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上了微博熱搜,戳痛了無數家長的軟肋。
原因是在節目《婆婆媽媽》中,伊能靜說起女兒小米粒剛轉到新學校被同學冷落,更過分的是班上有個小男孩經常欺負她。
被撞的小米粒告訴老師無果,反而遭到了小男孩更嚴重的報復。
「有一次舞蹈課,那個男孩撞了她一下,還把她逼到牆角,她不僅沒有推開,還微笑朝著媽媽揮手」。
伊能靜激動地還原女兒被欺負的場景,旁邊的秦昊忍不住掩面痛哭:
「你快別說了,說得我太難受了。」
作為父母,看到自家的孩子被欺負但卻無能為力,誰心裡不會五味雜陳呢?
但一旁的媽媽卻寬容勸說:
「小孩子嘛,就要受點挫折,忍一忍就過去了,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可是,孩子被欺負了真的就置之不理,管好自家孩子就好了嗎?
不以為然。
校園暴力從來都不是施暴或者被施暴者單方的事情,如果用「管好你自己就行」的態度去處理,只會擊敗孩子渴望被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淪為施暴者越放縱、被施暴者越受欺負的地步。
就像秦昊最後發出的靈魂拷問:
「如果你有一個女孩,在學校總受男生欺負。
你跟老師說,完了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回來還受欺負,你怎麼辦?
難道只能轉學嗎?「
毫無疑問,孩子受欺負時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積極作為,如果家長不以為然,選擇沉默以對,就相當於無形中親手把孩子推入不斷受害的深淵。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2.5%的孩子在學校偶爾被欺負,6.1%的孩子經常被欺負,總計有87%的孩子曾遭受到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這意味著,每十個孩子中,就有八九個孩子正在遭遇著校園暴力。我們滿心歡喜地把孩子送去學校,殊不知孩子正在受到無聲的折磨。
孩子在學校老被人欺負該怎麼辦?這成了很多家長難以釋懷的心病,但洽洽又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其實,你要做的不是視而不見或暴力相向,而是正確的引導!
父母的愛,是孩子最大的底氣。受到欺負,孩子心裡肯定有無限的委屈,這時候,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委屈,發洩出不良的情緒。
等到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再告訴孩子,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家人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家長們需要和孩子一同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被欺負的原因,再針對性地找到解決措施。無論如何,家長和孩子都不能成為沉默的羔羊。
如果對方是無意為之,則用語言嚴厲地跟對方說:你不能這樣做!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堅決的態度,不當」軟柿子「。
如果對方是刻意為之,用語言震懾無果,則教會孩子及時向老師、家長求助,告訴它們事情的真相,通過大人的威懾力來解決問題。
面對校園暴力較輕的情況,家長可以通過場景模擬等方式,鼓勵孩子自己著手去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讓孩子勇敢地回擊。
面對情節嚴重、惡劣的情況,家長需要出面跟老師、對方家長和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了解清楚對方施加校園暴力的緣由,請對方的家長多引導孩子正常地和同學相處,或者溫柔地告訴對方孩子:希望他可以和自家孩子友好相處,如果自家孩子受欺負了,自己一定會保護好她。
孩子,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底線。希望每位家長都要讓孩子擁有不欺負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欺負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