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瓷博物館
原標題:專訪閣瓷博物館館長霍錦湛——弘揚收藏藝術文化 助力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
文/閒品京華
佛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其歷史文化遺存豐厚。時下,佛山市、順德區兩級政府大力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實現「雙驅雙百」目標,即在2022年前實現國有館及非國有館雙輪驅動、雙翼齊飛,博物館、美術館均達到100家。
有著30多年收藏生涯的順德籍著名收藏家霍錦湛先生,曾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收藏家」,他同時擔任順德文博協會會長,廣東省文史館工藝美藝研究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等職務。近年來,霍錦湛先生積極響應佛山市、順德區兩級政府建設「博物館之城」號召,將自己的國香藝博館按照政府要求逐步完善規範,並於今年正式獲批成為順德區在廣東省文物部門備案的第3家非國有博物館。
順德籍著名收藏家,曾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收藏家」,順德文博協會會長,廣東省文史館工藝美藝研究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霍錦湛先生
前不久,閣瓷博物館舉行盛大開館儀式。來佛山市、順德區文博部門主管領導,文化界名流,商界精英齊聚一堂,對於霍錦湛先生熱愛和弘揚收藏文化藝術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給予高度評價。日前記者慕名到訪閣瓷博物館,採訪了閣瓷博物館館長霍錦湛先生,聆聽他對閣瓷博物館介紹,以及他收藏生涯的點點滴滴。
記者:霍館長,閣瓷博物館整體藏品情況如何?
霍錦湛: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新城區德勝中路萬科新城灣畔的閣瓷館博物館逾1000平米,該館展示的只是我眾多藏品中的當代工藝美術板塊,即主要是我關注且收藏的早期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的名家精品力作。目前閣瓷博物館收藏了當代名家藝術陶瓷作品超過1000件。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佔比40%,陶瓷藝術大師以及省工藝美術師作品佔比40%,其他中青年工藝美術師作品佔比20%。
霍錦湛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右))
霍錦湛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恩懷(右)
記者:您是如何結緣這些當代工藝美術大師以及購藏到他們的作品?
霍錦湛:我在30歲左右進入收藏行業,迄今約30年的收藏生涯,前15多年我主要從古代藝術品入手。最早收藏的是古代陶瓷及玉器,2000年後開始收藏當代名人家具,在不知不覺中,我的收藏範圍逐步擴大,比如名人字畫、翡翠、現當代國家級大師名瓷等藝術精品均有涉獵。
2004、2005年,我發現當代藝術陶瓷很火爆,很多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甚至比古代陶瓷藝術品還要好。一般而言,古代陶瓷藝術品工藝精湛,用料很足,很多都是皇帝御用品。相比之下,當代藝術陶瓷則更具創意性,尤其是很多工藝美術大師將國畫等傳統元素融入到陶瓷裡,造就了一個時代的美學典範。值得一提的是,當代藝術陶瓷市場流通性強,收藏當代陶瓷藝術品,無論是價格還是涉及到年代鑑定等問題,均比收藏古代藝術品更加輕鬆、更加放心。
霍錦湛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賣九(左)
2005年,是我收藏生涯的一個裡程碑,那年我從廣東輾轉到杭州,又從杭州抵達景德鎮拜訪了陶瓷四大名人王錫良、張松茂、戴榮華、李峻。通過走近大師與其交談,學到了不少陶瓷知識,通過與他們相知相交,結識了不少其他名家與藏家,以致於我迄今所收藏的當代名家藝術陶瓷作品的渠道,不僅有源自名家本人、景德鎮陶瓷專業經銷商,更有早期名家通過展銷散到中國香港、澳門地區,以及來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其他國家。
霍錦湛(右一)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中)
與此同時,2006至2013年,每年我都帶領多位收藏家去北京等地參與各大拍賣行的活動。我的收藏不少是在此拍買回來,當時幾大拍賣行都非常重視順德的收藏家,因為我們不僅有拿出去拍賣,同時也有拍賣回來進行收藏的。
霍錦湛與黃花梨大師伍炳亮(右)
記者:請介紹幾件國瓷博物館珍藏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當代名家藝術陶瓷作品?
霍錦湛:早期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名家如王錫良、李菊生、張松茂、李峻、戴榮華、王隆夫、王恩懷、鍾連生、黃賣九、陸濤、陸如、畢德芳、張育賢等人的作品,我收藏的比較著重而且比較豐富。現選取三件作品給大家詳細介紹。
霍錦湛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秦錫麟(右)
霍錦湛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右)
第一件:青花釉裡紅國色天香瓷瓶。這件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菊生先生的作品。上個世紀80、90年代,很多工藝美術大師跟隨政府或者一些文化機構去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搞展覽展銷,當時能參加出國展的大多是非常不錯的作品。展覽所在地的華人只要相中了作品,很樂意花錢購藏。時間久了,這類作品經過華人之手又再次流通到市場上。行業內將專門做當代藝術陶瓷流通的經銷商稱之「查戶口者」,即一件優秀的藝術陶瓷作品是哪個大師製作的,參加了哪些展覽,曾經被誰收藏過,現在藏品又在何處?他們都會像查戶口一樣摸得門兒清。
青花釉裡紅國色天香瓷瓶
我跟李菊生大師的作品青花釉裡紅國色天香瓷瓶結緣是在2008年奧運前夕,這件藏品是我通過專門做藝術陶瓷的經銷商從新加坡高價回購的。由於青花釉裡紅,特別難燒,遇高溫易融化,燒製成功率不到30%,再加上瓶身畫面是新疆美女,異域風情、神情自若、美麗動人,所以這件藏品是極其珍貴的。2007至2013年,北京不少拍賣行找到我想以過百萬價格起拍,但是我覺得精品不可多得,一旦參加拍賣就意味著失去,因此一直不忍割愛。
錦繡谷清酒瓶
第二件:錦繡谷清酒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先生早年去日本展覽,一日本藏家看上了王老師的藝術陶瓷作品,於是邀請王老師做一些清酒瓶購藏。回國後,王大師創作好清酒瓶後交給該日本藏家。我曾跟王老師在景德鎮有幾次見面。我收藏了他不少作品,但是這件作品卻不是從他本人手中收藏,而是通過專業藝術陶瓷經銷商,也就是「查戶口者」從東京回流而獲得。
春色瓷瓶
第三件:春色瓷瓶。據說2007年中國嘉德拍賣行當時想選一件當代頗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作為重點題材進行拍賣,最後他們選上了工藝美術家王步的兒子——中國工藝美木大師王恩懷來創作。據悉,王恩懷自幼起他父親王步就不允許王恩懷學習他的風格,而是找其他藝術家如劉雨岑等珠山八友藝術家來教王恩懷,因此王恩懷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於其父親王步。王恩懷製作的青花釉裡紅是以粉彩為主,題材是花鳥果實。 2007年嘉德拍賣行邀請王恩懷創作一件陶瓷藝術品用於嘉德拍賣畫冊的封面,即作為主打拍品,深受拍場藏家青睞,80萬被一藏家購藏。那時候,王恩懷市場價還沒有漲起來。到2011年,我有緣結識該件藝術作品時,幾倍高價才將其收入囊中。
記者:這麼多年來,您一直在為民間收藏事業不辭勞苦,為當代名家藝術陶瓷收藏事業四處奔波,您最大的感受與收穫是什麼?
霍錦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從沒有博物館到有博物館。沒有博物館時,我只能夠關上門在家裡欣賞藏品;有博物館後,我可以邀請好友一起到館中欣賞藏品,這樣來交流的朋友就多了。在珠三角酷愛藝術收藏的朋友很多,有個屬於自己的固定場所,經常搞一些交流活動,本身也是在傳承與弘揚收藏文化。
我最大的收穫是很快樂!每個人在一生中總是有一兩方面的愛好,我的愛好就是將賺來的錢一部分用來買點喜歡的物件,最後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博物館。人生奮鬥一定程度,總會退休。現在我退休了,建設博物館的目標也實現了,能夠自由自在地利用閣瓷博物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每每想起來,很開心!
記者:閣瓷博物館接下來的運營規劃是什麼?如何助力佛山市、順德區打造「博物館之城」?
霍錦湛:接下來,我們要打造屬於閣瓷博物館自己的IP。近期,我們使用AR技術,建立了閣瓷博物館的數字博物館,使用文化+科技賦予閣瓷博物館新的展覽展示形式與線下進行互補,以此滿足後疫情時代廣大收藏愛好者對博物館與時俱進的文化需求。
在我看來,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其歷史文化底蘊密不可分,而博物館則是反映一座城市的發展簡史,肩負著地域文化闡釋的職能。當前,佛山市、順德區正在推動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和「博物館之城」建設,作為順德當地的民辦博物館,今後,我們要要經常搞活動,爭取每個季度搞一場有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以優質的活動策劃內容,增強社會公眾與閣瓷博物館之間的粘度,在互動中傳揚博大精深的收藏文化。
記者採訪手記:博物館,不單單連接起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串聯起文創、宣教、旅遊等產業,成為城市文旅融合的典範。退休前霍錦湛先生經營多年企業,是當地中小民營企業家之一。退休後,他有了更多空閒時間,進行文化藝術收藏。作為順德區文博協會會長,霍錦湛先生投入博物館事業,致力於為推動佛山市、順德區「博物館之城」建設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相信,在霍錦湛先生帶領下,閣瓷博物館必將會迸發它獨特而蓬勃的活力,譜寫出講好收藏藝術故事,傳播收藏文化的美妙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