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承武先生1971年出生於香港,祖籍是新會雙水嘉寮村。他是「利希慎家族」成員,利希慎的曾孫、利銘澤的孫子、利孝和的侄孫。利承武先生任職廣域建業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江門朗天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仁濟醫院第四十八屆董事局總理、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新會雙水同鄉會會長。江蘇省政協委員、江門僑界青年聯合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第四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十大傑出青年」、江門市新會區政協委員、新會華僑中學校董會副董事長。作為新生代,他從小就深受家族成員的愛國愛鄉的行為所影響,更樂於積極投身家鄉的公益事業建設。
利希慎家族,始興於20世紀20年代,是港英政府時代的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利希慎生於美國夏威夷,年青時在美國受教育。父親利良奕是最早從中國到美國淘金者之一。據資料記載,一八九六年,利良奕與弟弟及兩名兒子,帶著多年金山工作的積蓄返鄉。當時家人居開平鄉間,生活困苦,見遴近新會銀洲湖四周受湖水泛濫,土地肥沃,守農耕均宜,便舉家遷移至新會雙水鎮嘉寮。由此時開始,新會成為利氏宗祠所在。利希慎17歲時方隨父回香港入讀皇仁書院。曾留校任教亦曾任翻譯等職。後來其父經營生意致富,利希慎繼承其業之餘亦投資房地產,財產迅速增長。1924年1月17日,蘇格蘭DumtriesShire, Comlongon Castle的鄉紳John William Buchanan Jardine將銅鑼灣土地以$3.850,960.35價格售予利希慎置業有限公司。這是利希慎事業高峰之一,它不只為家族購置產業、商業樓宇及由怡和大班手下買進貨倉更代表著香港華人在逆境中所達到的成就。1923年利希慎向怡和洋行以380萬買得銅鑼灣西部一帶土地發展成為後來的利園(即今日香港中環的利園山道、利舞臺、波斯富街、恩平道一帶),此後利希慎更涉足金融、貿易等多方面投資。利希慎對香港年輕人極為關心,因而致力促成政府捐出嘉路連山地興建體育場,還被推選為首屆南華體育會會長。專為教育香港女學生而設立的保羅女校,於1925年6月6日由港督Reginald Edward Srubbs破土奠基。除由香港政府捐贈5萬元之外,利希慎捐贈3萬元為最多,所以學校將禮堂命名為利希慎堂。
利承武先生(左二)在利氏宗祠重溫陳列的宗族歷史照片。
利銘澤是利希慎的長子,是利承武的爺爺。利銘澤1923年赴牛津大學研讀土木工程。他在英國留學時就積極參加愛國救亡運動。1925年6月23日,廣州十萬群眾舉行遊行示威,聲援省港大罷工。當隊伍經過沙基路時,英、法軍隊從沙面突然一輪射擊,當場打死50餘人,打傷170多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沙基慘案」。消息傳到英國以後,擔任歐洲中國留學生學生會總會長的利銘澤,立即組織和發動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利銘澤曾赴海南島,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海南大隊隊長,參加抗日工作。日本佔領香港後,利銘澤伉儷返回內地,參加抗日,做了許多工作,直到日本投降以後,始返香港。祖國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復出。1977年利銘澤伉儷到北京時受到鄧小平接見。隨後,為了支持祖國的改革開放,利銘澤帶頭籌措在廣州興建花園酒店。可惜,他在1983年過早地仙逝。他的夫人利黃瑤壁繼承先夫遺志,對祖國和家鄉都十分關心,除對廣州花園酒店繼續支持外,她還捐巨資支持江門五邑大學。
利承武在利家長輩的默移墨化的良好家風影響下,心田裡早就埋下了愛國愛鄉的種子。他回憶說,第一次跟著伯父回到那個夢裡縈繞日夜思念著的家鄉。記得那時候家鄉發展得並不是特別好,走進村子裡,還是坑坑窪窪的泥路。我們同行的一行人,坐在村口的大樹下,與村民閒話家常。家鄉的村民十分熱情淳樸,遞給我們自家種的甜橙,那是我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美好回憶。手裡拿著那個長得並不好看的橙子,但是吃起來卻是那麼的酸甜可口,那是我第一次吃上家鄉的橙子,讓我漸漸愛上這個淳樸而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往農田放眼望去,綠油油的一片,微風吹拂著,仿佛也吹動我那顆熾熱的愛鄉之心。
前幾年,利承武先生曾在江門市外事僑務局負責人的陪同下,到江門高新區和江海區展開實地考察。據了解,利承武先生上次到訪聽取了江門招商投資推介後,對江門高新區正在發展的項目感興趣,專程到項目現場實地考察。他表示,希望發揮在港的人脈、專業等資源優勢,通過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平臺,促進江港項目合作。
利承武先生參加家鄉活動時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
這次的回鄉之旅,再次勾起他心中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交流中他得知江門是國家級半導體照明的研發生產基地,產業基礎良好並且受到江門市政府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具備研發、檢測、交易、信息發布及人才培養的優勢平臺。綜合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條件,這讓他萌生把朗天照明有限公司設立在家鄉的想法。在與團隊取得一致認同後,毅然決定回到家鄉江門高新區開辦了「朗天照明」企業,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可以更好地親近家鄉、熟悉家鄉。秉著「嚴謹、高效、誠信、創新」的原則和以「科技創新」為主要的經營理念,公司團隊一心想著為人們造出最適合的燈,為人類社會健康文明製造出滿意的照明產品,使更多的人受惠。
在2013年的第一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朗天照明有限公司更是獲得2013CIT E創新產品與應用創新獎,成為江門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這讓利承武先生感到既興奮又開心,這次的獲獎能讓更多的國人與僑胞認識了解美麗家鄉江門,提高江門的知名度,倍感欣慰。2014年12月5日,第四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在香港隆重舉行,他的公司在會上提供LED燈作為參展產品,在再三考慮下,特意選取獨具中國元素的青花瓷檯燈,希望藉此機會向僑胞展現中國傳統元素的獨特魅力,把中國美推向世界的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國人的智慧結晶,感受到濃濃的中國人情味。
利承武先生表示,我的長輩們十分支持和關注家鄉的教育和醫療等公益事業的建設發展,致力於將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從小我在這樣的思想環境薰陶下,萌生自己內心那份熾熱的愛國之心。同時我覺得家庭的傳承是一半,另外一半是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也需要自己對家國有一種心意情懷。我也希望自己做的事,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可以感染身邊的人,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其中,關心家鄉和自己的國家,也十分希望自己能成為中華美德的傳播者。
利承武先生(後排左五)在雁湖幼兒園與孩子們親切合影。
2012年,經榮譽市民黃球先生和莫耀強先生共同引薦,利承武先生加入新會華僑中學董事會,為家鄉的慈善公益事業出力,支持新會區各項建設。新會華僑中學已有57年歷史,從校區建設到教育教學,一直得到新老華僑、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其中也包括了利承武的長輩們的慷慨捐贈付出,凝聚著歷屆校董會的心血,已發展成為國內著名僑校。利承武先生非常喜歡新會華僑中學的文化氛圍,作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它凝聚著海內外鄉親的力量,薪火相傳。得知新會華僑中學遊泳池需要重修的消息,他捐資50萬元,支持新會華僑中學遊泳池的建設,為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利承武先生參加雙水鎮教育促進會成立大會並當選為會長。
2013年7月3日,受到雙水衛生院的邀請,利承武先生再次回到家鄉雙水鎮,考察雙水衛生院康復綜合大樓建設,為新大樓的籌建出謀劃策。雙水衛生院始建於1952年,在譚兆家族、利氏家族及港澳鄉親的支持下,經歷了多次改造和擴建,但隨著社會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現有的醫療設施設備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在聽說雙水鎮決定建新的大樓需要籌集資金時,利承武先生當即慷慨解囊捐資200萬元給雙水醫院建新大樓,還在朗天照明公司裡捐助價值100萬LED燈具等設備,為推動新大樓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次日,利承武先生還去了會城龍山路新會人民醫院參觀了院史展覽,並了解醫院發展和建設。新會人民醫院,是在其爺爺利銘澤及榮譽市民黃球等人的倡議下,發動華僑、港澳鄉親捐資而籌建起來的。看見老一輩捐建的家鄉醫院在不斷發展壯大,感到欣慰與鼓舞。看著爺爺捐資建立的住院部良奕堂,他不由自主地浮現爺爺的音容笑貌,想起爺爺指著家鄉舊照片時對他的敦敦教誨。這裡包含著爺爺對家鄉醫療建設的熱切關心與支持和老一輩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得知新會人民醫院正全力創建「三甲」醫院,3萬平方米綜合大樓等擴建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他再也無法按捺住內心的喜悅與激動。他覺得醫院的擴大發展能與地方經濟建設、百姓醫療需求同步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希望以後會有更多人支持家鄉醫院建設,惠及每一位同胞。
利承武先生(右) 接受新會僑刊雜誌社社長徐錫琨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