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清宮戲成了一股潮流,在這些劇目中,大多數都是關於後宮的有關事情,在這裡面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共同點:那些娘娘們走路時總有宮女或太監攙扶著。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可以體現為妃嬪自身的尊貴地位,因為地位擺在那裡,必然會壓倒其他妃嬪,許多妃嬪暗地裡爭鬥,慢慢也演變成一種皇室禮節。一位後宮的妃子,如果沒有眾多後宮太監跟隨,大家還是會覺得你不得寵,後面還會說你的閒話。
清代的娘娘們穿的衣服都很寬鬆,裙子和袖子都是胖胖的圖案,走路自然不利索。另外,她們頭上的頭飾也十分珍貴,重量也十分沉重,萬一踩到衣服絆了腳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在宮廷裡,言辭可畏的宮廷裡,會被人抓住把柄,當作笑料講,傳到皇帝耳中,就會生出別的事情來。
第二,那些妃子走路確實也很不便。那時候,很多女人都要纏著小腳丫,這樣的女人走路自然會重心不穩,所以一步一大步地踏下去,自然會很容易摔跤,尤其是走斜坡或踏上臺階,就更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有時可能需要不止一個人來幫忙。
許多人都很好奇,那為什麼要穿這種不穩定的鞋呢?實際上他最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好看,想要吸引皇帝的眼球,而且這雙鞋穿上後可以增高,相當有「氣場」,鞋面也很精緻還有繡花,所以被許多妃子所喜愛,而實際上,另一個原因就是與當時的封建制度有關,就是因為古代女子都要裹小腳,所以說走路一定會疼,自然也需要人來攙扶左右。