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孫維民:讓觀眾聽到周總理的呼吸與心跳

2021-02-11 中國藝術報


《海棠依舊》劇照

   41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海棠依舊》在央視一套播出後,很多20餘年沒有跟孫維民聯繫的人,紛紛給他打來電話,有的讚揚他扮演的周恩來「太出神入化」「太深入骨髓」,還有的說他「做了件大好事,讓更多人理解了周恩來」。

  這並不是孫維民第一次扮演周恩來,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已經先後在話劇、電影、電視劇中扮演了近50次人民敬愛的周總理,但受到如此之多的好評,卻實屬首次——甚至連他最出名的作品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與電視劇《東方》,都沒能讓他飾演的周恩來這樣深入人心。

  《海棠依舊》是以導演陳力、主演孫維民為核心的創作團隊耗時6年精心打造完成的作品,藝術化地再現了周恩來長達27年的共和國總理生涯。這部電視劇一方面遵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大事不虛」的基本歷史原則,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的歷史事件及人物進行了散點式的透視,另一方面又按照「小事不拘」的審美原則,將更多的鏡頭聚焦於大歷史進程中的生活細節。

  在劇中,孫維民飾演的周恩來不僅是一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偉大政治家,也是一位慈祥、仁愛、親切,懂得照顧他人感受、深諳為人處世之道的開明長者。在孫維民看來,將高高在上的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正是《海棠依舊》中的周恩來吸引了如此之多觀眾的核心因素。

  在《海棠依舊》中,孫維民形神兼備的表演,將他推到了榮譽舞臺的正中央。但他卻坦言,自己要像周總理一樣謙虛而謹慎地「夾起尾巴做人」,這樣才能在飾演周恩來的藝術之路上不忘初心,不斷前行。

  ○記者:您是怎樣走上扮演周恩來總理之路的?

  ●孫維民:很多人形容我是「中國近代歷史名人專業戶」,的確,我曾經飾演過周恩來、魯迅、張學良、廖仲愷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最廣為人知的還是周恩來。我與周恩來這個角色結緣,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話劇舞臺,當時我所在的大連話劇團創排了一部話劇,叫做《歷史的選擇》,主要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周恩來總理的形象,我因為外貌比較接近,就被選中成為周總理的演員人選。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在電視劇中扮演周恩來的機會。當我發現影視劇能夠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自己的表演後,就決心從舞臺躍入螢屏和銀幕,逐漸將創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影視劇中,先後在《七戰七捷》《大轉折》《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等電視劇和《誰主沉浮》《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一號目標》等電影中飾演周恩來。與話劇不同,影視劇作將演員和觀眾拉得更近,演員的表演、語言乃至行為舉止都要更貼近生活。這種自然而流暢的表演方式,是我更為喜歡的。

  ○記者:在您看來,自己所演繹的周恩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孫維民:周總理的身上閃爍著永恆的光輝,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領袖,更是一個完美的人。在生活中,周總理對自己和家人非常苛刻,對他人卻十分寬容。在研究角色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被他的崇高精神所打動:他一直戴著套袖,是怕磨壞衣服,是為了給國家省錢;他身為黨內的高級幹部,去世後所有的資產竟只有幾千元錢;他甚至不允許父親的墳墓佔用耕地,自己去世後骨灰也撒入了大海。然而,當他得知自己的一個警衛員結婚後,會專門寫一幅字送給他做禮物;在他發覺另一個警衛員一臉羨慕時,又立即揮筆為其母親寫下「壽比南山」四個大字——一個身居高位的大政治家,竟能如此細緻入微地體貼下屬,這充分彰顯了他的人格魅力。

  周恩來為了黨的事業而犧牲小我,一生嘔心瀝血為人民服務,一切都從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無疑是所有黨員的楷模。

  ○記者:周總理以超強的個人魅力著稱,作為扮演者的您是如何從「形似」走向「神似」的?

  ●孫維民:在一次次的角色扮演中,重要的是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像什麼演什麼。作為演員,我離周恩來的生活很遠,所以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接近人物的內心和靈魂,用體驗和理解不斷地縮小這種差距。我一直在告誡自己,每一次飾演周恩來,對於自己來說都是第一次。雖然飾演周恩來的次數很多,但在拍攝每一部新作品之前,我都要認真做準備。

  首先要模仿周總理的說話方式、穿著風格、走路姿勢,做到分毫必究,這是扮演一位偉人必須要做到的「形似」。然而,飾演偉人,不僅要做到「像」, 更要做到形神兼備,要讓人物活在觀眾的心中,讓觀眾認為你就是他們心目中有血有肉的周總理。化妝製造的「像」與形體模仿和語言模仿的「像」只是初級階段,要達到「神似」的高度,就必須真正走進周總理的內心,去觸摸他偉大的情懷。我的方法是,大量閱讀有關他的書籍、多次接觸他身邊的人,從而深刻地理解和體味他的人生觀、他的性格、他的喜怒哀樂,這是我從「形似」走向「神似」的必經之路。

  ○記者:具體到《海棠依舊》中的表演,您認為自己是否取得了某種突破?

  ●孫維民:演出《海棠依舊》的過程,就是我突破過去程式化表演的過程。體驗多少,才能體現多少。普通演員是在演人物,優秀演員則是在感知人物。在創作《海棠依舊》的過程中,我儘可能走進人物的內心,將人物的情感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讓一個偉人走下神壇,走進普通人的生活之中,讓觀眾仿佛能聽到周總理的腳步、呼吸與心跳。

  在《海棠依舊》中,我們幾位主演特別重視凸顯劇中的人物關係。其實,演戲就是在演人物關係,而不是單單演自己。在拍攝之外的生活中,我、唐國強、王伍福、盧奇等幾個主要演員的關係,跟在劇中的關係沒什麼兩樣——我們會把唐國強當成團隊的領導核心、把盧奇看作小弟弟,這是因為我們在鏡頭之外刻意培養著一種生活習慣,上了鏡頭就會自然而然地體現出這種人物關係,流露出親兄弟般真摯的革命感情。而我跟王震等部下的關係,則要體現出一種愛護和關心的感覺,於是我們這些演員在戲外也保持著這種狀態。

  ○記者:在創作《海棠依舊》的過程中,您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

  ●孫維民:因為經費的限制,我們沒有條件像國外的一些傳記片那樣,先拍人物的年輕時代,然後停機一兩個月讓演員去減肥、找狀態,劇組和場地都不計成本地等著,直到重新開機拍攝人物的老年時代。因為中南海西花廳場景的拍攝時間所限,我經常上午演的是壯年時代的周恩來,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下午演的是老年時期的周恩來,臥在病床上神情憔悴,眼神中又要綻放出堅毅的光芒——我要不停地在兩種狀態中切換,這十分考驗演員的演技和對人物的理解。

  ○記者:有些觀眾認為,《海棠依舊》中的周恩來儒雅慈祥有餘,雄才偉略不足,您如何看待這種評價?

  ●孫維民:這種認識太過片面。《海棠依舊》中基本呈現了周總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所有重大功績——從籌備開國大典時的事無巨細,到邀請宋慶齡北上參加新中國政協會議的真誠周到;從授銜將軍出任大使時的細緻工作和禮儀培訓,到抗美援朝時的運籌帷幄和後勤保障;從粉碎敵特對新中國的破壞,到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從出席萬隆會議贏得世界矚目,到小球轉動大球的「桌球外交」;從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到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無不體現出總理周恩來的雄才偉略、高風亮節以及「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僕之,必不負所托也」的公僕意識和忘我精神,體現出他對黨、對人民、對戰友、對身邊人的無比忠誠和深情厚誼。

  與此同時,《海棠依舊》不僅要表現作為政治家的周恩來,也要表現作為人的周恩來,所以我們並沒有將周恩來的政治生涯作為唯一描寫對象,而是同時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周恩來——他和鄧穎超在準備接見前來拜訪的老鄉時,會仔細討論該在哪兒請老鄉吃飯;他願意主動承擔弟弟周同宇一屋兒女的部分教育費用;他也會在工作之餘和毛主席話家常,談談自己愛吃的海棠果——觀眾能從中體會到周總理極為親和的個人魅力。

  ○記者:在經過近50次的演繹後,周恩來的精神對您本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孫維民:《海棠依舊》劇組有個口號,叫「演總理、學總理,用真情、用激情,全身心地進入創作」,我們拍攝這部電視劇的過程,就是全劇組成員感受周總理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的過程。對於我個人而言,每一次飾演周總理,都是一次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我收穫了很多人生啟迪,淨化了靈魂,陶冶了情操,道德和人格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過去在生活中,我有些不拘小節的習慣,但自從走上了飾演周恩來的藝術之路,我就開始以周總理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說變成完美無缺的人,但儘可能做到與人為善。

  ○記者:您認為在如今這個商品經濟時代,《海棠依舊》傳承和發揚周總理精神的意義是什麼?

  ●孫維民:過去有些文藝工作者搞創作,忘記了主旋律也要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高度。《海棠依舊》憑藉藝術性和觀賞性受到了觀眾的歡迎,收視率一度破2,在「小鮮肉」充斥市場的年代,這部電視劇能夠吸引一些年輕人觀看,就是一種勝利。據我所知,有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觀看《海棠依舊》,這對於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在年輕人中的傳播十分有利,同時更加堅定了全國人民對黨的信心,展現了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創作主旨。

相關焦點

  • 孫維民:鄉親們真的把我當成了周總理
    細數孫維民至今扮演的周總理形象多達四十多個,但是孫維明卻不喜歡別人說他是扮演周總理的特型演員。所以孫維民每次在拍戲的時候,都會下很大的功夫,這也是孫維民扮演的周總理能夠得到認可的原因。說到孫維民就不得不提陳力導演,他和陳力導演認識還是在拍攝《誰主沉浮》這部劇的時候,互相對對方的才華感到欽佩,拍攝時也配合的相當默契。
  • 孫維民:鄉親們真的把我當成了周總理
    1995年,翟俊傑執導的電視劇《七戰七捷》,孫維民在裡面扮演周總理,這是他第一次扮演這個角色。孫維民將周總理的儒雅氣質,貼切親民都飾演得入木三分。也憑藉這部劇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認可。從那以後,孫維民與周總理形象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 《外交風雲》演員孫維民:扮演周總理是我一生的榮光
    獻禮劇《外交風雲》中,特型演員孫維民從全新角度展現了周總理的外交智慧。9月27日,北京電視臺「歡聚一堂」系列社區活動攜演員孫維民、宋禹走進太陽園社區,與現場觀眾們交流創作心得,共話臺前幕後的故事。
  • 周總理扮演者孫維民:「鄉親們眼裡帶淚,真的把我當成周總理」
    孫維民,中國內地男演員,曾在1995年主演了一部抗戰電視劇——《七戰七捷》,在其中扮演周總理,這也是他首次在電視劇中飾演周恩來周總理,沒想到孫維民因其精湛的演譯,對周總理形象栩栩如生的再現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及認同,這也讓他成了總理演員的專業戶。之後孫維民就與周恩來的總理形象結下了不解之緣。
  • 厲害了,《海棠依舊》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孫維民:詮釋了周總理偉大的一生,神採兼備,精彩絕倫!
    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紅色基因傳承」時,肯定了電影《血戰湘江》的拍攝,中央首長、電影評論家、億萬觀眾高度讚譽《海棠依舊》和《周恩來四個晝夜》的成功之作。這對著名導演陳力、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孫維民是巨大的關懷和鼓勵,囑託的力量。是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價值觀的最好的見證。
  • 孫維民新戲再演周總理,形神兼備,與劉勁撐起特型演員半壁江山
    文\娛鋪子孫維民新戲再演周總理,形神兼備,與劉勁撐起特型演員半壁江山孫維民而孫維民再次擔任周恩來特型演員,為這部重大革命歷史劇增色不少。以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他為演好周恩來,查了很多資料,包括文字的、圖像的,也求教過周恩來特型演員王鐵成,但是因為外形差得太多,觀眾很難接受這樣的「偽特型演員」。
  • 特型演員孫維民為了接近人物形象,原來雙眼皮都是用膠布貼出來的
    50多次扮演周的特型演員孫維民,原來雙眼皮都是用膠布貼出來的自從30年前在舞臺劇《使命》中第一次扮演周總理後,孫維民就與周總理的藝術形象結下了不解之緣。孫維民先後在《大轉折》、《大進軍之南線大追殲》、《大戰寧滬杭》以及電視劇《西藏風雲》、《海棠依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外交風雲》等多部影視劇、話劇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周總理。孫維民是目前知名度較高的周總理特型演員之一,與劉勁相比,孫維民參加的社會活動、晚會表演較少,在普通觀眾當中劉勁的觀眾緣更好。
  • 特型演員孫維民合作唐國強飾偉人一生榮耀,做好人演好戲不辱使命
    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文藝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那時敬愛的周總理已經去世了,我們多數通過文藝作品去了解他,學習他。王鐵成、柴雲清等等老藝術家都塑造過周總理的光輝形象,是知名的總理特型演員。年輕人知道的比較多的當然是現在仍活躍在螢屏上的孫維民和劉勁,劉勁我們熟知,他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電視晚會等等,似乎很少看到孫維民本人,可孫維民的知名度絕不比劉勁低。早在上世紀80年代孫維民就在大連話劇團演出的《使命》中扮演過周總理。1995年,在抗戰劇《七戰七捷》中,孫維民首次在螢屏上飾演周總理。
  • 大器晚成的特型演員孫維民:主演《海棠依舊》走紅,今與劉勁齊名
    《使命》,其首次在話劇舞臺上扮演周總理。之後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戰爭電影《大轉折》向孫維民伸出橄欖枝,大銀幕初次試水,其表演逐漸成熟,以後便一發不可收了。▶從形似到神似如今的年輕觀眾不一定清晰知道這些領袖偉人當時的樣子,但如果能傳達出他們的精神內核,觀眾就會有代入感。所以,孫維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扮演特型人物不能只停留在「形似」上,而更應該去追求「神似」,並且做到了極致。
  • 親密接觸|低調的孫維民 不火不行
    孫維民,最近的熱播劇《外交風雲》中周總理的扮演者,一位以實力而取勝的藝術家。從大連市話劇團普通一兵,到今天走在街上都會有人多看兩眼的一級演員,三十多年,孫維民一路坎坷,不易! 孫維民已五十多次演周恩來了。他塑造的中老年總理,文採斐然卻謹小慎微,顧全大局而忍辱負重。孫維民演過魯迅、左權、廖仲愷、張治中、彭雪楓、張學良各種歷史人物,從這個角度說,他不是特型演員,而是性格演員。如果說剛出道演周恩來時,他還有少許的拘謹,到了《海棠依舊》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孫維民便徹底進入了偉人的世界,可謂神形兼備。
  • 劉勁演的周總理如何
    演周總理的不少,但是能夠深入人心的不多。目前熒幕上比較活躍的就那麼幾位:一個是孫維民,另外一個劉勁。現在很多周總理的影視劇大多與兩人有關係,特別是劉勁,近幾年來更多,那麼他的演技如何了?孫維民1995年在《七戰七捷》中首演周總理,劉勁則是在第二年的《遵義會議》上。自那以後,劉勁成了特型演員,長期扮演周總理。從外形看,他長的確實挺像周總理,就算不化妝,看上去也像,長相比其他演員有優勢,其他人還需要通過化妝後,才有型,他不需要。再加上本人又是學表演藝術的,天生似乎就是吃演周總理這碗飯。長相比其他人有優勢,並不代表就能演好角色。隨著現代化妝技術的進步,長相越來越不重要。
  • 同是演周恩來總理,《跨過鴨綠江》中的孫維民與王鐵成相比,差別在哪?
    可是劇中有一個演員的表演,卻在觀眾中引起了較大爭議。他就是在《跨過鴨綠江》中扮演周恩來總理的孫維民。有的網友說演員扮相太老,與建國初期時的總理形象並不相符。他形象英俊,氣質硬朗,具備塑造周總理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化妝師的巧奪天工,使他所扮演的周總理形象一出現,便令觀眾驚呼:實在太像了。而作為初代特型演員,「像」是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在外形上更接近原型,才能迅速得到大家的認同。王鐵成顯然在這一點上,是無可挑剔的。甚至有很多影迷,當看到他塑造的周總理形象出現在銀幕上時,頓時會淚如雨落,泣不成聲。代入感實在太強了。
  • 4位演員演周總理,看看都是誰
    王鐵成,1978年,他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銀幕上第一個周總理的形象而而蜚聲影壇,神形兼備,公認演周總理好演員。孫維民,出演周總理次數最多,應該說是手到擒來,飾演的周總理氣質儒雅,穿著風格、走路姿勢,做到分毫必究,塑造的周總理也深得觀眾認可。
  • 黃曉明演周總理,網友:正劇也敗給流量?
    2016年孫維民老師出演的《海棠依舊》感動了無數人,豆瓣評分8.8,讓國產正劇打了個漂亮仗。許多優秀演員都曾詮釋過周總理這個形象,既有孫維民、劉勁、王鐵成、六小齡童、梁春書等老戲骨;也有陳坤、靳東、朱亞文等青年演員。
  • 多次合作孫維民,黃薇領銜鄧穎超特型演員,外形相近氣質稍有不足
    提到特型演員,觀眾會想到唐國強、孫維民以及王伍福等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這些偉人領袖的角色熠熠生輝。以特型演員孫維民為例,其飾演的周總理氣質儒雅、風流倜儻,尤其在《海棠依舊》中的表演,真正的詮釋了「吾將公之天下,使四萬萬人共得而僕之」總理形象。
  • 孫維民、黃薇等特型演員加盟《人民的選擇》,美中不足缺少唐國強
    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特型演員自然是唱主角,比如2019年熱播的《外交風雲》就集結了唐國強、孫維民、郭連文、王伍福等特型演員,以新中國建立後的外交事件為主線,基本上做到了面面俱到,特型演員的表演也無可挑剔。
  • 【重磅】著名導演陳力、名演員王霙、 孫維民攜《血戰湘江》獻映東山
    王霙曾在《紅色搖籃》、《井岡山》等三十多部影視劇中扮演中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是廣大觀眾喜愛和認可的特型演員。曾因在電影《我的長徵》中的出色表演獲得2007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王霙:我演了將近六十部毛澤東了,唯一一部這部片子是我終身難忘的,它是一個非常生活的有血有肉的,非常有激情的毛澤東。
  • 流水的「周總理」,鐵打的黃薇
    已經離世的演員王鐵成無疑是觀眾心目中的周恩來第一特型演員,1978年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成功地塑造中國銀幕上第一個周恩來的形象,其在56歲時帶病主演的作品《周恩來》更是成為主旋律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劉勁如今,孫維民
  • 明星演周總理:黃曉明霸氣,陳坤秀氣,朱亞文英氣,六小齡童帥氣
    除了我們熟悉的毛主席飾演者王霙以外,讓人比較眼前一亮的是,導演劉江大膽地將周總理這個重要角色交給黃曉明出演,沒有挑選其他我們熟悉的老演員。其實很多演員都希望自己能扮演周總理,向他致敬。建黨偉業》中,陳坤飾演的周總理,博得了觀眾一致稱讚。眼神銳利,舉手投足之間的儒雅,把周總理的氣質拿捏得恰當,都說明陳坤演繹周總理這一角色是成功的。
  • 飾演過周總理的演員很多,誰在大家心目中留下最深的印象
    周總理作為萬人敬仰的一代偉人,為後人留下了光輝的形象。這同時也給飾演周總理的演員們很大的壓力,畢竟周總理的形象太深入人心。在螢屏上,有很多演員都飾演過周總理,每個演員都各具特點,為演好周恩來都下了不少功夫。下面就來看看誰演的最經典,最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