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蚊子王國」——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木吉邊防連官兵戍邊記事

2021-01-07 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31日電 題:駐守「蚊子王國」——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木吉邊防連官兵戍邊記事

劉小紅、張慶良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木吉邊防連,駐守在素有「中國西極第一鄉」之稱的阿克陶縣木吉鄉。從團部出發,汽車顛簸行駛200多公裡後,傍晚時分,記者來到連隊。

一下車,耳邊就傳來一片嗡嗡聲,記者已經被數不清的蚊子「包圍」,不到一分鐘,就被多隻蚊子叮咬。

正在連隊蹲點的營長羅文正連忙把記者拉進房間。「木吉邊防連最大的特點是蚊子肆虐,有『蚊子王國』之稱。」羅文正說。

吃過晚飯,記者和官兵們圍坐一起,採訪他們的戍邊故事。

「這裡的蚊子有『三不』:數不清、趕不跑、滅不盡。」木吉邊防連指導員李建陽說,「連隊周圍是數平方公裡的沼澤溼地,因此蚊子肆虐。」

「只要走出樓門,就有一群蚊子撲過來。」四級軍士長趙加強說。這話不假,記者發現這個連隊執勤哨兵「與眾不同」:全身裹得嚴嚴實實,頭上還戴了防蚊面罩。

即便是這樣,官兵們每天戶外訓練,都有密密麻麻的蚊子「陪伴」。訓練結束,渾身都是蚊子叮咬的腫包,奇癢難忍。

「不只是人,軍犬也難以倖免。被蚊子叮咬難受,軍犬常常急得在地上刨坑打滾。」官兵們說。

連隊防蚊有「三寶」:防蚊服、驅蚊燈、清涼油。

木吉的蚊子個頭大,「穿透力」也強,官兵們穿著防蚊服,從頭到腳「全副武裝」。營房裡都裝有驅蚊燈,放置粘蚊貼,房間裡清涼油味是整個夏天的陪伴。可即便如此,被蚊子叮咬也在所難免。

一次潛伏訓練,下士馬亮在草地上一趴就是幾個小時,中途大風颳跑了他的防蚊面罩,雖然蚊子叮咬,但是馬亮仍然堅持按規定時間完成訓練。「被蚊子叮咬的滋味雖然難受,但這也是一種考驗。」馬亮說。

在「蚊子王國」戍邊,官兵們有「苦」也有「樂」。

「邊防的苦不能逃避,我們學會了在苦中尋找樂趣。」李建陽說。巡邏歸程,官兵們在雪山上滑雪。冬天,結冰的湖面上,官兵們用籃球打「保齡球」。業餘時間,官兵們和牧民彈唱舞蹈,演繹軍民「一家親」的魚水情。

「團裡給連隊配備了桌球、桌球,建了標準籃球場。還有棋牌室,西洋棋、中國象棋、軍棋、跳棋、撲克牌一應俱全,連隊娛樂活動很豐富。」官兵們說。

連隊營房一樓大廳有一面「心願牆」。官兵們把自己的心願寫在卡片上,貼在牆上。

「好想看看家鄉的大海。」來自廣州的下士劉永彬,入伍快3年沒回過家。從小在海邊長大,來到只能看到雪山戈壁的帕米爾高原,想家的他寫了這樣的心願卡。班長王凱看到後,和幾個戰友利用休息時間,在溫室大棚的牆上畫了一幅「海景圖」。

戍邊歲月裡,邊防官兵們還有別樣的樂趣。

「初來連隊,我就懵了。」來自洞庭湖畔的上等兵胡強說,「當時,駐地只有1棵樹!」正因為自然條件艱苦,樹難種活,官兵們把種活樹當作最大的樂趣。

不斷失敗中,連隊官兵總結出樹種不活的原因。地下水位太高——樹容易爛根,土地鹽鹼化嚴重——樹不長個,氣溫寒冷且晝夜溫差大——種活的樹易「夭折」。

他們摸索出解決辦法。在一年中最暖和的時候種易成活的柳樹,樹坑裡深埋60多釐米厚的羊糞、砂土,樹根部堆土高出地面40多釐米,冬天給樹幹裹上毯子……通過種植、補種,現在,連隊營區已有90多棵柳樹成活。

「隨著各級對邊遠艱苦地區部隊的關心關懷,官兵守防條件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條件好了,官兵紮根高原、衛國戍邊的熱情更高了。」團政委沈新明說。(完)

相關焦點

  • 木吉邊防連變遷記
    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分社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1日電(劉小紅、張慶良)新疆阿克陶縣木吉鄉在祖國版圖最西邊的尖角上,平均海拔4000多米,有「新疆邊境第一鄉」「中國西極第一鄉」之稱。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木吉邊防連官兵,在這裡戍守著數百公裡邊境線。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連隊的守防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
  • 可攜式制氧機、床頭供氧、解決吃菜難,新疆邊防一線生活條件顯著...
    新疆邊防部隊大多駐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這裡高寒缺氧、終年大風,自然環境十分惡劣。近年來,新疆軍區切實關心關愛邊防一線,不斷改善官兵訓練生活條件,全方位升級邊防哨所,邊關面貌煥然一新。海拔5418米的河尾灘邊防連,是世界上最高的駐兵點。每次巡邏前,連長孫治國除了要檢查裝具,還要為大家準備可攜式制氧機。「這款新型可攜式制氧機,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充一次電,能夠持續供氧5到6小時。」
  • 守衛祖國邊防線的戰士 巡邏在「蚊蟲王國」的北灣官兵
    北灣邊防連,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植被茂盛的叢林地帶,那裡看似風景如畫,實則條件艱苦。據防疫部門檢測,蚊蟲高峰期,每立方米空間蚊蟲多達5200多隻,所以也被人們稱作「蚊蟲王國」。北灣邊防連駐地地勢平坦,兩岸遍布的沼澤和雜草成為了蚊蟲繁衍的天然「溫床」。
  • 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西藏軍區大力建設"信息化邊防"
    西藏軍區某團大力建設「信息化邊防」提升管邊控邊能力——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王美玉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初冬,記者跟隨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四連巡邏分隊執行例行巡邏任務。「按計劃前出觀察執勤!」抵達巡邏點位後,四連連長柴威下達命令。上士黃雨從背包裡取出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對目標地域進行觀察。霧起山谷,遮天蔽日,黃雨將望遠鏡調至紅外模式,藏在濃霧中的觀察目標頓時一覽無遺。
  • 西藏軍區某團:新科技讓邊防官兵「耳聰目明」
    初冬,記者跟隨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四連巡邏分隊執行例行巡邏任務。「按計劃前出觀察執勤!」抵達巡邏點位後,四連連長柴威下達命令。上士黃雨從背包裡取出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對目標地域進行觀察。霧起山谷,遮天蔽日,黃雨將望遠鏡調至紅外模式,藏在濃霧中的觀察目標頓時一覽無遺。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戍邊東極報春暉
    ——習近平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戍邊東極報春暉■解放軍報記者 滕曉東 錢曉虎 張磊峰霜降時分,越過黑土地、穿過白樺林,我們來到駐守在島上的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一座巍峨的哨樓,矗立在連隊一角。陽光下,哨樓上,「東極哨所」四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
  •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作為連隊被裝保管員,他負責將戰友們的試穿感受統一匯總,讓被裝研發部門的設計方案更好對接官兵需求。李超偉和王剛所在的南疆軍區某邊防團,常年駐守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環境,官兵們執行巡邏任務經常在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深秋時節,內地一派秋色,雪域高原已寒風漫捲。執行戰備巡邏、作戰訓練任務,惡劣自然環境是最大的「攔路虎」。
  • 新疆喀什軍分區官兵接力為牧區兒童開設補習班
    3月20日,都爾達娜所在高中尚未開學,駐守在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喀什軍分區某邊防團大學生士兵王統忠正通過微信視頻給都爾達娜補習功課。該團駐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官兵常年擔負著1000多公裡長的邊境線守防任務。戍邊的日子裡,軍民結下了深厚情誼。
  • 邊防|有一種情懷,叫子承父業守邊關
    在新疆軍區庫則溫邊防連這個季節性執勤點,鍾強是今年首批進駐的一名普通戰士。但對這兒的異常氣候,入伍才一年多的他表現得比其他官兵更敏感,考慮得也更多更細些,以至於戰友們說他「天生是戍邊的料」。  「邊關,就是我的家!」鍾強用頗為自豪口吻告訴我們,他執勤巡邏的地方,曾是父親戍守過的地方,也是他出生的地方。
  • 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戍邊東極報春暉
    霜降時分,越過黑土地、穿過白樺林,我們來到駐守在島上的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連。一座巍峨的哨樓,矗立在連隊一角。陽光下,哨樓上,「東極哨所」四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2016年5月24日,習主席來到駐守在黑瞎子島上的該連,看望連隊官兵。在東極哨所30米高的哨樓上,習主席察看執勤設施,詢問執勤情況,在觀察情況綜合登記本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同兩名哨兵合影。四級軍士長張立亮,就是其中的一名哨兵。
  • 邊防官兵頂著12級大風上哨,看著都瑟瑟發抖……
    邊防官兵頂著12級大風上哨,看著都瑟瑟發抖…… 2020-04-14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絕不把主權守丟」的錚錚誓言…… 1 在「生命禁區的禁區」巡邏 新兵突發性暈厥甦醒後繼續前行 前段時間的一個早上,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
  • 新疆7條軍犬被蚊子咬死!它們是狗,卻活成了英雄的模樣!
    最可愛的他們,在邊防…… 1 5年7個月的戍邊守防、參與巡邏600多次,榮立三等功1次,獲嘉獎7次…… 這是一隻名叫拉克的軍犬的一生。
  • 原標題:記新疆公安邊防總隊木吉邊防派出所警官陳棟林
    原標題:記新疆公安邊防總隊木吉邊防派出所警官陳棟林陳棟林,男,漢族,1979年10月出生,2002年6月入警,2004年7月入黨,武警少校警銜,現為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克州邊防支隊木吉邊防派出所民警,兼任克州阿克陶縣木吉鄉布拉克村黨支部副書記。
  • 高原衛士——記西藏軍區某邊防團「裡孜戍邊模範連」
    西藏軍區「裡孜戍邊模範連」官兵巡邏路上通過危險路段。王乾/攝喜馬拉雅山脈北麓、雅魯藏布江源頭的馬泉河畔,駐守著西藏軍區最西端的連隊「裡孜戍邊模範連」。這裡距離拉薩884公裡,駐地全年7級以上的大風颳不停,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50%,連隊官兵以青春和熱血忠誠守護著邊防線上的21個界樁和39個山口通道。
  • 革新熱食保障技術 熱食供應讓高原官兵暖胃更暖心
    寒冬時節,新疆喀什軍分區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官兵在巡邏途中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姬文志 攝  「凜冽寒風中,熱騰騰的揪片子,就著泡餅和滷肉,湯湯水水,吃得真爽快!」12月中旬,新疆軍區某邊防連中士盛波和戰友們在高原巡邏途中吃上熱食午飯,幸福感油然而生。針對高原邊防一線部隊熱食供應難題,軍委有關部門指導一線部隊採取補充單兵自熱食品、配備高原保溫器材、革新熱食保障技術等多種方式,保障高原官兵熱食持續供應。
  • 馬原:對話西藏邊防戰士 感受駐守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
    採訪阿里某邊防連戰士。2011年西藏邊防行活動,我作為中國日報派往林芝、阿里方向的記者,於6月21日-7月1日全程參與整個活動的採訪報導。此次採訪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為契機,重點報導西藏邊防哨所的巨變、西藏軍民共建的成果以及西藏邊防戰士孤獨守護邊防、忠誠戍邊,薪火相傳的感人故事。「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去過西藏的人都這樣概括西藏。西藏可以說是離陽光最近的地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這裡的邊防戰士常年堅守在只有千年化石而無人類炊煙的雪域,與孤獨為伍,與寂寞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