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影視微信第1969期
絲路國際電影節拉開大幕
活動豐富多彩
影院展映
如火如荼
熱烈的氣氛
你get到了嗎?
下面還有更帶勁的
「專家帶你看電影」活動
劇情剖析
專家解讀
讓你感受「專業級」的觀影體驗!
10月13日下午,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嘉年華「專家帶你看電影」活動在曲江新區博納國際影城舉行,來自西北大學的三位教授以及觀影團粉絲、曲江旅遊粉絲等百餘人,共同觀看了愛國勵志電影《奪冠》,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
觀眾眼中的《奪冠》
她們值得被電影記錄
《奪冠》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巧妙交織融匯,將激情與自豪傳遞給現場觀眾。
國歌奏響,氣氛燃爆!
觀影過程中,觀眾深切感受到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頑強精神,深刻體會到女排精神的時代價值內涵,無不為之動容。尤其影片結尾處女排登頂奪冠、國歌奏響時,更是將觀影氛圍推向高潮。
英姿颯爽,激動人心!
「英姿颯爽!好看!女排姑娘們都太厲害了!她們值得被這樣一部電影去記錄!」 除了「燃」、「熱血」、「振奮人心」等激動不已的評價外,不少觀眾對演員、劇情、女排精神和時代精神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鐵榔頭改革,大刀闊斧!
影片通過中日、中美、中巴三場歷史性的比賽,講述了郎平從初入中國女排國家隊到成為中國女排的對手再到執教中國女排國家隊的故事,展現了郎平「從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再回歸,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共融」。影片最大的亮點出現在2013年郎平對中國女排的改革,導演巧妙地用電影畫面語言展示了什麼叫改革的「大刀闊斧」,引發觀眾熱烈共鳴。
專家眼中的《奪冠》
以小切口呈現家國情懷
電影這門光影藝術,時刻發揮著其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作用。如何讓電影中的故事既能引發大眾共鳴,又能彰顯中國文化與底蘊,讓觀眾感受磅礴大氣的中國精神?
今天,我們談論女排精神,已不僅是體育精神的高度凝練,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中國電影如何展現國家力量,詮釋中國精神?放映結束後,影評專家對《奪冠》進行了深度剖析,並就劇情立意、電影文化等諸多方面與觀眾展開互動交流,為我們打開了新的電影認知世界。
在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薛凌看來,《奪冠》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有幾個關鍵詞值得一提。首先是陳可辛導演,他被認為是所有香港導演在合拍片工作中最成功的一位,他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另一個關鍵詞是「體育題材」,影片中有很多熱血沸騰、特別燃的臺詞,讓她回憶起1981年收看女排奪冠的場景,學生們因為女排奪冠自發地慶祝,喊的口號就是「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而一代女排精神中特別重要的關鍵字,就是拼搏精神,超越自我。《奪冠》之所以吸引不少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代入感和集體共鳴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關於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薛凌表示,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存在很大差距,而觀眾很容易誤解二者的界限。陳可辛也說《奪冠》是他拍得最難的一部電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部影片已經儘可能地做到了歷史真實的還原,並且通過女排故事表現大國崛起,這本身已是難能可貴了。
當被問及「作為體育題材影片,這部影片的突破在哪裡,拍攝的難度在哪裡」時,副教授郭越認為,最大的突破是電影語言有很大變化,《奪冠》後期剪輯特別契合「電影是動作的藝術」這一要領,短鏡頭、交叉蒙太奇、紀錄片式的心靈獨白等的巧妙運用,無一不體現著電影語言的進步;第二個突破是傳「神」,《奪冠》找回了中國電影少有的「精神」,我們今天與世界電影的差距不僅在技術層面,還存在於人性的深度,這部影片在努力地補上精神層面的短板;第三,類型的意識很突出,以前中國的體育電影不多,《奪冠》在類型上開拓了新路。而對於電影中鞏俐、黃渤等職業演員和素人演員的演技,他表示,鞏俐在片中的演繹又一次達到了教科書級的表演,她為拍這部戲用了最笨也最難得的辦法就是真實地體驗生活,將郎平複雜微妙的心路歷程詮釋得很到位。黃渤能很快進入不同的職業狀態,他的精準演繹賦予了人物更深的層次和內涵。《奪冠》將故事片與紀錄片的元素全部調動並且融合在一起,劇中的其他素人演員相當於就是「自己演自己」,做得還是不錯的。
談到《奪冠》不能拍成《郎平傳》、二者的界限問題,副教授趙濤說,這是一部提振之作,整個觀影過程非常燃,片中三個重要時間節點,以郎平這個靈魂人物串聯起來,近四十年國人的心理變化也隨之呈現出來。不能拍成《郎平傳》,主要還是要把握好個體與集體的分寸,呈現女排精神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影片更多地需要表達集體精神。說到北上,從2003年開始,很多香港導演來中國內地投資融資,起初的「水土不服」會讓觀眾非常不適應,有 「港片不港,合拍片也不對味」的感覺。後來我們看到香港電影在內地良性穩步發展,湧現出更年輕一代的非常優秀的香港導演,比如曾國祥、林超賢。在《奪冠》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陳可辛導演做到了既是香港導演又是北上導演的雙重視點,來拍攝大家耳熟能詳的關於女排和郎平的故事,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但是我覺得完成度還是非常高的,陳可辛導演確實給我們交上了一份非常滿意的答卷。
「處處皆光影,相約在長安」
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正在如火如荼舉辦中
精彩紛呈的展映、論壇、嘉年華活動
讓電影走進阡陌巷裡
為西安市民、遊客
呈上年度最贊的文化盛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