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訊(記者溫小娟)「河南有著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利用和開發方面,亟待進一步加強。」1月9日,在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小組會上,省政協委員、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趙黎波說,河南非遺產業發展正處於剛起步階段,存在產品不夠成熟、市場不夠活躍、企業經營推廣經驗欠缺等問題,政府應在場地、資金、稅收、人才、運營環境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更好利用河南豐富的非遺資源發展文化產業。
截至目前,我省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3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28個,涵蓋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從數量上來看,我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從影響來看,以少林功夫、太極拳、豫劇等為代表的非遺享譽海內外。
趙黎波認為,下一步,對豐厚的非遺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可從非遺圖書出版與影視創作、非遺手工藝品開發、激活非遺演出市場、非遺旅遊演藝項目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如以河南的民間傳說、神話為素材,出版叢書,推出連環畫、聲像出版物等,創作相關的動漫產品,不僅能起到宣傳非遺文化的作用,還可以通過產業運作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動非遺項目與旅遊業相結合,比如原生態項目進景區展演、非遺綜合演藝項目開發等,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遊客提供獨具中原特色的非遺體驗,增強文化吸引力,增加旅遊附加值,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趙黎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