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有已讀功能……光是想想就很崩潰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騰訊QQ發起一項問卷,就推出已讀功能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網友表示「你出我就卸載QQ」,也有網友建議就算推出已讀功能的話,也要設置一個開關,可以選擇性關閉。還有網友調侃,就算有選擇性開關,社交軟體也免不了再推出個會員專屬功能。

這些話雖有調侃之意,卻也傳達出網民的擔憂。社交軟體雖然讓我們更便捷地交流,但也將我們無形中捆綁在其軟體系統中。已讀功能的出現,無疑會再度給網民施加心理與情緒壓力,使他們更難脫身於此。

即時通訊已經存在多年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即時通訊軟體(MSN)上,各種表情符號給小夥伴們亂發一通,胡言亂語。當時的我們還對這一領域感到新奇無比。但現在,「多虧」矽谷某個創意滿滿的技術大哥,發明了一種新功能,使得即時通訊這個往日如天堂般的領域變成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怪物,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這個怪物,就是社交圈又恨又怕的已讀功能。

01

已讀功能下的網民

多數社交平臺上都有已讀功能,這意味著當對方閱讀你的消息時,你能得到相應提示。無論是iPhone或iPad上的iMessage,還是臉書上的聊天框,亦或是WhatsApp(Facebook旗下的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和Snapchat(集即時通訊與分享為一體的社交平臺軟體,也叫色拉布),幾乎都未能逃脫令人焦慮的已讀功能。

當收信人閱讀信息後,在Facebook的對話框裡,收信人的頭像會出現在對話框旁的小圓圈裡;在Snapchat上,箭頭會從不透明變成透明狀態;在WhatsApp和Twitter的對話框中,表示發送成功的「對勾」會變成藍色;在iMessage上, 「已發送」就會變成「已讀」,並且會告訴你他們閱讀信息的準確時間。

不論以哪種方式出現,聊天窗口角落裡的「已讀 XX:XX」,或是陰魂不散的藍色對勾,抑或是對方的頭像,都操控著我們的在線交流方式。

更難為人的是,連Facebook的帖子也有了已讀功能。這就讓我們更難擺脫那些多年未聯繫的朋友的邀請,或是你想盡一切辦法避免的同事生日酒會。因為一旦你刷到這些帖子,即使是無意中,對方也能看到你的狀態,這就使你不得不顧忌對方的面子。

已讀功能於2011年首次出現在蘋果產品中,不過該功能可以自定義關閉。WhatsApp還在設置中提供了關閉雙藍勾的選項。但在Facebook和Snapchat上,關閉已讀功能就比較困難了,後者沒有提供任何措施。有些人甚至使用瀏覽器擴展插件及其他黑客工具來關閉已讀功能,避免其帶來的社交媒體焦慮。

不出所料,隨著已讀功能的出現,過去那種由用戶自己掌控何時回復消息的自由蕩然無存。已讀功能把我們與社交軟體捆綁起來,使你不得不在每次互動中都做出及時回應。不管你是在忙於工作、社交活動,還是其他正常生活事務,你都得抽出手來,讓社交媒體掌控你的時間和自由。

02

已讀功能帶來的「虛無敘事」

為了更好地理解已讀功能給我們在線交流方式的變化以及相應的不利影響,我們採訪了東倫敦大學的教授託尼·D. 桑普森博士(Dr Tony D. Sampson)。他曾就數字媒體文化與交流發表過許多作品,最近的項目是從成癮和數字習慣形成的角度來研究社交媒體。

當被問及即時通訊的概念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時,桑普森說:「回復的即時性增加了網絡社交的強迫性成分。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通過Facebook聊天,而且已經適應了這種交流方式——即創造一種形成習慣的互動,讓用戶儘可能長時間地留在平臺上。」

當看到對方已讀信息,但卻沒有收到回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遭受情感上出其不意的打擊。我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導致對方不想回復;抑或是對對方感到極其憤怒,竟然有膽不放下手頭的事情回覆信息。我們圍繞著那個「已讀」的通知,構建了整個毫無根據的敘事。

另一方面,當我們無意「忽視」別人,沒有立即回復他們的信息時,不論有任何正當理由,都讓我們難以避免地看起來像一個混蛋。同時,我們還面臨著隨之而來的內疚和壓力。我們拼命向對方解釋為什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回復,因為連我們自己都已經把對方的及時回復當作理所當然。

03

促進交流還是捆綁用戶?

或許在某些情況下,有些粘人的、過度需求保護的伴侶或朋友會主動要求對方開啟已讀功能。除此之外,恐怕沒有誰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開啟已讀功能吧?

桑普森說,社交媒體的構建越來越多地圍繞著形成習慣的互動模式而發展:基本上,Facebook和WhatsApp或任何你所在的消息系統都希望讓你留在那個系統中。桑普森解釋說,「他們的目的是引發人們在情緒壓迫情況下產生的負面情緒,從而讓人們不斷檢查他們的社交媒體頁面或使用應用程式。一方面看看我們是否收到回應,另一方面看我們的信息是否已變成已讀狀態。」

在以前那個輕鬆得多的時代,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剛看到消息」就足夠了。但如今,在這個聯繫日益緊密的世界裡,現代人的對話充滿了社交焦慮:某某是不是很生氣我看到了消息卻沒回復?我能不能一邊發這條火爆的微博,一邊避開群聊?

很明顯,已讀功能的大規模推廣並不是為了我們用戶自己的利益和享受,那麼問題來了:那推出這一功能到底為了什麼?桑普森認為,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社交媒體,它們需要從我們的社交互動中提取價值,我們的行為數據被嚴格記錄下來,並賣給營銷公司。

關於已讀功能,他這樣說:「社交媒體美其名曰讓用戶彼此聯繫更加緊密,但對他們企業來說,這不過是一種賺錢的方式。用戶越是被迫查看各種通知和消息,他們就越能保持數據流的活力,我們就越有可能不斷地洩露更多自己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以被出售。」

作為一個絕不擅長回復別人的人,我不難親眼看到已讀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我想我們都經歷過雙方的挫敗感。但隨著這一功能被引入越來越多的平臺,我們不得不問,它的邊界在哪裡,將在何處止步?它是否會讓我們陷入一些黑鏡般的噩夢——根據我們在社交平臺上的熱度定義我們?

在Snapchat上,有些年輕人因失去了連續571天與好友互動得到的「Snap streak」標識(Snap streak是Snapchat為促進網絡玩家交流所推出的一款遊戲,與QQ中的好友互動標識相似。只要雙方每天互發消息,就可以得到這種標識。)而傷心欲絕、歇斯底裡。這是否預示著我們在為社交媒體所掌控呢?

誰知道呢,也許是時候把群聊靜音了。

相關焦點

  • 如果微信有了這些功能.....我就......
    手機軟體改個小功能,就夠人絕望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不按原軌跡行走,生活就能對你下手。比如:最近微博客服工作人員宣布:私信「已讀」功能下線。這意味著用戶將無法再從顯示狀態確認對方是否看到了自己所發的消息。想想,微信要是上線了這三個功能,世界會有多可怕?「已讀」功能正如網友評論:「已讀對於優勢方來說是個想要去掉的功能,而對於劣勢方來說是唯一的指望。」不平等的關係中,一個「已讀」便是額外的獎賞。
  • 微信終於有已讀功能了
    她經常給他發大段大段的微信消息,說生活裡的雞毛蒜皮。他永遠回的很慢,回的很漫不經心。她總是下意識地想編最好笑的段子,說耐人尋味的經歷去獲取他稀缺的注意力,但他好像識破了她的小聰明,用悄無聲息來表達拒絕。她握著手機數時間,笨拙地表達喜歡。好像這世界只有他在無視她,她無數次在對話列表將他刪除,假裝沒有發過。
  • 微信為什麼沒有「已讀功能」?如果推出更加讓人心碎!
    為什麼微信沒有推出「已讀」功能,如果推出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告別等待的煎熬?是不是就不用每次給你發完微信都在猜是信號延遲還是消息發到一半被空氣吃掉了?是不是就不用再自問自答為什麼等你回一條消息就這麼難呢?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慶幸微信沒有這個功能的,不然你分明看見對方「已讀」了,卻沒有任何回應,連簡單的敷衍都不願意,你抱著巨大勇氣才說出口的話就這樣石沉大海了無音訊了,你還要用一個怎樣的理由再次給對方發消息呢?
  • 微信終於有已讀功能了!
    她經常給他發大段大段的微信消息,說生活裡的雞毛蒜皮。他永遠回的很慢,回的很漫不經心。她總是下意識的想編最好笑的段子,說耐人尋味的經歷去獲取他稀缺的注意力,但他好像識破了她的小聰明,用悄無聲息來表達拒絕。她握著手機數時間,笨拙的表達喜歡。好像這世界只有他在無視她,她無數次在對話列表將他刪除,假裝沒有發過。
  • 如果微信也新增「已讀 」功能,我們的社交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
    現在社交軟體眾多,但是我們最常用的也就那麼幾個,其中微信就是一個。這麼多年很多用戶都在微信呼喚新增一下「已讀功能」,但是微信一直都沒有增加這個功能,如果將來微信新增了這個功能,對於我們來講是否有好處,是否是真切實用的呢?
  • 為啥國外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國內的微信、QQ卻沒有?
    為啥國外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國內的微信、QQ卻沒有? 眾所周知,在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後,其實一開始火起來的,不是網購,不是行動支付,更不是共享單車、網約車等新事物,而是網絡社交,因為一些社交軟體的出現,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每月高額的話費、簡訊費,並且還能跟家人、朋友視頻聊天,網課也因此興起。
  • 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和離線功能?官方解答
    根據騰訊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的用戶總數已經高達10.4億,幾乎每一個擁有智能機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微信號。我們知道微信在功能開放方面極其克制,比如不支持充值會員,聊天記錄不能雲端備份,沒有開屏廣告等等。
  • 微信新增「已讀」功能,太恐怖了,網友:那我就真的不想聊天了!
    微信以簡潔的設計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喜愛,並漸漸成為國民社交軟體,它主打的就是朋友、家人間的日常交流溝通~不像釘釘一樣主打企業,其中有一個功能讓上司十分喜歡,那就是「消息已讀」;,曾幾何時這個功能在微信上是沒有的,對方是否看到這條消息我們也完全不知道
  • 會有人已讀不回,那社交軟體裡設置了已讀功能,你怎麼看?
    在這一個網際網路社交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社交軟體上裝作不在或者很忙沒時間回信息的樣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但是很多社交軟體有已讀功能,這個功能可以避免聊著聊著對方突然失聯,不知道他究竟看沒看到的情況。
  • 企業微信中怎麼讓對方看不到已讀,企業微信怎樣會顯示已讀?
    我們使用企業微信時,怎麼讓對方看不到我們已讀他們的消息呢?我們又怎樣操作,可以讓企業微信顯示出消息的已讀未讀狀態呢?一起來看看吧~企業微信怎麼取消已讀功能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怎麼關閉已讀功能,讓對方看不到我們已讀他們的消息吧~我們進入企業微信管理後臺,在【我的企業】-【聊天管理】找到消息閱讀狀態開關,我們關閉開關,就將已讀功能關閉了,企業內部員工也就都不會看到對方是否已讀了
  • 騰訊秒刪的問卷調查:微信、QQ推出"已讀"功能,網友反應炸鍋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釘釘的"已讀"功能,卻排斥微信、QQ此項功能?尤其是在今年,因為在家辦公的原因,釘釘就成了熱門軟體,還一度霸佔下載榜首,不少人都說釘釘或將超越微信,成為第一社交軟體。但是錯了,釘釘的定位從來都不是社交,而是企業、辦公,所以釘釘的"已讀"功能就顯得比較有必要性,但是微信,不行。
  • QQ或推出「已讀」功能,網友:你敢出,我就卸載
    圖源:網絡近日,QQ在網絡社交平臺做了個小調查,你希望QQ推出「已讀」功能嗎?近半數網友表示,只要你敢出,我就敢卸載。圖源:網絡那麼,網友不願意展示「已讀」,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QQ或者微信消息,可以有一個思考緩衝的時間,再回復。不同於電話、語音這種需要及時作出回復的溝通方式,QQ或者微信,給了社恐患者一個喘息的機會。可以仔細想想這個消息怎麼回,尤其是想拒絕的時候,直截了當的拒絕,可能會比較生冷,而有了思考的時間,可以用更合理的話術來拒絕。
  • 朋友圈三天可見不可怕,微信有「已讀」才可怕.
    我就在想,一個跟陌生人的聊天已經這麼牽動心弦,那如果微信有「已讀」和「對方離開了」的功能會是什麼樣呢?02之前看過一個調查,很多人投票說最慶幸微信沒有的一個功能就是「已讀功能」。 那些不想回復和忘記回復的消息都蠻慘的,用著有已讀功能聊天軟體的雙方,也蠻慘的。
  • 微信推出已讀功能你會同意嗎?職場人反對的背後,是說不盡的心酸
    微信推出已讀功能你會同意嗎?職場人反對的背後,是說不盡的心酸近日QQ準備推出已讀功能的消息傳得風風火火,導致QQ官方運營人員也站出來說話,表示這只是一個想法,現在還沒有付諸於實踐。通過這個事件,有的人提出了一個想法,既然大家都不同意QQ推出已讀功能,那麼微信推出已讀功能大家同不同意呢?大批次的網友現身說法,他們都表示「我不同意!」。這群人中間,有正在上學的學生,有待業在家的年輕人,更多的卻是在職場摸爬滾打的打工人。他們拒絕微信推出已讀功能的背後,是說不盡的心酸和道不盡的喜怒哀樂。
  • QQ推出「已讀」功能投票,引網友眾議,你希望微信推出這功能嗎?
    例如最近推出的發送源文件功能,大家都知道微信發出去的視頻,就算你選擇原圖後,畫質都會有壓縮,這個功能推出後,你可以以原畫質發送200M以內的視頻了。 這個功能其實在QQ早就有了,微信現在才來實現,作為一款國民聊天軟體來說,確實有點不可思議了。當然,就算這麼多人吐槽,微信依然沒有半點要改的意思,畢竟你暫時也離不開它,工作和生活都要用到它,沒辦法。
  • 除了「深色模式」,微信竟然還更新了「消息已讀」功能?太恐怖了
    除了「深色模式」之外,微信也更新了一些別的功能,鴨鴨這就挑幾個大家可能用得著的功能說一下:群消息「已讀」功能上線這次更新之後,群主在分享小程序內容到群裡時,會多出一個「群待辦」功能。雖然名字叫做「群待辦」,但功能上來說這完全就是個「已讀」功能吧?這功能被老闆知道了還好,要是被家族群的長輩知道了,豈不是天天逼著全家人看養生大講堂,還要籤到的那種……好在安卓用戶現在還沒收到更新,暫時還能躲過一「劫」,偷著樂吧。
  • 騰訊QQ希望推出「已讀」功能,卻被廣大群眾叫停
    騰訊 QQ 調查是否希望推「已讀」功能,網友呼聲是:你出我就卸載QQ。如果QQ 有了這個功能又將成為上級領導監控我們的又一利器。如果QQ有這個功能,你們焦慮不?騰訊 QQ 今天上午表示,你希望 QQ 出已讀功能嗎?
  • QQ要推出「已讀」功能?網友:做點人事行不行?
    「你希望QQ推出已讀功能嗎?」所謂「已讀」功能,就是當用戶收到信息的時候,如果選擇點開具體內容,聊天軟體便會為你打上一個大大的已讀標誌。通過「已讀」功能,用戶可以實時確認對方是否已經看到了自己的信息,同樣用戶也會被對方知道有沒有讀取信息,本質上算是一個雙向社交功能。
  • 微信「對方正在輸入」該不該取消?網友:不如增加一個「已讀」嘍
    微信作為當下聊天軟體中,應用最廣,跨度最大的社交APP,下到小孩,上至老人,都會使用微信。微信基本佔據了即時聊天的半壁江山,微信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微信發展至今,通過不斷完善,有了很多功能和小程序,但是有的功能讓人匪夷所思。
  • QQ將推出已讀功能?網友:敢出我就敢卸載
    不少網友吐槽「已讀」的功能,這讓人多了些尷尬和不自由,而「已讀不回」會讓雙方都感到壓力。有的網友表示自己有拖延回復消息的習慣,有了已讀功能後就不能再裝作沒看到消息了。騰訊QQ對「已讀」功能的投票作出了回應,並且解釋道:討論而已,怎麼大家還當真了......不愧是一隻的小慫鵝。雖然網友們反對QQ推出已讀功能,但希望微博能恢復這個功能,原因是這樣就可以知道愛豆有沒有讀自己發的私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