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民星
10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省降雨較常年偏多25%,比去年偏多55%。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總蓄水量76.67億立方米,較常年多蓄23億立方米,較汛前增蓄30.95億立方米,相當於增蓄了近2個南四湖的蓄水量(南四湖蓄水量16.51億立方米);常年嚴重缺水的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總蓄水量較去年偏多79%。
為做好水旱災害防禦,省水利廳堅持夯實工程基礎。2020年,以「根治水患、防治乾旱」為目標,按照省政府印發的《山東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方案》,主汛期前1643個項目已按期完成既定建設任務。通過幾年持續大規模投入,全省大中型水庫、骨幹河道重點河段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標準、防洪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工程防洪短板得到有效補齊,在應對今年6次強降雨過程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明年工程全面建成後,幹流及分洪道、支流入幹流的河口段、支流重要河段防洪標準將達到50年一遇,其他河段不低於20年一遇,將為小清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可靠的防洪減災安全屏障。
做好精準預測預報,著眼於提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在關鍵區域新增設211個水文監測站點,織密水文監測網絡。入汛以來,累計完成水情監測48.9萬站次、做出洪水預報599站次,發布洪水預警15期,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響應1次,成功防禦了沂沭河、大汶河和南四湖等流域暴雨洪水過程。累計報送水旱災害防禦值班信息188期,為防汛決策提供有效信息保障。會同省氣象局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15期,落實縣、鄉、村三級山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人員1.15萬人,全省累計發出山洪預警簡訊12萬餘條,及時提請地方政府做好人員轉移避險準備,切實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科學調度工程方面,修訂完善水庫汛限水位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制定水工程防洪抗旱調度監督檢查辦法,加強大中型水庫「線上線下」監管。強降雨過程中,科學調度沂沭泗、大汶河、南四湖等流域71座大中型水庫,累計攔蓄洪水17.58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河道水位和下遊防洪壓力。特別是,沂沭河大洪水期間,通過科學實施工程調度,及時攔洪、削峰、錯峰,汛期全省累計減淹城鎮109個、耕地188.02萬畝,避免人員轉移50餘萬人,最大程度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實現了人員傷亡、工程重大險情「雙零」目標。
同時,不斷加強技術支撐,建設完成253座大中型水庫視頻監控項目,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水利防汛調度會商系統升級改造,實現省水利廳與16市水利局、166個縣級水利局和34座大型水庫之間的實時會商調度。調整充實145名省級水旱災害防禦專家,成立專家委員會,建立省、市、縣、鄉四級專家隊伍近4000人。入汛以來,累計派出16個工作組趕赴防汛一線,現場指導防汛搶險,為打贏防汛抗洪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劉魯生表示,下一步,省水利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快推進水毀工程修復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持續完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統籌抗旱用水需求,科學調配水資源,全力保障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