滿足。
就像徐莉佳說的:「我會駕著自己的一葉白帆,一直走到我生命的盡頭。」
(化了妝的徐莉佳美得不要不要的……)
培養出這樣一個樂觀而又奮進的孩子,即便經歷了那麼多苦難,徐爸爸徐媽媽應該是幸福的吧。
-End-
為啥我們在奧運獎牌榜上總是鬥不過美國? 看看孩子就知道了
用盡洪荒之力的姑娘是怎樣煉成的?原來她有一對這樣無條件愛她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