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到底在青島的下水道裡幹了什麼?

2020-12-23 澎湃新聞

德國人到底在青島的下水道裡幹了什麼?

2020-06-16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撰文〡葉克飛

  

青島老城區的德國建築群

這幾天,有不少地方下起大雨,並出現水浸街的情況,大家又開始討論中國城市的下水道,難免又會提到青島。

關於「德吹」,最經典的段子就是青島下水道傳說,那個「油紙包著的零件」忽悠了太多人,即使闢謠這麼多年,還有不少人相信。

我在青島長大,一向迷戀青島老城。當年德國人依託青島依山傍海的地形,完全按照德國城市格局進行建設,奠定了老青島的基礎,當然,也包括了下水道的基礎。

青島的下水道沒有傳說中那麼神,而且「青島下水道德國建」這個說法肯定是錯的。但德國人早年的排水建設確實有獨到之處,而且前瞻性很強,此後的青島城建其實也基本沿襲了德國式理念,這是事實,不容抹殺。

如今的青島老城區,中心區域的規劃和建設都由德國人完成,也是青島的精華所在。規劃中有許多亮點,並得以保存至今。但德國人佔據青島十餘年,建設區域不大,只佔如今青島老城區的一部分,在如今的青島市區裡佔比更小。而且,德國建設期間的下水道雖也是亮點,但大多數並未保留至今。所以,凡是說「青島沒有水浸街,全靠德國人修的下水道」一說,肯定是錯的。

  

青島老城區航拍圖

德佔期間修建的雨水管道僅有八十公裡左右,當時所使用的水泥等材料都來自德國。隨著百年來的城市發展,原有排水管道大多已經歷多次改造,目前的德國所建下水道僅剩不到三公裡。這區區三公裡,當然不能成為青島不會水浸街的關鍵。

在國內大城市中,青島確實很少有水浸街情況出現,但除了下水道建設之外,地勢和地理環境也非常重要。青島三面臨海,也有河道,有著豐富的排水渠道。中國城市一遇暴雨就被淹,其實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知把水排到哪裡去,但青島恰恰不存在這個問題。更為得天獨厚的是,青島為丘陵地貌,地勢起伏,排水系統沿地勢而建,積水可以更快排向大海,基本無內澇風險。而且,青島(尤其是老城區)綠化極佳,植被豐富,也能夠截留大量雨水。

但不可否認的是,德國人確實引領了青島的下水道建設。一百多年前的德國人,最為先進的理念當屬雨汙分流,也使得青島成為中國第一個實施雨汙分流的城市。即使到了今天,許多中國城市也沒有做到這一點。

雨汙分流緩解了雨水通道的壓力,減少了雨水通道被堵塞的機率。而且,雨汙分流還有著環保和緊急需要的理念,一旦有需要時,雨水可以直接使用。

如今說起中國城市的下水道建設,很多專家都會說當初選錯了路。但這種選擇只能說是歷史必然,在一切緊跟蘇聯老大哥的當年,下水道當然也以蘇聯模式為城市建設標準。然而蘇聯因為雨水少,下水道標準極低,直接造成了中國城市普遍的內澇風險。

青島算是為數不多的例外,它沒有使用蘇聯式下水道,而是偏向歐美主流模式。青島老城區下水道空間之大,上世紀80年代的貪玩青島孩子大多見識過,當年進防空洞和去下水道,可是兩大探險體驗。有人說,青島下水道的寬大通道確實可容汽車通過。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青島建設東部主幹道時,就直接採取了雨汙分流模式,在國內極為超前。

總體來說,青島的下水道體系並非德國造,大部分都是絕對的青島製造,只是由德國人開了一個好頭,過分誇大沒有必要。但能夠避免水浸街的情況出現,還是得感謝德國人百年前就具備的先進理念。

關鍵詞 >> 德國,青島,下水道,水浸街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 是因德國造下水道?
    此外,市政建設必須考慮成本問題,比如,使用800毫米管徑可以保證100%不積水,300毫米管徑可以保證95%降雨不積水,成本卻相差數倍,到底如何選擇?畢竟城市建設用的是納稅人的錢,一定要做到100%不見得就是最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1: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是因為德國人百年前造的排水系統?每當夏季暴雨如注,山東省青島市,總會自然而然火一把。
  • 德國人修的下水道厲害?中國唯一不怕淹的城市是這樣的
    大家都知道,青島是一個不怕暴雨的城市,因此被全國網友稱為「中國唯一一個不怕被淹的城市」。很多人都喜歡用雨果的那句名言「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來藉此形容對青島下水排水系統的稱讚,而由於青島是德國當年殖民的地區,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些都歸功於德國幫助青島修建的下水道。
  • 「青島下水道」德佔時期代理總督所修,非先見之明、實無奈之舉!
    按照「德國下水道粉」的說法,國內很多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等,一旦遇到下大暴雨,市內很容易出現多處積水、內澇的問題;而青島也遭遇過不少次大暴雨,但市內卻很少出現積水,其原因就在於,百年前德國人佔領青島時、在青島修建了一條神奇的下水道。
  • 青島不淹水,真的是因為德國人下水系統建的好嗎?看完後明白了!
    我在青島長大,迷戀青島老建築,也因此成了如假包換的德迷。幾番赴德旅行後,更是對德國推崇備至。從世界範圍來說,德國製造確實靠譜,唯一能與之相提並論的也許唯有日本製造。但網上對德國的推崇,不乏過火之說,最誇張的當屬青島下水道傳說。
  • 歷史闢謠:100多年前,德國修建青島下水道,時至今日島城不澇?
    這則流言的內容是:德國人當年在興建青島城時,不愛蓋大樓、修別墅這些表面文章,而是專心把青島的下水道給修好了。雖然這項工作看起來是出力不討好,但卻給了我們一個永不淹水的青島。百年以後,青島相關方面甚至收到了德國企業發來的郵件,說當年的下水道中藏有用油紙包好的備用零件,現在原有零件使用期限已到,可以用它們更換下水管的接口部件。
  • 「青島不怕水淹全靠德國修的下水道」這種說法不客觀
    青島一直是中國「最不怕洪水泛濫的城市」,因此受到了網民的稱讚,網際網路上甚至有一個說法:「在德國佔領青島的17年中,他們沒有建造別墅,建築物或噴泉廣場,但是他們為修復青島的下水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百年後,青島已成為中國最不怕澇災的城市。」
  • 德國為啥敢保證自己修的下水道讓青島百年不淹?看過程發現玄機
    德國為啥敢保證自己修的下水道讓青島百年不淹?看過程發現玄機說到當今世界上的科技,可以說是在每個國家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是關乎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在根本上保衛著一個國家的安全,但是要說到在這個世界上最為嚴謹認真,科技發達的國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德國。
  • 中國有一最不怕被淹的城市,卻是因為德國當初建的下水道
    中國經濟不斷走強,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之一,各地區也非常重視當地的城市化建設,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當地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建設,城市化建設將得到更方便、更有效地改善,在社會經濟環境下,各地區也在相互追趕發展經濟,這不僅使城市建設處於繁榮狀態,也使當地人民享受到城市的便利和越來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使人們出行更加舒適,今天說的是中國有一最不怕被淹的城市,卻是因為德國當初建的下水道
  • 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因為德國當初造的下水道?就在山東
    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因為德國當初造的下水道?就在山東。在城市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有一項堪稱可作為城市經濟發展是否夠發達,夠完善的一項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就是城市中的下水道過程,別看這樣一個普遍的城市基礎基礎設施,也是檢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已達標的標準。就在我國山東省青島,每當到了雨季,城市常年沒有過多的積水泛濫的現象發生。
  • 劉斯郎:德國的下水道不堵?公知們都是怎麼騙中國人的
    2016年初秋,我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巴伐利亞州邊上的一處德語區小城裡,在由嚴謹認真的德國人設計的城市街道上行走,頗有一種到訪先進社會的欣喜感,更有一種愧不如人的民族羞恥感:瞅瞅人家這沿用百年的城建,再看看青島德國人修建的下水道,我們差人家何止百年。我是從小看著公知雜誌長大的,彼時也會說出些公知一般的話。
  • 德國人在青島建了一座精緻的大樓,遊客購票參觀,被禁止拍攝
    這座城市是膠東半島上的青島。青島曾經是山東省最具實力的城市,但現在仍比山東省會濟南強,尤其是在旅遊業方面。上世紀初,青島曾是德國的殖民地。德國人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建造了許多德國建築,包括德國總督辦公室。這座古建築已成為旅遊景點收費。除了中國遊客,還有許多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遊客。現在,總督府的風景區實際上是一個大庭院。
  • 德國人:青島從來不怕淹全都是因為我們,網友表示:你們想多了
    它就是中國的青島,因為在歷史上,德國曾侵佔過青島地區,而且在侵佔的17年間,為了讓自己生活更舒適,把青島的下水道修了。德國人表示:青島不怕淹,都是因為我們。真實情況是這樣嗎?首先,德國在侵佔青島是確實修了下水道,但是如今青島能做到再大的暴雨都不會淹靠的可不是它們。因為德國人當時建造了80公裡的排水管道。如今只剩下2公裡多還在使用,不青島總管道長度的千分之一。
  • 青島的教堂之一,據說111年前由德國人建造,如今成婚紗拍攝基地
    青島老城區有兩個非常有名的教會,是很多外國遊客打卡的「網紅」景點, 一個是浙江路的天主教會,另一個是江蘇路的基督教會,兩個教會的風格不同但很美,所以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青島的教堂之一,據說111年前由德國人建造,如今成婚紗拍攝基地。
  • 《青島往事》裡的真正青島歷史,沒幾個人知道!
    講述咱們青島歷史的年代大戲《青島往事》正在央視八套熱播, 匯集了青島小哥黃渤、小鮮肉王凱等當紅演員的年代大戲,這部大戲處處都是咱們大青島的影子,青報君帶你捋著劇情,順便補補咱青島的歷史↓↓《青島往事》再現了青島開埠時期那段歷史,故事始自1904年膠濟鐵路開通,止於1937年抗戰爆發。在故事的開篇提到了青島建置以及德國侵佔青島,籤訂《膠澳租界條約》,這是整個故事的大背景。然後,開始正式切入故事……1關鍵詞:俾斯麥街(現江蘇路)
  • 下水道女孩是什麼意思?下水道女孩是什麼梗?
    最近,下水道女孩這個詞在網上很常見,下水道女孩是什麼意思?下水道女孩是什麼梗?下水道女孩是罵人的話嗎?下水道女孩出自哪裡,下面來看看!  下水道女孩是什麼梗  下水道女孩這個梗,其實就是女孩子用來吐槽自己很窮,自嘲買不起太貴的東西。
  • 青島「最美的」古堡式建築之一,由德國人修建,曾做了95年監獄
    青島因其獨特的歷史,舊城保留了許多獨具風情的建築,成為這座城市文化的記錄者,在市南區海岸附近的常州路,有一座外觀像歐式城堡的美麗建築,現在作為博物館向遊客開放。在成為博物館之前是監獄的這個博物館叫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從名字就知道是德國佔領時期的,建於1900年,作為擁有100年以上歷史的監獄和拘留所一直使用到1995年,這座監獄是德國人建造的,從建成到1914年,一直用於收容中國籍以外的囚犯,1914年以後,日本人繼續使用,成為日本守軍的拘禁場,新中國成立後,繼續作為拘留所使用,1995年搬遷,現在是法制教育基地。
  • 往下水道裡扔水寶寶,是一種新型恐怖主義
    能把下水道堵住的,不一定都是幹硬粗大的東西。 一位法國的視頻博主Cyril Schreiner最近就因為在浴缸裡玩水寶寶,成功堵塞了他所住的整個街區的下水道,引起了一次規模不小的恐慌。
  • 法國小哥往浴缸裡倒了一堆吸水珠,整條街的下水道都被堵住了...
    法國小哥往浴缸裡倒了一堆吸水珠,整條街的下水道都被堵住了...浴缸裡還泡著成千上萬個呢……但小哥也沒好意思承認是自己搞出來的亂子,就只好支支吾吾地附和:這還不算完,等小哥出門之後,才真的明白,這些破珠子到底造了多大孽。
  • 海報讀報告:2021年,濟南、青島到底怎麼幹?
    濟南、青島兩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報告的內容,不僅有2020年的整體工作回顧,還有整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成就;不僅有2021年的重點工作部署,還有「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新的一年,濟南、青島到底怎麼幹?讓我們在兩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尋找答案吧。
  • 青島與酒丨青島啤酒博物館「穿越」百年
    半島記者 張文豔登州路56號,青島啤酒博物館裡,展示著青島啤酒的百年曆程。青島啤酒廠為什麼會在登州路上建設呢?青島啤酒博物館副館長姜衛女士說,原因有三個,一個是早在1901年時,德國人就把這個區域規劃為工業區。另外,生產的啤酒要銷售出去,靠近膠濟鐵路與港口碼頭運輸比較方便。第三,啤酒廠的左前方有一德國人毛奇兵營,他們建啤酒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供應駐青的德軍與僑民飲用。1914年,日德戰爭爆發,日本侵佔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