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宣消息,張雲雷的新EP《牽掛》將在12號上線,28歲的張雲雷終於實現了他18歲的們夢想,成為了職業歌手。
可能很多人又開始翻以前的事,說他的破壞相聲的傳統,把專場開成演唱會,影響相聲行業的發展,諸如此類。

其實相聲專場返場唱歌時的螢光棒,自始至終,只和張雲雷有關,影響不到行業。
那些對張雲雷口誅筆伐到現在爭相效仿的人,以及外部輿論,到現在依然不願承認這種現象的本質。
觀眾只不過是為打動他們的人揮舞螢光棒,表達一種情感罷了。

任何打動人心的歌者都會讓現場觀眾情不自禁用光的海洋回應,和應援文化無關,和相聲演員更無關。
音樂領域的歌者出身各行各業,有電力工程師,教師,醫生,會計,印刷廠老闆,送煤氣的,雜技演員,農民……他們都經過努力成為了歌手,享受歌者的待遇。
很多人總認為相聲演員不能做歌手,我不懂這是什麼邏輯,正如我上面說的,護士,醫生等等,都可以成為歌手,為什麼相聲演員就不行呢?

是相聲演員就應該堅守清貧還是怕他們會得太多搶飯碗呢?當然也有人會說,我怕他們做不好,還忘了相聲的根本?
實際上是否能成為職業歌手和個人資質相關,和歌者的專業,身份無關。
我們是一個包容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有享受平等嘗試的機會 為什麼非得對相聲演員張雲雷持有偏見呢?

我相信有相聲演員可以做合格的歌手,享受歌星的被追捧待遇而不是像一般相聲演員那樣醜化自我來獲得觀眾的掌聲和歡呼。
作為張雲雷先生的丫頭,我不會為相聲揮螢光棒,因為相聲不需要螢光棒,也只有在張雲雷返場唱流行歌曲時會亮起螢光棒,因為那是一個歌者的小型演唱會,他需要也可以有螢光棒。

我從沒有接觸過日韓娛樂,也不懂什麼是應援文化,但是我會為張雲雷的歌揮螢光棒,不為別的,就因為他的歌聲打動了我,讓人自發想為他營造一片綠海。
我從來不認為綠海和流量文化有關,只不過擁有綠海的藝人恰好自帶流量。

為演員應援,營造綠海跟行業無關,只是大家想給這個少年苦澀的生活添點糖罷了,因為他一直用聲音給我們帶來快樂給我們呈現一場場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