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冰鍾」(Ice Watch)系列創作的一部分,奧拉夫·埃裡亞松(Olafur Eliasson)又在倫敦選擇了兩個公共場所,展示他剛剛從格陵蘭島運來的冰山一角。
~~~~~ ~~~~~
這一批的「冰鍾」製作,於2018年12月11日開始啟動,時值各國領導人們在波蘭卡託維斯參加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FCCC COP24)。
繼此前哥本哈根和巴黎的作品實施後,第三次出現的「冰鍾」旨在繼續提醒我們氣候變化將會導致的影響。
Ice Watch, 法國巴黎,2014
Ice Watch, 丹麥哥本哈根,2014
這次作品的發布也緊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其中字裡行間警告著人類:可只有12年時間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惡劣影響了!
埃裡亞松與地質學家米尼克·羅辛(Minik Rosing)合作,從格陵蘭島努普·坎格魯亞峽灣水域中將這些冰塊撈出,它們的重量在1.5噸到6噸不等。
由於氣候變暖,目前每秒鐘約有上千塊類似的碎冰與格陵蘭島冰蓋分離,它們隨波逐流慢慢融化,最終成為海洋的一部分。
這些巨大冰塊被分裝至九個保溫貨櫃,途經丹麥運抵伊明赫姆港口,然後再由卡車拉至倫敦。其中有24塊,被放置在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門外的小樹林間(BTW,明年七月份,埃裡亞松將在此舉辦大型個展...)。
另有六塊,會出現在彭博社歐洲總部大樓門前,彭博社慈善基金會也是這個項目的贊助方。
目睹眼前的冰塊一點點消融,對於公眾來說,是一次直接感受氣候變化的經歷。
「顯而易見,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藝術家說,「我希望人們在這個項目中的直接體驗,能激髮根本性的改變。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有能力並且必須共同採取行動,推動系統性的改變。讓我們將對氣候變化的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吧!」
在天氣條件正常的情況下,裝置預計將於12月21日正式亮相。實施後剩餘的冰塊,將被作為教育項目的一部分放置在當地社區、文化機構的周圍。
~~~~~ ~~~~~
今年夏天蓋房的他
▽
Olafur Eliasson ,剛剛在日德蘭半島上蓋了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