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女主播陳海茵和設計師老公結婚12年,2015年9月平安生下女兒「喜羊羊」,經常在社群網站分享育兒的生活點滴,日前更為愛女創立個人粉絲團,吸引大批網友關注,最近卻首次遇上寶寶發高燒,不知所措,只得在網上曬出女兒高燒照,並發文向網友求助。
陳海茵26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愛女喜洋洋出生以來第一次發燒,感到心急如焚的她,抱著全身發燙的孩子、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睡,看見自己的小孩不舒服,心裏面是既緊張又不舍。除此之外,陳海茵本身為新手媽媽,這次首次面對愛女發燒的狀況,緊張PO出愛女發燒躺在床上的照片,並急忙求救網友發問:「雖然知道不能隨便用藥退燒,但是這38.8的溫度,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陳海茵發文求救後,立刻引來不少媽咪網友留言建議「快掛急診看醫生」、「詢問小兒科醫師意見比較好」、「先給醫生看怎麼說再來決定」、「別po文了,快去看急診吧…」,建議她還是趕緊帶孩子就醫比較實在,在網絡上引發不少討論。
跟陳海茵一樣,很多剛當上爸爸媽媽的父母遇到小寶寶發燒時往往心急如焚,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處理。趕緊往 ↓ 看。
首先,我們要先判斷寶寶是正常體溫,還是低燒,再或者是高燒。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歲以內的寶寶正常 腋下體溫應為36℃~37℃,只有超過37.4℃才可以認為是發熱。但是,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也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只要不是持續在37℃以上,就可以認為寶寶是正常體溫。這時不需對寶寶採取任何措施,注意休息即可。
低燒如果寶寶體溫在37.4℃~38℃之間,則可以認為是低燒。造成低燒的原因很多,如感冒、接種某些疫苗等。這時也不需要著急,多讓寶寶休息,多喝水,增加機體的代謝。如果持續低燒,比如超過36小時,或者有其他症狀,則應去醫院檢查。
高燒如果寶寶體溫在38℃以上,則可以認為是高燒。嬰兒發燒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達到38℃,甚至39℃以上的體溫, 此時應該儘快去醫院檢查,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引起的高燒,是炎症引起的,還是病毒引起的。如果是病毒引起的,這時就不要隨便吃消炎藥了,因為消炎藥是對付細菌感染,對病毒根本不起作用。如果是白細胞超出正常值,那很可能就是炎症引起的,醫生會對症下藥的。
寶寶在發高燒的時候,應該怎麼辦?不用多想,應該馬上去醫院檢查。但在去醫院之前,我們應該怎樣處理髮燒的寶寶呢?
步驟/方法
此時請勿包粽子
1.首先,適當減少衣服,幫寶寶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打個比方,如果正常情況下寶寶穿兩件衣服,那麼發高燒的時候就穿一件就可以了。如果是在乾燥寒冷的北方冬季,在室內要適當減少衣物,但是在去看病的路上,還是要注意保暖防風,等到了醫院之後再減少衣物,幫寶寶降溫。注意,如果寶寶已經出汗,那麼最好不要立即脫衣服,以免寶寶著涼傷風,加重病情。等汗液蒸發以後,應當幫寶寶減少衣物。
可用滴管輔助用藥
2.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8.5℃以上,那麼應該立即給寶寶吃上退燒藥,吃退燒藥不會影響到醫院之後的各項檢查。任何一種退燒藥在一天之內都不要服用超過4次,否則會傷害寶寶的身體。
3.檢查之後,確定病因,這樣做家長的也就心裡有底了。然後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護理就可以了。
END
物理降溫,還是吃退燒藥?
在看過醫生、確定病因之後,建議儘量使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幫助寶寶降低體溫,這也是現在很多兒科醫生的建議,因為這種降溫方法是最安全的。
一般的物理降溫方法是:
用37℃左右的溫水為寶寶進行擦浴,主要集中在腋下、大腿根、腿彎處。稍微用一點兒力,寶寶的皮膚微微發紅即可,千萬不要用太大的力量給寶寶擦,因為嬰兒的皮膚是很嬌嫩的,避免擦傷寶寶。擦浴的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不建議使用酒精給寶寶擦身體,那樣對寶寶皮膚刺激太大,要是長時間使用酒精的話,還肯能造成酒精中毒。
那什麼時候吃退燒藥呢?
寶寶晚上睡覺或需要較長時間好好休息的時候,如果體溫還是38.5℃以上,可以給他吃下退燒藥,因為這時寶寶需要充足的睡眠,不停的擦浴會影響寶寶休息。
退燒藥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幫寶寶降溫的方法,不要輕易使用。而且,任何一種退燒藥在一天之內都不要服用超過4次,否則會傷害寶寶的身體。
找名醫,用微醫,嬰幼兒發燒方面有任何問題,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微醫APP,馬上與專家親密接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