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有關的電影,都不如她的人精彩!

2020-11-18 手機鳳凰網

作者:Ear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

9月30日是張愛玲一百歲誕辰。今年也是她離世二十五年。也是在二十五年前的9月30日,她的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張愛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地位,我想完全不用贅述。

但如果我要說她與中國電影史的發展,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我想不少人心裡多少有點疑慮。

今天我們將近萬字長文梳理張愛玲與中國電影的關係,希望給大家帶來一個全方位的視角的參考。

張愛玲與中國電影,有三層關係。

第一層,她是一個電影劇作家。

在1949年之前,她就已經是很好的一位電影編劇,寫了兩部桑弧導演的作品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

桑弧導演《不了情》1947年

有傳言,《哀樂中年》和《假鳳虛凰》兩個劇本,也有張愛玲的手筆,這個有待考證,後文中會詳細考究一番。

在1949年之後,張愛玲給香港的電懋公司又寫了好幾部電影,並且很賣座,這是張愛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收入。

同時還有幾個沒有拍出來的劇本,像是被邵氏搶拍了的《紅樓夢》。

如果有一個「紅學家」張愛玲編劇出來的《紅樓夢》,想必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樣本。

桑弧導演《太太萬歲》1947年

第二層,她是一個小說作家。

也就意味著她是一個IP,從80年代開始,已經有不少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作品。

直到最近還有新版本的《半生緣》,《第一爐香》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金鎖記》也聽聞有拍攝計劃。

許鞍華導演《第一爐香》2020年

第三層,她是一個等待著被拍成電影的傳奇。

雖然還並沒有出現完完全全以張愛玲生平為題材的電影,但是三毛寫的《滾滾紅塵》,很明確就是取材於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這是三毛作為一個女作家,對另一個女作家的「傾城之戀」的想像。

電視劇方面有王惠玲編劇的《上海往事》(又名《她從海上來》),完完整整的講了一遍張愛玲的一生。

後來李安導演《色,戒》,也是由王惠玲編劇。不過當時撰寫這個電視劇時,還沒有《小團圓》作為參考。

李安導演《色戒》2007年

張愛玲開啟她的電影之路,多多少少和胡蘭成、左翼文學之間有一些關係。

她開始在小說界活躍,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在這個期間,她因為給《萬象》雜誌供稿,結識了左翼文人柯靈。

抗日戰爭期間整個中國電影產業幾乎陷入了停頓,話劇界反而興盛了一點。

1944年的時候,張愛玲把小說《傾城之戀》改編成話劇上演,反響非常好,柯靈也為這齣劇的成功上演獻上了一點功勞。

但如今這個劇本也已遺失,我們無法得知張愛玲如何改編自己的小說。

不過根據夏志清所說,張愛玲和柯靈的關係並不好。戰時胡蘭成幫助過柯靈躲避追殺,但在抗戰後,柯靈帶頭在文學界潑張愛玲髒水。

後來張愛玲自傳性質小說《小團圓》裡,似乎對柯靈評價也不算太友好。但是也有資料顯示,是柯靈把張愛玲介紹給桑弧,從而進入到電影業。

所以這裡對柯靈和張愛玲的關係,還是存疑。

抗日戰爭結束後,正是上海電影復甦的大好時節,中國電影史中大量的經典作品,誕生於這個1945年——1949年這個階段,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城之春》等等。

約1947年夏,張愛玲於愛林登公寓陽臺

張愛玲作為一個上海人,本身生活在中國的電影之都,又是一個新時代的摩登女性,自然是一個電影迷。

她喜歡看電影,也追星,國內國外的都有。在1942年前後,她還寫過不少影評,她甚至還說過自己最渴望的職業之一就是影評人。

她開始寫劇本,成為一個電影人,還是和胡蘭成多少有點間接關係。

1946年,柯靈介紹桑弧、龔之方和張愛玲認識,希望她給文華公司寫劇本。促成這段緣分的原因,大概也是戰後上海電影業恢復,需要大量的電影作品,電影作品的基礎就是需要電影編劇。

張愛玲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也沒有受過相關的訓練,但是因為和胡蘭成有過婚姻關係,她的名聲在文學界變得不那麼好。出於非常實際的現實考慮,張愛玲還是接受了這個邀請。

熟悉中國電影史,或者熟悉桑弧、張愛玲的人都知道,他們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是《不了情》,由陳燕燕和劉瓊主演,也是會搶掉阮玲玉半壁江山的陳燕燕產後復出的電影。

因為產後身型沒有恢復,全片陳燕燕都穿著黑色衣服。

在寫《不了情》前10個月,張愛玲去溫州探望了逃難的胡蘭成。這段故事,如果大家看過三毛的《滾滾紅塵》,應該也都有印象。

《滾滾紅塵》1990

林青霞飾演的韶華,找到了躲在鄉下的秦漢飾演的章能才,但他身邊又有了一個在地結識的女子,照料他的起居飲食。

1946年年末,張愛玲開始寫《不了情》,僅用了15天就完成了劇本。電影在1947年2月開拍,不足一個月拍攝完成。

後來很多人說這個劇本傾注了很多張愛玲對胡蘭成的不甘,首先片名就叫「不了情」,再來片中女主角虞家茵和男主角夏宗豫相差十歲,而張愛玲和胡蘭成相差十五歲,再往後,張愛玲還把這個劇本改寫成了小說《多少恨》,在1947年5月發表。又是「不了情」,又是「多少恨」,聽著就夠哀怨了。

《不了情》這個故事,很明顯可以看出張愛玲既東方,又西方的一面。

東方的一面在於感情的隱忍,她很好的把握了一對男女「發乎情,止乎禮」的曖昧情愫,難成眷屬的原因也十分古典,傳統道德觀念的桎梏牢籠。

西方的一面,很多人會把《不了情》和《簡·愛》對比起來,兩者都是女家庭教師和男主人的愛情故事。

奧遜·威爾斯 / 瓊·芳登 版《簡·愛》1943年

不過我個人覺得《不了情》中還有些許好萊塢情節劇的影子,夏宗豫的原配太太這個角色,就很像是《蝴蝶夢》裡的幽靈夫人,尤其身邊還有一個煽風點火的女僕。

《不了情》會成為張胡之戀的一個註腳,並不是張愛玲全權把逝去的情感寄托在了寫作裡,而是寫作的時機恰巧卡在了這段感情的末尾。

大眾總希望為傳奇中的愛戀更添一些纏綿的意味,所以拼命在《不了情》裡找著細枝末節來論證。但最多,不過一點點愛情燒過燃盡的碎屑。有趣的是,《不了情》也不單單可以作為張、胡戀的尾聲,又成了張愛玲和桑弧一段「不了情」的開始。

當時桑弧30歲,張愛玲26歲,大家都正是人生好時節。張愛玲和桑弧的愛情究竟到了哪一步?他們如何評價這段感情?這又是一個謎題了。

兩人合作時,小報天天寫他們如何陷入愛河,如何乾柴烈火。不過民國小報,本來就在亂寫明星緋聞這點上比今日還有過之無不及。對於這段戀情是否存在過,能找到的一點證據,還是在她的自傳小說《小團圓》裡,張愛玲寫了一個叫燕山的導演。

另外一個,就是張愛玲的筆名梁京,據說是桑弧取的。她用這個筆名於1950年到1951年期間,在上海一家報紙上連載了《十八春》,也就是日後的《半生緣》。桑弧和張愛玲當然沒有「十八春」那麼久遠的糾葛,就算是和胡蘭成,也不過兩三年的事情。

在《不了情》後,張愛玲又寫了《太太萬歲》。

張愛玲《太太萬歲》手稿

這部電影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看,都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太太萬歲》裡很明顯也是有張愛玲的觀影、觀劇經歷所在,是一個很典型的糅合了歐洲室內喜劇和好萊塢情節劇風格的作品。

情節點的密集度極高,藉由一個家庭內部人物關係,勾勒出一個說謊世界的本質。

雖然《太太萬歲》的結局算是銀幕上的圓滿,但是這種圓滿裡透露著一點消極。

女主角回到了原本的家庭裡,也就意味著,她要繼續終身過著這種「說謊世界」式的生活。這種對於家庭、婚姻的不信任感,在張愛玲電懋創作時期,更為明顯。

從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裡,也是看不出他們的婚姻生活到底是如何,會讓她對於家庭、婚姻始終帶有悲觀的視角。當然,本身張愛玲母親黃逸梵和她父親的婚姻,也就已經不夠圓滿。

《太太萬歲》上映後雖然獲得了觀眾的喜愛,但也引發了左翼陣營的瘋狂攻擊。一切還是因為她曾經是胡蘭成的太太,對於這部電影的攻擊基本脫離了電影本體,而是在大眾想像的「漢奸前妻」張愛玲這個人身上做文章。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了另外兩部電影疑似張愛玲執筆作品的未署名謎案。

一部是1947年的票房冠軍《假鳳虛凰》,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史的一個傳奇,僅存一個孤本拷貝,在法國的中國電影研究中心,是張善琨的太太童月娟捐贈給紀可梅女士,現在已經捐贈給了資料館,想看到它沒有那麼難了。

桑弧導演《假鳳虛凰》1947年

張愛玲到底有沒有編劇《假鳳虛凰》?

我們可以從時間、空間、編劇、主演和張愛玲個人風格,幾方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假鳳虛凰》是文華公司1947年拍攝的電影,在時空來說,張愛玲正好也在和文華公司合作中。

編劇署名的桑弧,在這段時間,也是和張愛玲交往比較密切。

《假鳳虛凰》的前身叫《鴛鴦蝴蝶》,本也是給陳燕燕打造的,但陳燕燕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喜劇。

而且桑弧和張愛玲之所以有《不了情》的緣分,也是因為桑弧先想拍《假鳳虛凰》被陳燕燕拒絕,老闆陸潔便建議他去邀請張愛玲寫一個悲劇的本子,讓陳燕燕來演。在完成《不了情》後,桑弧還是想把《假鳳虛凰》拍出來,會不會也正好尋求一些張愛玲的意見呢?

桑弧把這個劇本給了黃佐臨,黃佐臨是中國話劇史上頂梁柱式的人物,也有大量的電影作品,他的女兒黃蜀芹是知名第四代導演,黃蜀芹的兒子鄭大聖,也是一個優秀的電影導演。

石揮和李麗華作為男女主角,經常需要和導演、編劇開會。石揮實在離開的太早了,他關於《假鳳虛凰》的資料並不是太多,另一個女主角李麗華活了很久,她比張愛玲小4歲,但多活了22年。

在張愛玲去世後,李麗華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假鳳虛凰》開拍前,她和桑弧、黃佐臨還有張愛玲開過很多次劇本會。算是側面證明這個劇本裡也有張愛玲的手筆,但是這個說法也有待考證。

李麗華與克拉克蓋博

其一是這個採訪我目前沒有找到具體書面記載,是聽人口述。採訪中李麗華說在文華公司時期經常見到張愛玲,這一點就很讓人存疑。

眾所周知,張愛玲是一個孤僻的人,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胡蘭成看了張愛玲的小說,覺得特別好,要去登門拜訪,都沒有敲開門,就留了一張字條。所以李麗華這個常見,就不太真實。

另外,在《張愛玲私語錄》一書中,鄺文美明確寫道,李麗華和張愛玲第一次相見是在香港,宋淇和她牽的線。李麗華當時籌辦自己的電影公司,需要知名作家做編劇,所以希望鄺文美介紹她們認識。從李麗華和張愛玲在這一面前後的反應,可以猜測她們在上海應該沒有見過。

宋淇和鄺文美說李麗華見張愛玲前有點緊張,連平日喜歡夾雜的髒話都收斂了。而張愛玲見過李麗華後形容,「以前只是圖畫中的美人,還沒有這麼有意思」。從雙方的反應來看,就不像是舊相識。

後來,李麗華和張愛玲在美國又見過一次,目前能找到當事人書面記載的總共就這兩面。

但《假鳳虛凰》裡,的確有張愛玲的痕跡。

《假鳳虛凰》的故事,是一個男女主角假裝有錢人徵婚,反倒終成眷屬的故事,屬於一個較為典型的錯摸結構喜劇。也就是A發出一個訊息,B領錯了情,但A沒有解釋,大家就不斷將錯就錯下去。

在張愛玲的電懋時期,有大量的類似劇本結構作品。但是桑弧前後的編劇創作裡,其實並沒有類似的作品。所以,張愛玲很有可能在桑弧已有的劇本上提供了一些修改意見,包括整體框架、情節點,但沒有實際參與創作。

桑弧1948年拍攝的《哀樂中年》,又是一個中國電影史中的謎題,坊間一直有傳聞《哀樂中年》是張愛玲執筆的劇本。有不少學者認為這個劇本就是完全由張愛玲寫的,包括曾經向宋淇詢問過,宋淇回答這個故事是桑弧構思,張愛玲執筆。

桑弧導演《哀樂中年》1948年

另一種說法是張愛玲有參與編劇,但內容很少,這個是張愛玲自己在1990年做出的回覆。儘管本尊回復應該更為可信,但有學者推測這是因為礙於桑弧的原因,張愛玲不好直接承認。

在臨近1949年的時候,兩人曾有過拍攝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計劃,選了張瑞芳出演七巧,但最終未能實現。1950年桑弧拍攝《太平春》,張愛玲還寫影評盛讚了這部電影。但1950年的創作環境,已經和1947年天差地別了。

從《太太萬歲》後,到《十八春》的連載,甚至可以說到張愛玲避居香港,也就是1948年到1952年這段時間,是張愛玲人生裡的一段空白,我們無從得知這四年時光,她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也是中國天翻地覆的幾年,她作為一個旁觀者,站在一邊,看著這些變化,也為她日後的創作埋下了伏筆。

張愛玲以重返香港念大學為由,離開了大陸,自此再也沒有歸來。她返學了2個月就輟學,跑去日本找自己的閨蜜炎櫻。可見,張愛玲並沒有多真心要完成學業。

再度回到香港後,她需要一份工作,這個時候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新聞處拿到了《老人與海》的版權,登報找人翻譯。張愛玲去應聘,她的英文很好,本身又是知名作家,當然很順利就聘上了。她為這個機構翻譯了不少書,也和翻譯部門的負責人宋淇成了朋友。

宋淇後來成為電懋的內容部主任,也就給張愛玲的電懋時期造就了機會。1956年張愛玲去往美國後,開始跟電懋合作電影,從1957年到1964年,一共寫下了10部劇本。其中《紅樓夢》和《魂歸離恨天》兩部沒有拍攝,《紅樓夢》上文也有提到,張愛玲寫到眼睛生病,但未拍攝,連劇本都遺失了。

《魂歸離恨天》1957年

《人財兩得》、《桃花運》、《一曲難忘》三部拷貝遺失,現存劇本。能看到的僅僅剩下一半:《情場如戰場》、《六月新娘》、《南北一家親》、《南北喜相逢》、《小兒女》。

不過她這個時期的編劇作品儘管密集,遠遠不如《不了情》、《太太萬歲》這樣盛名,我想就算是張愛玲的書迷,都可能鮮少看過幾部。這當中的原因,並非是這些作品本身不夠好,而是一些電影史的原因。

一個是五六十年代處於兩岸三地較為封閉的時代,香港電影中僅有左翼電影公司一支具有一定的大陸影響力,也就是長城、鳳凰這些公司,以夏夢為代表。

另外,從香港影業內部來看,電懋和邵氏雖然同屬右翼電影公司的重要勢力,但因為電懋幾乎全體高層死於飛機事故,直接導致電懋公司一蹶不振,張愛玲的劇本《魂歸離恨天》也是因此沒有拍攝。

電懋後續發展遠不如邵氏,也就代表它前期儘管有不少好作品,但是在後期沒有人去維護這些作品的名聲,例如進行修復、展映和出版發行DVD等等工作,自然在電影史中存在感也下降了。只有很少數一部分到今天仍然保有盛名,像是拿了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和影后的《星星月亮太陽》,風靡東南亞的歌舞巨片《曼波女郎》,以及王晶的父親王天林執導的《野玫瑰之戀》等等。

編劇這個職業身份在電影史研究裡,又本身就屬於劣勢,除非是極富盛名的劇作家進入到電影編劇行業,又或者是形成了一套類型體系的職業大編劇,否則很難在電影史研究裡留下名字。

當中,又難逃社會結構所導致的性別歧視問題。

所以張愛玲顯赫的名字,就這樣淹沒在了電影史裡。

張愛玲電懋時期編劇的作品有很強的共性,一個是多為改編,或說有改編的影子。像是《南北喜相逢》改編自英國戲劇《真假姑媽》,跟開心麻花的《理查的姑媽》同根同源;

《一曲難忘》有很多《魂斷藍橋》的影子在;

《魂斷藍橋》1940年

《魂歸離恨天》直接改編自《呼嘯山莊》。

另一個,就是多為喜劇,除了《紅樓夢》、《一曲難忘》、《魂歸離恨天》外,其他七部都是喜劇。

不少人對張愛玲這一時期的創作評價並不高,原因也很簡單,電懋、邵氏正是火拼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電影的質量,而是速度。

當然在這個高速時代也是偶有佳作的,像是李翰祥趕製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僅比電懋拍得快,還成了影史經典。

李翰祥導演《梁山伯與祝英臺》1963年

所以按時交出劇本,就遠比寫出一個高質量的好劇本,要重要得多,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劇本含金量的下滑。

但是從當時的市場角度來看,張愛玲的劇本是很成功的。她的電影作品票房普遍都非常好,第一部《情場如戰場》就打破了當時香港票房記錄。後續《人財兩得》、《桃花運》也都是票房佳作。

嶽楓導演‍‍《情場如戰場‍‍‍》1957年

而且張愛玲編劇作品也可以很好的跟明星制相結合,像是《情場如戰場》就是當時香港電影女王林黛主演。

《桃花運》一舉捧紅了電懋又一個巨星葉楓。

《六月新娘》更是有當家花旦葛蘭主演,演完第二年她也真的成了一個「六月新娘」。

這種成功跟她是一個知名作家幾乎沒有關係,如上文所說,張愛玲大多數電懋時期劇本都是喜劇,跟大眾對她作品風格的認知有些出入,也沒有直接改編自她作品的劇本。

另外,在張愛玲為電懋做編劇期間,似乎她的小說家身份在港臺地區沒有足夠的影響力,大概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才開始被港臺重視。

偏偏這種成功也離不開她作為一個職業作家的專業素養。

張愛玲當時住在美國,她的劇本從美國送回後除了一些細節上的修改,考慮到她是上海人,又不在香港生活,可能多少有點認知上的偏差,基本上她的對白和主情節都是不做修改的,儘量保持她的原汁原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僅僅是電懋對於張愛玲能力的信任,也是她的確交出了令人滿意的作品。

在張愛玲電懋時期留存的電影和劇本裡,我個人最喜愛的一部是《小兒女》。

王天林導演《小兒女》

它似乎可以看作張愛玲署名了的一部「哀樂中年」,與桑弧的《哀樂中年》在主題上有較高的相似度。這部電影並非純粹的喜劇,實際上張愛玲在電懋時期的作品都帶有一種本質性的悲涼,《小兒女》更為明顯一些。

片中王引飾演的父親想與王萊飾演的紅顏知己再婚,卻害怕子女的不理解。尤敏飾演的女兒為了照顧自己的父親和弟弟,數次拒絕了雷震飾演的男友的求婚。在王萊和尤敏不知道彼此身份,卻知道彼此難處時,有一段對話。

尤敏說:「你不能再犧牲自己了,將來要懊悔的。」

王萊答她:「我告訴你這些話也是為了勸你,一個人年輕的日子很短,得自己珍重。」

這段臺詞,太像是中年的張愛玲與年輕的張愛玲互相勸誡。年輕的日子過去了,她已經懊悔,而現在的她,也開始學習自己珍重。

在《一曲難忘》上映的那年,香港電影史永遠的改變了。

不僅僅是電懋高層集體死於空難,一代巨星林黛也在這一年自殺身亡,開啟了一個香港女明星自殺風潮,後續包括演出過張愛玲編劇電影的丁皓也自殺身亡。

張愛玲作為編劇與電影的緣分,雖然「一曲難忘」,最終也是「魂歸離恨天」。

大概正因為七十年代張愛玲在文壇的名聲開始復甦,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才有了數部她小說改編電影的出現。從1964年的《一曲難忘》到1984年的《傾城之戀》,已經生生過去了二十年。

許鞍華導演《傾城之戀》1984年,周潤發和繆騫人

張愛玲重回影壇,或說第一部改編自她小說的作品,居然也是她自己第一個改編成話劇的小說,這也算是一種有趣的巧合。

當時的許鞍華是香港新浪潮中一股強勁勢力,拍攝的《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都成了香港電影史的經典,但在兩部激進的作品後面接上了一個《傾城之戀》,讓人有點意外。

可能無論從任何角度去看這部《傾城之戀》,都算不上一個多成功的改編電影。

繆騫人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演員,她也是一個很好的女演員,但她不是白流蘇,甚至不是張愛玲筆下會出現的女人。除了選角問題,還有文本的問題,過分依賴原著反而有點失去了影像上的節奏感,流水帳一般走完了二人的愛情史詩。

《傾城之戀》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在文學改編的兩個重大關鍵性問題上翻車,一個是選角,一個是文本。

到了《半生緣》的時候,稍微好了一些,至少選角上比較成功,整個電影出來的質感,也相對好多了。不過今年的《第一爐香》,許鞍華的選角被群嘲成了「第一爐鋼」。

許鞍華導演《半生緣》1997年 梅豔芳和吳倩蓮

另外三個作品《怨女》、《紅玫瑰白玫瑰》和《色,戒》的成功,其實也就是在選角和文本上下了一定功夫。

當中但漢章執導的《怨女》算是比較少被提及的一部,他原本是胡金銓的助手,跟許鞍華一樣,在《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一書中,胡金銓還幫他出了櫃。

《怨女》是張愛玲從《金鎖記》裡改出來的一個小說,說來《金鎖記》的電影版本從40年代末蹉跎至今也沒有拍出來。

夏文汐還是非常適合出演張愛玲式女性人物,她有一種洞穿世事的冷冽氣質。但沒想到《怨女》成了但漢章的遺作,兩年後他就因病去世,年僅41歲。

近年因為《見字如面》這個節目,張愛玲給王家衛寫的一封信得以重見天日。

「家衛先生:

很高興您對《半生緣》拍片有興趣。久病一直收到信就只拆看帳單與少數急件,所以您的信也跟其他朋友的信一起未啟封收了起來。又因對一切機器都奇笨,不會操作放映器,收到錄像帶,誤以為是熱心的讀者寄給我共欣賞的,也只好收了起來,等以後碰上有機會再看。以致耽擱了這些時都未作覆,實在抱歉到極點。病中無法觀賞您的作品,非常遺憾。現在重託了皇冠代斟酌作決定,請逕與皇冠接洽,免再延擱。前信乞約略再寫一份給我作參考。匆此即頌

大安

張愛玲

七月五日,一九九五」

當年王家衛希望張愛玲可以給他《半生緣》的版權,於是寫了封信給她,並隨信附贈了自己的電影錄像帶。但張愛玲因為不太會使用錄像帶放映機沒有看錄像帶,同時還寫信給宋淇夫妻,問他們王家衛是什麼樣的導演。

在1995年時,張愛玲還沒有賣掉《半生緣》版權的想法,寫完這封信沒有兩個月,她也去世了,信似乎都沒有寄出去。王家衛雖然沒有拿到張愛玲的版權,但他說自己是以《半生緣》為藍本,拍了《東邪西毒》。

如果有朝一日,王家衛能拍一部張愛玲,想必也會是一個驚世傑作。畢竟他們有著相似的背景,血脈都是從上海流向的香港。

關於《紅玫瑰白玫瑰》、《色,戒》的讚譽已經太多,不用贅述。

侯孝賢的《海上花》原著是張愛玲從吳語小說翻成白話,但作為她的小說改編作品來討論,似乎又有點不夠嚴謹。

《海上花》李嘉欣

所以,不如說兩個八卦。

一個是許鞍華之所以能拿到三個張愛玲小說版權,因為她和宋淇的大女兒是大學同學,近水樓臺先得月。

另一個,則是作為張愛玲文學地位背後的重要推手的夏志清,也很關心張愛玲作品的電影改編問題。他曾提過覺得《傾城之戀》改得不好,《怨女》還算不錯。還盛讚過《色,戒》,李安還邀請他看的初剪版,他還誇了一番湯唯。

作為一個傳奇作家,張愛玲還未有過屬於自己的電影,只有上述的一部電視劇《上海往事》,和取材自她和胡蘭成愛情故事的《滾滾紅塵》。

《滾滾紅塵》張曼玉和林青霞

關於《滾滾紅塵》,我想說的並不算多。當年三毛還託人送了張愛玲兩張電影票,也不知道張愛玲究竟有沒有去看過。在三毛自殺後,張愛玲也問過送票的友人,「她怎麼死了?」

在我看來,《滾滾紅塵》的結局像是三毛對於張、胡兩人的悲涼解讀。

結尾章能才一個人走在茫茫雪地裡,應該是借鑑了《紅樓夢》。

三毛自己散文裡寫過,讀《紅樓夢》裡賈寶玉走在茫茫雪地裡時淚流滿面。有趣的是林青霞演李翰祥的《金玉良緣紅樓夢》,結局正是這樣。

李翰祥《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年

三毛或許在幻想如賈寶玉一般一生的胡蘭成,最終也是這個意境離世。但比不上張愛玲一句「收到七千美元稿費和胡蘭成的死訊,想想,算是生日禮物。」

而章能才回大陸渴望尋找的韶華,在50年代初就去世。像是三毛在暗示,從五十年代之後的張愛玲,就已經不是那個「天才夢」的張愛玲了,她的一部分似乎已經死去。

我記得還有過一個舞臺劇,是莫文蔚飾演的張愛玲,當時還算轟動,但沒有留下什麼迴響。未來能否有一部張愛玲傳記電影,我也不抱希望。不僅僅是誰能寫、誰能拍、誰能演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拍的問題。

有首老歌叫《改變1995》,裡面有句歌詞:「張愛玲在秋天渡過了她最後一夜」。

這句歌詞,真的很貼切張愛玲去世時的情景,如果是她本人來寫,大概也難離這樣一個意境。尤其是「秋天」和「最後一夜」兩處,不僅僅講出了時間和事件,也勾勒出了她最後的孤獨。

但我從來不覺得張愛玲的孤獨是可悲的,她自己選擇了孤獨,並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只想孤身走她的路。

相關焦點

  • 與她有關的電影,都不如她的人精彩
    她喜歡看電影,也追星,國內國外的都有。在1942年前後,她還寫過不少影評,她甚至還說過自己最渴望的職業之一就是影評人。 她開始寫劇本,成為一個電影人,還是和胡蘭成多少有點間接關係。 1946年,柯靈介紹桑弧、龔之方和張愛玲認識,希望她給文華公司寫劇本。
  • 拍她的電影每一部都是高分:錯失愛情,她也比很多人活得精彩!
    年度最鬧騰的電影筆者曾經看過《小婦人》的原著,雖然流傳多年,但在筆者看來,那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對於成年人來說,故事內容明顯過於幼稚很大程度上無法得到讀者的共鳴;但如果是初中、甚至是小學年齡段的人去閱讀,整本書又太顯得厚了。
  • 《流金歲月》和300個愛情故事,都不如她自己精彩
    早年間,亦舒做過記者,在《明報》寫過專欄、還從事過酒店主管、電影雜誌編輯、公關主任、政府新聞官,先後又有過三段著名戀情,讓她有著敏銳的覺察力。同樣是作家,倪匡自問: 何以小說可以寫到如此精彩的地步?在我的作品中,能使讀者有這樣精彩的感覺嗎?
  • 惠英紅,她的人生比電影還精彩!
    影中,她穿著一襲藍衣,端莊典雅又有氣質,一顰一笑都凸顯出了老戲骨的風範。有人曾贊惠英紅年輕時活潑可愛,俏皮動人;也有人惠英紅年輕時不及現在的風韻猶存,大方迷人;有的人還說:惠英紅一步步走來其實真的不容易,她的人生其實比電影還精彩......
  • 電影《摔跤吧!爸爸》:每一個的「她」都有選擇精彩人生的權利
    爸爸》的素材故事,不是甜膩的愛情也不是刺激人心的抗戰片,此次,導演打破傳統的素材選擇,全新打造了一部以弘揚印度女性權利和地位為電影故事題材的勵志片,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印度女性的主權自由和保護,凸顯每一個的「她」也可以有選擇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的權利。
  • 與夏天有關的那些電影
    夏天,假期或者周末的時候,日頭驕陽似火,大部分時間室外乾燥悶熱,不如開著空調,窩在家裡看幾部與夏天有關的電影,品味這慢節奏的夏。首推,《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北野武工作室)。那年夏天,小男主的暑假開始了。他決定開啟一個不同尋常的暑假,踏上了尋親路。途中加入了一位失意的似乎不靠譜的大叔菊次郎。搞笑的旅程 ,讓人看完卻淚目。
  • 6個影視劇主題曲歌手,5人選秀出身,只有她唱的主題曲比電影精彩
    6個影視劇主題曲歌手,5人選秀出身,只有她唱的主題曲比電影精彩一、鬱可唯2009年,鬱可唯因參加湖南衛視快樂女聲比賽獲得全國第四名而出道歌壇。2010年,鬱可唯憑藉首張個人專輯《藍短褲》獲得MusicRadio音樂之聲中國TOP排行榜內地年度最佳新人。2011年,鬱可唯憑藉《微加幸福》專輯獲得音樂先鋒榜年度22家電臺聯頒最佳專輯獎。
  • 都說楊穎技不如人,不值8000萬片酬,她用實力來「翻牌」
    楊穎由於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毫不避諱地說因為自己長得漂亮,片酬就值8千萬惹來很多人的議論,甚至很多人也都評價楊穎技不如人,靠顏值拿片酬,真的是這樣的嗎?在新一期的《奔跑吧》中她的兩個大辮子特別減齡,宛如少女一般。
  • 17歲拍三級,40歲嫁大佬,港劇都不如她的人生精彩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鄭伊健最近在香港紅館接連開了好幾場演唱會,不少明星都到場給他捧了場。這其中有他的古惑仔兄弟:陳小春、錢嘉樂、謝天華、林曉峰。臺上的他,罕有地公開多謝太太蒙嘉慧支持,一度淚眼婆娑:「她從來不打擾我,她有別的工作,她安排好父母坐位,又煮菜給我吃!我在臺上謝謝很多人卻不謝謝自己太太的話,就太不公平了!」
  • 17歲拍三級片,40歲嫁大佬,她的人生比任何一部電影都精彩
    娛樂圈每位女明星的經歷都非常豐富,但也有很多女明星的一生都非常傳奇,她在17歲時就拍過三級片,40歲時成功嫁給大佬,婚後還被寵成了公主,她的人生比任何一部電影都精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其實這個人就是蒙嘉慧,蒙嘉慧出生於香港,她因被星探發現進入娛樂圈,不過這些年她的名氣一直不是很高
  • 張栢芝承認不如她,周慧敏與她合影都黯然失色
    照片中可見她標誌的五官,平滑無暇的肌膚,完全不像真實年齡,保養得宜的她其實一連好幾天都在分享護膚貼士,還在社交網絡上素顏出鏡親自展示她的護膚流程。黎姿指皮膚需要飲水及營養,所以一定要好好保養。而她養出好肌膚的秘訣就是敷面膜。照片中的她身穿浴袍手捧雜誌,臉上敷著面膜,手臂及脖頸裸露的皮膚都十分緊緻白皙,像我們年輕人常有的頸紋,她都沒有。
  • 閆妮和她女兒演了一部電影《我是你媽》,竟然還挺精彩的
    《聽媽媽的話》作為電影《我是你媽》的片尾曲,由閆妮和鄒元清演唱,周杰倫極少將音樂授權給不是自己的電影。這一對母女從外形到聲音,都可謂是暖心得讓人心肝亂顫,在官方發布的 MV 中,我們的「辣媽萌妹」更是將甜蜜的互動進行到底。所以,誰說只有 CP 能發糖,「塑料母女花」的組合簡直不要太甜。
  • 宸蕁櫻桃的腳藝人,南波兒的透視裝,都不如她彭16的一句話!
    如今網絡時代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人在家裡基本不會無聊,可以打遊戲、刷短視頻、看直播,那麼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肯定知道最近非常火的兩個視頻,一個是腳藝人,還有一個就是透視裝了,在網絡被很多人模仿,不過即使這兩個視頻加在一起,都不如彭十六的一句話!
  • 17歲拍過三級片,40歲嫁大佬,她的人生比任何一部電影都精彩
    娛樂圈每位女明星的經歷都非常豐富,但也有很多女明星的一生都非常傳奇,她在17歲時就拍過三級片,40歲時成功嫁給大佬,婚後還被寵成了公主,她的人生比任何一部電影都精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其實這個人就是蒙嘉慧,蒙嘉慧出生於香港,她因被星探發現進入娛樂圈,不過這些年她的名氣一直不是很高,在蒙嘉慧40歲的時候,她嫁給了「古惑仔」鄭伊健。
  • 朱茵不再是紫霞仙子了,她眼窩凹陷,顏值氣質都不如從前
    從小到大都是看過不少的電視劇和電影,而且肯定有一些比較經典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在大家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比如說紫霞仙子在電影裡面感覺整個人的形象就是特別的突出,而且年輕時候的她整個人確實看起來特別的好看,相信很多人頭像都會用紫霞仙子,不過感覺現在的
  • 50歲的詹妮弗·洛佩茲過得比誰都精彩!她的這些小故事你知道嗎?
    很明顯詹妮弗·洛佩茲的美臀成為了她的標記,讓人每次一想起她就先想到她的豐滿圓潤翹臀。不過,除了美臀外當然還有許多人生故事、哲學、智慧值得我們了解吧,不如就先從她最近的一個重要表演開始吧!詹妮弗·洛佩茲的腹肌詹妮弗·洛佩茲的身材經常都成為了女生們之間的話題,雖然她的身形不是纖幼型,卻非常結實緊緻,甚至有顯眼的腹肌和馬甲線,加上什有曲線美,讓女生們一看羨慕。當然,為了維持這副身材,她也是下過了許多苦功,她每日都需要做很多運動鍛鍊肌肉,又曾經試過為了展現好身材,連續10天不吃任何含有糖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了這副驕人身材,真的少一點耐力也不能呢!
  • 《她很漂亮》——長的漂亮不如活的漂亮
    終於不用再看傻白甜國產偶像劇了,每個人人物形象都特別號,不論是二姐張歆藝還是郭京飛老師都是實力派演員,有演技還有顏值,這劇不火天理難容啊!而且攻氣十足的二姐作為女主你絕對想不到傻白甜這三個字,絕對的職場女性氣質,在這裡也給導演點讚,感謝您這麼好的眼光,選演員真的用心了!真可謂是陣容強大!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但那也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命運給了她一手爛牌 她卻打出了精彩
    原標題:命運給了她一手爛牌 她卻打出了精彩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在寧波,她有一個眾人皆知的名字:皓子媽。   1月初,52歲的皓子媽傅雪芳獲評「2019感動寧波」十大慈善新聞人物。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弱勢母親如何自強不息,最終成長為助人者。
  • 李煥英很好,但絕大多數人都誤會了她
    春節期間我看的唯一一部電影就是《你好,李煥英》,和普遍的感受不同,我倒沒覺得影片前半部分的搞笑程度有多精彩,最多算個及格。但結尾的反轉還是讓我大呼意外(所以我的習慣是如果想看一部新片,一定要控制自己不去看任何的劇透和評論,否則非常影響觀感),讓我直接把電影和優秀畫上了等號。
  • 她24歲墮胎離婚50歲宣布出櫃,港劇都不如她的人生精彩…
    這一次她真的意識到了這個男人她怎樣也留不住於是鐵了心要跟他要離婚無論他怎麼挽回,她都不再回頭就這樣,相戀十年的他們婚姻只維持了兩年便告終做奸角一向都能比較吸引人眼球更讓人震撼的,是「細契」每次兼顧潑辣的形象,拋出的經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